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索姆河戰役中,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這是真的嗎?

我喺村姑


有可能。德軍在英軍敗撤時一度停止擊殺,但在激戰中即便德軍喊,英軍也聽不見,何況兩軍交戰,就因對方喊話英軍就撤退更是兵家大忌。索姆河戰役首日可謂是英國陸軍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英軍首波衝鋒的2萬人中,大部分在1小時內陣亡,全天共傷亡5.7萬人。隨後的戰役中甚至奪去了英國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長子,阿道夫·希特勒也在9月的戰事中腿部受傷。

圖、發起衝鋒的英軍,在重機槍下像聯合收割機收麥子一樣倒下了

索姆河之戰從1916年7月1日開始,11月18日結束,在4個月的交戰中,英國軍隊傷亡42萬人,其中12萬人死亡,法國軍隊傷亡20萬人,德軍50萬人。英軍在6月24日開始對德軍陣地為期1周的炮火攻擊,期間消耗了150萬顆炸彈,幾乎摧毀了德軍第一陣地,並波及了第二陣地。英軍大多數都是毫無戰爭經驗的新兵蛋子,對塹壕戰的慘烈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的信心又在英國一週的狂轟濫炸中飆升至極點。

炮擊結束後,英軍士兵排成橫列開始向德軍陣地發起進攻。而德國也將磨好的“獠牙”——MG-08重機槍抬了出來,在它的火舌下,英軍還未來及還擊便喪命,德軍就像聯合收割機收麥子一樣成排的擊殺英軍。英軍按照命令進行亡命突擊,屍體一個個摞在鐵絲網附近。德軍一度厭倦了這種打靶式掃射,在英軍傷員撤退時停止開火。雖然有部分英軍成功突破鐵絲網,但在重機槍下毫無獲勝機會。

索姆河逐步演變成消耗戰,9月15日,英軍還將坦克開上了前線並取得局部突破。戰役進入秋天后,隨著天氣日益惡化,戰鬥也越發無力,最終戰役以英、法失敗告終。


航空之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確實有這麼個情況。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為慘烈的作戰。

特別是進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戰爭中,歐洲列強已經見識到了俄軍重機槍的厲害。

在俄軍重機槍的掃射面前,日軍傷亡極為慘重,甚至一天傷亡7000人之多,竟然讓日軍指揮官誤認為傷亡數字寫錯了,多寫了個0,應該是700。

而一戰前德軍的演習中,也發現了重機槍的強大威力。

德軍曾用2挺MG08重機槍交叉射擊陣地前的100個氣球。誰都知道,晃動且很小的氣球是非常難擊中的。但經過幾十分鐘的掃射,100個氣球被擊破了99個,可見重機槍的面殺傷能力。

在索姆河戰役之前,英法聯軍並非不知道重機槍的厲害,但他們錯誤的判斷了形式。

在總攻擊之前,英法進行了7天的飽和炮擊,使用了成噸成噸的炮彈,幾乎將德軍一線堅固陣地全部摧毀。

英法聯軍認為陣地既然被摧毀,德軍重機槍肯定也被摧毀大半,才開始了總攻擊。

沒想到,德軍早已做了充足的準備,重機槍多藏在防炮掩體中,或者躲在二線陣地。

在英法聯軍發動總攻之時,德軍所有重機槍全部從掩體中取出,迎頭猛擊。

以英軍為例,他們在炮火的掩護下,排成一列列的橫隊,向德軍盤踞的戰壕衝鋒。

遺憾的是,人總比氣球大得多。在重機槍交叉火力的掃射下,英軍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斃命。

而當年的火炮以曲射為主,直瞄跟隨步兵火炮極少,更沒有迫擊炮。

英軍面對德軍重機槍火網,根本無計可施,只能自殺性的一波波衝鋒。

1天內,英軍損失近 6 萬人。

當時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這些軍人也是人,戰前就是平庸善良的農夫或者工人,很多還篤信基督教。

見到無數英軍被殺,有的重機槍手掃射期間,突然精神崩潰,自殺身亡;有的重機槍手,則淚流滿面,不斷念聖經懺悔;有的重機槍手殺得手發軟,只能對英軍高呼“快撤退,不要來送死”!


索姆河戰役中,英法聯軍傷亡高達80萬人,僅推進 5~12 公里。


薩沙


是的,因為德軍初次使用了重機槍,而英軍對此毫無所知……武器等級的差距讓戰爭變成單方面的屠殺,機槍手會內心崩潰的!我認識一個老兵以前就是機槍手,內戰的時候伏擊撤退的國軍,他說看見一排排同胞像割麥子一樣被重機槍掃倒,他感覺自己要瘋了,不知不覺的把槍口抬高,卻被連長用槍頂著腦袋命令給我殺,他只能含著眼淚閉著眼睛掃射……他說那一次死在他的重機槍之下的國軍有數百人


荒蕪中的邊城


我沒有看過有這方面信史記載,不過這是有可能的,雖然這種喊話沒什麼用。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發生在西線的一次戰役。之前,德軍在凡爾登發動進攻,將法軍拖入了絞肉機。為了策應凡爾登方面的戰鬥,英法聯軍在索姆河向德軍發動進攻。6月下旬,他們進行了7天炮火準備,藉著英國第4集團軍、第3集團軍第7軍和法國第6集團軍向德軍突擊。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德軍運送了大批馬克沁MG08重機槍。

這款4人操作的重機槍,發射7.92毫米毛瑟彈,每分鐘450-500發,彈丸出膛速度每秒900米,有效射程2500米。

德軍裝備了200多挺重機槍,平均每200米就有一挺。每分鐘10萬發子彈潑水般向英軍隊伍橫掃過去。大片大片的英軍被切割倒下。

可以想象,操作這款大殺器的德軍機槍手應該也被嚇到了。看著敵人義無反顧衝上來送死,他們到後來應該也快崩潰了。所以如果有些士兵大喊“不要來送死”,我認為是人之常情。

只不過,在震耳欲聾的機槍聲中,他們也只是本能地發洩。喊出來的聲音可能自己都聽不見,更別說幾百米外、上千米外的英軍了。

大概就跟我們打遊戲的時候一邊唸唸有詞差不多吧。

1916年7月1日這天,共計5.7萬人被馬克沁MG08重機槍殺傷,其中2萬人當場死亡。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鍋


至所以英法士兵死傷這麼多,而且還往上衝還不往後退,並不是英法士兵不怕死,而是一戰前整個歐州的步兵戰術都是整排往前衝,源於拿破崙創立的戰術,一戰前大多人還不知道子彈可以直線射...全文


沉默中51


這是真的!因為當年重機槍才剛剛裝備德軍不久,而英國由於認為機槍只會浪費子彈,所以沒有大規模裝備。到了索姆河戰役的時候,重機槍加上鐵絲網簡直就是步兵衝鋒的剋星。

當時一戰時期的陸戰已經轉變為陣地戰的模式,還對於士兵的防護卻還是處於非常低級的水平。而且當時又誕生了重機槍和鐵絲網這樣的陣地戰神器,想要突破敵軍陣地變的越來越難。



一戰後期幾乎是僵局了,各方都無法突破地方的防線,只能依靠步兵互相沖鋒來打破僵局,這也就導致了凡爾登絞肉機的產生。這種戰爭模式在坦克加入戰場之前,幾乎是步兵最不願意看到的。陣地戰上,沒有防護的士兵幾乎是活靶子,加上鐵絲網的阻礙,對於重機槍來說就如同屠殺一般。所以在索姆河戰役中,確實出現過德軍士兵打膩了,而叫英軍不要送死了。


而其實第一次領略重機槍威力的是日軍,日俄戰爭中,日軍就吃了大苦頭,俄軍居高臨下,依靠工事和暗堡阻擊日軍,在進攻旅順的戰役中,日軍為了一個301高地,居然陣亡了1.7萬人,最後依靠肉彈衝鋒才攻下。所以在一戰中投入重機槍,並且各國又是傳統的人海戰術,這簡直就是重機槍的屠殺盛宴。

一戰德國戰敗後,其國內的一些軍官就開始思考如何把士兵從陣地中給解放出來,或者說怎麼粉碎對方的陣地戰。最後德軍看上了一戰的新產品坦克,並且還專門研究了戰術,最終在二戰開始後,向世界證明了一個新的戰爭時代的來臨。


小司馬遷論史


我們先來看一種在索姆河戰役中的“絞肉機”,它就是馬克沁機槍,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馬克沁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的戰爭中,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索姆河戰場


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回到這場戰爭,1916年7月1日,戰爭爆發,這種戰爭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坦克的戰役,同時索姆河戰役還創造了一個慘痛的紀錄,它是有史以來人類在一場地域最狹小的戰役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索姆河戰役局勢圖


英、法兩國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到法德邊境,於是在位於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此戰,進行了四個月,雙方傷亡共計130萬人。然而這場戰役只是為了爭奪一個區區二百一十平方英里的小地方。

回到題目,出現那種情況也正常。因為一戰是戰爭史上攻守極其不平衡的一場戰爭。二戰就不同,二戰時期的武器做到了既有攻又有守,最後就是拼將領的指揮,和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

然而一戰,防守的一方武器已經甩進攻一方几條街了,大炮、機槍、鐵絲網、地雷都很到位。但是進攻的一方還是吹起衝鋒號扛起槍向前衝。


Readerplus


真相是沒有,更多的是應該像媒體說的1名德國士兵海恩·塞弗羅回憶,他在諾曼底登陸戰時用機槍發射12000發子彈,打死2000名美軍士兵。前者是宣揚德軍在戰場上講求人道,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後者宣揚德軍戰鬥素質之高。然而,這些都是些扯淡的說法。




一戰中,交戰雙方多殘忍,氯氣、光氣、芥子氣這些化學武器都像常規武器一樣大規模使用,其中氯氣用量之大以致戰場都變成了黃綠色。在這種背景下,德軍從哪裡來的讓敵軍不要來送死的思想,有的只是殺的越多越好。就如下士阿道夫·希特勒,對敵軍冷酷無情,對德軍戰敗投降痛心疾首,這樣的德軍士兵才是當時的常態。後來的所謂當事人回憶,基本都是自我美化或者害怕追責而自我辯護,表示自己是被逼的,不是殺人魔。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情況也不可能。一戰時期的大規模交戰,戰場上硝煙瀰漫,炮聲槍聲震耳欲聾,幾米內喊話都不一定聽得清,更何況對著數百米以外的敵軍士兵喊話。此外,如果你喊德語,英法士兵又聽不懂。如果你喊英語,戰場上誰給你教的這幾句英語。所以,這種說法破綻百出,可信度太低。(S)


聯合防務



德國機槍手有沒有喊這些話,可能無從考證了,但看了很多回答,有的真是信口開河,主要是關於機槍的使用。

一戰時期,德軍已經發展出了成熟的機槍戰術,索姆河戰役中,英軍的進攻方式是以煙幕為掩護,步兵排成橫列的方式衝鋒,稍微懂軍事的都知道,機槍射擊方向與人列成T型,殺傷力是最小的,射擊方向與人列在同一線時,殺傷力最大。

索姆河戰役中,德軍創造性的將機槍部署在環形工事的兩側,形成交叉火力,覆蓋了英軍通過的區域,對英軍來說,這簡直就是屠殺,損失最慘重的一天,被殺了五萬多人,所以有句話,馬克沁機槍殺死了歐洲整整一代人。

而早在1891年,馬克沁機槍已經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威力,英軍50人的小隊在羅得西亞,用四挺馬克沁機槍,打退了祖魯5000人的進攻,這次戰鬥中,祖魯人陣亡三千多人,讓世界各國認識到了馬克沁機槍的強大威力。(更早的格林機槍不能算全自動機槍)





人文茶客


一些事兒,正不必搬來歷史細節回顧,只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就可以判定是不是存在。

一戰之役於索姆河,史稱“索姆河絞肉機”,德國研製出“馬克沁”機槍,機槍手見得太多徒勞的死亡,大批英軍整編整編地前赴後繼,又鑑於英軍為保皇家尊嚴,保持隊形正身前進概不匍匐與躲藏,如特來赴死只為機槍揚名一般。德軍不忍心了,老鐵!



對勇猛無畏的敵手——注意只對勇猛無畏的敵手,自不吝於殺死之,衷心卻有敬意。此敬意無關戰局,無關仇恨,無關國家爭端,卻相通於人性。

但德軍不會是全體皆勸喊英軍退回,只能是一些,哪怕只有一個,也顯示了德軍在戰爭的人性火苗,而不會顯示在對平民的無人性屠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