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結果肺ca可能性大,真的就百分百是得了肺癌嗎?為什麼?

雷雷劉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胸部CT診斷結果寫著肺癌可能性大,這樣的報告我也經常出,我作為影像科醫生的角度,來分析下這句話。首先拿到這樣的報告,不是100%確診為肺癌,但是要高度重視起來,並且要積極的進行處理,不能放任不管。

診斷肺癌的金標準是病理

CT結果寫著肺癌可能性大,從影像科的角度看,這個結節或者腫塊已經基本具備了肺癌的影像特徵,比如分葉、毛刺、胸膜凹陷徵,不均勻強化,還可能有縱隔和肺門的淋巴結腫大,所以考慮肺癌的可能性大。
這是一個57歲男性,體檢發現雙肺結節就診,胸部CT發現右肺上葉這個腫塊,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徵,有強化,這些惡性徵象都有了,任何一個影像科醫生看到這個片子都會考慮肺癌,有些醫生覺得非常肯定,就會直接寫肺癌。最終病理也是肺癌的診斷。

但是影像並不是診斷肺癌的最終的標準,我們所說的金標準是病理,影像只是看形態上像肺癌,但是是不是肺癌,最後是由病理拍板,而不是影像。


就好比,看一個蘋果是不是壞了,我們從外觀上看顏色、形態,就像壞了,但是是不是真的壞了呢?表面上看了並不算,而是要切開了(手術切除)在顯微鏡下看是不是爛了或者拿一根針取點組織出來看看(活檢),如果顯微鏡下能看到壞的東西(癌細胞),那就是真的壞了(肺癌)。

影像報告上為什麼有可能性大的說法呢?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報告上都有可能性大的字眼。一是因為診斷的金標準是病理,影像只能是最有可能的猜測。另一方面是很多疾病可以有類似的影像表現,就是說不同的疾病可以表現像肺癌,異病同影,而肺癌也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影像表現,同病異影。

有些良性的病,比如隱球菌、結核結節的表現可以跟肺癌相類似。從影像上它都有肺癌的惡性徵象,但是手術做出來,就是一個良性的結節。

也有一些肺癌很狡猾,很會偽裝自己,把自己偽裝成具有良性結節的特徵,比如邊界清楚,光整,沒有分葉毛刺等,讓影像科醫生覺得就是一個良性的結節,但是手術做出來,就是一個肺癌。

這兩種情況在臨床工作中都會遇到,也很正常。有時候一個結節,不同的醫生,甚至是知名的教授看都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就是因為醫學的不確定性,都是考慮可能性大。

所以說考慮肺癌可能性大,只能是從影像的角度看已經非常符合肺癌的特徵,但是並不是100%得肯定就是肺癌。拿到這樣的報告,一定要積極去處理,究竟是不是肺癌,還得做病理確診。


小影大夫


經常在門診遇到這樣的病人,拿著CT報告過來問,肺ca可能性大,是不是就一定是得了肺癌。可以說影像學檢查在腫瘤診斷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像科在發報告時尤其是腫瘤的報告是慎之又慎的,如果CT上報了肺癌可能性大,那這種情況確實是比較嚴重,患肺癌的可能性在9成以上。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畢竟診斷癌症的金標準是病理,在病理沒有出來之前,醫生不會告訴你百分之百就是肺癌。而且有時候看著病人焦灼的眼神,內心很矛盾,不能把話說的太絕對,都是告訴病人儘快做進一步檢查,比如肺穿刺或者氣管鏡,短時間內獲得病理,解開疑團。

哪些CT影像會考慮肺ca可能性大?

腫瘤組織在CT上密度是不均勻的,而且生長不均勻,另外腫瘤組織會分泌豐富的細胞因子促進周圍的血管向腫瘤組織聚集供應腫瘤血液,腫瘤組織渾身像是長滿了刺,都是聯通進來的血管。因此,CT上肺癌表現為周圍有毛刺,密度不均勻,長的這裡突出,哪裡凹陷與周圍分界不清晰的團塊。比如肺腺癌典型CT表現為具有分葉、毛刺的實性結節,甚至多發肺內結節,考慮肺內轉移。部分病例可有空泡徵、胸膜凹陷徵、細支氣管充氣徵、蜂窩徵以及磨玻璃徵,如果腫瘤較大,中心壞死會出現偏心性空洞。部分病人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積液。鱗癌典型CT表現為肺門區不規則腫塊伴肺不張,增強掃描可清晰顯示腫瘤的實際大小與不張的肺。小細胞肺癌典型CT表現為肺內結節伴肺門及縱隔多發腫大淋巴結。肺大細胞癌典型CT表現為邊界清楚、邊緣光滑的巨大腫物。

醫學是嚴謹的學科,即便是CT高度懷疑肺癌,並不是百分之百就是肺癌,有時候肺結核、球形肺炎、球形肺不張、機化性肺炎等等也可能表現出和肺癌類似的CT影像,所以必須嚴格遵循診斷選擇,取得一定的組織進行病理切片,病理診斷出肺癌才是百分之百肺癌,而且病理會細分病理類型,為進一步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


胡洋


這個問題從字面上看就是矛盾的,先是說CT檢查結果肺ca(ca就是cancer,也就是癌症)可能性大,這已經是告訴你,這只是可能,不是一定,當然可能性較大,但再大的可能也仍然只是可能,不是一定,不是百分百。所以後半句:真的就百分百是得了肺癌嗎?當然不是百分百啊,已經說了是可能。這前半句和後半句邏輯矛盾。


先不管這個用詞吧。CT檢查提示肺癌可能性大,當然不是百分百就是肺癌,為什麼呢?這個很好理解,CT檢查只是影像檢查,也就是拍片,是間接顯示病灶,CT發現肺部長了結節腫塊。結節腫塊有不同的表現特徵,有的是炎症表現,有的是結核表現,有的是腫瘤特徵,如果CT上看著像肺癌,這最多隻是懷疑是肺癌可能,但不是確診。確診必須要通過活檢或手術取得這個病灶的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顯微鏡下觀察形態,並考慮免疫組化檢查)。


很多人所謂的得了肺癌,其實只是做了個CT發現肺部結節腫塊,CT報告說肺癌可能,有的人就到此為止,不再繼續檢查。回家了,說大醫院檢查了,是肺癌,於是放棄在家等著,或找所謂的民間郎中高手吃秘方偏方,過了幾年,啥事也沒有,活得好好的,於是說,這個郎中治好了肺癌。暈,都並沒有確診肺癌。有的人會說,有診斷啊,是大醫院診斷的。其實只是做了個CT而已,這根本就不是確診。曾經有個民間郎中很搞笑,他說治好了乳腺癌,說病人活得好好的,然後他提供檢查資料,其實做了B超只是哺乳期的積乳包塊,他居然把人家當作是乳腺癌來治。怪不得他能治好乳腺癌。


所以,如果摸到身上有包塊,或檢查發現包塊,一定要去弄清楚診斷,癌症的確診目前仍然是靠病理檢查,否則只能是懷疑,而不是確診。


腫瘤專科醫生


CT提示肺癌可能性大,意思就是肺結節是肺癌的可能性大,當然不是說100%就是肺癌。

診斷肺癌的金標準是病理診斷,包括肺穿刺、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胸腔鏡活檢等方式獲得組織標本。

良性結節的邊緣多是光滑無毛刺的,不會分葉或牽拉胸膜,但如果結節時惡性的,那麼其邊緣多不清晰,邊緣往往還會長出一些毛刺,在形態上還會產生分葉的現象,如果發展到一定程度還可能會侵犯牽拉到胸膜。

此外,結節的良惡性還與其大小相關。一般來說,肺部結節直徑<5毫米,惡性的概率大約在1%左右;11毫米<結節直徑<20毫米時,惡性的概率在33%到64%左右;結節直徑>20毫米時,惡性的概率可能達到64%到82%左右。



重慶胸外科戴紀剛


醫學影像有一定誤診率。不是機器誤診,是看片子的人的水平參差不齊。

這種情況,儘量選擇省級以上綜合三甲醫院。既要請教臨床醫生,又要請教醫學影像醫生。

專科三甲醫院,往往會偏向本專業的判斷,可能出現誤判。

在醫學影像,無法確診時,可以通過痰培養、腫瘤標記物、穿刺……來確診。痰培養的漏診率,很高。

中醫對腫瘤的診斷,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可以,尋找金偉、許躍遠……這樣的精準脈學方面的中醫明醫,也可以尋找王鴻謨這樣的望診中醫明醫,確診病灶性質。

中醫在腫瘤方面的診斷,與醫學影像一樣,都存在誤診率、漏診率。


馬勃牛溲


西醫治癌就是個笑話,用中藥可以治癒,有治癒病人為證!大多患者偏信西醫,最終結果錢花了,罪受了,人也沒了!!!中醫幾千年文化底蘊,治癒癌症自古有之!大多患者偏信西醫,最終結果錢花了,罪受了,人也沒了!!李詠死就死在過度治療,而且死也要死在美國,其實很悲哀!!現在很多癌症控制非常好,都是中藥調理,保守治療,而且平時飲食也要注意,不要吃肉,油膩,要多吃豆製品,蔬菜,改成吃素,因為癌細胞太喜歡肉,這也是很多癌症患者特別喜歡吃肉的原因,吃下去的肉營養都被癌細胞吸收了,癌細胞會擴散特別快,我說著都是有根據的,也是在現實中得到實踐的!


道亦有道lv


基本上能確定的,起碼也不是早期。


李國偉168511592


90%準確率有的,診斷醫師這麼出結論其實潛臺詞就是ca了,只不過為留有餘地而已


卡卡鳥1


任何檢查都沒有百分百的。就是手術中我們手摸到的腫瘤腫塊,病理結果都可能會有差異的。只有病理診斷才是最終結果。


薩摩大奔jacksonzhang


基本差不多,十有八九。。。現在ct診斷肺癌準確率還是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