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翻倍漲價,實體經濟卻不好做,怎樣看待這件事?

股茂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實體經濟艱難,所有人都明白了實體經濟下行的壓力太大。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呢?根源是炒房炒地導致實體經濟難做。在人類歷史上,古今中外搞垮掉實體經濟都是炒房炒地造成的。

由於炒房炒地來錢快,新興的國家都喜歡炒房炒地,最後的結果是實體經濟被炒房炒地拖累。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危機是這樣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南美是這樣引發的金融危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也是被房地產泡沫拖垮了實體經濟,連美國2008年的金融風暴都是炒房造成的惡果。可是炒房炒地太誘人,大部分新興的國家的大部分人總是叫不醒,最後只能被金融風暴叫醒。

在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國家通過炒房炒地發展經濟成功過。只有在世界上領先的產業才能有強大的經濟,炒房只能製造通膨並拖垮掉實體經濟。房地產泡沫不解決,實體經濟難以轉型升級,這是人類經濟史上無數次的兩難選擇,只能選其一。要麼經濟就此止步不前,要麼解決房地產泡沫。

我國經濟要轉型升級成功,只有先解決房地產泡沫問題,減輕通膨壓力,減輕實體企業負擔,通過扶持各行各業打造產業集群,去佔領全球產業制高點,讓各行各業通過金融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

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同學跟著他老闆在浙江一個縣城做針頭線腦類的配套,工廠每年要貸款千萬用於工廠週轉,每年能穩定的賺個百來萬,老闆的老婆拿著錢跟著溫州炒房團去全國炒房子,結果每年能賺千萬以上,相當於老闆累死累活幹上10年。

後來,老闆縮小了工廠規模,裁了不少員工,抽出流動資金去炒房,不幾年就賺了幾千萬,聽說前不久還去丹東買了幾套。

房子一買一賣之間,賺取高額差價遠比做工廠好多了,而且不用操心工人的待遇和管理,掙快錢早已成為全社會最大的“病”。

拋棄實業是有其他原因的,一是消費低迷,二是融資成本大,三是稅負重,四是地方政商關係複雜微妙,處理起來太耗費精力,這些原因擠壓了實體企業生存空間,即便做好實業,賺取的利潤也不多。

上述原因目前來看,得到改善的層面並不深入,那麼老闆們犯不著老老實實做實業,都去投機房地產了。


斑馬消費


首席投資官:陶子

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故事,某人幾年前有一筆錢,可以選擇買房也可以選擇做實體經濟,他覺得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賺錢速度一定比房價漲得快,結果慘被打臉,創業小賠,房價大漲,與房子再也無緣,因此覺得房地產把他坑苦了,於是發出感慨“實體不興,房價誤國”,網上一堆人附和。

既然大家生意都那麼難做,自然沒有人高價租商鋪,沒人租就沒人買,這樣無論是房地產租金還是售價,不都下來了嗎?然而在生活中,我卻發現這樣一些現象,一些小鋪子雖然租金貴得離譜,但永遠不愁租,因為他們的商鋪地理位置好,帶來的收益遠高於租金帶來的成本。

因此,實體經濟不好做只是對於某些人不好做,對於另外一些人好做得很。這些覺得生意好做的人,能夠承受更高的租金,從而把收益率不高的生意人,從這個地理位置擠出去。

城市亦如此,觀察可以發現,越是發達的城市,第三產業往往佔比越高,因為第三產業利潤率高,能夠承受更高的租金,高租金就把其他利潤率低的產業擠出這個城市。被擠出的產業自然會覺得房地產損害了實體經濟,導致他們生意難做,其實擠出他們的不是房產,而是比他們更能承受高租金、高房價的行業。

當然了,我國房地產市場並不是沒有問題,房價漲幅確實太快,有一定負面作用,但高房價並不是個包攬一切的鍋,什麼都能裝,行業本身受限、經營不善等都是很重要的原因。


首席投資官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一是產業發展方向出了問題,二是民眾的投資理念出現了問題。

產業發展方向出了問題,就是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把各種社會資源要素引向了房地產領域,導致嚴重的資金脫實向虛傾向;尤其是把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讓全國所有行業參與到了房地產業發展之中,推動了房地產業的非正常快速擴張,使房地產業發展速度大過所有的實體企業尤其是製造業。而且,房地產業發展給地方政府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快而且高,比如土 地出讓讓入、房地產業中的各種稅費,讓不少地方政府把發展心思放在房地產業上,對實體經濟缺乏支持興趣和信心,這就使得實體企業累計越來越多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使實體企業越來越被邊緣化了;尤其是銀行將將信貸過分向房地產傾斜,使融資難、融資貴 問題成了難以治癒的頑疾。

民眾投資理念出了問題,使因為投資投機房產獲利高、獲利快,有時可能會一夜暴富,而且房地產業催生了大量的億萬富翁,這更對人民的投資理念和價值投資願望產生不正確的導向,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到炒房大軍,使越來越多的民眾資金被房地產業吸引走。最後嚴重的是,由於房地產信貸相對風險較小,也上銀行對房地產業發展風險失去了警惕,將大量資金投向房地產,對實體企業就失去了信貸興趣和信心。目前銀行房地產信貸佔據銀行信貸總額三分之一強。

我的總的看法是房地產不能振興一個國家的經濟,而只能會成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桎梏;美國金融危機、日本金融危機都是因房地產業過度、無序擴張而引起的,這一點值得重視和警惕。


財經深思


房價一年漲了一倍,一些地方几天就漲50%,這樣的房價上漲是非理性的,是不正常的,是貨幣極度寬鬆,房地產調控政策失效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沒有人願意做實體,只要稍微有點錢就跑到房地產領域去了,誰還願意做實業呢?房地產翻倍漲價,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壓歸結於三個方面:

其一,房價一年大漲了一倍,這使得很多購房者的成本上升了,本來買了房子,還貸壓力不是太大,現在買了房子後,房貸的壓力佔到了房價的50-60%,這是對居民消費是一種擠壓,當居民消費能力被高房價削弱了,而實體經濟正是需要居民強大的消費能力來拉動,離開了居民的消費拉動的支撐,實體經濟肯定是舉步惟艱。

其二,房價翻倍上漲,誰還願意做實體經濟呢?現在實體經濟是同行競爭激烈,投資風險巨大。房價翻倍上漲,就連上市公司都開始不務正業,去抄房來增厚業績了,更何況廣大的中小民營企業。而本來應該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現在都跑到了房地產市場去了。現在是百業不興,唯獨房地產一枝獨秀,這是不正常的。最好要百花齊放,共同繁榮。

其三,房地產翻倍漲價,房租也要漲,地價也要漲,這讓實體經濟不堪成本上升之重壓。更要命的是,高房價帶動了房租漲,而為了更好的留住員工,企業不得不每年都要給職工漲工資,或者乾脆就把人員給精減了,讓留下來的人漲一點工資。更要命的是,現在企業要想把因房價上漲造成的成本上升都轉嫁給消費者也很難,因為目前行業內競爭激烈,不漲價是等死,亂漲價肯定是找死,市場份額馬上被人搶去。

房地產業要繁榮是可以的,但是要與其他百業一起繁榮,而一花獨放,百花凋謝,這是不健康,房地產必須要去投機化,迴歸居住屬性,絕不能讓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一直持續下去,這樣不利於其他行業的發展和復甦,更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


不執著財經


之前,房地產大行其道。因為開發房地產和炒房的利潤遠大於做實體,所以資本大量流向房地產,在事實上形成了做實體經濟不如炒房的怪現狀,這是國內實體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盡快扭轉這種局勢,經濟被房地產綁架的話,那會很危險。而目前對房地產的調控,恰恰是對之前那種怪現狀的修正。

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部分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經濟過分依賴。

這就造成一種矛盾,房地產在綁架經濟,而地方政府卻在依賴房地產經濟。

之前,這種矛盾的結果就是:當政策調控起到一定效果時,由於地方政府經濟困難的掣肘,調控往往會半途而廢。

現在看,政策的決心應該遠遠大於之前。因為如果還是陷於週而復始的怪圈,那會很危險。

看最近一段時間的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尤其是對小微企業的支撐已經很明顯。而房地產行業也失去了之前幾年瘋狂擴張發展的趨勢,雖然大部分城市還在上漲,但漲幅趨緩。

當然,由於環保、人力等因素的影響,實體經濟依然面臨困難。不過,房地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會逐漸減弱。

希望我們的實體經濟越來越好。


靜觀財經


現在的情況是,一二線房價受到調控政策的影響,而出現了價格失真的表現,但成交量大幅降低,甚至降至冰點。但是,對於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卻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大幅補漲的表現。最近一段時期,對於新一線的城市,更是打著各種概念題材獲得價格的上漲。與此同時,在棚改貨幣化、舊城改造以及城鎮化的積極推動下,實際上也大大增加了各種需求,而老百姓手持大量補償現金,與其用來投資理財或投資股市,不如直接買房,實現資產增值。由此一來,房價上漲,卻迎合了多方的共同利益。房地產翻倍漲價,對於房地產子行業比較受益,但部分實體卻並不好做,甚至有的實體企業把資金投向房地產,加入到炒房大軍之中。很顯然,與踏踏實實做實業相比,炒房來錢更快、來錢更輕鬆,而這一種暴富逐利的現象,也逐漸成為了國內的一種共識。然而,這一強烈逐利的共識並不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甚至加劇了投機色彩,但房價上漲,各種調控抑制了剛需,房價的上漲原動力依存,或許在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的背景下,只有房地產投資最保值。


郭施亮


這個問題非常龐大。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是,資本與資金是逐利的,哪裡獲利多就往哪裡奔去。從這個道理來說,實體經濟常常不如房地產有吸引力。

拋開上面那個簡單道理看本質,這其實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問題,也是中國快速城市化發展的必然。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城市化率是很低的。但在改革開放以後,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化得到迅速提高。

伴隨經濟增長,人民對居住改善有迫切需求。於是從1998年房地產市場全面市場化之後,人們被壓抑的需求,一下子爆發出來,極大的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這是基礎因素,也是核心因素。

然後,中國貨幣超髮帶來的房地產溢價。

我們國家以前是沒有外債、沒有內債,這樣聽起來好像挺美的,但對於國家貿易來說,這是不健康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沒有外匯,購買先進設備的外匯極度短缺,這樣我們就有強大的創匯需求。

外匯儲備增加,但不能在國內流通,國家就要發行相應的貨幣購買外匯,這樣推高了貨幣發行。目前,我們外匯儲備是3萬億美元左右,那麼相對應的貨幣發行就達到20萬億人民幣左右。這部分貨幣屬於“超額”配套。因為超額的貨幣發行,必然會推高物價指數,但我們國家長期來說,物價漲幅沒有那麼高,是因為這些超發的貨幣被房地產吸納了,簡單地說,房地產作為一個“資金池”,將國家超發的貨幣吸納進去,所以房價總是翻倍增長。

同時,房地產是一個高度相關的產業,上下游聯動非常之多,包括上游的鋼鐵、水泥;下游的裝修等行業,都與房地產高度相關,對實體經濟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這種模式就一直被延續下來。

更關鍵的是,房地產還與地方政府收入高度相關。因為“賣地”的錢,都是由地方政府把持,他們要進一步完善交通、環境等基礎設施;而交通環境的改善,有進一步推高地價,這樣形成一個循環。賣地錢多-環境改善-地價提高-房價提高-賣地錢多。

地方政府是沒有遏制房價的動力的。

但對於整個國民經濟來說,太高的房價,遏制了居民消費能力,遏制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因為資源是稀缺的,這個資源,包括資金資源。當所有的資金都向房地產傾斜的時候,其他行業能夠得到的資金就受到抑制,行業發展就容易陷入困境,技術進步、產品創新都受到遏制。而居民因為要為持續高漲跌房地產買單,消費能力提高有限,這樣實體經濟就會受到巨大的遏制。

這樣形成一個新的循環:居民高價買房-硬性支出增加-沒錢消費-消費市場低迷-產品積壓-企業收入銳減-創新動能不足-企業生存、發展困難-居民收入增加困難-實體經濟陷入困境。

如果這事情處理不好,就有很大可能,讓中國經濟陷入長期低迷。


波士財經



此一輪漲價人為的痕跡太過明顯,民間有句調侃的話就是:我們漲價去庫存。但我敢打賭,這一輪漲價過後,必將陷入三到五年的滯漲、盤整和下跌。這是規律,任何違背規律的行為都將被規律所懲罰。

高房價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戕害。

房地產不停地漲漲,將全民或主動或被動地被吸納進了房地產這個巨大的漩渦。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炒房是中國普通老百姓投資最靠譜的品種,所以大家都來買房投資;剛需不買房,老婆都娶不了,所以砸鍋賣鐵也要買一套。

在高房價和全民焦慮的背景下,沉下來搞創新的越來越少,不可否認高房價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創新精神。曾經那些自以為上市是最好的融資模式的上市公司,都紛紛加入到了炒房的大軍,甚至出現了上市公司為了保殼,只需要賣掉北上廣深的一套房子即可,上市公司幹一年不如買一套房子賺的多的現象。

據不完全統計,全中國的蓋的房子大概價值300萬億元甚至更多,如此巨大的資金佔用量對其他的實體經濟來說,就是意味著投入的減少,從而導致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幾乎全中國都可以看到的一種現象是,大量的商場冷冷清清,專業市場被棄用,樓盤底層的商鋪租不出去,原因就是租金太貴。



專家能不能講點良心?

磚家們在唾沫橫飛的論壇上,談到房地產的發展時,很喜歡搬出了中國城鎮化的比例來說事。磚家們認為,中國的城鎮化才50%,離目標80%還有一大段距離,不能停,繼續大幹快上。

先不說這個80%的比例,是歐美的經驗於中國是否合適,就說這個實現的時間,我認為就是有問題的。我們必須看到,歐美的城市化進程花了多少年?而我們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就要實現這一目標,是否有點大-躍-進的味道。

再從中國的國情來說,再過十年左右時間,農村的田地將無人耕種,這就需要一批人返回到農村去從事農業工作。再加上中國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沿海地區和東部地區,早已經完成了城鎮化了。

盲目的以城鎮化為理由,繼續擴大房地產的投資,而不去解決眼下的諸如房價管控的政策制定,飲鴆止渴的結果將是未來更大的麻煩。杜絕炒房,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控制好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中國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布穀公社


我去年夏天出差到江蘇省泰州市,這是個幾線城市我不知道,反正看起來一般。

早上在萬達廣場對面路邊小店要了一碗鴨血粉絲,10塊錢,老闆端上來一碗,裡面有十來塊鴨血、幾片鴨肝、兩節鴨腸、幾根粉條,我估算原料成本一塊錢都要不了。大熱天,因為只有我一人,老闆不開空調,他也熱的夠嗆放下碗就坐在我對面,靠門口的位置,太燙吃不下就跟老闆聊天。

我問他房租多少?他說八十多個平方,年租金12萬。……後來我問他:如果房租每月只要兩千塊,你這碗粉賣5塊你願意嗎?願意啊!他提高了聲音說。

我的看法就是:開發商已經將商鋪未來30-50年的合理利潤一次性的全部拿走了,銀行再助紂為虐的用分期付款再拿走一大筆。富了一個產業,毀了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