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在文玩圈算什麼地位?

最初相識M


題目說文玩,其實說古玩更妥當一些。因為文玩範圍太大了,很多現代的木頭、串串、核桃、葫蘆等等皆在此列,而馬未都的領域主要是古董,特別是瓷器雜項等等,範圍要縮小很多。

馬未都在整個收藏界的地位究竟如何,由於不是人家那個圈子的,而且圈子裡互相鄙視攻擊的現象也很多,我只想說一下馬未都對古玩收藏的推動與貢獻,說一說他在普通人眼中的地位。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其實這話說的並不全對,縱觀整個歷史,無論是亂世還是盛世,大家都喜歡金子,而在絕大多數歷史階段,即使是亂世,也總有既得利益者,也有很多人喜歡珍奇異寶,收藏古玩這事就沒斷過。可以看到,不管是三國還是民國,古玩都是有人玩的,民國夠亂吧,但肯為了某個古董一擲千金的大有人在。然而,在近代卻有那麼一個時期,古玩古董居然成了罪惡,被查出來可能全家都要挨罰被鬥,古玩不僅帶不來任何經濟利益,反而是各種懲罰的來源,這個時期,古玩的經濟價值和歷史地位降到最低,一個清朝的瓷碗還不如兩斤豬肉來的實在。後來這些東西不再是罪惡的代名詞,但是人們依舊心有餘悸,避之唯恐不及,馬未都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收藏的,可以說是在古玩的歷史最低點搞起了古玩的收藏。這裡不能說是馬未都眼光多麼毒辣,只能說他是真的喜歡這些東西,是純粹的愛好。

後來經濟騰飛,全面開花,古玩的經濟價值和歷史地位開始實現了大規模的復甦,而後又迅速經歷了暴漲,馬未都的愛好成功折現,到底給他帶來了多少財富,外人難以估計。在這個過程中,馬未都對收藏界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

首先,馬未都在收藏的最低谷時期開始收藏,引領了收藏的先河,促進了收藏的良性有序發展。馬未都早前做過編輯,在文娛屆發展多年,他很懂得利用媒體的力量推行自己的觀點,看看馬未都先生在各個節目中頻繁露臉,可以說現在收藏在民間的大規模的推動和普及,馬未都功不可沒。

其次,馬未都收藏,他向普通人傳達了很多收藏的理念,無疑都是十分正確合理的導向。比如馬未都在鑑定節目裡只鑑定不估價,這是行內人的基本操守和準則,因為古玩本來就是少數人的玩意,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價格可能因為環境人員因素的變動千差萬別,不給行外人估價是一個基本準則。馬未都還講過古玩裡面的一些基本規矩,比如如何看貨,不能手對手接貨,不能隨意還價,因為還價以後如果賣主答應,那就要買下來……諸如此類的規矩也讓普通人知道了如何在古玩圈裡廝混。馬未都也曾經提到現代科技鑑定手段對古玩的影響,他對此也持一個肯定態度,因為現在的儀器鑑定技術確實更客觀更準確,特別是珠寶玉器等的鑑定,那是最基本的依據,作為一個近代最老牌的收藏者,可以接受現代科學技術鑑定也是不容易的。馬未都對古玩的斷代也頗有見地,比如他說什麼時期的產品都會有時代特徵,古玩收藏絕對跳不出時代特徵,就好像現在液晶電視盛行,如果五百年後有人出土一個液晶電視,非要說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候壓根就不生產液晶電視。總之,馬未都傳播的收藏理念都是十分正確的,而且淺顯易懂十分接地氣,這無疑引領了正確的收藏風向標。

再有就是馬未都先生建立了大規模的私人博物館,這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把自己收藏的古玩向世人展示,讓人近距離感受古玩的魅力,這種直面效果是文字圖畫很難替代的。

其實在古玩圈子裡有很多不好的風氣,比如有人專門拿假貨BC貨冒充老東西,最典型的就是老翡翠,明明是現代注膠產品甚至是玻璃,或者是成色很差的翡翠,硬要去冒充什麼老翡翠,簡直可笑至極,做一下儀器鑑定就說儀器不準確,還說老東西不能用儀器等等,真是一群無知的妄徒。還有一種風氣就是拼湊文物,有些人為了造假,會把各個朝代的東西拼湊在一起,或者把不同領域的東西拼在一起,杜撰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來迷惑世人,比如問答裡有個人說什麼楠木名人字畫床,這就是典型的東拼西湊,這樣的人自娛自樂就好,拿出來現那就是貽笑大方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是需要馬未都先生這樣的收藏家,既懂理論又有實踐,而且傳播正確的收藏理念,那些稀奇古怪的造假者還是自己玩樂就好,就別出來丟人現眼了。


一覽眾河小


羊群裡的駱駝、神話裡的英雄、發財致富的榜樣、提升自我的標靶。

1、羊群裡的駱駝

馬未都應該說是玩古玩的,不屬於文玩圈。古玩應該與文物劃等號,大部分受文物法保護。比如馬未都擅長古代瓷器,古代瓷器在交易、收藏、進出口環節受到一定的限制。文玩屬於小商品,可以自由買賣不受限制。

馬未都自己也是看不上文玩,比如他把經常播放文玩節目的電視臺叫“珠子臺”。 文玩圈也不認為馬未都是文玩人,因為他的店裡不賣文玩、他的書裡不講文玩、他的身上不帶文玩。

所以馬未都不是文玩圈裡的人,放在一起就像羊群裡面出駱駝。

2、神話裡的英雄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馬未都在電視影響力最大、收藏形式最火、《百家講壇》欄目最紅的時候出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再加上馬未都出色的口才和豐富有趣的閱歷。一下吸引了全國觀眾。從此他就是收藏界的英雄。

收藏界裡的英雄在文玩界就是神,往往馬未都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是文玩界爭議的終結者。比如紅木木料在我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人說明朝有人說清朝。但是如果馬未都說是晚清出現的,那就是標準答案。

3、發財致富的榜樣

活著的收藏家裡最風生水起的莫過於馬未都,他買過的東西都是撿漏,他點評的東西都能升值。

目前能激勵收藏界的口號就是:“你瞧人家馬未都”,於是無數在痛苦中掙扎的文玩商人咬牙還在堅持,爭取將來有一天做下一個馬未都。

4、提升自我的標靶

文玩圈裡怎樣提高自己的地位?您就說:“我跟馬未都是哥們兒”。

文玩圈裡怎樣提高店鋪的知名度?您就說:“馬未都經常來逛”。

文玩圈裡怎樣提高貨的價錢?您就說:“馬未都開過證書”。

古玩圈裡不服馬未都的很多,但文玩圈裡靠他發財的不少。


於鴻雁老於


無邀請作答:馬未都在文玩圈算末流,按水平他排不上號。


歐陽竹蔭


首先可以給馬老爺子定個位:個人認為他是圈內的文化人,他是圈外的真行家!為什麼這樣說?

圈內的文化人:任何圈子而賴以生存中興發展光大的就是圈子文化的底蘊和如經脈血液流傳的生生不息,拋卻文化這棵參天之樹,不論你是多熱鬧多時髦的圈子,最終必煙花散盡和繁華落幕!馬爺出名於文化,發跡於收藏,最終做到了二者的有機兼容和兼收幷蓄,這也是至今仍火辣辣的原因。有的人熱衷於收藏,而忘記了收藏賴以生存發達的文化之根,故很難做的久遠,也很難立於不敗之地!收藏說白了就是一種文化的寄存和保管,其目的是讓後人知道當初的我們和我們的當初,其文化價值是第一位的,具體到它的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學術價值)最終也必須以文化和文字的形式呈現!這一點馬爺做到了!從百家講壇到觀復的遍地開花其實他走的就是這樣一條,以文化涵養收藏,以收藏光復文化的良性循環和互動之路!這條路無疑是光明的。

圈外的真行家:走進圈子,跳出圈子,能夠做到進出兩便收放自如,可以說馬老爺子已經做到了極致!跳出圈子看收藏其實就是一種以藏養藏的經營模式,讓更多的人瞭解了收藏,也瞭解了文化,與此同時又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吃飯問題(就業)同時也滿足了自己所事的文化之需,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人其實這輩子就是這樣,赤手空拳來,兩手空空去,帶不走一片雲彩!重要的是看淡看輕,看清看透,就這樣很好!


冀之筆


馬未都,我認為,只是好家(愛好這種東西)。並不是專家。藏家也算是一般藏家。他佔了文藝界的光,因為在文藝圈子裡混的時間長,有了錢,收藏了些東西。以明清傢俱為主。雜項為主。至於青銅器、玉器、書畫、瓷器主流東西,半知半解。至於節目上的一切,以講故事,逗樂為主,犯古玩行大忌。


玉之王


我只知道我國目前唯一一個私人博物館就是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而且不花國家一分錢只接受社會贊助。那些所謂的大家名家之類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了溜溜啊別整天咋咋呼呼的有什麼用嗎?


鬼谷子下山a


馬未都都收藏頂級專家,收藏界的泰山北斗級別,手裡有好多好東西,要是都賣出去,價值上億元。


中華大元帥


泰斗級人物!小編,你去看一看觀復博物館館藏文物,就會知道馬未都先生在收藏界的地位了。



安龍15


倡導平等自由的時代,這些媒體一天到晚的地位,c 位,倡導崇拜。有沒有獨立之精神,中學歷史書上批判的東西,被你們演繹得淋漓盡致!


一生有黎品


馬未都其貢獻是第一個建私人博物館,宣傳普及收藏知識。成功的竅門一有出版社工作老底子出書,二上中央電視臺講收藏,三收藏動手早,這三點相結合大大提升了人的附加值。頭腦清晰語言準確,在全國性收藏熱潮中被一步一步推高。準確定位是收藏文化傳播者。真正的大玩家深藏不露,僅限小圈子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