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說“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對此你怎麼看?

春江暮雪觀天下


古人有句話叫"慈母多敗兒",這裡的"慈"作兩種解釋:寵溺或仁慈。就是感情用事,不理智,心太軟,人太善。

慈不掌兵,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部隊行軍是鐵的紀律鋼的素質,訓練方面你怕他們吃苦,面對強敵時便是害了他們也完成不了任務。你狠不下心執行鐵的紀律,就會出現個人主義或一盤散沙的情況,作戰時不團結不服從不顧全大局是軍之大忌,所以掌兵者平時心慈手軟容易害了士兵敗了任務,使國家利益蒙受損失,士兵生命置於危難。

情不立事,任何事情都存在因果、是非關係,不能理性去處理問題,管理事物,太過感情用事會導致結果趨向不利的一端。

義不理財,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見財之重要,錢則是關乎身家性命的問題,太講江湖道義,會不斷有朋友來借錢,太講仁義道德,會有親戚來求助也容易出於義舉而不理性地捐贈財務。容易導致帳務混亂,錢財收不回的局面。

善不為官,為官者清正廉明,那是德。但天下攘攘皆為利來,上對國家,下對百姓,中間對自己的上司、同僚,人際關係複雜。太善,容易被利用、被欺壓、被陷害。對百姓太善,有些政策無法實施;對同僚太善,容易被利用;對外交太善容易被欺壓,對上司太善,便唯命是從,分不清對錯。

個人拙見,大家多指教。


國學分享


此四句是中國先人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而總結出來的警句名言。可供後人參考,且不可迂腐到套用照搬。

慈不掌兵:憑君莫論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將帥的成名是成千上萬士兵的生命換來的。過於仁慈的人不適合帶兵,戰爭是以勝利為目的的,過分仁慈的人,會優先想到部下傷亡情況,瞻前顧後,貽誤戰機。唯一例外,就是兵聖吳起,每當他為受傷士兵吸吮傷口膿血時,其母必言,這是害了士兵,為報答主帥,這些士兵是會捨命相報的。

義不理財:聽說過儒商,很少聞義商,因為商人是以求利為目的。為富不仁和仗義疏財是矛盾對立的。義氣重的人去經商理財,最終會賠個底掉。現實的倒子:梁天做為大股東和人開了一家飯店,他偶爾的巡視,讓飯店經理叫苦不迭,見了熟人朋友,大聲一呼:這是咱自己的飯店,一律免單。

情不立事:無規矩不成方圓,用情過重的人往往會壞了規矩,失去原則,成不了大事的。

善不為官:幾千年的官場,爾虞我詐,善良的人應付不了。

當然這已屬過去的事,還有無借鑑警示價值?……。


晚亭與落霞同暉


慈、情、義、善,可以歸入情感範疇,帶兵、做事、理財、為官,均不可太感情用事。理、法亦不可偏廢,法是基礎,情理齊備。處事風格排序,西方法理情,東方情理法,所以以上古語,正說明當今東方社會加強規則意識、法制觀念的重要性。


職治通鑑


自然是非常有道理的,古人的經驗不是一個人幾個人所能總結出來的,那是古人有幾代人甚至幾個朝代所總結的經驗和智慧


文欣鞋服官方賬號


有道理,但是要建立原則。慈呀,義呀不是對壞人都講的……


用戶3552110201841


“嚴”字當頭才能成就大事!


語文迷


傳統文化的結晶,放至四海而皆準,照辦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