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從3歲開始就要去興趣班?

菊花香姐


媽媽群裡天天有人問學英語哪個機構好,於是兩歲半的時候我也帶孩子去某著名英語機構試聽。當時我娃是試聽學生裡最小的。試聽課內容都是我平時教過的,孩子互動也不錯,而且據說馬上要漲價了,當時真的好想馬上就報名。但是我還是猶豫了下,兩歲多的娃有必要去上動輒幾萬的興趣班麼?

最後我還是沒有報名,主要原因是因為我是全職,而且英語還不錯,每天帶著孩子學童謠或者跟讀單詞,我覺得我兒子的英語水平和學了三四個月興趣班的孩子比,一點都不次。

話說回來,如果是其他我不擅長的領域,而且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我還是會有選擇的少量的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尤其是運動方面的,比如輪滑,游泳,橄欖球之類的。


英語來了


不是每個孩子吧?而且給孩子報興趣班還有有很多技巧的,做不好了孩子沒興趣,家長總生氣。



首先,報興趣班要看孩子的年齡。

並不是每一個興趣都適合三歲的孩子學習的,例如學習輪滑最好到五歲,學習毛筆字最好到六歲,學習圍棋國旗象棋等棋類最好到五歲。

所以,不是孩子一到三歲,就嘩嘩報班去的。要看這個年齡的孩子,適合學習什麼特長。好像美術繪畫泥塑舞蹈等比較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

我記得網上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幾歲的孩子適合學習什麼特長,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搜搜看。



其次,給孩子報興趣真的要看孩子的興趣的。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根本不會選擇,需要家長幫助引導等等。如此就強迫孩子學習,當然有的孩子就算不喜歡他也能堅持,被父母強迫著也能取得一些成就。但孩子真的快樂嗎?

我記得曾看過一篇報道,講得是一個小女孩,因為懂事不願意違背媽媽的意願,學習鋼琴十年,考到了最高級別,然後她說,她這輩子都不想摸鋼琴了。

很多家長為孩子報興趣班,初衷是好的,但沒有顧及孩子的意願,最後卻得不償失。



第三,報興趣班千萬別攀比和人云亦云。

有些家長確實是因為看到別的孩子報班了,就動心思想給自己的孩子報,完全出於一種攀比心理。這樣的行為更加傷害孩子,因為孩子被當成了攀比的武器,以後會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

所以,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定要科學而且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我們是五歲開始學的舞蹈,之所以報興趣班的原因是,一來,女兒是個小胖妞,可以適當運動,二來女兒未報班前參加了一些比賽,能看出女兒表現力特別好,對這方面也非常喜歡!



報班後的感想:女兒明顯適應能力比較強,經常參加一些比賽,取得了挺不錯的成績,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至於報班年齡要根據孩子而定吧,沒有絕對的對錯,因人而異!


y封塵


現在孩子上興趣班的現象很普遍,可能有一部分是孩子真的有興趣,才去學的。可能很大一部分的孩子,是因為父母拼面子,不想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而盲目跟風的結果。

我們那代人,不知道益智玩具是什麼,連擁有一個布娃娃都是奢侈品,別說現在的芭比,各種仿真的琳琅滿目的玩具。那時候,三歲絕對是隻知道吃和玩的年齡,而現在能琴棋書畫的都不算什麼,孩子的學習壓力還真是大。

至於做法是否對錯,不好做出評價,看各個家長的心態,還有就是孩子所取得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人習慣以結果論英雄,結果滿意了,自己就是對的。如果結果不令人滿意,可能還會覺得自己給孩子的壓力還不夠,或者是覺得孩子不夠努力。總之,是有喜又憂。


idan的青蛙媽媽


誰說每個孩子都要送了興趣班,不喜歡可以不送啊,首先要問孩子比如畫畫跳舞做手工活,看孩子說喜歡哪一樣,如果都不喜歡就不送,喜歡了就報興趣班,我孩子班裡也有一個都沒有報的,我只給孩子報了一個朗讀的,大部分班裡都是給孩子全報了,我還是先問下孩子最後才報的


東方180952740


送興趣班這個問題,年齡不會這麼絕對吧。很多家長是跟風,看人家孩子學什麼就跟著學,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更何況3歲孩子對很多東西都沒有明確的認識,盲目地去學,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女兒小時候膽小,在外面不愛說話,四歲的時候,我把她送到口才班學習,誰知她非常喜歡,進步很快,學了二個月後就奪得了市少兒宮舉辦的比賽一等獎。後來她喜歡的老師出國了,她也變得愛說愛笑不怯場合,上小學後自己覺得時間緊了,學習過多,就沒有繼續學下去。


花間清露


我家孩子今年五歲,今年開始上的舞蹈班!我覺得給孩子報興趣班有利有弊!

有利的方面:1、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在學習之餘有個放鬆的方式!2、可以鍛鍊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學會更好的與人相處!3、可以鍛鍊孩子的膽識,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在什麼地方都不怯場,這對於她未來更有利!

有弊的方面:佔用了孩子大量的課外時間,讓孩子沒有玩耍的時間!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寶媽雅雪


這,太片面了吧,不管別家的孩子,也許有特別好勝,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家長,但我絕得3歲的孩子,不管怎樣,還是玩兒心重,興趣,可以作為一種玩樂慢慢的灌輸進去,但不可顛倒了主次變成了必要的。後面20多年的求學生涯已經很痛苦了,不需要從這麼小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