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為什麼要等到嬴政才統一全國?

假惺惺記不得


秦朝從商鞅變法開始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嬴政7代人的努力才統一全國,從秦孝公變法開始秦國就穩居強國之列,對外戰爭多有勝仗,為何到嬴政才統一?

7代君王,在位久的只有4代

秦武王平蜀亂,伐宜陽,通三川,重武好戰但是隻在位3年;秦孝文王正式在位僅3天;秦莊襄王在位也只有三年。

所以從秦昭王到嬴政之間,實際上秦國政局處於一個不穩定時期,這段時期秦國雖然也有對外戰爭,但是根本沒有能力發動滅國戰爭這種大事。

秦國統一大業以秦昭王為分界線,秦昭王前,秦國對東方六國只取得戰略主動權,秦昭王后,秦國有統一全國的能力

秦孝公時期,秦國變法富國強兵“天子致伯”;惠文王時收巴蜀,秦國有大糧倉,採取連橫破合縱的策略,確定了秦對六國的戰略主動權;

秦昭王定下秦朝統一全國的大勢

秦昭王是秦國在位56年,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殺神白起,削弱了六國實力,加速了統一步伐(個人觀點)秦昭王繼位之處用土地賄賂,破壞了齊楚盟約,也破壞了六國合縱。

秦昭襄王時期,斬殺六國士兵

秦昭王七年,華陽君羋戎攻打楚國,斬首了3萬人;

秦昭王九年,秦軍出武關攻打楚國,斬首了5萬人,攻佔了楚國的十六座城;

秦昭王十四年,任命白起為率,伊闕之戰打敗韓魏聯軍,斬24萬人;

秦昭王二十七年,白起攻打趙國,斬首了2萬人

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冉攻魏,斬韓國援軍4萬

秦昭王三十三年,魏冉再次攻魏,斬首了4萬人。

秦昭王三十四年秦國救韓,斬魏軍13萬,溺趙軍2萬

秦昭王四十七年長平之戰,斬殺、活埋趙軍40多萬

秦昭王五十一年,攻韓,佔陽城,斬首了4萬人。攻趙,佔二十餘縣,斬殺及俘虜了9萬人。

單這一番記載算下來昭襄王時期斬殺六國士卒已經超過110萬。

白起一人,《資治通鑑》說他斬殺90多萬人,而梁啟超則認為超過100萬。

滅義渠、滅周室,遠交近攻對韓趙魏楚不斷蠶食,逼迫韓魏兩國成為臣屬國,而齊國雖然沒有太多交戰,但是參與燕國五國伐齊,將齊國打的幾乎亡國。


唯一可與秦國一戰的趙國,長平之戰後幾乎一蹶不振;國力強盛的齊國在經過樂毅伐齊之後龜縮自保。

所以秦昭王之後,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幾乎是水到渠成,可惜中間連續兩任君王短命,導致秦國內部政權不穩,拖延了統一的步伐。否則輪不到嬴政。

而到了秦始皇嬴政時期,消除了呂不韋與嫪毐之後,秦國內政中再也沒人拖後腿,所以嬴政便展開轟轟烈烈的滅國大戰。


妖鬼雜談錄


哈哈,這個是運氣。畢竟秦最窮,最苦。但是記住,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秦穆公的時候,真打不過,晉太強了。強大到可以一統天下,沒辦法。

三晉的時候,魏武卒太強了,5萬吊打20萬。

魏武卒後來被齊打沒了,

秦招聘了商鞅後,調動了全國的上下的能力。開始小試牛刀。但是依然不好對付三晉,楚國隨弱,可是太大了,貴族很厲害,國力一般。齊國,一手好牌,打的賊騷。

趙國也是

秦國後來能統一,完全依仗齊的飯桶。


遼寧小惡魔十一


秦始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歷時十年時間終於完成了統一。但是要說都是秦始皇的功勞也是不對的。

其實秦國真正具有或者奠定統一天下的時候還是在秦昭襄王時代,這個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確實也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確實迅速強大起來,但是這個時候確實還不能說秦國就是具有了統一天下的能力,因為這個時候的齊國,南方的楚國都是非常強大的。後來崛起的趙國也對秦國形成了威脅。

但是就是在秦昭襄王時代,一下子就把這幾個當時一流的國家都打趴下了。韓魏這些國家自然就不說了,白起一戰就斬首24萬,把韓魏打的是再也不敢和秦國對抗了。齊國呢,當時在秦昭襄王的時候齊國是非常強大的,還和秦國搞什麼東西二帝,但是經過五國伐齊之後,三流國家都算不上了。

再就是楚國,楚國作為老諸侯國,從春秋到戰國都是一流的國家,但是在秦昭襄王時代,被白起打的那是抱頭鼠竄。白起水淹數十萬楚軍將士,之後佔領了楚國西部大片的領土,秦國直接在這裡設置了南陽郡。楚國沒辦法只能東遷了。

趙國呢,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國力也是迅速提升,閼與之戰,把秦國都打敗了,但是還是在白起手裡,長平之戰,直接把趙國45萬大軍都打完了。

自此之後還有誰可以說秦國相抗衡了。但是這個時候秦昭襄王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邯鄲之戰,如果不是邯鄲之戰的失敗,秦國統一的步伐會加快很多。邯鄲之戰秦昭襄王不聽白起勸阻,貿然出兵,致使秦國損失三十萬大軍。而且還把長平之戰的戰國全部吐了出來,上黨也還給韓國了,還有趙國的,魏國的,楚國的很多領土都還了回去。

但是邯鄲之戰的失敗對於此事的秦國已經不能傷筋動骨了,秦昭襄王之後主要是後面的兩代君主在位時間太短了,一個才三天就死了,還有一個也就三年而已。時間都太短了,所以不能完成統一大業、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局勢。

到了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是水到渠成了,秦國經過了邯鄲之敗了之後,休養生息了幾十年,這個時候的秦國再也沒有人能抵擋的住了。


小伍講歷史


歷史發展的歷程,就是歷程,沒有為什麼,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問為什麼? 比如,人類出現了數十萬年,為什麼你要提出這個問題? 石頭為什麼叫做石頭,為什麼不叫豬,你為什麼是個人,不是馬,你為什麼要問這種弱智的問題?


狼眼視界


首先這個問題沒多大意義,正面觀點的人會說秦始皇的能力和先祖的奮鬥,反面觀點的人會說沒有秦始皇也會有趙始皇,楚始皇去統一。其實這就涉及到辯證歷史思維,簡單點說,偶然和必然的碰撞,大勢與各種力的平衡,最終造就了這樣的歷史,非要說如果,那如果後的結果誰能驗證?所以,可以討論,不要較真,可以討論其現實意義和歷史作用,不要過渡爭論歷史是真是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