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為袁紹檄豫州文》

(陳琳 公元200年)

左將軍領豫州刺史郡國相守: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汙辱至今,永為世鑑。及臻呂后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梁、趙;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內寒心。於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猄狡鋒協,好亂樂禍。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銳,修完補輯,錶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蹙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

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起徵,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後會鑾駕返旆,群虜寇攻。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故使從事中郎徐勳,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僚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

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義有可納,是以聖朝含聽,改容加飾。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國。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緻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操為甚!

幕府方詰外奸,未及整訓;加緒含容,冀可彌縫。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樑,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嫋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強寇桀逆,拒圍一年。操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內相掩襲。故引兵造河,方舟比濟。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耳乃大軍過蕩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質,爭為前登,犬羊殘醜,消淪山谷。於是操師震懾,晨夜逋遁,屯據敖倉,阻河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車之隧。

幕府奉漢威靈,折衝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奮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幷州越太行,青州涉濟漯;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雷震虎步,若舉炎火以焫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幽冀,或故營部曲,鹹怨曠思歸,流涕北顧。其餘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楊之餘眾,覆亡迫脅,權時苟從;各被創夷,人為仇敵。

若回旆方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聖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衝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搨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託宿衛,內實拘執。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

操又矯命稱制,遣使發兵。恐邊遠州郡,過聽紿與,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即日幽並青冀四州並進。書到荊州,便勒現兵,與建忠將軍協同聲勢。州郡各整義兵,羅落境界,舉武揚威,並匡社稷:則非常之功於是乎著。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佈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

如律令!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白話文:

大漢左將軍領豫州刺史袁紹昭告天下各州郡諸侯:我聽說聖明的君主在面臨危急的局面時,會制定相應的策略來平息混亂的局面,忠誠的臣子在面臨災難時,會尋求對策解決問題,一次在君主面前確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天下才有了才幹非凡的人,可以完成非凡之事;做成了非凡的事,才會立下非凡的功勳。這種非凡之事,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從前的秦朝,國家強大,皇帝秦二世贏胡亥卻很軟弱無能,使得宦官趙高專權亂政,作威作福,當時天下人受到威脅逼迫,有什什瘼話都不敢直說。最終發生瞭望夷宮的政變,趙高遭受滅族的禍事,直到今天仍然被天下人唾罵。到了大漢高祖皇帝駕崩後,高皇后呂雉專權,她的兄弟呂祿、呂產在朝廷中橫行不法,擅自處理決定朝廷和天下的大事,並且控制了禁軍。在他們當政下,下級官員欺凌上級官員,天下的官民百姓都感到寒心。於是絳侯周勃、朱虛侯劉章,氣憤不過,率領軍隊攻入長安城中,討伐呂氏家族,剿滅了呂家,重新扶立高祖的子孫為大漢皇帝,所以國家才能又興旺繁榮,周勃、劉章等平亂功臣也光照史冊,被後人所景仰,這就是大臣為國家立下大功的典範。

大漢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曹騰,是大漢朝廷原來的宦官中常侍之一,與左悺、徐璜等中常侍一起,在朝廷裡興風作浪,他們的族人在各地驕橫放縱,破壞當地的風氣,虐待百姓。他的父親曹嵩是曹騰收養的義子,藉助著養父曹騰的地位,竟敢乘坐只有朝廷高官才有資格用的金車玉輦,妄圖勾結當朝權貴,陰謀篡奪大漢皇帝之位,妄圖顛覆大漢天下。曹操本就是宦官閹人的後代,本來就沒有什麼高尚的品德,而且為人狡詐奸猾,喜歡仗勢欺人,喜歡到處製造事端。

大漢左將軍領豫州刺史袁紹準備率領天下豪傑,起兵剷除朝廷裡的奸佞小人,又遇到了董卓專權禍亂朝廷 ,欺凌朝廷百官,虐待天下百姓,於是袁紹拔出寶劍,敲響戰鼓,號召天下各路諸侯,英雄豪傑,聲明不追究他們過去的罪過,都按才能對他們加以任用。那時袁紹和曹操還是討伐董卓的同盟,他們在一起商議怎樣去討伐董卓,本來以為曹操是個英雄豪傑,可以加以重用,誰知道他卻是一個愚昧、缺少遠見的人,他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擅自發起對董卓軍隊的進攻,結果打了一個大敗仗,損失了許多兵馬。袁紹又分給曹操許多兵馬,以補充他的損失,讓他休整隊伍。袁紹還上表朝廷,保舉曹操做了東郡太守,後來又推薦曹操做了兗州刺史,讓他身披修著虎紋的戰袍,交給他軍隊,給了他獎罰部下的權利,。袁紹做這些,是為了讓曹操像古時候秦國的將軍孟明視一樣,將功贖罪。

但是曹操趁機在兗州地方,飛揚跋扈,更加變本加厲,加緊盤剝兗州百姓,殘酷迫害賢能善良的人才。前任九江太守邊讓,為人英俊瀟灑,才幹卓越,是天下聞名的賢士,邊讓為人正直敢說話,從不會阿諛奉承,因為得罪了曹操,被殺害後,曹操還命人把邊讓的頭顱砍下來懸掛在城門上示眾,邊讓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被曹操殺害了。從此後,官員們更加痛恨曹操,百姓對曹操就更加有怨言。這個時候只要有一個人振臂一呼,整個州郡的人們都會響應,所以曹操才先被徐方打敗,後又被呂布奪走了兗州大片土地,逃到了東面的故鄉,幾乎沒有立足之地了。

大漢左將軍領豫州刺史袁紹本著扶弱懲強的意思,而且決定不和善於叛變的“三姓家奴”呂布結盟,並且又發動兵馬,先征討呂布,在震天的戰鼓聲中,袁紹率軍打敗了呂布,奪回了兗州地方,使得曹操免去了喪家之犬的困境。就算袁紹對兗州的百姓沒有恩惠,但是也對曹操有大恩。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後來皇帝把京都從長安遷到了洛陽,使得天下盜賊峰擁而起。當時冀州正好有北方少數民族侵擾,妄圖佔領我們中原的土地,所以派從事中郎徐勳為使者,給下令曹操,讓他繕修洛陽宗廟宮殿,保護好年幼的大漢當今皇帝。曹操卻趁此機會放縱專權,住在皇宮裡,侮辱宮裡的妃嬪宮女,敗壞朝廷的綱紀。他一個人身兼三個重要官職,專職朝政,對各級官員的封爵、賞賜都出自他一個人的意思,想判誰的罪想殺誰都出自他一人之口,他喜歡的人就讓這個人的五族都受到恩惠,他如果討厭一個人,就下令誅滅人家的三族。膽敢在公開場所議論朝政的人,都被公開殺害了,如果有人在私下對朝廷或曹操本人發牢騷,就被秘密殺害了。所以,人們在路上遇到了,只敢用眼色打招呼,朝廷百官在朝堂上都不敢說話,尚書只是在名義上主持朝會,三公九卿們只是當個掛名官員。

前任太尉楊彪歷任大漢朝廷司馬、司徒、司空之職,位高權重,曹操就因為楊彪有一點小小的怨恨,就誣告楊彪有罪,關進監獄,棒打鞭抽,什麼刑罰都用上,對楊彪恣意虐待,根本不管朝廷法紀的約束。議郎趙彥,在朝會上忠諫直言,他的建議都值得采納,所以朝廷獎勵他,給他加官晉爵,曹操打算篡權,杜絕言路,擅自逮捕並殺害了趙彥,事先都不讓皇帝知道

梁孝王劉長是孝文皇帝的親弟弟,他的陵墓也是非常最貴神聖的,周圍種植著松柏桑樹,非常的莊嚴肅穆,曹操竟然帶領他的士兵,挖墳掘墓,打開了梁孝王的棺槨,扒出梁孝王的屍身,盜取墳墓裡的金銀財寶。曹操的這種行為讓大漢朝廷流淚,讓天下官民百姓感到寒心。曹操攻打徐州時,他的軍隊焚燒百姓的房屋,發掘大漢歷代皇帝的陵墓,他知道後也不過問。曹操還成立所謂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幹這種挖墳掘墓的勾當,他用這種辦法極力掩飾自己的所作所為。他的軍隊所經過的地方到處縱容士兵搶奪,沒有一處墳墓不被挖掘的。曹操身為朝廷高官,卻做上古暴君桀紂做過的事,禍國殃民,讓世上的人和陰間的鬼都受到傷害。再加上對百姓徵收苛捐雜稅,提防別人加害自己,耳目佈滿田野,抓人的陷阱塞滿道路,人們稍微一動手就能碰上他的耳目,一動腳就能踩到他的陷阱;所以兗州、豫州到處都是沒有辦法活下去的百姓。京都洛陽民怨沸騰,歷觀古今書籍,所記載的貪貪婪殘忍嚴酷無道的奸臣,都不如曹操,他是古今奸佞臣子中最厲害的!

大漢左將軍領豫州刺史袁紹正在外征討叛亂,沒來得及對曹操加以訓斥,以為對他寬容,或許他自己會有所收斂,但是曹操具有豺狼般的野心,竟然想謀害國家的棟樑之臣,孤立大漢皇帝,殺害忠誠正直的人,想自己成為當世梟雄。在這之前,袁紹討伐遼東公孫瓚時,公孫瓚也是個大賊寇,抵抗了一年,曹操趁袁紹還沒有打敗公孫瓚,暗地發佈命令,打算借皇上的名義,偷襲袁紹,所以領兵到了黃河邊,正要過河,正好行藏敗露,被袁紹探知了,這時公孫瓚也被袁紹平定,袁紹立即率大軍回師黃河邊,所以使得曹操的進攻鋒芒被挫,偷襲河北的企圖沒有實現。現在曹操又屯兵在敖倉,以黃河為屏障,打算以螳螂一樣的小小力量,擋住大車前進!

袁紹身負大漢皇帝的委託,威名震動宇宙,擁有雄兵百萬,其中驍勇善戰的騎兵眾多,擁有像古代的中黃伯 、 夏育 、 烏獲一樣的勇士,擁有良弓、勁弩的強大優勢。幷州橫跨太行山,青州橫跨濟河、漯河,一路大軍已渡過黃河作為先鋒;荊州刺史劉表答應出兵宛城、作為我軍的後援。我們的大軍聚集勇猛的戰士,面臨敵軍時,就像舉起烈火來燒蓬草,傾覆滄海沖刷一切一樣,有什麼消滅敵人不了?而曹操軍中將士,其中有戰鬥力的部分,都來自於幽州、冀州。他們的部下,都思念家鄉,想回到家鄉,對對著家鄉所在的北方流淚。剩下的將士是來自於兗州、豫州,以及呂布、張揚的餘黨,都是受到脅迫,不得不暫時屈從於曹操的。他們身上有傷,互相仇視對方。只要我軍登上高處敲響戰鼓發動進攻,揮起武器接受對方投降,那麼曹軍就會土崩瓦解,我軍就會兵不血刃地結束戰鬥。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如今漢室已經衰弱,朝廷綱紀廢弛,朝廷沒有一個賢能的臣子輔佐皇帝,擔任輔政大臣的沒有一個是有氣魄的。朝廷之內,精明能幹的大臣,都垂頭喪氣,無所依賴,就算有忠義之人,被殘暴虐天的曹操所脅迫,如何能施展自己的治國才能。曹操又派七百精兵,圍守皇宮,對外說保衛皇上,其實是拘禁皇上。曹操這是擔心他篡位的打算被人發現,藉機包圍皇宮。這是忠臣肝腦塗地報效皇帝和朝廷的時候,是壯烈勇士立功的機會,我們怎能不把握住這個機會!

曹操把自己的假詔書叫做制,擔心邊遠的州郡不聽指揮,違抗命令叛變自己,就藉著發喪的名義派遣軍隊進駐邊遠州郡,這件事被天下人恥笑,這是聰明人不會做的事。

大漢左將軍領豫州刺史袁紹率領幽州、幷州、青州、冀州四州同時進兵,發書信到荊州,命刺史劉表一同起兵,與宛城太守張繡一起協同作戰,製造聲勢。周圍各縣各郡也整頓義兵,包圍了曹操佔據的兗州邊界;以此顯示軍威,決心共同匡扶大漢社稷,這樣非凡的功勞,就要獲得了。能獲得曹操人頭的官民百姓,封為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曹操部下偏將官吏有投降的,都不予追究過去的罪過。

大漢左將軍領豫州刺史袁紹,宣示大漢朝廷的恩惠和信義,對剿滅曹操有功的人要大加厚賞,現在佈告天下,讓天下官員百姓都知道我們大漢皇帝有難了。

大家要遵守此檄文的命令,就像遵守朝廷的律令一樣!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檄文發佈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為袁紹檄豫州文》的作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陳琳是東漢廣陵射陽人(今江蘇射陽),生年不詳,只知道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應該與“建安七子”中另一位文學家,孔子後人孔融年齡相當。陳琳擅長撰寫章表書檄,風格比較雄放,文氣貫注,筆力強勁,在當時與阮禹齊名。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漢靈帝的國舅、大將軍何進府上的主簿。何進為誅殺禍亂東漢王朝近百年的宦官,下令召集四方邊將進入京城洛陽,陳琳曾極力諫阻,但何進不聽,終於事敗後,何進全族被宦官誅殺。何進死後,陳琳避難逃到袁紹帳下,做了袁紹的幕府主簿。 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爭奪北方的官渡之戰爆發,陳琳為鼓舞袁軍士氣,奉袁紹之命作這篇名垂千古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後世有人又稱作《討曹操檄》,可謂是三國文學裡的令後人討論不休的一篇奇文。在檄文中陳琳痛斥了曹操,據說曹操當時正在犯頭風,臥病在床,讀了陳琳寫檄文,竟驚出一身冷汗,頭風頓時痊癒。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袁紹戰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惜他的才華,不追究他的罪過,讓他擔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此後凡是軍國書檄,多為陳琳和另一位文人阮瑀所作。曹操特別喜愛深愛陳琳的文章,有時曹操想修改,閱後發現竟不能增減任何一字,可見陳琳的絕世文才。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天下爆發大疫,陳琳染疾逝世。

此檄文誕生一千八百年來,一直被後人廣泛傳頌,在白話文體誕生後,更是有無數各式各樣的白話譯文出現,作者也是以自己對此文的理解,翻譯成白話文,不當之處請廣大檄文愛好者批評指正!

千古檄文之《為袁紹檄豫州文》(又名《討曹操檄》)(文白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