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作業每天像打仗,每天受折磨的有多少是媽媽多少是爸爸,你的感受?

我是青衣淺淺


您好,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以下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不知道最近身為小學生家長的你有沒有被陪孩子寫作業氣的吐血,幫媽可是看到了好多因為陪讀的父母被氣的各種吐槽,當90後的父母碰上了教育改革—“我過去是個啞巴,給孩子輔導作業半年,我會說話了!”、“想起娃的作業心臟疼,小學生的家長不好當,真是一種修煉啊!”其實對於“寫作業”以及“陪孩子寫作業”這種新聞在全國真的是不絕於耳。

先看幾個父母是如何吐槽孩子寫作業的:

@拼搏努力的小強

“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待業中

“真的,沒有這個經歷的根本無法體會有多痛苦,感覺像在輔導一隻豬,還是親生的!哎”

@大霞

“我老公輔導孩子作業15分鐘,就去翻找降壓藥了,從那以後,再也不敢輔導了。”

@琪寶

“看孩子寫作業就是自我昇華,修仙的過程”

其實這只是幫媽挑出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實際上陪孩子寫作業的苦真是隻有親身體驗了才知道。

中國小學生寫作業究竟壓力有多大?

今年以來,不管是“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的文章走紅,還是“上海爸爸陪娃寫作業氣到崩潰”等新聞引發吐槽,“寫作業”以及“陪孩子寫作業”已成為備受矚目的教育問題。最新發布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在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的家長高達78%。根據報告,過去3年時間,我國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由3.03小時降低為2.82小時。但即便如此,今年最新數據仍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

因為輔導作業3/4家庭因作業開戰

在中國,基本上很多家長都有過每天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孩子年級越高,陪伴的時間越長,更讓人心塞的是,越高年級,有些題根本看不懂,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是在打兩份工,白天要上班,好不容易下班了還要陪孩子寫作業,真的是無縫對接。也有研究表明,基本上五組家庭中,有三組家庭都會因為孩子寫作業的問題發飆,“磨磨蹭蹭,一本作業寫了兩個小時”“上課不聽,這下不會了,早幹嘛去了”,這不僅是親子之間的矛盾,還有些昇華成了夫妻之間的矛盾,每天因為孩子寫作業的問題,各種吵架。就像學生之間提到的每天寫作業都要進行“男女混合雙打”。

看了以上這些數據,真的是有種想說說不出的苦,學生不僅壓力大,家長也是一樣,那究竟在陪讀的路上有沒有什麼小妙招呢?

1. 寫作業前

將孩子的書桌清理乾淨,只留文具和書本,避免一切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喝水、吃東西、上廁所這些事情最好在寫作業前就解決,不要讓他給自己找休息的藉口;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家長最好不要玩手機、看電視,儘量避免一切能製造聲音的活動。

2. 寫作業時

不要打斷孩子的思路,家長要儘量創造安靜的環境,不僅能讓孩子更專注的寫作業,也能提高效率。

3. 寫作業後

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如果出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他哪裡錯了,應該讓他自己獨立去思考,應該怎麼改正,將每個知識點容易錯的地方進行分類規整。

對於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應該都很苦惱,不妨按幫媽教的方法嘗試一下,或者你有什麼更好的陪讀方法,講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孕嬰幫幫媽


從小學5年級開始介入孩子的每天作業,一個深刻的感受:孩子的學習狀態跟父母的脾氣成反比:脾氣越失控,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成績越差;脾氣越好,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成績越好。

本人小的時候也曾經歷過父母大吼大叫輔導作業的狀態,那種害怕到大腦一片空白的感受至今印象深刻。當年小學還有一個同學,記得她媽媽輔導作業的時候隨手拿著一把雞毛撣子,孩子錯一道題打一下手心。這樣嚴厲的教育方法,孩子最後還是初中就早早輟學了。

生命是一個輪迴,現在終於輪到了自己輔導孩子。最初輔導的時候,脾氣也時有失控,失控的時候跟所有恨鐵不成鋼的父母心態一模一樣,直到孩子有一次連一個簡單的知識都完全說不出來,一問究竟,孩子說:被我的失控嚇傻了!

這一次經歷讓我開始反思我自己的教育方式:唯成績論。我們終於還是變成了自己曾經一度討厭的那類人。

也從這一次經歷後,開始強迫改變自己:第一、放下對成績的執念;第二、去接受孩子的平凡;第三、斥責式教育開始轉化為溫情讚美式教育。

中國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驅趕所有適合不適合、有天賦沒有天賦的孩子都蜂擁去擠一座高考獨木橋。中國父母最大的心結就是“唯成績論”,不由自主讓成績成為評判自己孩子的唯一標準。除了成績,孩子的所有閃光點全被抹殺。

所以,放下對成績的執念,去發掘我們孩子成績之外的閃光點,對於所有中國父母而言,是一種漫長的修為!

就拿我自己及對身邊很多孩子的觀察來說,他們溫暖、乖巧、體貼、與人為善、聰明,只不過家長沒有把他們的童年用來跟別的孩子搶跑,所以,看似他們沒有贏在起跑線,但是,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競賽而是一場馬拉松,童年的平凡不意味著未來就從此黯淡無光。“後發制人”的案例比比皆是。我身邊本科上了名校的人很多都在原地踏步,反倒一般本科畢業的都在繼續往前衝。馬雲也僅僅就是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吧,但是他現在的成就,清華北大的學生都得給他打工吧!而且,成功意味著一定要出人頭地嗎?有很多平凡的幸福同樣意味雋永。

有一句話叫做“無心插柳柳成蔭”,放下執念,自從開始接受孩子的平凡,孩子反倒一天比一天燦爛起來:做事情的專注度、學習狀態、學習效率,親子關係反倒呈現出讓人驚喜的狀態:期末考試成績居然衝到了班級第一,跟父母的關係也日益親呢:對媽媽也開始經常性地表白“我愛媽媽”……當然,這一切不能說明什麼,也許,孩子的優異僅僅是曇花一現,但是,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以此,與諸位父母共勉。


孫衛華


說到輔導孩子作業,估計說一火車也說不完。目前孩子四年級,我想我輔導了四年,今天你們能看到我的這個回答,說明我還沒有被氣死。我平時脾氣很好的一人,一輔導作業為啥成了潑婦。吼不行,就揍一頓,今年終於有所改變。下面大家來聽聽我這四年的血淚史吧。


一二年級的時候發愁孩子按不到書桌前寫作業,每次都是一拖再拖。剛開始孩子小沒有采取強制措施,結果每天作業寫完改完十點多太經常了,每天大人累孩子也累。後來採取強制措施,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做完才可以玩其他的,強制一次後,孩子順利在晚飯前完成了作業,他感覺很輕鬆,有更多自己時間去支配,他嚐到了先寫完的甜頭,這時我適時的問他提前寫好還是推後寫好,他回答提前寫好,自此孩子每天都是先完成作業。

三四年級發愁孩子作業馬虎,一問三不知。題都無法念對,那如何答對?每到這時我心中的火騰騰騰燃起來,聲調高八度,整個樓道迴盪著我的吼聲,怎麼吼,今天會了,明天又不會。這之後,想了一些辦法,來改進。第一要求他上課認真聽講,第二要求他作業要認真。不認真地就罰做題,另外從做作業效果可以看出上課聽講的效果如何。第三整理出錯題本,舉一反三。目前我雖然仍有吼的毛病,但孩子已成長了很多,感覺不良習慣在減少,好習慣卻多起來。

我想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輔導,難免吼孩子,但不管怎樣孩子進步了,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孩子會越來越向良性方向發展。


我是青衣淺淺


看到這個問題好像就在說我一樣,為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每天和孩子都好像在打仗一樣。

有句話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女兒小學前沒有上學前班,幼兒園大班雖有寫一點作業。但就是簡單的數字和拼音。上小學一年級女兒寫字特別慢,我沒有對她要求很嚴格,只要每天寫完作業就好。



沒想到一年級下學期老師點名孩子寫字不好,作業亂。這才開始注意孩子寫字的規範整齊。每一次孩子寫字認真規範,就沒有速度了。有了速讀,就作業就很亂,顧此失彼。甚至有一次考試,她說“媽媽,我很認真很認真的寫字答題,可是我沒有做完”。就成這樣 ,要了速度沒有質量;有了速度就沒有質量。

每當這個時候我再想:我應該一年級就抓孩子書寫就不會這樣了。



現在進入寒假了,孩子的作業如果速度很快完成,那字寫的那叫一個“亂”字。讓孩子搽掉重新寫,她就哭,不願意再也寒假作業。我覺得自己都好為難,不知道該如何辦?怎麼做?才是對孩子好呢?

有的時候真心不想再管,是不是管的太多,孩子依賴心過於重呀!


和倆寶一起成長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畫面感太強了。關於輔導孩子作業,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家大寶四周多,上幼兒園中班,每天有作業,要麼是數字、拼音、三字經或者識字認讀。小朋友每次回家都很不開心的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寫作業。週六放學會很開心,因為週末休息不用上幼兒園,還不用寫作業。

每次都很心疼孩子,也曾希望母慈子孝一片祥和,然而一到寫作業時刻,絕對的熱鬧非凡。輔導作業,往往是爸爸媽媽齊上陣,哭哭笑笑,打打鬧鬧,持續了一段日子,小傢伙居然有幾次很主動的找我說媽媽我要寫作業,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終於有點回報了,太不容易了。

輔導孩子近半年的作業,現總結一下經驗:

1.寫作業的環境一定要對,老二要看電視要玩玩具,老大要寫作業就得避開,找個安靜的小屋,環境好了狀態自然就來了,這樣也不用擔心孩子邊寫作業邊玩

2.家長態度要平和,一定要有耐心 孩子小,理解力差,專注力也不如成人,所以家長輔導孩子作業一定不能急躁,諄諄教導,告訴孩子如何得到答案,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大學時期我曾做過近兩年的家教,輔導孩子重要的是告知方法,讓他不會覺得解答遙不可及,有思路自然後面就容易多了

3.家長要做的適時適量的表揚,輔導我娃寫作業真沒少用這招。開始的時候是天天威逼利誘,孩子寫的不好到學校老師肯定批評,寫好了老師表揚,他會覺得很開心。我們孩子剛開學學寫數字寫不好,他自己也不想寫,估計老師也會批評,一讓寫數字就哭著笑臉,很是牴觸,為此我和寶爸輪番上陣,各種方法都試過了,現在孩子掌握了方法,竟然沒事就拿筆開始寫,家裡牆壁多了很多他的傑作。每次娃寫了作業我們都會說他棒棒的,親親他,有時會給他一塊糖或者一個餅乾,小傢伙很開心,寫作業熱情也上來了

輔導孩子作業,是難道多少高材生的難題。其實只要你肯用心,有耐心,慢慢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我是欣然育兒說,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和評論,我在這裡等你一起討論育兒知識


欣然育兒


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

不論父母,在輔導孩子時需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焦慮。每次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或者一些很簡單的題都不會,往往控制不住情緒。

有一個寓言,大象和小象過河,大象說,孩子這條河一點都不深,水面剛到我的腿,小象說,媽媽,要不是我剛才機靈,水就沒了我的頭頂。

用成年人的心智要求孩子,肯定會非常焦慮的,連這個題都不會,將來是不是就是個差生?這輩子是不是要完蛋?

說好的靜待花開,說好的陪蝸牛散步,都在這一刻土崩瓦解,變成怒目相對,變成雞飛狗跳。

家長真的要學點教育,學點心理學的知識,去了解自己為何會這麼焦慮,為何會對孩子有完美和絕對化的要求。


紅杉青少年心理



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一般都是我陪孩子寫作業。只是那段記憶並不美好,對孩子與自己來說,都是一種折磨。那些存在記憶裡的場景是千篇一律的又吼又叫,甚至還有動粗。現在回想起來滿滿的後悔。那時候的自己,為什麼那麼急躁?為什麼就不能多點耐心?給孩子適應的空間與時間?而是不斷地與孩子對著幹,否定他們,約束他們,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規劃成長,慢慢地讓孩子變得消極,對自己失去信心與希望,失去對這個世界美好的看法與期待……如果那時候對孩子多一點包容,多一點尊重,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欣賞,多給孩子一些思想的空間和溝通的時間,多關注孩子的想法。那麼,以下的這些場景,肯定不會發生。

“這個字寫歪了,這一筆不是這樣寫的,這道題做錯了,還玩?你就不能專心點寫作業嗎?那個拼音寫反了,b,d都分不清,你怎麼這麼傻啊?這麼簡單的數學題你都不會做,你到底在學校幹嘛啊,你怎麼這麼笨啊?你畫的這是什麼?不是給你買了畫冊嗎?照著上面的畫啊。撕了,重新畫!……”急得狠了,還動手敲孩子幾下……完了還要來一句,我這麼辛苦到底是為什麼?你卻連書都不好好讀?將來你只有掃大街的份……最終,孩子嚎啕大哭,自己也氣的上氣不接下氣的,累了自己,委屈了孩子。而寫作業的時間,往往在這種不斷的摩擦中無限延長……作業並不多,是我們的干預,我們的不停打斷與責罵,是我們的要求太過完美,讓孩子在不斷地否認自己:我就是媽媽眼裡的笨小孩,我什麼也做不好,我就是這麼不聰明……如果當時能夠聽到孩子內心的這些話,我們的行為是否會戛然而止?不斷地否定孩子的努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相信自己就是父母眼中笨笨的孩子。這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那時候的自己,整天焦慮不安。孩子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學習呢?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那麼聰明呢?怎麼看怎麼不舒服,真想把孩子重新塞回肚子,重生一次,看看會不會聰明一點。但是,我們忘了,她還只是孩子。還沒有學到我們那麼多的知識,還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她還只是覺得好玩的年紀……我們卻早已上升到孩子的未來,我們不是預言家,孩子的今天也代表不了未來……

慢慢地,我開始反思自己,也開始買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看。儘管別人的育兒方法很好,但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卻是行不通。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父母處理事情的態度更是不同,沒法照搬。只有先學著改變自己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一味地用吼叫的方式去責罵孩子。而是靜下來,不再全程守著孩子寫作業,只在她需要我的時候,陪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題,讓孩子明白題意,適當地反問一些問題,引導她自己去思考問題。鼓勵與信任並用,孩子寫作業的速度與正確率都有所提高。最主要的是孩子說:“媽媽,你溫柔的樣子太美了,我最愛這樣的你。”

現在孩子已經四年級了,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儘管成績不上不下的。但是孩子學會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再需要我去不斷的提醒。孩子也學會了在寒假找一個夥伴一起寫作業,一起玩耍。不再需要我整天耳提面命的說:“再不寫作業假期就要過完了,到時候拿什麼去報名……”學會放手,學會寬容,學會信任與鼓勵。也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與支持,多表揚,多尊重。想要孩子成為你心目中的樣子,自己先努力做成那個樣子,給孩子一個榜樣的力量。


幸福媽咪成長樹


查閱了一些資料,開始慢慢懂得要針對小朋友進行不同的引導和教育。我們之所以對孩子發火,是因為孩子做作業時我們潛意識裡把他變大了。覺得自己已經指導的很透徹了,可是孩子還是不明白。但是我們忘記了,他們畢竟還是個孩子,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根本不能和一個成年人相比。

每次輔導作業之前都在心裡默唸三遍“他還是個孩子”,再跟他商量做作業後可以有小小的他感興趣的獎勵。慢慢的就會改善孩子做作業時的不好表現了。


亦安然


我曾去開家長會,記得一老師說過,佈置的作業,是希望摸清孩子真正的能力所在,如果交上來都是對的那會讓我覺得,孩子都掌握了。假如孩子的作業有家長參與了那並不是在幫孩子。因為考試複習的時候,主要還是複習不會的地方。


一盞心燈Moni


媽媽多一些

從一年級開始摳細節,這是沒問題的。所見所聞,都是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多些,那麼,媽媽吼孩子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其實,父母兩個,總要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嚴父慈母也好,虎媽貓爸也罷,都可以。

我是反對爸爸媽媽站在同一戰線,一起逼迫的,給孩子的壓力太大。

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首先要做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人。嚴格要求可好,和風細雨也好,你的行為要比你的言辭更加有說服力,否則,言行不一,孩子就不會信服。

所謂書香門第,不要說什麼咱家裡沒有這個基因,完全可以從自己開始。你想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可以先做這樣的人。

三十歲的爸媽,之所以吼孩子,根本原因在於,你是用一個三十歲的標準,去要求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還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年齡段,孩子處於什麼樣的理解能力,這個是基本上固定的,非要拔高,父母自然就會焦慮。

曾經有個視頻,小孩乘法口訣,三五一十五太難了,不知你有沒有印象。很明顯,如果孩子是7歲,當她9歲時,這些難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對不對?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過分比較,首先學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事實上,他考了一百分也好,六十分也好,都是你的孩子呀。

父母學會把自己降低一些,不要總是端著架子,曾寫過一篇文章《我只比我家孩子大兩歲》,說過這個問題。孩子們為什麼喜歡和大哥哥大姐姐玩?因為他們既崇拜,又不至於被過分輕視,父母們可以參考這個角度,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大哥哥大姐姐的這個角色上來。

美好的週末,明天沒課,嘿嘿,難得來答題。

作為一個家有二寶的爸爸,作為一名有著心理諮詢師證書的高中語文教師,也不過是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希望一家之言,可以給你帶來啟發。

歡迎大家關注我,也可以到微信公眾號來找我。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