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有句話“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從史實講有道理嗎?

輕雅人生


“滿清誤中華三百年”從史料上講:非常有道理!

理由如下:一、清朝中晚期,鴉片輸入中國荼毒了清朝從上中層國之主幹力量到下層中小地主階層,貴族人士,可以說遺害無窮,而清統治者不能堅決抵制,從嘉慶朝開始到新中國建立,鴉片作為一種精神身體的雙重毒藥,輸入量之大,輸入時間之長、荼毒民眾之廣,例子不勝枚舉:林則徐虎門銷煙作為民族英雄,卻被道光皇帝撤職,併發配邊疆,可見清政府在英法列強面前軟弱到了何種程度!從此清政府一退再退,有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開始……


二、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作為一國之主慈禧卻不顧普通民眾的死活,不顧泱泱大國的尊嚴,拋棄了代表皇家統治幾百年的帝都,桃之夭夭,以至於龍椅上被聯軍人士寫下了“陪我睡”之類的嘲諷,與靖難之恥一般無二,在這國難當頭,一向自詡地八旗軍哪去了,八旗軍作為清帝國的武力倚重,在晚清就沒登過歷史舞臺,因為他們墮落到只能鴉片、窯子、看戲,三步走,腐朽到沒有丁點兒戰力!作為帝國之重器,八旗軍有保家衛國、抵禦外辱地光輝戰績嘛??


三、很多人一說就是清朝疆域大,這一點不否認,清政府疆域雖然大,但同時妥協退讓,割出去了多少中國領土,就連早已沒落不堪地小小葡萄牙佔據澳門長達百年之久,還是偉人鄧小平在1999年12月20號才要回來的。

中俄《璦琿條約》是俄羅斯帝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的清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 《璦琿條約》共3條,

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辛丑條約》:賠償白銀4.5億兩,西方列強意在侮辱中國四萬萬同胞每一個人,每人賠一兩,還不夠喪權辱國嘛?還有《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北京條約》等清政府對外一共簽了多達1100份條約,還不夠誤國誤民嘛?!

靜言觀史


恰恰相反,不是滿清誤了中華三百年,而是中華誤了滿清三百年,最後導致亡國滅族。

滿族原本是女真,是大明王朝統治下的一個野蠻民族。野蠻民族雖然文化落後,但一般多充滿生機活力。滿族善於學習,雖然與大明為敵,並最終蛇吞象般滅了大明,但它對漢文化十分仰慕,對明代的法律與制度也十分推崇。滿清建立後,繼承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同時奉儒家思想為立國思想。於是,悲催了……

以儒道互補為文化心理結構、以外儒內法為治國理念的中華文明,到了明代已走入了下坡路。尤其是高純度屌絲朱元璋,建立了漢人王朝中最垃圾的制度。而滿清不幸,幾乎全盤繼承了明朝這碗毒雞湯。於是原本野蠻但充滿活力、善於學習的滿族,一步步淪為了一個死板僵硬、暮氣沉沉的民族。等到了政權垮臺,結果連民族之根都找不到了,至今幾乎徹底被同化。

假如,滿族當年的鄰居不是大明,而是英國、法國等國,那麼當它學習、繼承了勃勃生機的歐洲文化,極可能成為第二個日本,成為世界發達國家。至少不會像今天,連祖墳都找不到了。


江南俗士1


這句話很顯然是沒有道理的嘛!

第一,大清朝執政,一條“永不加賦”,貫徹落實不收人頭稅,積極引進高產作物,直接導致人民生活安逸,人口倍增,從明末的幾千萬人,迅速發展到4億人口,就這一條任何朝代都做不到!

第二,大清朝執政,北方威脅完全解除了,每年國庫少花錢不說,最主要的是人民不用出勞役了。打架也好,戰備也罷,不僅僅出軍隊,還要出人抗糧食,修建軍事設施,這都誰幹?不都是老百姓幹嘛,大清朝近300年,北方安定,這些活都不用幹啦。人民生活水平才節節攀升嘛!

創造歷史的是人民群眾,如果大清不是最佳的領導者,能統治全國幾百年嘛,早就給他推翻了。事實上一直到最後,也不是推翻了大清,而是清帝讓位罷了。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先我得結論是,明清一起誤國五百多年。

明朝的弊端也影響了清朝,而清朝在繼承了明朝的部分制度後並未根本上優化,單獨拿出清朝或者明朝來說誤國,都是不公平的。

首先說下明朝,不可否認老朱打天下確實有一套,治國安邦上相比就遜色不少。

一是接盤了元朝太多落後制度,這還不是主要的。

二是骨子裡的小農思想就鎖緊了經濟命脈,重農抑商遺毒數百年啊……

三是最關鍵的是害怕政權顛覆,對天下士人以高官厚祿(其實厚祿都算不上,大明做官相比歷朝歷代是窮的了🙊但是不做官更慘)引誘至死氣沉沉的八股文,導致明末亂世中原大地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英雄和梟雄,才讓李賊張賊這等豎子成名,此等宵小一碰到滿清鐵騎只能兵敗如山倒,一個開國就知道亡國的王朝,就是這樣來的。

清朝相比明朝好的地方,一是對外民族政策,徹底降服蒙古西藏(後來又將新疆納入版圖就不贅述了)

二是統治者的意識形態,漁獵民族的對外擴張慾望對當今中國的領土領土貢獻也不小,這不可否認,當然這種意識也有弊端,清末的各種割地賠款就是統治者意識裡缺少了漢人的民族氣節,領土真要丟了就丟了,沒想過抗爭到底,確實可以說是軟弱了。

三是民族階級固化,漢人在清朝總是低人一等,無數優秀的漢族人才得到的機會相對滿人少之又少。(吐槽一句,我也是漢人,好氣啊🌚)

四是文字獄,這個概念來自於明朝,清朝逐漸流行並"發揚光大",這個讓中國從此徹底落後於世界了,也是我們口誅筆伐清朝最多的地方,但這確實是統治者限於當時的世界觀做出的最優解了。

總的來說,明清相比都是半斤八兩,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辯證性來看是沒有高低可言。


剛田武6p


坐井論史,總是井蛙。

送網友一段陳寅恪的話:“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歸染既餘,新機重啟,擴大灰張,逐能創空前之世局。”

從大歷史的角度,認識華夏的發展史,認識“中國是數千年血脈雜糅,族群相融,文化交錯而形成”的事實,就不會有某某朝代誤國、某某朝代興盛的歷史觀。

中國五千年曆史是承前啟後,環環相扣,不可或缺的發展史,無論興衰,無論勝利失敗都是經驗,無論中原還是四裔都是華地,五十六個民族都是華人,華夷一家,都為有中華這個命運共同體而驕傲慶幸。


用戶6871800777


有道理,國人的冷漠。自私。奴性。這些民族劣根性很大的因素就是被滿清奴役洗腦三百年造成的


元始天魔主


至理名言,滿清入主中原,對中華文明的戕害之大,為禍之甚,千百年來獨有。中華文明幾千年穩坐東亞老大位置,滿清做200多年,就把中華帶溝裡,至今尚在填丫埋的坑。所謂聖祖康熙,與其同時期的俄羅斯彼得大帝做的什麼?彼得大帝也熱愛科學,親身跑到歐洲各國學習,回國後在國內推行科學教育。而康熙則是把玩西方科技,把西方科技置於自己的私人玩物,熱衷於在大臣們面前炫耀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識,確禁止西方科技在中國民間傳播。為了統治中國而施行奴化教育,大興文字獄禁錮人民的思想,讓中國人喪失探索知識的慾望。看看歐洲的君主,在看看滿清的二逼皇帝在幹嘛?


醉眼看花笑笑劉巍


本人不是清粉,但清朝確實為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晚清的局面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只要儒家文化還是正統文化,中國是誰來統治結局都是一樣的。把儒家文化放到英國肯定也沒有工業革命了。攻擊清朝閉關鎖國,文字獄禁錮思想,那是太偏頗。因為這些都是儒家文化追求的,和誰來統治中國沒關係。明朝不也是一樣嗎。清朝是農業文明,儒家文化發展的頂峰。文治有康熙詞典,武功有實控西藏,新疆,蒙古,東北,控制的疆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人口也發展到最多。皇權既不獨大,內閣制度也是很完備,沒有閹黨,外戚專權。而且皇帝們還挺勤奮,除了晚清的皇帝,之前的幾位簡直是古代皇帝的楷模。簡直就是完美。如果地球只有亞洲,那麼清朝會一直走下去。可惜一幫窮瘋了的野人,窮則變,變則通,瘋狂發展起來。遇到已經升級的歐洲人,儒家文化的清朝是沒辦法的。


戴王21


當然有道理。

其實我一直都在探尋滿清統治對中國帶來的危害性,可惜的是,有很多人,頭上的辮子剪了,心中的辮子還在。還有些人,極度渴望讓中國人再留起來辮子。

於是滿清就成了說不得的東西,你一說他們就會說你破壞團結,說你狹隘,說你大漢族主義。這些人除了扣帽子甚至發展到了編造歷史的地步。

首先排除一個問題,滿清不等於滿族,說滿清耽誤中國三百年不是滿族耽誤三百年,而一些把滿清等於滿族的人正是企圖以此製造矛盾,妄圖分裂祖國的。我們說的是滿清誤國三百年。

我們來看看滿清是如何耽誤中國三百年的。

滿清入關後由於驟然從一個軍事奴隸制部落轉變成一個封建帝國,其統治階級的腦袋還是相當管用的,最管用的就是他們提出了“剃髮易服”“文字獄”的政策,這兩種政策的實施,直接就殺盡了中國人的精氣神,使國人成為了只知道下跪,害怕失去辮子的奴隸。其實殺人倒沒什麼,最可怕的就是殺精神。


蒙元統治中國,雖然殘暴,但中華的民族精神尚在,滿清統治中國,懷柔加上殘暴,殺盡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於是歷史上那個輝煌榮耀的中華民族就再不存在了。

不信?看看清朝以前,中華民族對世界什麼心態?漢唐,宋明,宋明雖然不如漢唐,但明顯,人們的精氣神,對待世人和外界的態度,完全都是不一樣的。

那個時候人們的心態,恐怕就類似於現在美國人的心態吧。到了宋朝,雖然捱打,但老百姓從不是奴隸,到了明朝,儘管有恐怖的特務機構,到該罵皇帝罵皇帝,想說什麼說什麼。

這些在“我大清”那可是要殺頭的。


想一想,這個時代多麼的可怕。

滿清統治者之罪,就是讓老百姓不敢想,不敢做,世世代代成為他們的奴隸,它們摧毀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奮發向上,求知探索的精神,使奴化,僵化,白痴化中國人的思想,這直接造成了滿清一朝數百年,沒有思想的進步,沒有社會的進步,沒有體制的進步,沒有科技的進步,雖然人口有所增長,但那是因為西方作物的傳入和戰爭的平息,統治者們還指望著奴隸越多越好。而他們確實也成功的讓整個國家變為了他們的奴隸。

魯迅先生文中的人物在辛亥革命後不願意剪去辮子,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做慣了奴隸,害怕失去了辮子就做不成奴隸,這是多麼可怕?


有人說滿清落後是因為明朝就落後了,那麼我想問問,明朝落後是不假,我們承認,但是滿清一朝二三百年,明朝落後了,你滿清全是聖君,全是盛世,怎麼就一點不進步,反而距離世界越來越遠呢?莫非這要怪明朝?

滿清的落後,歸根結底,就是其實施的奴化政策,這種政策使整個中國不是耽誤了三百年,而是倒退了三百年,滿清,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的恥辱。


關河南望


先放結論:清代誤中國,史實有據。縱觀滿清一代,無不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君臨天下,監視、控制、陰謀、權詐,無所不至。

一、政治上排擠

錢穆先生有很經典的論斷,認為清代政治為“部族政治”。就是字面意思,清代滿族以落後野蠻之民族恆據於漢族之上,持武力以求統治。

清代政治結構,以滿人為先。重大政治權利只能有滿人掌握。六部尚書,滿漢各一人。滿人為正。在重大位置上均選用滿人。著名的比如曹雪芹爺爺曹寅,雖是漢人,但身為皇室包衣,其實比滿人還要滿人。被授予江寧織造位置,代皇帝監督江南政治。

軍事上利用八旗駐防兵,以敵對者的態度監視漢族遺民,至今各大城市還存留有當年所謂滿城遺蹟。

清代漢人權力真正崛起,是在太平天國時期。清朝八旗、綠營兵敗壞,無力鎮壓,不得不依靠地方漢人督撫自行練兵。湘軍,淮軍因此而興起。即便再這樣的情況下,清廷依然沒有放權。李鴻章一己之力挽救大清帝國,最終晚景淒涼,封爵低微。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晚清變革有守舊派和革新派之爭。任何一個有腦袋思考的人都知道,所謂仁義道德和堅船利炮相比不過以卵擊石。那為什麼守舊者(主要是滿族貴戚)還要堅持所謂“道德”? 其實,表面守的是道德,實際上守的是權力。到了晚清新政,滿族親貴還是不願放權,最終搞出個“皇族內閣”。終於引發辛亥革命,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二、經濟上掠奪

經濟上只談一點,海禁。

我們都知道,中國海外探索在鄭和之後就停止了,認為明清海禁政策從明朝開始,其實不然。明代海禁,主要是因為倭寇侵擾,自朱元璋起,日本倭寇就逐漸猖獗。這是整個東亞的問題。朝鮮曾經在明初征討日本,為的就是根除倭寇。所以,到了嘉靖年間,戚繼光等人驅逐倭寇之後,海禁已經在事實上放棄。明朝末年,海外貿易繼續盛行。強大的海盜集團甚至出兵菲律賓攻打西班牙人。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依賴海上貿易與清朝拉鋸。

然而到了清代,海禁就成為一種常態設置。起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防止“中國人與外國溝通”,威脅大清的統治。所謂閉關鎖國,為的就是滿人關起門來自己做皇帝。近代世界發展的列強,無不是以海外貿易而興起,清代次舉,實則是中國近代衰落的主因。

還有人用攤丁入畝為清代辯護。以為“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是天大的仁政。殊不知,清代人口已經膨脹到不可能有政府完全掌握的地步。每畝地所承擔的人丁相比前代更多。以地收稅,人越多,越窮。根本不足以解決中國的財政問題,僅僅是方便政府掌控財政。

中國經濟近代的出路,只有開放貿易,工業政策,甚至對外殖民。而滿清的海禁政策完全是反其道而行。如果這不叫反動,就沒有什麼反動派了。

三、文化高壓

清代文化最有名的是考據學。所謂考據,就是在故紙堆中查找圖書錯漏。按現在的技術,就是Word文檔相互比較的事情。而清代學者樂此不疲。

為什麼?

文字獄。

有清一代,文字獄盛行,即使被譽為所謂“聖祖”康熙,也有《明史》案等大案。“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大家早已經很熟悉了。既然學術不能書法個人看法,只好鑽進故紙堆之中。明末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民主思想,科學精神,早就被遺忘。只好,順從地做了奴才。

魯迅先生說中國人有“坐穩了奴才的時代”,清代恐怕正是的。

文化專制的高峰,莫過於四庫全書修訂。有人以為這是清朝有功的大事。但通過四庫,中國文化古籍被焚燬,串改。幾乎面目全非。幸而清朝滅亡,否則,諸君今日讀書寫作,也要看上頭的意思。

手機碼字,錯漏處請見諒。大家有想法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