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的社會文化資源有哪些?

xy176982470


甘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甘肅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甘肅文化具有包容性強、文化精神優秀、文化資源珍稀、知名度高、價值貴重等優勢。今天我們重溫甘肅文化資源的優勢,有利於總結、培育甘肅新時代的文化精神,為把甘肅建設成文化大省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

一、甘肅文化資源豐富多彩

1、甘肅文化源遠流長。

甘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1978年在甘肅秦安大地灣考古中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角牙蚌器等器物8367件,詳實的文物所折射出來的文化信息反映出8000年至5000年中華先民在這一地區的繁衍生息。不僅豐富了“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時期人類文化的內涵,也延展了中華文明起源的地域範圍。與之相聯繫的是伏羲、女媧傳說在同一地區出現,我國其他地區也有伏羲、女媧的傳說,但與甘肅天水地區分佈眾多與伏羲、女媧有關的人文遺址、遺蹟、傳說、記事相比,我們以為伏羲、女媧在天水地區活動比較可信,或者說我們認為我國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記事最早在甘肅天水地區流傳,之後才在其他地區流傳。

今天在天水地區還比較完整的保存的伏羲廟、伏羲畫卦的卦台山、女媧祠、羲皇故里的磚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遺蹟、風溝、風谷、風臺等,進一步印證了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記》、南宋羅泌《路史》等古籍記載中有關伏羲生於成紀、長於成紀的論述。當中華文明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甘肅隴東地區再次成為周、秦兩個偉大王朝和周秦文化的發源地。據記載,周人開始活動的地區是在今天的慶陽,他們在公劉帶領下開發隴東地區“教民稼穡”,只是到了古公亶父時期由於北方獯育的侵襲,才率部遷至岐山下的周原,才開始稱“周人”。

學術界普遍認為秦及秦文化發源於天水。周宣王即位後,在公元前824年賜封非子的曾孫秦仲為大夫,秦人開始對西戎討伐,之後秦襄公和秦文公都在這一帶開疆拓土,西戎就是今天甘肅隴東一帶。到了周平王時期,秦襄公就贏得了歧山以西的土地和諸侯身份,從此,秦作為一個諸侯國出現在歷史中。兩漢期間,甘肅成為大漢前後兩個帝國政治舞臺的重要一角,霍去病討伐匈奴主要戰場在甘肅河西,東漢末年血雨腥風的戰爭天水又成為重要戰場。在此以後的中華文明發展進步中,甘肅都是一個重要的活動區域直至近現代。

從古至今,甘肅文化是在不斷積澱中形成的,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文化應有盡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華文明的如何一段在甘肅文化資源中都能找到對應的文化或者文化類型。 

2、甘肅文化包容性強。

甘肅省位於黃河上游,是中原連接西域的通道,是古絲綢之路重要一環。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重要交匯之地,現在世界公認的中華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在甘肅省都有遺蹟、有實物,有信眾、有傳承。散落在甘肅各地區眾多的寺院、城址、墓葬、窯址以及出土的彩陶、青銅器、玉器、瓷器、木雕、絲織品、繪畫、漢代簡牘、文書等無不是這一結論的佐證。

今天,甘肅境內依然生活著54個少數民族,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就有回、藏、東鄉、土、裕固、保安、蒙古、薩拉、哈薩克、滿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所獨有。眾多的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斷髮展,眾多的民族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些都說明甘肅文化具有兼收幷蓄、融合東西、和平相處、共同繁榮的包容性特徵。  

3、甘肅精神文化優秀。

甘肅自然環境惡劣,境內多高山荒漠,加上地處內陸,氣候乾燥風沙大。在這樣一個相對貧瘠的土地上眾多的民族要和平、友善的生存下去,沒有良好的精神是難以維繫、持續的。反映在現實生活中,甘肅人對生活樂觀向上,悠然自得,面對挫折不屈不撓,不氣不餒,對於朋友、他人誠實相待,厚道而友好,對於未來則充滿期望,反映在藝術中,有甘肅隴劇、曲子戲、甘南藏劇、高山戲、隴南花燈戲、搬山戲、喊牛腔等。  

二、甘肅文化資源珍稀知名

  首先,甘肅文化資源類型的多樣性是其他地區文化資源無法比擬的,這是其“珍”。甘肅歷史悠久,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獨特,孕育了類型多樣的古代文化。如新石器時期到母系社會的大地灣文化、伏羲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先秦時期的寺窪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羌戎文化、先周文化、秦早期文化,秦漢以來的邊塞文化、三國文化、五涼文化、農牧文化、西夏文化,以及長城文化、簡牘文化、敦煌文化、絲路文化、石窟文化和地貌特徵明顯的山地文化、草原文化、綠洲文化等等,同時甘肅文化資源中還包括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不同地域的文化。

 其次,甘肅文化資源的稀缺性表現在甘肅文化資源的“獨一無二”上,這是其“奇”。絕無僅有的河西簡牘文化。河西簡牘內容繁複,涉及兩漢以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法律、民族等,折射出來的文化信息量,是其他地區同類文化資源所望塵莫及的。世所罕見的敦煌莫高窟文化藝術寶藏,稱之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當之無愧。絕無僅有的敦煌學。敦煌學由日本學者石濱純太郎提出,經我國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概括而產生並走向世界。世之瑰寶的青銅藝術奇葩“馬踏飛燕”。

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的古代青銅作品一經出土,就引起海內外轟動。這件兩千年前製作的銅奔馬造型生動,鑄造精美,工藝精湛,寓意高遠,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  

就整體而言,甘肅文化資源的知名度在全國文化資源知名度排名中處於前5名。  

道教聖地崆峒山。崆峒山在前秦典籍和史記中屢有記載,它因黃帝問道、司馬遷問學而為國人知曉,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勝地。  

藝術寶庫麥積山。麥積山處於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形如麥垛,鍾靈神秀,景色迷人,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長城第一關嘉峪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絲綢之路”與長城交匯於此,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縣城西郊,以建築、學院、法會、佛教藝術、藏經等獨特的藏傳佛教文化而著稱,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佛學學府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1961年3月,國務院公佈其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佛峽榆林窟。榆林窟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壁畫精美,內容豐富,佛和菩薩畫像栩栩如生,場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畫精彩而傳神,與莫高窟在內容、藝術風格、繪畫形式方面一脈相承,同為嬌縱姊妹窟。  

今天的甘肅人所打造的文化精品也有享譽世界的。《讀者》雜誌創辦於1981年4月,以其豐富的內容、嚴謹的編輯方針、對讀者負責的作風而贏得讀者的信賴,據最新出版的《世界期刊概況》公佈的全世界期刊發行量最大的前50名刊物排名,《讀者》雜誌排在第8位。《絲路花雨》是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取材於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所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被新聞媒介讚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被作為20世紀中國舞蹈經典劇之作。舞劇《大夢敦煌》是繼《絲路花雨》之後中國民族舞劇的又一高峰,是當今中國舞壇的最高水平,獲得中宣部、、文化部“文華獎”等多項殊榮。

  甘肅文化資源信息量高。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馬踏飛燕”,僅俊美的造型,就散發著美學、力學、動物學等多種信息,因而成為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敦煌莫高窟呈現給世界的是政治、經濟、社會、歷史、藝術、宗教、文化等多種信息,崆峒山所蘊藏的傳奇、歷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可謂多矣。除此以外,在甘肅眾多其他文化資源中其信息量也是極高的。

  三、甘肅文化資源價值貴重

  甘肅文化資源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甘肅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首先是對推動甘肅文化產業有巨大的作用。甘肅有深厚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一旦被充分的開發利用,將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形成眾多的知名的產品。事實上,在甘肅的一些文化產業發展毄較好的地方,都很好的利用了文化資源這方面的價值。甘肅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還表現在文化產品上。甘肅的一些文化產品在海內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已經成為知名品牌,比如《讀者》、《絲路花雨》、《大夢敦煌》以及甘肅旅遊等就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甘肅文化資源的價值還表現在文化產業與文化產品的開發中。甘肅文化有8000年曆史,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文化應有盡有,這些文化資源的價值正在對甘肅文化產業與文化產品的全面開發發揮作用。

  甘肅文化資源有很高的社會價值。甘肅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強的包容性。在甘肅這塊大地上,不同民族能夠長期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不同文化能夠在同一時代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甘肅已經成為多民族同發展、共進步的樣板。甘肅文化資源所具有的這種包容性,對於一個多民族國家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意義是巨大的,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更應該弘揚甘肅文化的包容性。積極進取、鍥而不捨、不甘落後、奮起直追是甘肅文化的又一特徵。

甘肅地處內陸,環境惡劣,土地貧瘠,這種自然環境塑造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對於徹底改變社會發展相對落後地區的面貌乃至整個中國社會都是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柱,這也可以看著是甘肅文化資源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的又一巨大作用。紅色文化是甘肅文化資源中的一塊瑰寶。甘肅是中國現代歷史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1936年西路紅軍血染河西走廊,平涼、慶陽又是陝甘寧邊去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艱苦創業精神是甘肅文化奉獻給偉大時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甘肅是鐵人的故鄉,鐵人精神、鐵山精神以及許許多多的艱苦創業的精神,產生甘肅,影響全國,曾經對於努力改變中國“一窮二白”面貌的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社會價值更加顯現。

  甘肅文化資源對於人的發展有很高的價值,甘肅文化悠久而豐富,古老兼有現代,多樣而又包容,嫻靜富有進取,嚴謹伴隨浪漫…。這樣如此豐富、如此具有特色的文化資源,不僅能夠影響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而且能夠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識;這樣一如此豐富、如此具有特色的文化資源,不僅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大有裨益,而且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聞道國學


五千年曆史看中國,八千年文化看甘肅,甘肅是文化資源大省,敦煌莫高窟歷史遺存豐厚,文化燦爛。武威雷臺,是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橫空出世的地方玩。武威白塔寺,是西藏納入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問道崆峒山,訪古麥積山,探史懸泉寺,憑弔玉門關,甘肅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燦若雲霞,武威攻鼓子,涼州賢孝,蘭州太平鼓、河州“花兒”、藏族原生態民歌、蘭州刻葫蘆、慶陽剪紙等令你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賞雪品梅


甘肅歷史悠久社會文化資源豐富,2017年10已經出版發行了《甘肅文化資源名錄》,並建立了《甘肅省文化資源名錄》雲數據庫,共50卷,想了解的話可以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