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那一輩吃了多少苦?

江湖上的採花大道


回到農村,很多老年人都會感慨,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現在的生活都是以前很難想象的。

記得小時候收麥子,不像現在都是用收割機,那時候都是每個人一把鐮來收割麥子,割麥也是技術活,割好以後紮成捆,用架子車一車一車帶到各家得場地,用牛拉的石磨一遍一遍的壓,麥粒壓出來以後就用木鍁揚麥,楊好的麥子才能裝進袋子裡面,基本上這樣的活得幹半個月,有時候天氣不好時間就更長了。



以前的時候天氣熱的時候沒有空調,甚至連風扇都沒有,唯一能用的就是那種搖扇,拿在手裡扇,很多年半夜熱醒了就去打盆井水沖沖繼續睡。

還有以前的食物也沒有現在的豐富,現在的人吃多了大魚大肉感覺吃青菜是最好的了。以前春天剛好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有四五個孩子,糧食肯定不夠吃,肚子餓沒辦法,就去地裡挖各種野菜吃,還有樹上的榆錢兒,槐花,現在的人吃膩了大魚大肉,倒是把這些當寶貝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大家討論和補充,喜歡的朋友可以點一下關注。


未妨惆悵是清愁


我的父母親那一輩吃了太多苦了。

我父親出生於一九三幾年,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兵荒馬亂的時期。父親兄弟三人,他是家裡的老大。原先家裡也是富裕家庭,只怪爺爺好賭成性,把家裡的財產都敗光了。

在我父親十七歲的時候,爺爺就逝世了,他既要照顧奶奶,又要照顧年幼的兩個弟弟,還有一個童養媳的媽媽。

在他二十歲的時候,跟我媽媽正式結婚了。結婚就做了一套新衣服。

他穿著新郎服去販魚,剛走上山路的時候,山上就衝出來一群土匪,把他身上的錢搶了,連他身上的新郎服也搶了。

父親穿著短褲灰溜溜的回到家,被母親大罵,說他是沒用的人。父親是個不善多言的人,不管自己吃多少苦,都不會向家人發火。

那年頭,在解放初期,山上土匪出沒,父親做生意的錢,經常被搶。如果,有一天,能吃上父親賣剩下的海鮮,全家人就像過得大年似的。

解放後,是父母親最高興的,終於可以吃飽飯了。那時候,叫大家都去大食堂吃飯,叫大家把家裡的銅啊鐵啊金啊銀啊,都拿到生產隊去。

父母是個實在人,他們把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上交了,就等著家裡一家老少不餓肚子了。

那時候,集體勞動出工收工,吃大食堂,大家都認為過上了好日子。

父親是個老實的人,集體勞動,從來不偷懶,他也在拼命地幹活,他看見別人偷懶,他會嘟囔著嘴,但也不敢說什麼。那些人看著我父親幹活的認真的樣子,卻嘲笑他,是個傻瓜,說他偷懶都不會。

可是好景不長,食堂的飯,越來越稀了,大家肚子又開始餓了。

那些投機取巧的人,倒是先吃飽了肚子,等真正幹活回來的人,卻吃不飽肚子。

這時候父親有了我大哥,二哥,姐姐,家裡又新添了三口人,口糧也越來越緊了。

父母親常常為解決吃的問題,經常皺眉苦臉。母親經常把她一點口糧省下給孩子吃,自己餓得面黃肌瘦。

這樣的日子,到了我出生那年有了好轉。我是70年代初生的,那時候,父母親已經四十幾歲了。母親也不知道她懷孕了,以為是長胖了,當她知道懷孕了,想把孩子打掉。但是,父親非常喜歡孩子,他不讓媽媽打掉,就這樣,我順利出生了。

到了土地承包制,父親最高興了,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田地,父親有使不了的勁,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把自己的一分三畝地搞得年年大豐收。

直到改革開放,大哥到城裡做了生意,小有成就,想接父母來城裡住。父親還是捨不得離開自己的田地,他不捨得自己田租給別人種,他看著自己糧倉有吃不完的糧食,再也不要為填飽肚子而擔心了,他怎捨得放棄自己的田地。

父親逝世的時候56歲,農藥中毒,那時候,大哥在城裡做生意,二哥剛大學畢業。姐姐也出嫁了。家裡的田,全靠父親一個人種。雖然,大哥有寄錢回來叫父親叫幾個人幫忙種田。一向勤儉的父親,卻捨不得出錢叫別人幫忙。我的父親,可以說一生是勞累而死。

父母親的故事說也說不完,他們那個年代過的真是太苦太累了。


撿檢


父母那一輩吃的苦,不是常人能受得了的,要和現在這些年輕人比較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了,那個時代社會落後,沒有機械化,一切都是靠人工,他們流過血`流過汗,一輩子沒有怨言,這就是父母這一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