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文:票非人

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歷來說隋唐史,都避不開一個核心的問題:關隴集團。這是已故國學大師陳寅恪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關隴集團,就是出身於關中和隴右的一個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締造了北周帝國,之後其核心成員又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了隋朝,大唐皇族李氏,其先祖也是關隴集團中的成員。

而關隴集團中又有一個類似董事會式的核心,就是所謂的“八柱國”。

八柱國,是指西魏(北周的前身)任命的八位柱國大將軍,他們掌握著國家最核心的政治權力和軍隊。這八個人分別是:

1、柱國大將軍兼丞相、北周太祖宇文泰(唐太宗母親的姥爺)

2、柱國大將軍元欣

3、柱國大將軍趙貴

4、柱國大將軍獨孤信(隋文帝的岳父,隋煬帝和唐高祖共同的姥爺)

5、柱國大將軍李弼(瓦崗軍首領李密的曾祖父)

6、柱國大將軍李虎(唐高祖李淵的爺爺)

7、柱國大將軍於謹

8、柱國大將軍侯莫陳崇

這個八柱國集團,因為權力太大,彼此之間還有爭權奪利的鬥爭,因而下場不是很好。

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先說第一位,宇文泰。

宇文泰是鮮卑族人,祖居武川鎮(今屬內蒙古),北魏爆發六鎮大起義,宇文泰隨父兄起義,在關中征討時功績突出,後遂據有關中和隴右。北魏分裂後,宇文泰擁立魏孝武帝在長安建立西魏。宇文泰受命為丞相,實際上就是西魏帝國的最高領導人,西魏皇帝不過是傀儡而已。

宇文泰是政治、軍事雙料天才。在他主持下,西魏以微弱的兵力抵抗東魏連年進攻,屢屢以少勝多,維持住瀕危的國脈。西魏又創造性地改革了官制,提出了恢復周禮的綱領,使得關隴人心迅速凝聚起來。西魏的政治也比較清明,國內矛盾較少。

而八柱國中與他資歷、兵力都不相上下的幾位功臣,都被其傑出的才能所折服,死心塌地地接受其領導。

宇文泰執掌大權23年,由於一直忙於鞏固和提升國力,再加上宇文氏的資望還不太夠,所以他雖然廢殺了3任西魏皇帝,自己也沒有上位。臨終前囑託自己的侄子宇文護,扶立兒子做了皇帝,是為北周帝國。

西魏實行的是府兵制,全國的軍事系統中以柱國大將軍為頂級軍職,宇文泰也被任命柱國大將軍,不過他是實際上的軍事統帥,這個所謂的柱國大將軍職務對他來說只是榮譽性的。其餘七位柱國大將軍都要接受他的領導。

宇文泰死後,他的嫡長子宇文覺、庶長子宇文毓、第四子宇文邕相繼為帝,北周帝國消滅了北齊,統一了北方。後來宇文泰的孫子周宣帝上位,因為亂施暴政加上暴亡,政權為楊堅竊取。楊堅篡位建立隋朝,宇文泰家族所有男人全部被殺。

宇文泰的一個外孫女嫁給了唐高祖李淵,就是後來的竇皇后,她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四兄弟。

第二位,元欣

元欣也是鮮卑人,他本是拓跋部鮮卑人,北魏的皇族。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他跟隨孝武帝入關中。元欣為人謹小慎微,絕對服從宇文泰。宇文泰為籠絡人心,沒有過分逼凌元氏皇族,賜予他們很多人官職。

元欣因此被授予柱國大將軍的職務。但他始終被限制在

宮庭中作為西魏皇帝的扈從,不能染指軍事實權,所以他只不過是個空頭柱國將軍。

元欣後來不知所終,大概因為順從宇文泰,得到了善終。

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第三位,趙貴

趙貴起初與宇文泰同在關中軍閥賀拔嶽手下為將,兩人資歷與實力不相伯仲。賀拔嶽死後,趙貴極力擁戴宇文泰當老大,因而獲得了宇文泰的絕對信任。

宇文泰在世期間,他屢掌軍中大權。宇文泰死後,遺命宇文護輔政。宇文護相對趙貴來說是小字輩,並不能威服諸老將。趙貴也心生不滿,企圖發動政變殺掉宇文護,進而掌握北周大權。

趙貴與獨孤信合謀舉事,起初獨孤信也不滿宇文護,但商量舉事後,又覺得自己實力不夠,中途反悔,導致事態洩露。宇文護搶先動手,將趙貴逮捕,以謀反罪殺其全家。趙氏一族遂絕。

第四位,獨孤信

獨孤信與宇文泰是武川老鄉,但他起初並不是很贊同宇文泰接掌大權,因而備受宇文泰的猜忌。好在他後來對宇文氏一直忠心不二,加上本身勢力又大,宇文泰出於團結關隴集團的考慮,付之以鎮守隴右的大權。

但信任中又雜夾著一些猜忌,獨孤信在隴右坐鎮長達16年,宇文泰就是不放他回長安,獨孤信心中很是無奈,卻又不敢表現出來。好容易熬到宇文泰去世,新君即位,卻又趕上宇文護這個年輕人專權。獨孤信與趙貴密謀後又反悔,導致趙貴被殺,獨孤信也被軟禁於家中。宇文護本來要處死他,考慮到他是國丈,便賜他自縊於家中。

獨孤信與關隴集團的勳貴們廣泛地締結姻親,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北周明帝、隋文帝和唐國公李昺(李淵之父)。因為他背後的政治勢力膠纏固結,難以除淨,故而謀反只誅其身,他的子女都得到了保全。

第五位,李弼

李弼是隴西李氏人物,他與宇文泰因本是對頭,後來不打不相識,歸降於宇文泰麾下,受到充分信任。李弼作戰極其勇猛,在宇文泰統一關中隴右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與東魏作戰,他也屢立戰功。因而以隴西代表人物的身份,榮升為柱國大將軍。

李弼是個純粹的軍人,他不參加朝中的政治鬥爭,對宇文護也保持不即不離的狀態。後來得保其爵祿,子孫也沒有受到政治傾軋的波及。

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第六位,李虎

李虎當初也是關中的實力派,宇文泰接掌軍權時他不太認可。勉強加入關隴集團後,因為自身擁有強大的軍力,因而以類似股東的身份,受封柱國大將軍。李虎的軍事才能一般,但其政治權重非常大,軍中勢力比較深厚。故而宇文泰對他一直比較忌憚,也沒有委任過什麼重要的大事。宇文泰外出征戰,李虎常常留守。

李虎在北周建立之前便已去世,宇文泰迫不及待地將李虎管下的軍隊,調入自己的女婿閻慶帳下,實際上剝奪了李虎的兒子李昺的繼承權。此後李昺也成了邊緣人,被排斥出八柱國的權力核心。

但李家也因此而獲得了安全,在北周初年的政治鬥爭中,他們較少受到政治波及。後來安穩地過渡到了隋朝。

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第七位,於謹

於謹是鮮卑人,他是八大柱國中最年長的一位,也是最老謀深算的一位。

他起初是擁戴宇文泰即位的幾位元老之一,而且因為極富智計,向宇文泰建立了挾天子以正法統的策略,所以極受信任。

他的軍事才能極其突出,北周很多國家層面的軍事戰略,都是他籌劃作出,他領兵出戰也鮮嘗敗績,曾經獨自領兵消滅了梁朝。北周建國後,一眾老臣不服宇文護,於謹作為最老資格的柱國大將軍,帶頭向年輕的宇文護下拜,從而極大增加了宇文護的政治資望。於謹的忠誠也得到了回報,歷代北周皇帝都十分器重他。

於謹非常重視子孫的家教,故而兒孫們也出了許多優秀的將軍,隋唐兩代,於氏子孫出許多功臣。

北朝第一勳貴集團「八大柱國」詳解,不是八個國家而是八個人

第八位,侯莫陳崇

侯莫陳崇也是鮮卑人,他的事蹟比較簡單。他是宇文泰帳下一員勇將,作為宇文泰的嫡系勢力出任柱國大將軍。

北周武帝即位後,想要搞政變殺掉專權的宇文護,苦於無人支持。當時侯莫陳崇是唯一健在的柱國大將軍,周武帝便想求他支持。侯莫陳崇大概表示了支持的意思,但因為嘴不嚴,無意中洩露了秘密,結果被宇文護逼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