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上有個小洞,是什麼?

宇媽帶娃經


這個一般是遺傳性的,我和我父親兩邊耳朵有,我兒子沒有,我女兒單邊耳朵有。

耳朵上的這個耳洞,醫學上稱為“耳前瘻管”,醫生說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名字聽得很嚇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根據我多年的感受,大部分時間是沒有感受到有什麼不一樣的,少部分時間,偶爾會感到瘙癢,有時用手壓擠小眼周圍,會有少許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除了這些,也沒有什麼不適。

耳朵小洞不發癢的時候跟正常情況是一樣的。

所以若是您小孩耳朵上有這個耳洞,一般情況不用處理。除非小孩的耳洞是感染型的,經常有不適的情況發生,經常有瘙癢紅腫,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就診,有必要的話根據醫生建議進行手術。

平時只要注意耳朵衛生,耳洞周邊保持乾淨清潔,不要總去擠壓磋磨,一般都沒什麼問題的。

若是耳朵癢,輕輕抓一下,輕輕把裡邊的分泌物擠出來,不要太用力,一般分泌物排完了就沒有瘙癢感了。擠壓排出分泌物時注意不要太用力,注意保持手指乾淨,否則容易引起耳朵感染。


娥姐育兒


(耳趙問答20180330)提問並沒有配圖,從發病率來推測,位於耳廓前的小洞最常見的是一種叫先天性耳前瘻管的疾病。先天性耳前瘻管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出生發現有先天性耳前瘻管,那麼其直系宗親當中多數會發現有同樣的問題人。不過也會因為基因突變而出現家族中只有孩子一個人有耳前瘻管,不能因為而隨意懷疑隔壁鄰居。

先天性耳前瘻管如何處理因人而異,一些人從小到大沒有任何症狀,無意中看到網上的科普文章才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一些人經常會瘻管口(那個所謂的小洞)裡流出一些豆渣樣物質,味道難聞;一些人會反覆出現化膿性感染,發作期疼痛難忍。對於第一種情況不需要任何處理,第二種情況看個人需求,如果覺得頻繁流出分泌物影響日常生活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覺得並無多大妨礙,不手術也可以,只是最好不要頻繁去擠壓,這種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感染。對於第三種情況,只有手術切除瘻管一種方法能徹底解決,別無靈丹妙藥。


耳科趙醫生


有的小寶貝出生後,媽咪會發現寶寶的耳朵前面有個小洞,這個小洞到底是什麼呢?去醫院檢查才知道這個小洞是先天性耳前瘻管。

什麼是先天性耳前瘻管?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發病率約為1.2%,可一側或雙側發病,瘻管開口很小,多位於耳輪腳前部,或位於耳輪腳基部、耳前部。

先天性耳前瘻管分為單純型、感染型和分泌型。

單純型一般無症狀;感染型局部瘙癢、有分泌物溢出,會反覆感染,宜行手術切除;分泌型按壓時可有少許稀薄黏液或乳白色皮脂樣物自瘻口溢出,局部瘙癢不適。

先天性耳前瘻管的病原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當父母有一方是患者時,每次懷孕寶貝都有50%的概率患病。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胚胎時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鰓弓的六個小丘樣結節融合不良或第一鰓溝封閉不全導致的。

耳前瘻管可以單獨發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部畸形。也有少數患者同時伴有顎裂,副耳廓、耳廓發育不全,遺傳性耳聾等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耳前瘻管症狀

1. 先天性耳前瘻管口多位於耳輪角前,另一端為盲管,深淺、長短不一,可呈分支狀,常深入耳廓軟骨內。

瘻管多為單側,也可為雙側,管腔壁為復層扁平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2.先天性耳前瘻管輕的一般僅在耳前有一凹痕;重者瘻管可有廣泛的分支,形成多個盲管甚至可以繞到耳後而造成耳後感染。

3.有些患者平時無症狀,擠壓時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乾酪樣分泌物從管口溢出,

繼發感染時則局部紅腫、疼痛或化膿。反覆感染可形成囊腫或膿腫,破潰後可形成膿瘻或瘢痕。

無症狀或無感染者可不作處理。繼發感染時,可全身應用抗生素。對已形成膿腫者,應先切開引流。

本病有反覆發作趨向,因此,控制感染後,應到條件較好的醫院將瘻管組織徹底切除,以免復發。

患者日常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應多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避免炎症侵犯,誘發瘻管感染。

當瘻管沒有感染時,不要用手擠壓,保護瘻管局部清潔,防止發生感染。


媽咪寶貝傳媒


聽老一輩的人說寶寶的耳朵長有小洞為:聰明耳或富貴耳,得此耳朵以後多聰明或大富大貴!不止作為寶媽的你們聽了是否很高興,還是帶寶寶去醫院給寶寶看一下呢?

下來寶爸給你們講一個真是的故事,我一朋友他家寶寶在兩個多月時候,有一次寶媽用棉籤給兒子清理耳朵時間發現有個“耳洞”於是他就用棉棒給清理了。到了第二天,寶寶的耳朵忽然腫脹起來,寶媽急忙用碘伏給兒子的耳朵消毒,終於好了一些。


但是,沒幾天又開始反覆起來,兩個耳朵紅腫的更加嚴重了,寶寶也不停的啼哭著。寶媽急忙將寶寶送到了醫院診治。醫生經過檢查告之,原來像兒子耳朵有小洞這種情況,並不是傳言中所說的吉祥富貴象徵,而是寶寶患有一種叫先天性耳前瘻管的疾病,稍微不注意就會引起發炎,嚴重時還會引發感染。


所以當家長髮現寶寶耳朵有小洞,一定不要大意,更不要相信老一輩人說是是富貴命象徵的傳言,那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還有些家長會經常清潔寶寶耳洞中的髒東西,這點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容易引起耳朵感染,對寶寶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遇見問題應該及時到醫院給寶寶檢查,補養盲目的給治療。


那麼寶寶平時生活我們都需要注意什麼?

  1、不要讓寶寶眼淚流進去,洗頭的時候不要讓水流進去。時間長了小眼堵住了,會發炎的。
  2、耳癢的時候不要揉,這樣容易把細菌揉了進去,導致發炎。
  3、千萬別擠它,看見有分泌物,用棉籤擦掉,擦點70%的酒精在瘻管口,千萬別讓它發炎。

總之,對待這個小洞,千萬不要揉和擠,好好愛護它,就能跟它和平相處,千萬不要讓它發炎,因為會向深處發展,到了外耳道,就麻煩了。

我是2個孩子的寶爸,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育兒知識成長。


巫山民歌大全


首先,這個很有可能是醫學上所說的耳前瘻管。

我也是因為去年家裡有親戚(成年人)因為耳前瘻管發炎才聽說和了解了一下。

這個耳前瘻管成因,主要屬於先天沒有發育好,具體一點說,是由於胚胎髮育時候,是由於耳廓的組織發育不全,留下了像魚的鰓裂的遺蹟。最常見的就是在耳朵上有一個小孔,直接連到耳朵裡面去,具體結構,也屬於未知。

但其實聽起來嚇人,一般如果不發炎,對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聽我家裡親戚說,平時有時候會流出一些白色的液體,擦掉就好,從小到大幾十年也沒有什麼事。

不過,一旦發炎,沒有及時控制,還是挺痛苦的。我家親戚這次就耳朵紅腫疼痛了一個多月,導致頭疼,睡不好吃不下的。

因此,建議還是去醫院確診一下,如果是,聽聽醫生意見,並且平時注意:

1、洗澡游泳注意不要有水灌進去,及時擦乾。

2、不要用手揉搓這個部位,以防細菌進入引起發炎。

3、如果有點癢也不要使勁撓。

4、有時候會有液體流出,只要不發炎,用乾淨棉棍或者其它乾淨介質輕輕洗乾淨就可以了。

5、注意個人衛生,床上用品枕巾的保持乾淨。如果家裡有寵物,建議也儘量不和寵物過於親近。

如果一旦發現紅腫,建議儘快就醫。一般醫生會先消炎,控制病情,需要的時候會切開做引流等。嚴重的時候,也會建議手術。但是也要等消炎後,根據情況再做決定。

耳朵內部結構還是挺複雜的,又距離大腦等重要器官很近,所以,是否有必要手術,建議多諮詢一些專家,根據孩子的情況再決定。


家有雙語娃


耳朵上有小洞的話 不能掉以輕心,它是一種病,醫學名稱叫:耳前瘻管。

耳前瘻管又稱耳前竇,是先天性發育異常。患者在耳廓上方和臉交接處有一小洞,多數為單耳,有些是雙耳,有時會有分泌物。

大部分耳前瘻管並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若遭細菌感染則會流膿、腫痛,此時應該手術切除。

耳前瘻管屬於先天畸形,是在胚胎髮育的第六週,第一對和第二對鰓弓癒合不完全而形成,屬不完全的【自體顯性遺傳】。
耳朵上面的小洞 ,看似不起眼 ,但是彎彎曲曲裡面有很多毛細血管和神經。不過不用擔心,它另一段是盲管,不會通到內耳和大腦!


寶媽們注意千萬不要用手摳,更不要用牙籤去戳, 而且要注意不要讓小寶寶去摳。

大部分耳前瘻管沒有症狀,一旦感染會流膿、腫痛,反覆感染會形成瘢痕或膿瘻。用手輕輕擠壓感染的膿瘻,會有白色分泌物流出來。


平常,要保護好這個小洞洞 ,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有分泌物流出,不要擠】

小洞聯通外耳內部,不感染的情況下 ,因為新陳代謝也會有少量的分泌物 ,這個時候不要用手去擠, 有分泌物出來用棉籤擦乾,清洗乾淨就可以。

2.【注意飲食】

孩子的飲食要清淡 ,不要吃辛辣食物和海鮮等易發物,多吃鮮奶、瘦肉等。

3.【增強抵抗力】

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 加強體育鍛煉 。有了好的身體 ,這樣感染的幾率比較小。


4.【不要沒事亂摳耳朵】

孩子懂事後告訴孩子,不要亂摳耳朵 ,耳朵癢 不能亂揉,手上的細菌可能會進到小洞裡引起發炎,造成感染。

5.【保持乾燥衛生】

給孩子洗澡、洗頭以後要及時的擦乾, 保持耳部乾燥清潔。



以上是我的觀點,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大家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評論。(圖片來自網絡)


Avivi遨翔雲端


我家老大的左耳邊上就有一個小洞,出生的時候就有了,媽媽說這是糧倉,有糧倉的孩子將來吃穿不愁,因為之前也見過有些孩子的耳朵上長過這種東西,並沒有什麼大礙,所以,我就沒有在意。

後來無意中瞭解到這是胚胎髮育不良導致的,醫學上稱之為“耳前瘻管”,其實就是沒有完全退化的“腮”,屬於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不過大多數孩子都不會有事,父母千萬不要用手去擠,用心擠的話,很容易感染髮炎,一旦感染髮炎就容易反覆,情況嚴重的還需要進行手術。

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只要沒有出現發炎的情況,不痛不癢,就不會管它,並不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影響。


沛澤媽讀心理


寶寶耳朵上有個小洞,很有可能是【耳前瘻管】。

這是由於寶寶在出生前的幾個月,胚胎髮育期形成耳廓的組織發育不全,導致的耳部畸形,叫做耳前瘻管。

雖然是先天性畸形的一種,但是並不可怕。有這種畸形的寶寶,平時除僅感到局部刺癢外,有時輕輕壓擠小眼周圍常有少許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平時要注意護理,不要引發感染。


小心護理寶寶的耳朵,謹防發炎即可,不用太擔心。如果有發炎的症狀,或是有白色分泌物主動流出,需要立即去醫院。


黃小汙媽媽頻道


它在醫學上被稱為“耳前瘻管”

因為它們長在外面,有時會遇到不乾淨的東西,從而導致感染或者其它併發症。

那麼就一定要注意衛生啦,防範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