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這句話?

育兒這件事


以前對這句話沒有太深刻的理解,自從我家大寶上小學後,我才發現這教孩子真的是父母的事情,每天晚上孩子做完作業,家長要檢查、簽字,對孩子錯誤的題目還要給予講解,想想我小時候,老爸老媽去學校開家長會的次數都沒超過3次。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會找家長談話,叮囑家長在家裡好好管教孩子,我家大寶上課愛說話,為此沒少挨老師的“特殊關照”,我也沒少操心,天天和大寶講道理,諄諄教誨啊!

昨晚還和朋友聊到現在的教育問題,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家長是孩子永久的老師,老師是上課時用的”,且不論這句話對不對,我只能說現在的教育不能與我們小時候同日而語,但不管怎樣,孩子是自己的,若我們自己都不上心,就別指望著老師能教好了。

因為很多時候老師與家長是互動的,你對孩子上學,課下輔導孩子功課,老師都能覺察得到,如果你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那麼,老師對你的孩子也會少了一些關注。

總之,現在的家長比之前的家長難當做了,一個字累!


沛澤媽讀心理


教孩子是老師的事,這句話肯定是錯的。

如果這是以前的做法,那隻能說我們以前錯得離譜。

作為家長,自己的孩子應該自己負主要的教育責任。從孩子生下來開始起,就要逐漸給孩子養成好的作息、衛生和行為習慣,然後是給孩子閱讀,陪孩子做手工,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幫助孩子培養和其他孩子合作(哪怕是玩)的能力。孩子上學後,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對孩子各學科掌握的程度心裡有數,幫助孩子應對有些困難的科目,對做得好的方面還要鼓勵孩子超越自我奔向新高度,對孩子交往的學生和老師要有側面瞭解等等,這些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對一部分中國父母,我真的覺得更需要受教育,因為他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了,居然可以認為“每個學期開一下家長會,看一下孩子的成績單即可”。還有一些家庭是母親通管孩子學習,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基本缺失,讓人很擔心這樣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有一些人,把13、14歲的孩子往美國一送就放心交給寄宿家庭了,還美其名曰為孩子未來打基礎,實際上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因為美國的

寄宿家庭只管提供生活,一般不會協助學習,老師也不會強迫學生去學習,頂多通報家長或寄宿家庭學習情況,對成績不好的留學生壓力不小,沒人管的情況下成績很可能更會一瀉千里。

但是要說“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也有點過。回家要做的幼兒園手工,雖然孩子小,但也應該讓孩子自己試試先,實在有困難家長再幫忙,當然,這樣的手工每天都有的話就是老師的問題了,幼兒園小孩子的作業實在不應該經常有,更不應該太多,但因此說老師在學校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為也有點過了,國內的幼兒園每天還是教不少東西的,多到擠壓了孩子的玩耍時間,當然這是另一種很畸形的趨勢。


心路獨舞




以前全家忙著為溫飽奮鬥,沒有太多的家長重視教育,而且以前的觀念都比較樸實,“老師好好教孩子,孩子太淘該打,打,該揍,揍”這是我們小時候很多家長對待老師體罰學生的說法。家長都這麼說了,全力配合老師,老師覺得責任深重,更加好好的教學了。那時候人們也沒有那麼功力,想著半個補習班啥的,那都很少,就算辦也是跟不上的孩子補。

那時候開家長會很多家長都不去,老師倒是想找家長讓家長盯孩子的學習,可是家長哪顧得上啊。



現在呢?家長不信任老師,更不允許老師體罰,嚴厲的說教有的家長都不幹。而其他家長呢?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面,你上補習班我也上,你興趣班我也興趣班。課上老師教,課下家長教。只要有家長教,其他家長不教,就很可能被他們落下。沒辦法只能所有的家長都教。



而老師呢?對學生的教育有直接的責任,往往還牽扯到學校的排名啥的,他們當然更希望孩子好。好吧,所有的家長都要教孩子,學習差點的孩子家長更要教!孩子小不讓管得過分,那麼家長都是成年人了。於是經常出現家長群裡被老師施壓教育孩子的情況。弄得家長叫苦連連,工作壓力已經很大了,還有教育孩子這個緊箍咒,苦啊!


愛子思考



這個問題非常同意。在學校開家長會,家長們也都是這樣的說法。

現在一到下午,校訊通短信發過來,今天要完成的任務有哪些,如果是小孩子可以完成的倒沒什麼問題,家常協助或者監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很多都是孩子並不能完成的。

比如同事孩子班級要親子活動,老師要求小朋友給家裡設計一個家庭展示牌,必須全部手工完成,每個家庭是一個小對。小朋友不會設計。沒辦法,同事為了完成任務,先電腦搜簡筆畫,然後文具店買卡紙等,畫好後再去複印店壓上一膜,買一塊kt板,畫好的畫貼上去,再沿畫的外輪廓切割整齊。好複雜有沒有。

還有手工課等等。

大點的孩子,老師作業校訊通發過來,作業家長檢查好籤字。有的家長可能對孩子的作業就不懂,指導不了。作業沒完成好,老師也會打電話來,說家長要多對孩子用心,指導不了就給孩子報輔導班。

雖然國家義務教育,但是家長任務越來越多,報班的費用也越來越多。


葉知風語


以前我也經常吐槽這句話,等我去了少兒培訓機構上班,經常跟學校的老師打交道後,才發現這個鍋,不應該由老師背。

看一組最簡單的數據:

20年前:一個年級兩三班最多,一班約20~30個學生。

現在:一個年級最起碼五六班,每班均超過50人。(廣州大名鼎鼎的天府路小學據說一個年級有17個班)


老師再怎麼增加,也不可能一節課同時有幾個授課老師。

老師再怎麼增加,一節課也只有40分鐘,而且為了“減負”,課時還越來越少了。


每節課,除了教授課本內容外,最重要的答疑輔導環節。

學生多,課時少,

教授課本內容的比重越來越大,答疑輔導環節自然就被壓縮再壓縮


再加上現在教育為了“公平”,把不同水平的孩子強行編在同一個班。

學生越多,水平差異越大。

老師根本沒有辦法依據孩子的水平來制定授課計劃。

反正總有學生是被犧牲的。

種種策略之下,肯定是犧牲基礎較弱的孩子。


孩子在學校沒聽懂,老師也知道孩子沒聽懂。

那隻好提醒家長,讓家長在家幫孩子補習。

有些功利一點的老師,就乾脆開培訓班,收錢幫助孩子補習了。


據我的經驗,一個老師,在給6~10個學生授課時,效果較佳。

在給4~6個學生授課時,效果最佳。

(這也是大部分培訓、補習機構選擇的開班人數)

我覺得公立學校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讓你知道我是愛你的


怎麼看待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變成家長的事了這句話。

覺得這句話要從兩個角度去看。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以前社會上對老師是非常尊重的。尤其是學生對老師是存有敬畏心的。我記得原先做學生的時候,每次要進老師辦公室的時候,心裡是非常忐忑的。那個時候見到老師我是害怕的。犯了錯誤,老師不但批評你,而且有的時候還用戒尺打你的手掌。那時作為學生的我可不敢不完成作業。我記得如果不完成作業,讓老師捱了揍。回家裡是不敢跟爸爸媽媽說的。如果跟爸爸媽媽說了!爸爸媽媽是不會去找老師的。更不會去責怪老師!

我記得有一次,我不認真聽講。老師用戒尺打了我一下。回家我就沒敢跟爸爸媽媽說。我的同學嘴快,見到我的爸爸媽媽,告訴了他們我讓老師捱揍了,結果媽媽狠狠的批評了我,還找的老師對老師表示感謝。讓老師更加嚴格的要求我。你說作為學生的我,在老師面前怎敢造次!

現在不同了,可能那個時候孩子多,也可能家長忙無暇顧及孩子。現在孩子少啦!孩子都跟寶兒似的供著!老師可不敢批評學生!不要說像原先一樣用戒尺打學生的手掌,就是說兩句,學生不願意頂撞老師那是常有的事!現在的學生根本就拿老師不當回事兒。記得我教了一個高姓的學生,竟然給老師起外號,他不完成作業。還無理的謾罵攻擊老師。不願意坐著,就在地上躺著。有時候在地上叫喊起來,故意打擾老師上課。教師有什麼方法管理他?老師是打不得也罵不得也無計可施。


只能求助於家長長去教他的孩子,有的家長不但不批評的孩子,反而去抱怨老師。這老師就更沒有辦法了。只能能聽之任之!學生老師是真不敢管,因為你不知道說錯了哪句話?傳到家長耳朵裡,家長就會投訴到教育局。自己吃不了兜著走!

記得有個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怎麼說他都不聽。每次都說你再這樣胡鬧,我就告訴你家長了。 學生才會安靜下來!教師沒有別的辦法,只是靠一張嘴。家長們教育有很多的方法。這到底是教師的悲哀呢?還是學生的悲哀呢?還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呢?


第二,從家長角度來看。家長們總是反應老師給學生留作業總是要家長去幫忙判閱!家長對教師非常不滿意!他們這樣說:我們給孩子判閱作業,讓你老師幹什麼呢?你不就是教育我的孩子的嗎?

其實的老師的意思是讓家長幫助檢查作業。繼而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認為教育孩子都是學校的事,跟自己毫無關係。有的家長因為耽誤他自己打麻將,自己玩手機,就不住地抱怨老師。於是提出這樣的問題: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怎麼現在變成家長的事了呢?

他應該只有知道家長和學校密切配合,對孩子還講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是松高尋鶴,你身邊的教育專家。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松高尋鶴


首先,堅決同意上面說的話。我作為一個四歲的,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媽媽,真的快被幼兒園的手工折磨瘋了。因為本人,實在是手不巧,做什麼都不像啊。就如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都要做燈籠,第一年,做了一個超級醜的;第二年,聰明瞭,從網上買材料,組裝的。

其次,從小學來說,我們這裡的小學,幾乎都是大班制,一個班七八十個孩子,老師實在管不過來。每天的家庭作業,是讓家長檢查的;孩子拉下的課程,是讓家長補的。如果說課外讀物需要家長監督,但是課堂內容,都需要家長給孩子重新溫習。我鄰居的孩子,就是這樣,坐在最後一排,聽不清老師講的,每天晚上回家,都是家長再給上一次課。

再次,從初中高中來說,老師更是講得快啊。很多一般成績的孩子,家長沒有能力輔導的,基本都給輔導班了。

當然,這是我們這個地區的情況,也許其他地方不是這樣的。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說實話,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我太明白這是什麼感受了!

上個週末,我剛幫家裡的小孩完成了一份手抄報。

不知道手抄報的朋友,看下面的圖片(來自網絡),這就是手抄報:

孩子還小,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手抄報。

我又是寫,又是畫,終於完成了這份作業。

第二天,老師就在家長群裡公佈了沒有完成手抄報、手抄報完成不好的學生名單,並要求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完成了再回來。

不僅僅是完成作業需要家長教;考不好,老師也是把名單公佈在家長微信群。

我想起了小時候,我的父母哪裡管過我的學習。他們只是唸叨讓我好好學習,然後,把我往學校一扔,壓根就沒管過教我知識。

當然了,他們那輩人文化也不高,想教也教不了。

到了今天,一般城市裡的父母基本上都有些文化,教孩子文化知識並沒有問題。

教育孩子,確實是家長的責任最大。

但是,教孩子知識,卻是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老師當然知道教學生知識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把教孩子知識的責任都甩給家長呢?

老師這麼做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班裡的學生太多了,老師顧不過來。

大家知道的公立學校難進。尤其是好的公立學校。

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三四線城市沒有解決大班額的問題。

一個班裡七八十個學生。老師肯定顧不過來。

這個時候,有些老師就把教授知識的責任轉給了家長。

第二個原因,近幾年招收的大部分年輕老師缺乏教育、教學經驗。

現在很多城市的學校為了解決大班額問題,都在整合資源。

有的學校合併,有的學校擴建,新招了很多年輕老師。

這些年輕老師有工作熱情,卻缺乏教學經驗。

有些知識他們懂,卻不會教,或者教不好。

為了保證教學成績,這些年輕老師就會要求家長來教孩子知識。

正是因為上面的這兩個原因,家長就有了不好的感覺,覺得老師不負責,教孩子都變成了家長的事。

我們家長再生氣,這種現狀一時也改變不了。

所以,家長們消消氣。

靠山,山倒;靠水,水乾。

教孩子這件事,老師能指望上就指望,真指望不上,那我們就想其他辦法。

家長不滿意,可以向學校反應。

如果反應沒有效果,那麼,我們就自己教。

如果自己教不了,那就只有上輔導班了。

畢竟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他將來不學好,還是我們吃虧。

不能因為跟老師鬥氣,耽誤了自己的孩子。


歡迎轉發。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歡迎關注。更多的教育、心理、職場熱點知識推送給您。


柳柳很忙


我們原來讀書,小學的時候,上來上去的,那就是語文、數學這兩門課,體育、音樂什麼的一週一節課,還經常都不上,被改成上語文或者數學,那時候的書還是B5大小的,在校時間還長,下午5點或者5點半才放學。

現在呢,提倡什麼素質教育,天天喊減負,一天在校時長不得超過6小時,下午四點就得放學,課時少了,結果書的大小從原來的B5變成了A4。

除此之外,還增加了英語、美術、足球什麼的!思想品德一週還有好幾節課(我一直不明白,這些一年級小學生上思想道德與價值觀的意義在哪裡?這些大人都聽不懂的,他們聽得懂嗎?)

你說一天在學校就一節語文課,一節數學課,能學到個啥?要是回家家長再不督促著做一會作業,那估計孩子們就真的是一臉蒙圈了!


從前我們小時候,早上7點半 就到校了,下午5點半才放學,老師們也沒說過要如何如何,現在教育產業化了,什麼都像錢看齊,各行各業都只認一個“”字,之前提前放學是教育部說的,減負也是教育部決定的,現在再讓老師們5點放學,不好意思,老師們不願意了,他們要求加工資了,不然就覺得自己這是在“義務奉獻了”,不願意了!


現在搞個什麼五六點政策,你的孩子想在學校多待一兩個小時可以,那就給錢,託管一學期5000或者更多,反正自願,你愛去不去!反正現在的政策就是老師只上到下午4點,別的時間,誰也沒義務幫你帶孩子!


所以這個事情,還真的不能全怪老師,必須是教育部的人要出來做出調整!


小學生陪讀家長


以前孩子是全權交給老師,老師可以罵可以打。現在呢?

以前家長只顧著解決溫飽問題沒有時間,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家長有時間了。

以前家長的文化水平不足以輔導孩子,現在很多家長都上過高中,輔導中小學課程還是可以的。

以前學校老師是權威,現在流傳著一種言論:目前的老師是之前班級裡學習中下等生。

以前家長認為孩子認幾個字不文盲就好了,現在是能否211、985,再來個斯坦福牛津啥的就更好了。

以前對成功的定義是學習好,考上大學,分配一個穩定工作。現在對成功的定義太複雜了,一個人一個標準,當了首富還想當總統。

……

以前流行的是學校教育,現在倡導的是協同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