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是婆婆帶,還是自己帶好?

小林責


好難的決定!好糾結的問題!

說一下我的情況吧,我的三個孩子,老大是婆婆帶的,老二老三是我帶的。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跟著誰成長就容易受誰的影響,我婆婆性格比較強勢,嗓門又大,我女兒從小跟她到八歲,整個人就不會好好說話,出口就是很大分貝,性格也很要強,有一種不服輸的氣勢。這和婆婆有很大的關係。婆婆和公公經常因為瑣事吵架,出口就是髒話,女兒耳濡目染了。回到我身邊的時候就是髒話連篇,我糾正了4年。才變得淑女一些。

老二老三從小跟著我,我個人比較喜歡安靜,喜歡聽音樂,喜歡給他們講故事,所以倆寶寶相對就比較文藝一些,舉止行為比較文靜。兒子雖然調皮,也有分寸感,三個寶寶生活在一起後,倆寶寶經常謙讓大姐。唯一的不足就是沒有老大有個性,獨立堅強一些。

孩子至於由誰帶,經濟條件是考慮的一個方面,還有就是婆婆的性格,如果婆婆整個人充滿負能量,孩子跟著她就會受影響,老人的思想和教育方法還是有不同的,他們的觀念就是吃好喝好不生病就好,不會太在意孩子的思想方面發展。

不過,有的婆婆也很會教育孩子,我認識一個阿姨,她是幼兒園的園長,她照顧的孫女和我女兒一個班級,孩子非常優秀,知書達理。

這個要因人而異,沒有什麼固定的答案。

從長遠考慮,還是又父母帶比較妥善,公婆帶的好,孩子優秀了,但是很容易與爸爸媽媽產生隔閡,越大越沒有共同語言,父母不帶就不瞭解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將來一起生活會有很長一段的磨合期,這樣對孩子就是接受新的環境,身心上都沒有好處。

婆婆帶孩子多數是寵著的,有句話叫“隔代親”,即使知道孩子有不足,都會包容孩子,再加上有怕孩子父母埋怨,對孩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應,看似對孩子的無私的愛,孩子就不會懂得感恩。一旦父母不滿足自己,就會有父母不疼愛自己的想法。

網上看過一個初中生,因為孩子父親沒有滿足她去旅遊的願望,就自己搭車回老家找奶奶,她認為奶奶不會食言,比爸爸更疼她,差點走丟。

父母畢竟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沒有特別的原因,最好留在自己身邊,給她多少愛就是愛!

有關育兒情感的問題歡迎留言關注交流!(頭條號叄個柒21)

叄個柒21


無論條件怎麼樣,個人覺得還是媽媽帶比較好。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怕老一輩的對孩子太寵溺。現在老人把孩子寵到無法無天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了,為了小孩以後長大有個良好的表現所以建議寶媽自己帶!


怕老人幫你帶了孩子後會對你趾高氣昂的。可能大家會對我這個觀點有偏見,但是這個確是我的切身體驗。就在前段時間斷奶的時候我婆婆幫我帶了幾天,那個時候你不知道他有多硬氣,稍微做的不好她就會給你掛起臉色。我把飯菜都準備好了他都不吃飯,就只是因為我買的牛奶寶寶不喝。




怕婆媳倆會因為小孩的教育問題而產生間隙就算婆婆是個與時俱進的人,但是她不會完全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為傳統思想已經根深蒂固!



怕小孩長大後與自己不親做媽媽的都想小孩跟自己最親,但是小孩卻是跟誰呆的時間長就跟誰親。所以為了避免以後心如刀割。還是媽媽自己帶的好。


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下方指出不足之處。


明天怎麼熬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我個人覺得孩子還是自己帶的好。

我大兒子就是在五個月後我就出去工作給我婆婆自己在老家帶了。其中有利必有弊的,這樣我就可以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但是老人家帶很容易寵溺慣壞小孩,且有很多的不科學方法。

我婆婆給我帶小孩,雖然很有耐心和細心,什麼都捨得花時間去弄東西給我兒子吃。但是也有很多不科學的方法:1.比如喂吃的時候,總是用自己的嘴巴一口一口的嘗下搞冷了再喂,那個口水細菌多的不得了,說她就說以前的老人家都是這樣喂的。小孩子喜歡吃糖餅家裡就沒斷過堆著放,以至於我兒子長了一口的蛀牙 2.老人家總是怕小孩子著涼,會給小孩子好多衣服,就像網上流行說的"有一種冷是奶奶覺得你冷",這也導致了孩子很容易因穿衣服過多出汗導致真的著涼了。3.這點是我覺得最嚴重的,老人家帶小孩都是寵溺無邊的,我孩子到現在六歲多了,總是依賴他奶奶幫他穿衣服鞋子,一點獨立意識都沒有。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一副讓你幫他做的樣子。

所以我建議寶媽們,孩子還是自己帶的好,老人家幫你帶固然自己瀟灑,但是養成的習慣和造成的後果到長大了是很難改變的。我現在的二寶就是自己帶了,順帶管教大寶。



時悅


肯定是自己帶好。孩子是你自己生的,不自己帶誰帶啊。現在很多家庭婆婆或者孃家媽帶孩子,那是因為夫妻雙方工作脫不開身不方便帶孩子,並不是因為婆婆帶孩子好才讓他們帶的。

首先溺愛,經常聽到“隔代親”,那不是一般的寵愛,打不得罵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他們認為只要孩子能吃好,想幹啥就讓他幹啥,經常會看到奶奶端個飯碗屁股後追著餵飯,更有甚者,孫子在地上打滾,奶奶拿著勺子就那樣趴著喂,為什麼要這樣慣孩子,真的為了他們好嗎?爸爸媽媽們如果你們看到了會怎樣?



其次教育,我家婆婆經常告訴我姑娘,到外面要敢搶東西不能受欺負,誰要是打你你就打她,打不過回來奶奶幫你打。我姑娘說:奶奶要分享,不能打。

再次生活習慣,只要孩子不哭,各種零食可以吃,電視可以看。


其實最重要的是情感上,孩子小,誰跟他在一起的時間長他就相對跟誰比較親,孩子能膩歪纏著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也就四五年多說六七年,等長大了,你想跟他親近膩歪人家都不帶搭理咱的,所以如果不是迫於生計實在無法分身照顧,能自己帶的儘量自己帶吧。很多家長都說:我們掙錢都是為了給你花,你可曾問過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確實是得掙錢養活他們,這是現實的無奈,那我們就儘量有時間多陪陪孩子。


點點48259961


養兒方知父母恩,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應考慮立足於自己來帶。 孩子出生至3歲左右,這段時間儘量由夫妻雙方帶孩子。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第一個本能反應就是尋找母親的乳頭。一歲半之前,孩子需要和母親親密相處,才能建立母嬰依戀的安全感,否則孩子心裡會充滿恐懼。孩子成長的早期環境將會直接影響他成年後與別人相處的模式。在這段時間裡丈夫應該盡力協助妻子做好帶孩子的輔助性事物,培養鍛鍊帶孩子的能力和經驗,夫妻雙方共同體驗帶孩子的辛苦和樂趣,也有助於增進夫妻感情。老人可以做家務後勤保障工作。



孩子3歲以後的成長路上,老人是無法替代父母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如果父母比較忙碌,照顧孩子生活的事情可以請老人幫助,但是教育孩子的責任,一定是父母的事。直接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對孩子的成長會有負面影響,雖然老年人對孩子的愛不能否定。老人因為年齡身體等原因,帶孩子時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孩子喜歡新鮮的刺激的,孩子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也需要他們不斷地與外界接觸,老人帶大的孩子在認識事物、探究事物上的能力有限,這會讓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應有的活力,不利於培養孩子開闊的胸襟和活潑、寬容的性格。這樣長大的孩子,不善與人交際,很容易產生交際恐懼症。



o晴天有雨o


婆婆帶孩子的缺點就是容易過度溺愛孩子,讓孩子形成依賴感,沒有獨立性格,有時候也會對安全隱患有疏忽。我的建議是婆婆和你一起帶,你去上班的時候讓婆婆帶,你可以放心的去工作,下班後你帶,這樣等於勞逸結合。

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考慮好,孩子小時候形成的性格對他以後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老人和年輕的思想不一樣,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分歧很正常。所以還是看情況而定,沒有時間就讓婆婆帶,自己時間充足就自己帶,讓婆婆幫忙,不要一點都不讓婆婆帶,這樣顯得不尊重老人。


月幽魂


我建議自己帶孩子比較好。當然,前提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1.自己帶寶寶雖然辛苦,但是,過程,結果都是很美好的。

自己帶寶寶可以完完全全的享受寶寶成長的整個過程。從會坐,會爬,會站,會走,會跑,會牙牙學語,這個過程是特別美好的。雖然很辛苦,真的很辛苦,但是,母愛是偉大的,對於自己的孩子,有點耐心,真的,結果很好。

2.婆婆帶孩子,且不說教育觀念不同,育兒理念有出入不說,單純的自己寶寶跟自己不親了,晚上不跟自己睡覺,喜歡跟婆婆睡覺,就我自己來說,我是不能接受的。我喜歡跟自己寶寶睡在一張床上。而且,嬰幼兒和老人睡覺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如果是你,你願意自己帶還是給婆婆帶呢?


大妮談育兒


孩子還是自己帶的好,雖說累但是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我自己就是姥姥帶大的,我第一次考試,有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打掃房間,有很多很多的第一次想和父母分享,可是都不在身邊。

還有就是老人教育觀念不同,老人帶孩子很容易出現分歧造成婆媳矛盾。

再有就是餵養方式不對大寶那會兒剛加輔食的時候,他奶奶居然把饅頭放到自己嘴裡嚼碎後餵給孩子,當時我就反對了她還說自己的孩子都是這樣帶大的沒問題。大人口腔有多少的細菌,難道不怕傳染給孩子嗎?還有就是孩子吃菜的時候會說這會纏到喉嚨的,我就覺得奇怪了怎麼就纏到喉嚨了,弄的我家大寶到現在都挑食,不喜歡吃菜。還有就是衣服清洗問題,老人為了省水會把孩子和大人的衣服放到一起洗。等等總之一句話孩子還是自己帶的好。


昆兒4172


當然是自己帶好。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目前三歲半,小女兒四個月。我這兩個孩子都是我自己帶的,小女兒我也將繼續自己親手帶大。

其實我年紀不大,95媽媽,很多人可能在我這個年紀照顧自己都是問題,更別說照顧兩個孩子,我也曾經面臨這種困窘,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為我父母也是一直將我帶在身邊,期間只有兩年他們將我留在家裡,交給親戚或者老師照看。

當然,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婆婆對孩子太過寵溺,具體事例太多,我也懶得列舉了,這對孩子並不好,確切的說,壞處很大。

很多人覺得帶孩子很煩,其實我覺得是痛並快樂著,一邊每天圍著兩個孩子轉,有時候可能都疏於打扮自己,另一邊孩子真的很可愛,他們的每一個成長的時刻我都沒有錯過,第一聲“媽媽”,第一次伸手要我抱,第一次走路不用扶著,每天早上起床跑到隔壁音響店前跳舞,對我說的每一句“早上好”、“晚安”和“媽媽,我愛你”…太多太多,我也寫的很亂。但真的每每想起這些,就覺得很溫暖,甜蜜蜜的,我是個感性的人。

我希望我的兩個孩子在我的教導下成為積極陽光的人,前提應該是他們能夠從身邊親近的人身上感受到溫暖和熱情,而自己帶在身邊教育,就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孩子的負責。


丁琪05010918


孩子肯定是自己帶的好!我想這個問題,問100個人,會得到100個這樣的回答。

從情理來說,孩子是你自己的,婆婆沒有幫你帶的義務,她可以幫你煮飯做家務已經很好了。我覺得這一點作為媽媽,我們要有清楚的認知。而且自己帶孩子的好處就是怎麼帶孩子你說的算,不會人多嘴雜,不同的人不同的原則對孩子很不好。

而且年輕人和老人不同的年代生活也形成了很大的觀念差異。許多老人還在“吃飽穿暖”就是養好孩子了的觀念裡頭,而年輕人更注重全面發展,品德培養。

1、飲食

孩子一歲之前是不能吃鹽的,而老人家一直強調說不吃鹽沒力氣。孩子更大些的飲食矛盾在於我們會均衡營養,強調健康,而老人家只是覺得只有養得胖才叫養得好。也不注重飲食衛生,更甚者用嘴巴嚼過或含過才喂。

2、安全意識

媽媽們會更細心,考慮得更全面,安全插座等都是基本的了。

3、孩子的教育

比如說滿月後我就常幫小孩翻身讓她多趴,老人家看了就說不行。

比如說孩子摔倒了,我視情況而定,不是很嚴重的就讓他自己爬起來,比較嚴重才過去抱並安慰她讓她自己下次小心一點。而老人家則小題大做,有時孩子根本沒摔疼,老人則在邊上大叫,活生生把孩子嚇哭了,然後過去就是怪地板把孩子絆倒了。這樣子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非常不好。

說一千道一萬,如果條件允許,請自己帶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