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學習是一種什麼感覺?

orsunny


我讀小學的時候成績都不怎麼好,在班上也就是中等成績。主要我父母都是農民沒時間是其一,再個可能他們對我的學習根本就沒怎麼上心吧。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我讀幾年級了他們都不知道吧。

後來上了初中,離家遠也就一個星期回去一次。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這樣鬼使神差的喜歡上了讀書。主要還是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從初一我就開始努力學習了。每天早上4點多就起來背書,那是我過的最充實的三年。人也比以前更自信了。

但是我再怎麼努力也只能達到班上的前十名的樣子,再怎麼樣也進不了前五。那時候我一直覺得是自己笨因為我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是自己智商不如別人。一直到現在我女兒也開始讀小學,我才終於明白不是我笨而是我在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我小學六年都荒廢了,後面不管我怎麼追趕我都趕不上別人了。所以小孩的學習一定要從小抓起。


湖南人在雲南2015


看到這個問題的標籤我笑了,請看:
按常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教育”


類的問題吧?但是系統分配的是“心理”和“生活”。

高!實在是高!(發自內心的)

“生活”一面

人這輩子幾十年的光景,應該說始終離不開“學習”二字。小時候、年輕時候就不說了,就算是年老了仍然也停不下來。

大家有沒有過教老人用電腦、用用智能手機的體驗?雖然教的過程各種情況都會遇到,但是突然有一天收到他們的消息的時候,是不是也會覺得很驚喜?

那麼生活中“拼命”學習我覺得大概也就是兩大類情況吧:

一是數學階段的,拼命學可能不一定是為了多麼大的理想,也許僅僅就是為了“考個好大學”(可能都沒想過學什麼專業)這麼極其簡單的理由。

二是工作階段為了做(掙)的(錢)更(多)好,而做出的選擇!

本人兩者都做過,高中三年拼的程度大家可以參考網上說的毛毯鎮中學、衡水中學,我們那屆學生比他們還要拼。工作上我曾經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完一個專業的全部主要專業課……

如果說上學階段的拼命學理由很簡單、目的很單純,那麼工作之後的拼命學其實比上學的時候更直接、更功利。

“心理”一面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真的跟“心理”有關係!

雖然上學時候心理大都不會太過成熟,甚至還會比較幼稚(當然,往往自己不會這麼覺得),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那麼對一件事情的執著才能能反映出他的心理更加純粹。

而工作後拼命學的心理往往就不會那麼純粹了。不排除有一些人只是單純的享受其中,但是我還是更願意相信這些工作後還能拼命學的人是源自自己的“

追求”,無論是追求真相,還是追究答案,無論是追求榮譽還是追求物質回報……起碼說明這個人,活的並不那麼渾渾噩噩不是嗎?

拼命學什麼感覺?

我上學時候(高中)拼命學,現在想想沒啥太大的感覺,累固然是挺累的,但是日子過得很快,快到彷彿都沒時間品味這種累的感覺。只覺得如果當初能在效率上再提高一下、方法上再優化優化,那麼也許還問有機會沖沖最頂級的大學,。

工作後的拼命學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這讓我更快的適應了工作崗位,並且做出了一些成績,而今天的一切也離不開當初的那些投入!不過實話實說現在人到中年了,再讓我那麼投入的拼命去學,心理上感覺對自己沒太有信心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上初中是個渣渣,上高中努力學習。尤其是高二的時候,有多努力呢,最火的qq幾個月登一次,每天都想著做題背單詞,除了上廁所困的受不了睡覺和吃飯,課間十分鐘時間嘴裡都像唸經一樣在背書,天天給自己洗腦喝雞湯,只要有時間就拿出習題刷,放棄了任何愛好,包括看小說電視聽歌,不和異性聊天。

不知道這算不算拼命學習。


貝拉是個公主


從早上6點起床練習專業技術,8點吃飯,8:30上課,中午吃飯後休息20分鐘,練習一個半小時,下午上課,晚上晚飯後休息20分鐘,練習專業技術,一直到晚上12點,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半年,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分配到單位,直接免去了實習期,拿最高專業工資,一個月後調整到分公司任部門主管。總結:付出肯定有收穫,即使在一定時間內,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但是或早或晚,付出的總會獲得想要的收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