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佔領阿富汗全境的蘇聯為何會出現高達41萬人的傷亡?

顓治國


這個說法是錯的!蘇聯在佔領阿富汗的十年時間只陣亡了1.1萬人,受傷3.3萬人,以及2000人失蹤累積損失兵力4.6萬人,這點兵力對於總兵力高達540萬的蘇聯來說不算什麼。蘇聯前後在阿富汗戰場投入150萬這只是輪換部隊,實際上蘇聯在阿富汗戰場投入部隊最多的時候只有26萬,而且只持續了三個月,駐阿蘇軍的正常兵力只有14萬人。在後來北約統計的蘇軍公示中,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有96%是成功的。因此阿富汗戰爭拖垮蘇聯完全是被誇大了!有點那種一頭大象要死了,然後一隻蚊子上去吸了血,結果大家認為是這隻蚊子害死了大象一樣。

不過呢,能夠讓武裝到牙齒的蘇聯付出上萬人的陣亡代價確實也是件了不起的事,這其中有阿富汗的原因也有蘇聯自己的問題。阿富汗之所以難打主要是跟地利有關係,阿富汗的山多而陡,阿富汗人的諺語就是“開坦克不如騎毛驢”,只要有一袋子大米阿富汗游擊隊就能夠在山裡過上一年兩年,這與美軍在越南碰到揣個飯糰就能在叢林裡打上幾天幾夜的越南人一樣。

由於蘇聯缺乏精確制導能力,他們延續了的是二戰時候的地毯式轟炸方式。但是這種戰法在阿富汗山區根本沒用,蘇軍使用常規炸彈轟炸造成的傷害很細微,蘇聯為了清剿這些游擊隊必須整個山整個山清掃過去,這就給了阿富汗游擊隊打擊蘇聯的機會。由於美軍提供了大量的毒刺導彈,這種肩扛武器對於低空搜索飛行的直升機來說就是打靶子,這是蘇聯損失慘重的主因。


優己


1979年12月25日,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一聲令下,10萬蘇軍分六路開進阿富汗,只用了3個半小時就控制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在蘇聯還為自己的勝利沾沾自喜的時候,不曾想蘇聯正在將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淵。

攻下喀布爾之後,在蘇軍的強令要求下12萬阿富汗政府沒做任何抵抗就向蘇軍投降了。之後蘇聯扶持了一個阿富汗的傀儡政權,勃列日涅夫本以為阿富汗戰爭就此結束了,不曾想事情才剛剛開始而已。


1980年美國率先行動,向阿富汗的抵抗武裝援助3000萬美元。為了阻止蘇聯向印度洋方向擴張,美國聯合北約盟友和其它穆斯林國家向阿富汗抵抗武裝提供援助。甚至還專門研究了各種剋制蘇軍的新式武器,各種重型裝備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阿富汗。阿富汗的抵抗武裝一夜間,鳥槍換大炮。

而且西方還派出了大量的軍事人員,協助阿富汗抵抗武裝訓練新兵,教授武器。加上長期的實戰,使得阿富汗抵抗武裝擁有了不遜於正規軍的戰鬥力,從而導致了蘇軍在阿富汗傷亡人數直線上升。
此外,由於阿富汗


地形複雜,山地廣佈,使得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很難有效發揮其作戰效力。特別是到了山區,優勢更是變成了劣勢。阿富汗抵抗武裝靈活有效的游擊戰,使得蘇軍疲於應付,這就是開坦克的不如騎毛驢的。

特別是到了山區,蘇軍引以為傲的裝甲洪流更是成了活靶子。使得蘇軍不得不放棄裝甲坦克,選擇步行,但是習慣大兵團作戰的蘇軍又怎麼可能是這些“游擊戰專家”的對手呢!被虐也實屬正常,這個歷史早就證明了。

蘇聯在阿富汗政策的失敗也是導致蘇聯傷亡如此重大的原因。蘇聯一開始天真的以為搞定阿富汗中央政府就搞定了一切,不曾想阿富汗屬於部落聯盟政體。這些部落聯盟首領才是阿富汗真正的實權派,蘇聯一去就推行共產主義政策,徵收人家土地,能不跟你玩命嗎?最終導致蘇聯越打人越多,到了1986年,抵抗蘇聯的武裝人員已經超過了30萬。

最終戰局搞得一團糟,蘇聯卻死要面子,遲遲不撤軍,最終結局早就超過了蘇聯人的想象。蘇聯先後在阿富汗戰場投入了150多萬軍隊,軍費開支高達460億盧布,當年的盧布可跟現在的廢紙不一樣,那時盧布比美元還貴呢。
除了正常的戰鬥減員以外,還因為阿富汗惡劣的自然環境
,在10年的戰爭中,使蘇軍非戰鬥減員達到了驚人的41.6萬,其中大多數都是因為患上了傷寒熱、瘧疾、瘟疫等疾病。

因為阿富汗戰爭元氣大傷的蘇聯,終於在1989年的一片動盪中開始撤軍,恐怕這也是戈爾巴喬夫為蘇聯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吧!


新視鑑


這事其實並不難理解,甚至可以說歷史上類似例子很多,說阿富汗全境被佔領其實不太合適,應該說佔領了阿富汗的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有點類似於抗日戰爭中的日本侵略軍,因為阿富汗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正規軍,跟蘇聯打大規模正面作戰,德國都不是對手,別說阿富汗了,所以歷史一再證明,弱國抵抗強國入侵的最好辦法就是游擊戰,比如埃塞俄比亞抵抗意大利,芬蘭抵抗蘇聯等。


阿富汗不過是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而已。 至於蘇聯為什麼傷亡這麼多人?首先是因為戰爭時間太長,為什麼戰爭時間太長,其實跟越南戰爭差不多,因為阿富汗背後有人,而且是讓蘇聯非常忌憚的國家。 咱們說一說與阿富汗戰爭類似的越南戰爭吧,在這場戰爭中,看似美國是倚強凌弱,但是越南可以得到蘇聯和我們的物質支持,而且擁有一塊絕對安全區,為了防止我們大規模參戰,美國空軍嚴令中越邊境是不得轟炸的,也就是說在中越邊境附近,越南甚至可以獲得一塊絕對安全區。

阿富汗戰爭也差不多,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在阿富汗戰爭中,巴基斯坦、我們等都站在阿富汗一邊,提供了大量物質支持,美國甚至提供了當時非常先進的毒刺單兵防空導彈。捎帶說一下,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委託我們大批量向阿富汗抵抗軍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戰爭算是我們在國際軍火市場撈的第一桶金。



李三萬的三萬裡


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場”,攻佔全境只是第一步,並不表示能夠穩固統治。事實上,從大英帝國到不可一世的蘇聯,再到“世界警察”美國,都搞不定阿富汗。

首先澄清一下,即便統計1979-1989年的10年數據,蘇軍傷亡也不可能達到41萬,這個數字反過來14萬都嫌多,應該是10萬左右比較準確,有的數據稱蘇軍累計傷亡5萬餘人。

阿富汗的戰略位置——超級大國爭奪的焦點

阿富汗的位置十分特殊,他位於亞洲中南部,是一個完全內陸國家,北部和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接壤,東部與中國和巴基斯坦毗鄰,南部與巴基斯坦相連,西部與伊朗接壤,從所處位置看是名符其實的“亞洲心臟”。

阿富汗是一個複雜的國家,與鄰國宗教、語言、文化、地理上的關聯性很大,有時候被歸為中亞或南亞,有時被歸為西亞、中東,最準確的說法是“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

美蘇全球爭霸時期,阿富汗是伊斯蘭世界、中國和蘇聯這三大勢力的結合部,因此成為美國和蘇聯爭奪全球霸權的焦點,對蘇聯而言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制高點。

阿富汗戰爭的起因——蘇聯的全球爭霸戰略

70年代,蘇聯正是勃列日涅夫當權時期。

老勃是蘇聯傳奇人物,曾被稱為“紅色沙皇”,在他任內,蘇聯國力和軍力急劇膨脹,達到歷史頂峰,與美國的全球爭霸也打得不可開交。 對紅色陣營國家,他推行“勃列日涅夫主義”,大搞“有限主權論”,讓其他國家都成為自己的小弟,乖乖聽話,不得造次。

這一切都是阿富汗戰爭的背景。

美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軍力量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並在各地駐軍,控制亞歐大多數國家,而蘇聯在這方面處於弱勢,特別是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方面,更是鞭長莫及。

為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老勃打算徹底控制阿富汗這個連接西亞、南亞和中亞的樞紐,進而實現完全打通中亞——南亞通道,南下印度洋,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戰略企圖。

阿富汗戰爭的經過——兩天戰爭,十年泥沼

蘇聯從1973年開始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包括扶持激進政黨、大搞經濟輸出、軍火輸送——這也是美、蘇兩國常用的手段,先扶植滲透,不聽話再大棒教訓。

阿富汗的祖上也強大過,不甘被蘇聯控制。1979年9月,時任政府總理阿明發動政變,成了阿富汗新領袖,他上臺後推行“去蘇聯化”政策,處處跟蘇聯作對,一點不給老大哥面子。

蘇聯一看小弟不聽招呼,提醒敲打也不管用,便決定大棒加身,發動戰爭。

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集結完畢。

12月24~26日,蘇軍出動大型運輸機,空運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裝備,這些蘇軍搞了一次完美突襲,27日晚便攻佔阿富汗首腦機關和重要部門,幹掉阿明,扶持了傀儡政權。

然後,被扶持上臺的卡爾邁勒對外宣稱阿富汗發生政變,請求蘇軍入境平叛。

老勃哈哈大笑:美國佬搞清楚哈,我蘇聯是應邀平叛,這不是侵略!這不是侵略!

28日起,陳列在阿富汗邊境的蘇聯大軍7個師8萬餘人,分東、西兩路發動鉗形攻勢。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而蘇聯財大氣粗,雙方武器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阿明控制的政府軍(1個軍團、13個師,共10萬人)沒有螳臂當車,基本不抵抗,就投降了。

蘇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沒有費一槍一旦,只用1個周就佔領了阿富汗全境,控制了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阿富汗與伊朗的邊境要地,全程碾壓式勝利。

阿富汗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但又是剛剛開始。

蘇軍佔領阿富汗全境後,開始對阿富汗境內反政府武裝發動全面打擊和重點清剿 ,但儘管攻勢很猛,成果卻很不突出,因為阿富汗境內多山,反政府武裝利用複雜山地、熟悉地形等有利條件,開展山地游擊戰,蘇軍的摩托化部隊難以發揮兵力和兵器優勢,根本佔不到便宜。

1982年11月,老勃仙逝;1983年時,各路反政府武裝聯合成立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有了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的他們更加難以消滅,形勢向蘇聯不利方向發展;到1985年底,侵阿蘇軍達到12萬人,反政府武裝依然有10萬人,還有越打越精神、越大越頑固的跡象。

這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不僅遭遇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也遭到強烈譴責和反對,一些同情阿富汗的國家向反政府武裝提供援助,加上美國背後支援,蘇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蘇聯內外交困,決定逐步從阿富汗脫身。

雙方邊打邊談,終於在1988年4月達成協議,蘇聯分階段撤出阿富汗境內的全部軍隊,1989年2月,蘇聯撤軍完成,侵阿戰爭結束。

歷史無數次證明,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永遠不會取得最終勝利。侵略者可能會一時得意,但終究會付出慘重代價,永遠不要忽略一個民族保家衛國的決心。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蘇聯解決掉阿富汗通過政變上臺的反蘇阿明政權只出動了5000餘人,以點穴式的特種作戰形式空降5000餘兵力到喀布爾,佔領阿富汗首都政府機關並打死反蘇的政變領導人阿明。

奪取了阿富汗首腦機關後,在蘇聯大兵壓境的軍事威脅下,阿富汗軍隊幾乎沒有抵抗而投降。蘇聯扶持了傀儡政權統治阿富汗,可以說,蘇聯入侵阿富汗既輕鬆又經典,可以作為戰爭教科書。

但是佔領容易治理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輕鬆了。阿富汗政府投了降,但是人民並沒有投降,最重要的是蘇聯的阿富汗行動是一個非正義的擴張行動,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聲討和反對。阿富汗被蘇聯拿下後,阿富汗人民立即揭竿而起,成立了形形色色的各種武裝組織,在阿富汗全境反抗蘇聯的統治,並得到了巴基斯坦等鄰國的全面支持。

美國李根政府派出情報人員作為總統特使到阿富汗支持各武裝組織的抵抗運動,給予了經濟、武器上的支持。特別是單兵防空導彈、火箭筒等殺傷力打且便攜的武器。給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基地組織、塔利班等後來影響了阿富汗甚至世界局勢的武裝組織就是在那個時候美國的支持下壯大起來的。所以蘇聯不是在跟阿富汗游擊隊作戰,而是跟世界上經濟、軍事都很發達的多國代理人在作戰。



在阿富汗複雜的地形、彪悍的民風、以及源源不斷的經濟、武器支持下,蘇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下輸掉了阿富汗戰爭。


謝金澎


蘇阿戰爭結束後的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阿富汗戰爭成了蘇聯日夜不停的流血的傷口,在十年的蘇阿戰爭中,蘇聯耗費200多億美元,常年在阿富汗駐軍十萬以上,最終還是失敗而歸。那麼蘇軍失敗的原因有那些呢?根據我的總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阿富汗人民英勇反抗,不懼犧牲。

阿富汗人是善戰而好戰的民族,歷史上不少大帝國都在阿富汗折戟沉沙,沒有討到一點便宜。歷史上唐帝國曾與阿富汗的先祖阿拉伯帝國有過一戰,此戰雙方兩敗俱傷,整體來說阿拉伯帝國獲勝,從此唐朝不再西進。大英帝國曾想佔領阿富汗,但是經過三次英阿戰爭,大英帝國丟下不少屍體還是失敗而歸。

其二、阿富汗的地形有利於游擊戰。蘇聯軍隊的強大在於他的機械化程度高,軍隊數量龐大,蘇軍在歐洲以人海戰術擊敗了強大的德軍,在中國東北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但是阿富汗全國80%以上是山地,無公路、無鐵路、無水路,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很難施展手腳,阿富汗的游擊隊卻能化整化零不斷的偷襲蘇軍。積少成多,就可以消耗蘇軍的有生力量;阿富汗惡劣的山地環境也不利於蘇軍的後勤供應,因此軍隊數量只能維護在十萬左右,多了後勤就跟不上。

其三、美國及其它伊斯蘭國家的持續支持。蘇聯攻佔了阿富汗後,伊斯蘭世界的國家都公開支持阿富汗民兵,作為蘇聯最大的敵人美國也持續不斷的支持阿富汗民兵。也就是說蘇聯同時在跟阿富汗、伊斯蘭世界、美國對抗。

美國中央情報局透過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其中包括了著名的FIM-92毒刺導彈,該導彈給駐阿蘇聯空軍的作戰飛機造成較大損失。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從1979年到1992年訓練了10萬名聖戰者反政府武裝。在一些穆斯林國家中,一些組織開始號召志願者到阿富汗參與打擊蘇聯部隊的作戰。美國還派出軍隊顧問到阿富汗協助訓練聖戰者,同時也在本國內開設訓練營,大批的美國產武器被轉交給聖戰組織!因此恐怖組織其實就是美國為了對抗蘇聯一手栽培起來的。

其四、蘇聯國內政治動盪不安,經濟處在崩潰邊緣,不能繼續對阿富汗用兵。80年代的蘇聯內部政治動盪很利害,西方國家通過意識形態的輸出讓蘇聯有了自我瓦解的可能。國內政治不穩定也是蘇聯急於從阿富汗撤兵的一個重要原因,蘇聯於1991年12月25日解體,距離最終從阿富汗撤兵相隔只有2年。


大秦鐵鷹劍士


阿富汗人評價蘇聯人的侵略,大致意識是說"蘇聯人帶來了雪(血)"!阿富汗作為一個山地小國,沒有珍貴的自然資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蘇聯侵略阿富汗的目的,是為了打通蘇聯國土腹部向南的通道,進而得到更大的戰略地域,更多的戰略緩衝區域。

雖然戰前蘇聯扶植了阿富汗偽政權,但為了更有效地控制阿富汗,避免其它國家勢力的干預,悍然與1979年入侵阿富汗。至1989年侵略宣告失敗,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這場為期10年的戰爭,給阿富汗和蘇聯都帶來了深重得災難。蘇聯於1991年宣告解體,阿富汗則開始了"諸侯割據"得局面。後一度成為了伊斯蘭恐怖分子的"聖地\

程硯767


大部分是不講衛生,拉肚子發燒死翹翹的,毛子的臭毛病就是不講衛生,他們的水不燒,經常受汙染,誰知道是不是往裡面那啥了。


這是毛子的300年傳統,拉肚子病死的比打死的多很多,只有到了最近幾年,換了個少數民族的國防部長,才天天跑廚房檢查衛生,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毛子這衛生習慣,連我國50年代都比不上。

他們不是病死的,而是蠢死的。


對於這麼彪悍的高原民族,哪個國家有多少辦法,人家從小就玩槍打炮

這些帥哥,假如掛了,大部分都是髒死的,而不是打死的,阿富汗戰爭陣亡比例很低


大水


1979年12月25日,也就是聖誕節的當天,蘇聯十多萬大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阿富汗,在三個半小時內佔領喀布爾,四天時間攻佔阿富汗全境,十多萬阿富汗政府軍不戰而降,蘇聯的軍力也在那一時刻達到了自己的巔峰。但凡事都是盛極而衰,阿富汗也如越南一樣成為了帝國的墳場,一點一點吸乾了這個紅色帝國最後的血液。

從79年蘇聯佔領阿富汗到89年蘇聯全面撤軍,整整十年,蘇軍戰鬥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還有不計其數的非戰鬥減員,雖然沒有四十萬這麼誇張,但也是損失慘重。這一情形簡直像極了當年的越南戰爭,不同的是越南戰爭只是削弱了美國,而阿富汗戰爭卻徹底打垮了蘇聯。80年代是蘇軍最鼎盛的時期,戰鬥力也十分強悍,但是在阿富汗戰場為何卻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這是由各種不同的內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且聽我分析一二。

蘇軍兵力不佔優勢

雖然當時蘇軍有五百萬部隊,但是由於蘇聯國土廣闊,軍事基地眾多,從遠東到歐洲乃至中東都需要派兵駐守,因此在阿富汗兵力常年只有十多萬,且是以輪戰的方式參與的。而阿富汗各種勢力的游擊隊人數卻超過了30萬,在阿富汗這樣一個高原山地國家,崎嶇複雜的地形本身就制約了蘇聯機械化部隊的施展,坦克大炮以及步兵戰車等重型裝備根本無法在山區行進,蘇聯只能依靠步兵進山掃蕩,而被毛主席的游擊戰理論武裝的阿富汗游擊隊深知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戰術,這讓兵力本來就不佔優勢的蘇聯部隊痛苦不堪,完全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只能被動挨打。(蘇聯步兵艱難行進)

蘇軍後勤補給不給力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打的就更是後勤補給了,十多萬的蘇軍不僅海量的武器彈藥補充,還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資。而這一切都有賴於交通運輸,而阿富汗機場有限,交通落後,空中補給數量有限只能供應大城市的守軍,大頭還是得靠地面交通。阿富汗全國都沒有鐵路,只能靠貫通全國的兩條公路,駐阿蘇軍80%的物資都依賴於這兩條動脈,而公路穿越的各種山區和要地就成了蘇軍的墳墓,阿富汗的游擊隊經常埋伏在公路兩側,以高打低,讓蘇軍防不勝防,運輸隊也成了蘇軍當時傷亡最大的軍種之一,而由於運輸不通暢,蘇軍在各地的守軍也面臨武器彈藥和生活用品不足的問題,戰鬥力自然也下降,間接性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阿富汗游擊隊在伏擊前觀察地形)(蘇軍運輸隊被伏擊)

外部援助是游擊隊戰鬥力的倍增器

聽到游擊隊,大家都會想到當時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游擊隊,裝備簡陋,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可當時阿富汗的游擊隊可沒有這樣的煩惱,美國剛從越南戰場抽身,無力再親自與蘇聯對抗,所以竭盡全力援助阿富汗游擊隊,中央情報局從世界各地搞來武器裝備援助阿富汗游擊隊,從步槍、子彈、火炮、到

地雷、導彈、導航器材應有盡有,其中就包括蘇聯直升機殺手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和中國出品的游擊戰神器63式107火箭炮,
另外西德和日本也援助了游擊隊大量服裝和藥品。裝備在手,天下我有,阿富汗游擊隊也是因為有了這些不錯的裝備和後勤物資才能給予蘇聯部隊大量的殺傷。(阿富汗游擊隊肩扛毒刺防空導彈)

(阿富汗游擊隊發射107火箭炮)

蘇軍非戰鬥減員嚴重

蘇軍十年阿富汗戰爭真正的戰鬥傷亡其實只有五萬多人,真正的大頭在非戰鬥減員。阿富汗海拔高,地形複雜,環境惡劣,風沙和疾病流行,蘇聯士兵在這種環境下是極其不適應的,蘇軍當時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很多戰士都得了瘧疾和白喉等傳染性疾病。更可怕的是蘇聯本身輕工業特別是醫用工業不發達,藥品補給一直是短板,加上運輸線又時時遭受襲擊,所以很多病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助,有些就這麼死了,有些落下了終身殘疾。(面容憔悴的駐阿蘇軍)

非正義戰爭導致蘇軍士氣低下

蘇聯自從入侵阿富汗後遭受了全世界各個國家的譴責,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也遭遇了幾十個國家的集體抵制。在蘇聯國內也遭受了勃列日涅夫之外的幾個高層領導的反對,蘇聯本以為幾個月就能結束的戰爭卻一直拖拖拖,這導致當時的蘇軍士兵普遍士氣不高,蘇軍士兵甚至在戰爭後期發生了吸毒的現象,不得不說非正義的戰爭必敗這個說法還是有道理的。

親們看完別忘記點個贊哦!(當年的宣傳畫)


軍史吐槽君


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當然,根據蘇聯宣傳慣例,這個數字是被大大縮水的,戰後僅陸續曝光的,在阿富汗的蘇軍逃兵就不止300人,不過,要說蘇軍在阿富汗死傷41萬人,這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蘇軍在佔領阿富汗後,其面對的主要對手是反蘇游擊隊,這些游擊隊有美國、巴基斯坦、海灣國家和某國支持,雙方圍繞主要交通線不斷展開爭奪,阿富汗作為一個沒有鐵路的內陸國家,駐阿蘇軍除了人員補充主要通過空運外,大部分的物資補充都要通過幾條戰略公路,從蘇聯用汽車運來,耗費極高,也因此,在整個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最多隻有10萬人同時駐紮在阿富汗,這跟越戰美軍動輒在南越駐軍幾十萬沒得比。

事實上,不管是在戰役還是戰鬥中,蘇軍獲得了大部分勝利,擁有更好的武器、戰術素質和指揮體制,但阿富汗戰爭是一場典型的消耗戰,反蘇游擊隊以及其支持者的主要目的,不是在戰場上擊敗蘇軍,而是不斷造成其損耗,在無法承受的時候主動撤離阿富汗,事實證明,這一點也成功做到了。在阿富汗,游擊隊的損失遠遠超過蘇軍,游擊戰雖然不能獲得戰略上的勝利,這裡指的是徹底擊敗對手,但卻能給對手造成巨大損失。

此外,在阿富汗,蘇軍的傷亡減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非戰鬥損失,在落後的阿富汗,蘇軍的一切物資包括食物,都需要從蘇聯供應,而蘇軍對衛生勤務工作嚴重忽視,營地內廚房跟廁所距離很近,炊事員工作前不進行必備的洗手等步驟,導致蘇軍營地中瘧疾等疾病十分嚴重,而蘇聯生產的各類藥物質量低劣,在戰鬥中,蘇軍繳獲游擊隊隨身攜帶的西方醫藥製品,根本不會上繳而是自己留下,以備萬一的時候保命。

在阿富汗,蘇軍遇到了很多問題,除了裝備和指揮外,還包括後勤衛生甚至飲食,這些問題造成蘇軍巨大的戰鬥和非戰鬥減員,在戰爭後期,蘇軍已經開始接受教訓並作出改進,但可惜晚了,蘇聯解體了。隨後的俄軍也是在兩次車臣戰爭巨大傷亡後,才重新重視這些問題,而這原本可以在阿富汗戰爭結束後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