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生活那麼艱苦,為什麼人們不去河裡撈魚、捉蝦,去山上打野獸來充飢?

老農民說事


我先講下我父輩們小時候吧,上世紀四十年代。

那個時候,中午沒什麼菜下飯,拿個捕魚的工具,個把小時就可想吃什麼魚都可以捕回來,隨便跑個田間小道,就可以捕回來一大竄螃蟹,回來蒸著吃。那個時候小溝、小河、池塘到處都有魚,而且都很多。

我小時候,七十年代未,螃蟹、鰻鱺這些迴游類的水產品基本上野生的都沒有了,但是淡水魚類還是很多,水稻田進水口隨便用手下去逮,都能逮到幾斤大鯽魚,只是帶回家父母沒時間做了吃,因為在生產隊起早貪黑勞動掙工分,年底能分到口糧和幾塊錢,再加上沒有佐料,特別是沒有油。

那個時野生動物也隨時能看到,野雞、野鴨子、野免,還有其它山區才有的像刺蝟,這些都能成為美味。

題主說,這些為什麼不打來充飢,這些東西只輔助食材,不能成為主食,再說,捕捉這些動物也需要時間、精力,還需要運氣,山區的人打獵,也用獵物去換油鹽米等必需品的。


蘇北農村老王


話說民國三十一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路上逃荒要飯的人是成群結隊,到處是餓殍遍野,更有甚者是天不憐民,連月無雨,井榦河枯地冒煙,別說河裡有魚蝦,樹葉樹皮都剝得淨光,人餓得看見人都想啃幾口,死人被吃得基本上都剩下的只有骨頭,連埋人的力氣都沒有,饑民過去,一片淨光,連餓得啃磚頭的老鼠都躲不掉。山上山下,只要是能吃的,吃光啃淨照樣生命難保,一陣風就能吹倒一片饑民,倒下就別想爬起來。可想而知,人們連土都能吃,還有啥想不起來吃的。

過去的生產力低下,一年到頭都吃不飽,就是風調雨順,也是食不裹腹。無論是水裡遊的,地裡跑的,天上飛的,只要人們發現,累死也要追下來。更何況是自然災害,上哪去找吃的,青磚都能磨成面吃。那個時代的人要多苦有多苦,那像現在的人想吃啥弄啥,物質非常豐富。

所以,年輕一代不要異想天開,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火起來才是硬道理


我是在蘇北讀的小學,57--60年。河裡有魚有蝦,但很小的居多。我們小孩子會下去摸一點,回家給大人和著鹹菜煮煮。每年農閒時,男勞力們會把村邊的河溝分段敲浜,就是把水弄掉抓魚,十幾家人分大約百來斤魚鱉。夏秋季還可以用籬笆蟹籠抓點螃蟹。日子挺艱苦,有兩年餓得浮腫,但倒是沒見村子裡餓死人啥的。


牛小歪


我記得小時候山上沒什麼大野獸,有幾隻鳥 蛇 青蛙,再說了誰有那麼空去抓這些很難抓的東西呀,水庫裡有很少的魚是不能抓的。農村就是幹活辛苦,但是隻要肯做就夠自己吃的,我們那裡從來都沒有餓死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