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為什麼那麼厲害?

安琪兒露露


一臺950馬力的發動機居然能讓零式擁有565千米每小時的速度以及2560公里的超強續航力,實用升限11740米。而且擁有最小的轉彎半徑。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還裝備大量的F-2A、F-4f、P-40戰機的時候,零式基本上是無敵的。



那麼零式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有,它在低空有著超強的狗鬥能力,哪怕是戰爭後期美軍的大部分飛行員也不敢在低空和零式狗鬥。但是零式這麼厲害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的。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要使飛機更速度更加快只有研製大功率的發動機。而在相同功率下的發動機要想飛機速度飛得更快,那就得減輕機體重量和優化機體佈置。而零式就是屬於後者。


零式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採用了超硬鋁材料,這種才剛研發出來不久的材料被三菱看上,並應用到零式戰機的開發上,而且在機體結構採用輕量化思路設計,使得零式戰機空重僅有1.5噸,但是就是因為為了減重取消了防彈鋼板和自封油箱等防護設備。而且零式在高空的高速性能極差,在高空高速飛行的話一不小心就會空中解體。這架飛機基本上屬於裸奔的狀態。沒有自封油箱被擊中後很容易著火,這玩意把飛行員的生命當作紙用,所以這飛機也葬送了日本大量的優秀飛行員。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非常厲害,產生零式戰鬥機神話,被盟軍視為不可能被擊敗的無敵戰機。這個神話的產生來自以下幾方面因素。

1.西方國家當時普遍不相信,一個東方國家制造出的戰鬥機,性能可以達到一個超過他們想像的水準。(零式戰鬥機的主要優勢會在下面進行介紹)

2.雖然陳納德已把有關零式戰鬥機的性能情報交給美國(當時零式戰鬥機在中國戰場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但沒有受到美國軍方的重視。

零式戰鬥機

3.初期與零式戰鬥機遭遇時,盟軍飛行員普遍使用錯誤戰術,另外還受到經驗不足的影響。這些問題都與盟軍將太平洋戰場視為次要戰區的態度有關。

4.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航空隊的飛行員訓練紮實、實戰經驗豐富。

零式戰鬥機的主要優勢有以下幾點:

1.由於當時日本非常重視戰鬥機的水平迴旋能力,另外為了提高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安全性,零式戰鬥機擁有非常低的翼面負載、失速特性良好、低速下的操控反應非常靈敏。這些特點讓零式戰鬥機擁有非常優異的水平面迴旋能力。無論迴旋半徑或是迴旋率,都超越盟軍當時參戰的主力機種。優異的水平面迴轉能力讓零式戰鬥機在近距離空戰中擁有很大優勢,讓盟軍飛行員很難從咬住零式獲得開火機會。

零式戰鬥機

2.與同時期戰鬥機相比,零式戰鬥機航程非常遠(掛載副油箱航程為3350公里,不掛在副油箱航程為2222公里)。

3.中高度一下擁有良好的爬升率。瞬間爬升率幾乎媲美特技機。如果被咬尾,一兩個翻轉後就可能將情況逆轉從而反咬敵機。

4.作為艦載機而言,擁有相當良好的全向視野。

5.相比於同時期的其他戰鬥機來說,零式戰鬥機算是較早裝備20毫米機炮的機種。這種機炮對早期防彈能力不完備、結構也並不強韌的各國戰機而言,火力非常具有威懾性。而且將單發輕型戰鬥機擊落四發重型轟炸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零式戰鬥機

6.太平洋戰爭開始時,零式戰鬥機啟動外形非常乾淨漂亮,阻力相當低。

7.開戰初期,零式戰鬥機的初始加速性要比所有對手都要強。面對最大飛行速度高於自己的對手,往往也有機會在對方達到高於自己的速度之前將其擊落。


鼎盛軍事


我曾經關注過日本零式戰鬥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設計要求極為苛刻,標準甚至“不可能達到”

二戰開始前,日本對其戰鬥機很不滿意,在1937年制定了《十二式海軍艦載戰鬥機性能要求》,明確要求:時速必須達到600千米,必須在3.5分鐘內爬升到3000米高空。就這個要求,嚇跑了中島飛機公司,他們認為這“不可能達到要求”。

採用鋁合金材料,身輕成就了速度

零式戰鬥機採用了輕量材料7075號鋁合金,這種材料是鋅、鎂、銅及其他一系列金屬的合金,硬度與鋼材相當,同時在設計中,還把不必要的護甲都去掉了。所以,儘管當時其發動機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因機身輕而大大增強速度與機動性能。

盟軍大意輕敵,造就了“不敗戰機”

二戰初期的太平洋戰場上,盟軍看到該戰機平平無奇,並沒有引起高度關注,結果在與零式戰機的對戰中損失慘重,使該戰機被稱為“不敗戰機”。

“天機”外洩,零式戰機“凋零”

1942年6月,1架零式戰機陷入泥潭,美軍將其分解後拖出沼澤,而後對這架零式戰機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組織24次試驗飛行,從中摸索出針對零式弱點的格鬥戰術。美中將諾歇爾稱:“零式的解密是美軍在空戰中極大的成功!”1943年後,美針對零式戰機弱點推出F-6F“惡婦”戰鬥機,致使零式戰機的優勢喪失殆盡,最後淪為自殺式飛機。


武器風暴眼


道理很簡單,零式使用了更輕便的“鎂鋁合金”材料,這使得在發動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速度更快,滿載航油不變的情況下,航程更遠。

艦載轟炸機

高度2000m、巡航速度16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800海里以上

陸上攻擊機

滿載狀態1300海里以上速度:

270節(高度4000米,311 km/h,13125英尺)。

爬升率,爬升到3000米(9840英尺)高度花費9分30秒。

滯空時間,正常出力下可以維持1.5到2小時,經濟巡航速率下攜帶副油箱為6至8小時。


日本住友金屬有限公司在當時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日本對時秘稱“50嵐”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因為有了這種金屬零式設計時就採用了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敢於在上面鑽孔減重,此外鉚釘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地減輕了飛機空重,如果沒有住友金屬的這種鋁合金,零式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對飛機主桁梁進行革新,其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

零式採用了950馬力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雖然相比於歐美同期產品並不出眾,但由於機體較輕,空重(21型)僅1680千克,時速達到了533千米/小時。零式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翼載極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而且保證了2200公里的超大航程。同時由於輕,零式還獲得了非常快的爬升速度:每分鐘900米。完全超越了同期如F2A、F4F、P-40、噴火等歐美戰鬥機,其低速格鬥能力與轉彎半徑都優於同期歐美戰鬥機,令盟國飛行員很難從後接近零式的航線從而獲得開火機會;反之,零式戰鬥機出眾的迴旋能力令零式戰鬥機在初期的近距離空戰中經常處於優勢。零式戰鬥機對搭載空冷發動機的戰鬥機而言擁有非常乾淨漂亮的氣動外形,並且擁有相當低的阻力。



但一切都會改變,和財大氣粗科技生產力都更勝一疇的美相比,零式戰機也只是曇花一現,在—場“獵火雞”比賽中成了別人追逐的獵物,任何武器都有它的侷限性,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不進則退,零式的末日,並非偶然。然而當時在二戰中的地位,卻無可替代。時至今日,仍有人拍了個大片“永遠的零”,我不知道那是在追憶往日的輝煌,還是在哀嘆今日的衰頹。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零式戰鬥機是二戰日本量產最大的戰鬥機,一共生產1萬多架。零式戰鬥機代表二戰前日本航空工業最高水準,也是日本海軍象徵。不過,你既可以說零式戰鬥機是厲害的,也可以說它是脆弱的。

零式戰鬥機厲害之處在於剛問世衝向空戰現場後,憑藉每小時534公里極速飛行速度秒殺當時中國空軍裝備伊16單翼飛機飛行速度,且以2000公里大航程及兩門20毫米機關炮橫掃整個亞太空戰現場。何以零式戰機速度如此之快擊落戰機效率如此之高?這要跟它當時的對手一較究竟。二戰時期,零式戰機主要對手有美國貝爾P39戰鬥機,其時速達600公里,雖然比零式戰鬥機快,但體型龐大裝甲太厚導致穩定性極差,一遇上零式就被打得一塌糊塗。再來說同期問世格普曼F4F‘野貓’戰鬥機,火力和發動機動力都比零式強,但還是因機動性太差輸給零式。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零式戰機能做到爬升速度和轉彎性能如此異於常人?零式戰機低空近戰何以秒殺一切火力更強大、飛行速度更快戰鬥機?原因就在於零式戰機為了追求高速度、超高機動性而放棄了能保護飛行員性命安全裝甲,且為了進一步減輕機身重量提升爬升速度,而採用強度不夠鋁合金材料,其中有大量易燃金屬鎂。這就帶來一個致命問題,零式戰機只能在低空近戰中所向披靡,飛到高空作戰模式則不支持。一旦被高空俯衝戰機擊中,還容易起火爆炸。

因此,在戰爭後期,零式戰機這些弱點被美軍識破後,就專門調整為高速俯衝掃射零式戰機新打法,既能避免與零式近戰被擊落,又能把零式戰機像點大炮一樣一擊中就起大火爆炸,最終打得一萬多架零式戰機機毀人亡。後來,零式戰機也淪為自殺戰機。所以說,憑藉無裝甲換來的高機動性零式戰機,既是厲害的也是脆弱的。因為零式戰機設計初衷只考慮高速度不顧飛行員性命安全,最終曾讓日本海軍驕傲的零式戰機就變自殺戰機,也把一代又一代日本精英飛行員送去了西天。


軍機圖


零式由日本三菱重工研製,1940年服役,以1937年服役的96式艦載機為基礎研製。空重16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674千克,最大飛行速度533千米/小時,最大航程3350千米(掛副油箱)、2222千米(機內燃油)。裝備兩挺7.7毫米機槍,兩門20毫米機炮。

零式性能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於艦載機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失速性能,在低速下的操控異常靈敏。

2、水平面迴轉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這在近距格鬥時佔據非常大的優勢。在服役初期,水平迴旋性能遠超盟軍主力機型。

3、變態的航程,使其有超遠的作戰半徑以及長久的滯空時間。

4、火力超強,同時代戰機中較早使用20毫米機炮。

5、飛行速度快,中低高度有良好的爬升率,利用瞬時爬升率、水平迴旋能力可以輕鬆擺脫咬尾。

所以零式服役初期面對盟軍主機機型,基本戰無不勝。

1、1940年9月13日,中日自抗戰以為最慘烈的璧山空戰爆發。日本轟炸機在13架零式掩護下飛臨重慶,中國出動41架戰鬥機(蘇制伊-15、伊-16)迎戰,數量佔絕對優勢,但結果中國空軍被擊落13架,擊傷11架,犧牲10名飛行員。

2、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零式做為主力護航戰機,對珍珠港地面及空中目標造成重大損失。僅被地面炮火擊落8架。

3、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三個月內,零式戰鬥機和英美主力機型的多次空戰中,全都大獲全勝。藉助優良的性能和在中國戰場積累下的經驗,零式和盟軍空戰交換比達到驚人的1:6,戰爭初期造成盟軍的“零式恐懼症”不敢與之交手,這就是零式戰無不勝的由來。

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美軍F4F野貓入役,日本在中途島海戰慘敗,損失大批經驗豐富飛行員。同時盟軍也逐步掌握了零式的性能特點,採用有針對性的戰術,如“剪刀交叉”等。勝負開始轉向盟軍,伴隨著1944年“馬里亞納獵火雞”的結束,零式開始走向衰亡。


河東三叔


零式的優點其實已是世人皆知並普遍認可的。1氣動外型勻稱流暢,阻力低跑得快。2靈活輕巧,機動性好。3續航力大,跑得遠。說白了是機身輕、動作靈,賭的就是赤膊上陣你打不著我,我轉著圈揍你!再加上戰爭初期日本的飛行員都是訓練充分、飛行經驗豐富的成手,使其在戰爭的中前期空中優勢巨大。但其時日本的工業技術並不是很強,核心技術的研製水平總體上落後於英美德,零式的成功完全得益於對自身成熟技術的合理運用,揚長避短的設計。在英美反應過來之後,各種技術裝備不斷的更新,技術基礎強悍的優勢使日本無法招架,比如動力強勁的航空發動機使得美軍戰機即使裝甲厚實也依然迅猛靈活!而日本的技術、資源實力支撐不起與英美的軍備競賽,至此日機初期的優勢便漸漸喪失。







赫明路


看到很多關於零戰的問題,挑一個來回答一下。

零戰被稱為“太平洋上的惡魔”,創造了名噪一時的“零戰神話”。


圖注:零戰設計師崛越二郎,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宮崎駿動畫《起風了》便是講述了崛越二郎的故事,圖片來自網絡


零戰的神話要從崛越二郎說起,他是三菱公司的飛機設計師。1937年,日本海軍下達了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技術要求,包括航程達到3000公里,最高速度500公里/小時,安裝20毫米機炮等。

參與競標的中島公司認為無法達到要求,於是退出了競標,三菱公司的設計團隊則在崛越二郎的領導下在使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終於在1939年組裝了樣機。經過各種測試,海軍表示滿意,新飛機在1940年正式接收了新飛機,因為這一年正值日本紀年2600年,所以新飛機被稱為“零式艦載戰鬥機”,編號A6M(Mitsubishi A6m Zero)。

圖注:正在航母上起飛的零戰,圖片來自網絡

1940年9月,13架零戰在四川璧山上空與30架中國空軍戰鬥機遭遇,經過激烈空戰以無損失擊落了27架中國空軍飛機,零戰神話從此開始。正是由於零戰的出現,日軍獲得了中國戰場的制空權。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零戰在珍珠港、東南亞及澳大利亞上空都有出色的表現,擊落了大量盟軍飛機。零戰神話一直持續到1942年,當F6F“地獄貓”戰鬥機和F4U“海盜”戰鬥機服役後才被打破。


為什麼零戰這麼厲害?

第一

速度快。儘管零式戰鬥機的發動機功率不高,但是設計師在飛機設計過程中使用了大量減重措施,比如使用鋁合金材料、在構件上鑽孔、不安裝防禦裝甲等,保證飛機以很輕的重量獲得高速;

圖注:模型展示了零戰的框架結構,圖片來自網絡


第二

機動性超強。零戰的氣動外形非常出色,翼載荷低,在中低空低速狀態下擁有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其機動性甚至比美軍後期裝備的先進戰鬥機還要好,所以盟軍告誡飛行員不要與零戰狗鬥;

圖注:低空高速飛行的零戰,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

航程遠,零戰擁有非常遠的航程,加上副油箱能夠持續飛行3350公里,留空時間長,能夠遠距離奔襲目標;

圖注:加掛副油箱飛行中的零戰,圖片來自網絡


第四

視野好。零戰使用了氣泡形座艙,大大提高了飛行員的視野,能夠更好的觀察敵情。

圖注:零戰視野很好的氣泡座艙,圖片來自網絡


以上說的是飛機的優勢,駕駛飛機的人也非常重要。太平洋戰爭初期的日本海軍戰鬥機飛行員都是精英飛行員,他們經歷了嚴格的選拔和刻苦的訓練,又經過了在中國戰場上的實戰考驗,個個都是空戰老手。

圖注:駕駛零戰的日軍精銳飛行員們,圖片來自網絡


與日本人相比,他們的對手盟軍心理上就瞧不起日本人,飛機性能和飛行員的素質又都不如日本人,因此在戰爭初期被通宰。

性能優越的飛機加上經驗老道的飛行員,讓零戰發揮出超強的戰鬥力,零戰因此如此厲害。

圖注:在航母甲板上準備起飛的零戰機群,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撇開政治和情感因素來看,三菱A6M零式戰鬥機是太平洋戰爭初期全球最好的艦載戰鬥機。它是第一種性能全面超過陸基戰鬥機的海軍艦載飛機。在珍珠港事件後的6個月中,零戰在與盟軍的陸海基戰鬥機的作戰中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戰績,它優異的機動性和傑出的續航能力是戰爭初期的制勝法寶。直到今天,零戰仍是日本二戰太平洋地區空中力量的象徵。

零式戰鬥機優秀性能的背後是掘越二郎的極端設計,該機在結構上非常注重減重,為此採用了住友金屬公司開發的特殊輕質鋁合金,選用小直徑的結構鉚釘,並儘量簡化鉚接點;在構件上鑽出大量小孔減重,甚至取消了飛行員的防護鋼板,不用自封閉式油箱,這些都成為日後的致命缺陷。當然掘越二郎的設計也不乏技術亮點,如懸臂式下單翼、可收放起落架、氣泡式座艙蓋的大塊透明玻璃,甚至還為飛行員裝備了電熱飛行服。

零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爭的第一年裡基本沒有對手,該機無論在速度、爬升率和機動性上都全面超過美國海軍的F4F“野貓”艦載戰鬥機。當然野貓的火力更強,機體更堅固,兩者的俯衝速度旗鼓相當。A6M2的翼載很小,轉彎半徑比野貓小得多,這使得A6M2在空戰中能搶先佔位,擊落野貓式。

但是等到1942年末1943年初,零戰遇到了美軍強悍的新式戰鬥機。這兩種戰鬥機都有著卓越的高空性能,強大的火力和高速俯衝能力,其中F4U裝有2000馬力的星型活塞發動機,幾乎是零式的兩倍,P-38也裝有兩臺1000馬力的直列水冷發動機,美軍的“打了就跑”戰術在新型戰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等到1943年格魯曼F6F地獄貓服役後,零式的性能優勢就被全面趕超。F6F是第一種在機動性上能與零式匹敵的美國戰鬥機,另外還繼承了速度快、火力猛、裝甲厚的優勢。

由此可見,零式雖然在二戰初期佔據優勢,但由於日本在資源和航空工業全面落後於美國,使該機的技術優勢很快就被趕超。此外由於日本戰鬥機在設計上對飛行員生命的輕視,也導致有經驗的老飛行員在戰爭中被消耗殆盡,新飛行員根本無法發揮出戰鬥機的最佳性能,只能發動神風特攻。


鷹眼戰情室


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確實在二戰之初比較佔便宜,但是隨著美國加入戰爭,越來越多的新型戰機出現在太平戰場上,零食戰鬥機靈活機動的特性不再佔優勢,最後成為了送日本精英們去見天皇的自殺神機,那輝煌時代的零式戰鬥機到底是怎麼厲害的呢?



第一,重量輕,速度快。

日本自然資源不豐富,製造任何武器,都是以節約資源為第一標準,比如在槍支設計上,儘量以通用子彈為設計標準,所謂的裝甲車也只是一些薄皮鐵盒子,和歐洲戰場上的裝甲車無法相提並論,飛機更是如此,當時採用的是日本住友金屬公司發明的特殊輕質鋁合金,這種鋁合金比鋼還要硬,所以日本敢在上面鑽孔減重,強度高,耐疲勞程度高,加上他簡潔漂亮的氣動外形讓她擁有相當低的阻力,這樣一來,既減輕了飛機質量,在飛行航速和飛行航程上都大大提高,即便它採用的發動機功率較低但是可以節約燃料,減少了資源浪費,日本儘可能的製造工作的飛機。



第二,人性化設計。

是零式戰鬥機採用密封氣泡型座艙,有大塊透明玻璃,前後視野開闊,對飛行員觀察戰況和敵機有很大好處,為飛行員裝備電熱飛行服,可以拋棄諸如大型副油箱等設備,提高戰機的戰鬥力,人性化的設計,讓飛行員可以集中精力作戰。

在二戰初期,日本大約有300架零式戰鬥機,其中有250架被用的了太平洋戰場上,盟軍開始並沒有得到任何一架關於零式戰鬥機的殘骸,因此對他一無所知,並不知道他的戰鬥特性,所以在一開始,因為錯誤的戰術,導致盟軍損失了許多飛機。



當然,當時的中國因為武器禁運,外部先進武器很難進入中國戰場,戰爭爆發後,日本幾乎佔領的所有中國對外港口,美國的援華武器也只能從滇緬進入,所以武器比日本還差,吃了許多武器上的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