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學生實習就是被當作廉價勞動力,你怎麼看?

WorkIT_LiuHui


謝悟空:大學生實習就是被當作廉價勞動?這是一種武斷的說法。大學生在學校學習了理論知識,走上社會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不好嗎?這更利於今後的發展!大家都知道,大學生在校學的都是理論知識,沒有任何實際應用的能力,也不能為各種企業單位創造價值;因此,大學生在實習當中不要認為自己是廉價勞動!

現在社會需要的是什麼?現在社會需要的既要有文化,又要有能力的知識青年。而這個能力就不斷需要從社會當中去學習!俗話說得好,社會就是一所大學。這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一個剛從學校出來,走向實習工作單位的大學生,既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又把理論知識發揮到工作上,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硬要認為自己是廉價勞動力,那我來問問?你能否把工作搞定?你能否給生產帶來價值?同時也要明白,有文憑固然好;但在一定的程度上技能比學歷重要。如果光有一張學歷,都沾沾自喜地以為是大學畢業的話;不去努力學習工作崗位技能的話,那任何單位都是不受歡迎的。因為任何單位都是需要幹實事的人,而不是需要誇誇其談的人!

溫馨提示:大學實習在工作崗位上,都要虛心向同事學習,把學到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有輝煌的明天、才能更多的被賞識!不能老想著勞動力的報酬跟學歷不相稱,那你會被社會淘汰。因為現在社會競爭性強,只有德才兼備、技能出眾,才會有豐厚的回報!





鄉下庭院


早就過了實習的年紀,來強答一波。

我的看法是,提防最壞的事情,做好最好的嘗試。

世界上有好人,有壞人,有好公司,也有壞公司,有好的實習崗位,自然也有壞的實習崗位。哪怕同樣是企業內部的實習,在不同的主管下面做事,也完全是不同的待遇。

舉個例子,當年實習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浩浩蕩蕩數千人的實習生群。

很多實習生在工作之餘會在群裡暢聊,談一談各自的經歷和故事。其中聊得最多的就是工作經歷和情感故事。

有些崗位和部門入職拿的是Mac,而大部分用的是臺式機。入職的時候正直公司統一的outing時間,每個部門輪流出去outing。實習生是沒有outing名額的,但是有些主管會把放棄outing人員的名額給實習生,所以群裡有部分實習生也跟著去了outing,甚至還有住希爾頓的。

還有就是轉正,有些主管在轉正面試之前會私下單聊一下,指點一下需要準備的內容。還有些由於工作繁忙,連實習生什麼時候轉正都不清楚。在後來發生著名的擁抱變化,導致校招名額縮減之後,有些主管據理力爭為部門實習生爭取名額,還有些組織聚餐,歡送一番,好來好去,當然也有什麼都沒有做的。

所以排列組合一番,同樣的公司的實習生,待遇都天差地別。

那麼在這麼廣闊的用人市場,實習生的待遇會相差多少呢?

當時實習的時候,我不是其中待遇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算是普普通通好幾千實習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個。

很明顯,肯定有把實習生當做潛在員工,好好培養的,肯定也有當做廉價勞動力加以壓榨的。有像阿里這樣每個月給好幾千補貼和正常員工福利的,也有分文不給的。

老古話說不能因噎廢食,那麼自然,你也不能因為有坑爹的公司就不去實習對吧?

所以你是一定要去實習的,坑爹的公司也是一定有的。你怎麼看並不能影響這個結論。

那麼,你需要做些什麼呢?

很簡單,趨利避害而已。

回顧當年的實習,實習結束之後,校招縮招,我連正經參加一次轉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淘汰了。

很多言論紛紛揚揚,很多人心氣難平,我也是一樣。

但是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盤點。三個月的時間,我不僅賺到了大四一年的學費,還學到了很多知識,有了大公司實習生的金字招牌。

於是,我靠著這次實習經歷找到了一個還不錯的工作。後來也正是因為這次實習,所以後來有機會又回到了算法崗位,重回阿里。甚至可以說,我整個IT的職業發展生涯,正是從這次實習開始的。

如果我當年也和他們一樣憤世嫉俗,說不定我今天還在外漂泊,做著我不喜歡的工作。

怎麼看不重要,怎麼做才重要。如果說實習是一種資源,首先要爭取優秀的資源,其次是把手上的資源用好。

當你做完了以上,你才有時間點評幾句。

推薦一部電影,叫做internship,講的是一個退休老人應聘進入互聯網公司實習的故事。


婕哥是個桃子



初全峰


從現實角度,確實如此,這是個有失公平的現象

確需改觀與監管的一個不平等社會問題。

這些大學生實習待遇現狀對用人單位長遠發展也很不利,猶其對年青大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會受到很大打擊,使他們對社會勞動制度的公平性產生懷疑。

這一不平等現象,久而久之會引起眾多社會矛盾,甚至這一年青群體,對公司,企業,社會,因不公而仇視,不可小視這一不平等現象。

用人公司這樣做,懷疑是對社會勞動分配製度的踐踏,對天道酬勤的挑逗,是對國家有關法律制度相違背。

從個人角度而言,

年青大學生個人能力及社會閱歷還比較欠缺,只從這一點上,可以理解,但正因為這一點,好多公司借題發揮,盡顯奸商嘴臉,不按國家勞動法給予合理薪酬,是應該得到有關監察部分重視的問題。

我們現在的年青人生於福中,人生路長,需吃應該吃的苦,受該受的罪,使之,認識與接受社會各種現象,認識自己能力上與他人的各種差距,體驗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生存法則,能者生存,弱者淘汰,要儘早使自己變得逐漸成熟起來,儘管如此,但是,也要對實習中所遇違法違規公司應勇於檢舉,還自己一個公道,還社會一片寧靜。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勞動法規,應體量與保護這些孩子們,用人單位是不能帶剝削性質而用工的,現在的大學生實習已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以前沒有這一現象的普遍性,那時,大學生少,大專生更少,以前出來包安排工作,現在自謀出路的大學生多,國家有關部分應補上這一法制條款或監管這些法律條款的落實,以示社會主人國家勞動制度的公證性,以是對個體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對社會和諧大有益處,對國家長治久安大有必要。


豹子6559


我曾經接待過許多實習的學生(包括中專 、大專、大學),在短短的實習期內要讓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操作人員並不容易,更多的是怕他們把產品搞砸了,因為會影響帶徒師傅的收入(徒弟在實習期內所出的質量事故,都要由師傅負責承擔)。所以,每次學生到公司實習,學校需要支付學習費用,而工廠會支付給學生一些勞動報酬,學生也可以從中體驗生活和生產實踐。說白了,公司是想通過培訓,來招募一些表現出色的學生,並加以培養,學校為了降低培訓費用,會與一些公司鑑定對口合作協議,並提供一些技術幫助。


太極寄暢


以下是個人觀點:

我上學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情況,而且和學分掛鉤,如果你在大學一般般,那這兩三個學分對你還是很重要的,幸好我多考了幾個證,實習就參加了一天。

這種實習其實是學校的一種收入,只是學校給個美名而已,往往冠名鍛鍊之類的。只要稍微想一下,這種只花幾個學分就能保證一年有十個月產生效益,這不是一本萬利嗎?

我很反對這種行為,之前也有過不少這方面的新聞,現在學校的味道都變了,不是為了學術之類的,也都是滿眼的金錢。

悲哉!


張連城45514849


不全都是吧,如果你是大專畢業,跟著學校走的話都是廉價的勞動力,也可以去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dd三九七


這種現象很普遍,原因有: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不對稱,學生本人高不成低不就,用工單位用人不規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等等


DarrenWu


其實出了校門,你就會發現。這很正常。不管什麼行業都是這樣以時間,精力換去報酬。至於廉價勞動力是要看你個人選擇方向了,有些崗位確實是日積月累才換來的,並不是你能力強非你不可。調整好心態很重要,畢竟你才剛剛開始與這個世界交手,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吧!


我又不會胡說v


如果看作廉價,那太狹窄。從遠的看是價值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