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偏愛的孩子,混的都不如其他的兄妹好?

碧海藍天162223161


以前一家一般都是兩三個孩子,父母一般偏愛最小的那一個,就拿我家來說,我家三個閨女,爸媽比較偏愛三妹,別說父母,我們全家都比較偏愛她,為什麼呢?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她是家裡最小的一個。



但是三妹的生活並不像樓主說的混得不好,她活潑可愛,有一顆感恩的心,結婚後,在婆家現在有了一兒一女,很幸福。所以,被偏愛的孩子過的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只要所受的家庭教育,接受的文化教育,社會教育都沒問題,孩子肯定很優秀。


最怕的是那種偏愛是溺愛,這種溺愛給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導致這個孩子蠻橫霸道自私卻又性情懦弱,你想這樣的孩子以後走上社會,有了自己的生活能過得好嗎?


lixuanbeibei


用我的真實經歷來回答一下吧!

我在家中是姐姐,有一個弟弟,我可以說從小就是跟著爸媽一起吃苦,我們家辦豬場的時候,我放學回來就給豬打針,喂飼料,洗豬欄,有時候還要給母豬接生,賣豬的時候還要半夜起來計數,跟著爸媽去別人家收玉米,真的是苦日子,後來賣煤球,也是週末挨家挨戶的送煤球,自己也要做煤球,看著別的小朋友都能開開心心的玩,我只有幹不完的活,說實話,心裡是很酸的,也抱怨過爸媽為什麼總要我承擔這麼多。



其實幹活只是身體上累,真正讓我心累的是那個不爭氣的弟弟。在我六歲的時候我弟出生了,從此我就當上了“小媽媽”,爸媽反正是忙不完,總把他交給我來管,他除了給我帶來數不清的麻煩外,沒一點用處,我的童年真的全是陰影。因為他是小的,再加上經濟條件也慢慢好起來了,爸媽對他就沒那麼嚴格了,這就導致了他養成了很多壞習慣,自私,懶惰,謊話連篇,一點都不知道關心別人,不懂得感恩,在他上大學以後,這些壞毛病就體現得更加明顯了,大一就掛了5門科,天天只知道打遊戲,伸手要錢,我媽要是說他一兩句,他就不耐煩,開始頂嘴,讓我媽別多管閒事,說實話,我真恨不得狠狠的揍他一頓,簡直就是養了一個白眼狼。



我和媽媽說過很多次不要總是寵著他,可惜的是,我媽非但不聽,還要責怪我不關心他,對他是有求必應,手機,電腦,說買就買,還總怕傷著他自尊心了,說話都不敢說重的。我只想說,對這麼一個敗家子,我看都不想看。只希望他以後能順利畢業,不要再帶給家裡人更多的麻煩了,不要再讓我可憐的父母操心了。


帶你走進詩詞世界


如果是父母偏愛到,事事順著他護著他,事事不讓他承擔,還盡把好的東西留給他。這種類型的偏愛,從小養尊處優,長大後的確會混的不如其他兄妹好。個人認為主要在於:

1.從小養成了一種只會接納不會付出的習慣。成人後,如果還只想索取,不願付出,肯定不可能的,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呀!

2.從小被寵壞了,成人以後就吃不了苦。做什麼事都不能堅持,總想輕輕鬆鬆賺錢,一件事沒看到收穫,又轉向其他事,終究難成大事。

3.沒有擔當和主動意識,還清高。有的人就是去給別人做事,還要老闆安排一件做一件,偶爾還會找藉口推委,誰遇到這樣的人也不會長用,最後只能被辭退。他們不會反省自己,而是報怨老闆的不對,這樣何談成功。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之見,謝謝你的閱讀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巧妙媽育兒


如題所言,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種現象:父母特別偏愛或者說寵愛的孩子長大了後,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如其他的兄妹好。究其原因,筆者以為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父母的偏愛寵愛會讓孩子變得惰性,遊手好閒,坐享其成,缺乏積極主動性,反正一切都有父母會替他做好。分析問題的能力,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獨擋一面的能力等等得不到鍛鍊,責任感,大局觀欠缺。反之,不受父母偏愛的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不指望別人,面對問題或困難能夠積極思考,勇於承擔,懂得感恩,會體諒父母。

其次,父母的偏愛寵愛會讓孩子變得自私,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成依賴心理。父母愛我,唯我獨尊,學習不努力,工作找不到,凡事只找客觀原因,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筆者有一個遠房親戚,農村人,在弟兄姐妹中最小,現在年近半百,沒有結婚,從小到大父母寵愛,身無一技之長,好吃懶做,九十歲的老媽竟然還在替他積存養老錢!而其他兄妹個個事業有成,日子紅火。

當然,這種類型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也有很多父母偏愛寵愛的孩子長大後能力不錯,事業有成。

所以,筆者以為,父母再怎麼偏愛寵愛,也要嚴格要求和教育孩子,該放手時一定要放手,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鍛鍊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責任感和愛心意識。這樣,父母偏愛的孩子長大了個個都會是優秀的人!


花瓣上的螞蟻


有句話說,溺愛的孩子不得力。父母給的愛多了就是溺愛,溺愛就是沒有原則性的寵愛。沒有了原則就沒有了是非之分。這樣慣出來的孩子,沒有原則,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自私自利不懂的感恩,她(他)也不會孝敬父母,只會索取不願付出。這樣的孩子往往不能獨立依懶性強,好吃懶惰,沒有擔當。現在我弟弟就是這樣的,父親打小慣的,一直依靠父親生活,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年就沒有幹滿半年的時候。喝酒熬夜現在一身病,說了不聽還和我幹仗。現在父親去世了,母親癱瘓,現在就靠母親微薄的退休金為生。不想出去工作,照顧母親又覺累,天天找一幫人來家喝酒到半夜,一說就是身體不好壓力大,活不長了,得過且過的活著,現在就是廢了,等哪天病的爬不起來了就完了,真是愁死人了,這是血的教訓,希望所有父母吸取教訓,慣子如殺子,坑了孩子害了自己,切記切記。



花之韻似水流年



孫黎35


1.父母偏愛,處處為孩子做了他自己本該能做的事情,導致孩子失去了嘗試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的機會,能力上有所欠缺了些,主動學習能力相對會比那些偏愛少的孩子差很多,偏愛少的會想盡辦法學習還有嘗試父母沒幫自己做的而自己又想做的事情,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嘗試的多或許遇到的困難多問題多,久而久之自己反思總結,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處理問題習慣思考反思的能力

2.父母偏愛的孩子,長期的話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不會的反正有人幫忙處理了,後期到社會遇到的問題不會自我反思,又由於長期父母偏愛,導致心理上有所偏曲,做事情達不到相應的圓滿

心理承受能力偏差,行為主動思索能力偏差,多方面原因長期會有很大的差距,畢竟社會更多的還是靠自身能力,短期偏愛,長期受苦


大咖集


父母偏愛的孩子,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孩子自私自利,不知道為人家著想,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過於自私自私,雖然耍陰謀詭計、未雨綢繆、能夠謀得暫時的好處,但不能夠長久,畢竟是不勞而獲,掠奪而來的。

啃老族,父母健在,還可以。父母不在了,咋辦?蠻橫掠奪兄弟姐妹的,陷害姐妹、數目不清、不符,也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事實終歸是事實,事實勝於雄辯。

2.孩子健康狀況不良。被父母偏愛的孩子,養尊處優,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用動手,都是父母包辦一切。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動手,也沒有鍛鍊,身體狀兄自然不佳。

3.孩子懦弱無能,不能夠經受困難。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做的,或是姐妹兄弟做的,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遇到事情容易衝動。無法冷靜處理、解決。

4.孩子性格驕橫乖張。被偏愛的孩子直接後果就是驕橫,由於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無理要求。在孩子的思想意境裡,他就是老大。父母還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讓步、寬容,目中無人,更受不了委曲。

5.孩子人際關係不好。從小被父母偏愛,驕橫無理,行為乖張專橫,誰會喜歡與之相處,縱然相處了,也不會和諧。

6.孩子不懂禮貌,兄弟姐妹關係不好。目無長輩,為所欲為,唯利是圖。只看重利益,沒有親情可言。

愛自己的孩子,都是每一位父母的天性。但是過於偏愛,就會出現問題。愛孩子,但不能偏愛。這樣不但會毀了孩子,會毀了一個家庭,還會毀了他人。

因為寵溺、偏愛孩子,而導致了諸多不幸。明智的父母,應該是理性的愛孩子,而不是亳無原則、過分寵溺、偏愛孩子。

給孩子一些機會去處理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去面對他們能力範圍內的困境,去決定他們可以選擇的取捨,去經歷他們必須經歷的挫折,甚至是委曲、不公……

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學習學習李嘉誠先生的教子方式。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教孩子學會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作為家長,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愛孩子,卻不能寵溺、偏愛。要享受當下,更要幫助他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孩子的一生,父母需要理性的愛。

孩子好,家長才好,家庭也好!


碧波盪漾6101696516


如果偏愛導致結果差異如此大那就肯定是溺愛了,同樣如果僅僅是那麼點點偏愛通常是不會有多大差距的,導致長大成就差異的原因

第一,從小被保護得好,缺乏敢於嘗試的勇氣,就相當於不會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錯失了很多機會。較依賴父母,比如父母幫忙找工作;計劃按父母安排的走……反之不被偏愛的孩子通常自立、膽大、能吃苦……

第二,過多的認為理所應當和優越感,比如出來工作覺得父母應該給自己安排適合的;xxxx自己不會就不做;別人應該來幫助你…………缺乏積極性和激情。反之懂得凡事只能靠自己努力,踏實做事,天上不會掉餡餅。


弓長張mother1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因為父母偏愛的孩子什麼都不用去想,,不怎麼努力去工作,認為有父母依賴,只要向父母要就會滿足自己,這樣長久下去就不會自力更生,也會不思進取。慢慢的父母老了,也給不了什麼了,等他自己去面對生活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得去做,那樣就會被社會淘汰,那樣自然而然就沒其他靠自己努力的兄弟混的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