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數學課認真聽了,下課還是不會做?

haaooh


我對這個問題應該是有發言權的。高中數學不比初中數學,初中數學只要上課認真聽講,除了壓軸題,基本都能自己解決是很正常的。但是高中數學,上課認真聽了,不會做題是很普遍的情況,當然學霸除外。我分析三點,希望對你有用。


講一組案例

我去年帶的初三,暑假的時候很多同學選擇休息,假期沒有補課,有一個女生,中考考入重點高中,假期補了5次高一數學的課。開學之後,很多題一做就錯,但是另外一個女生,是一做題就直接發呆,無法下手做題。所以題做錯,和完全不會做就已經拉開差距了,或許分數都還是比較低。

我一直告訴學生,不怕錯,只有基礎打好,會做簡單的題,可以慢慢來。最後第一個女生年前期末考試考了班級數學第一,第二個女生考了60分。

自身的原因

雖然我完全不倡導補課,但是如果中考後的暑假,你沒有提前學習,開學後一般是很難跟上老師的進度,時間越長,積累的問題就會越多,甚至出現簡單題會做一些,中等題就完全搞不定。

我建議你,網上多看一些教學視頻,反覆看直到把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完全搞懂,從一個點上樹立信心,才有可能學更多的知識,高一的課程除了集合比較簡單,函數的性質都很抽象,題目多變,基礎還沒打好,很難做到舉一反三。

高中的學習最大的難點就在於,需要充分理解的太深入,簡單知道一點,對做題基本沒幫助。

其他的原因

主要是教材講得簡單,但是考試和教材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讓很多同學無從適應,為了高三複習,老師又快速拉進度,導致一個章節沒掌握好,馬上就進入下一個章節了。

針對做題,市面上太缺少把題目分成簡單題給同學們上手,專門練習的。輔導資料往往是簡單題,中等題和難題混編,導致同學一看題就沒信心了。

自己多找一些資料,專門把簡單題練熟練,對基礎知識點理解透徹,只有拼命跟上進度,不求高分,熬到高三再來搞定中等題,挑戰難題。


希望同學,不急不躁,明白只要打好基礎,不怕做錯,只要有思路,就要有信心。


許老師數學課堂


我覺得你應該捫心自問自己幾個問題也許這幾個問題你解決了你的數學成績就會提高。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上課很認真聽了,作業還是不會的做?

針對第一個問題, 你應該問自己這樣幾個小問題

第一,課前是否有過預習

如果課前沒有對要講的內容進行一下預習,這節課聽課的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不管你多麼認真的聽課,你的聽課必然是吃力的,那麼你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預習是否走了過場

對於數學學習來說,預習不僅要有而且還不能走過場,不能只是草草讀了一遍了事,需要精讀,還要把不理解的地方記住,以便課上能夠著重聽不會的,這樣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

第三,有沒有這樣聽課

聽課只是聽嗎?聽課只是記筆記嗎?這都不對,只聽有的時候重要的東西忘了記,只記很容易忽略了聽,所以說聽課時課本上有的沒必要記,老師的思路最好當時琢磨清楚,即使當時不清楚,可以快速記幾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這裡就是預習時卡住的地方),這樣下課了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複習。

第四,下課複習了嗎?

下課複習你是及時的嗎?是不是還只是停留在模仿?你做題時想過老師講例題時的思路了嗎?如果你複習能夠把老師講課時的思路學會,那麼我想做題不是太難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錯題本認真的做了,卻發現毫無效果?

第一,你確定你用錯題本了嗎?

不能說做了錯題本就得有效果,如果你做了錯題本卻常常將它束之高閣,那麼錯題本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錯題本需要反覆的琢磨,認真的研究,需要明白自己到底哪裡錯了,需要清楚自己的缺陷和疏漏。如果只是簡單的記錄錯題,那只是在浪費時間,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第二,記錯題本的方式對嗎?

不是說錯題本有一道錯題就記一道,需要自己歸類,然後統一分析錯因,然後再附幾道類型題進行檢測,最好同類型題放在一起,建議使用活頁本進行記錄,方便增加刪減。

總的來說,如果自己這些都做了,並且自己真的也思考了,還是不會做題,那我想你真的是學不會數學的,不妨把最簡單的做會,保證自己應有的得分。


數學老陳


這位親愛的同學,首先欣賞你主動能夠提出這樣子的問題,這問題也確實是很多同學存在的。上數學課,我明明很認真聽課了啊,但是課後作業就是不會做,這是為什麼?

首先,聽懂了沒有?數學知識點連貫起來聽懂了沒有?一般來說,很多同學存在,上課聽得懂,課後作業不會做,然後就沒有管了,考試就是不及格,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

那麼,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我是初中數學老師,對於你的高中提問來說,方老師本也不夠資格回答,但是,所有的學習方法都是相通的,一下幾點進攻參考:

1、認真聽課,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多問幾個為什麼?把內容都搞懂。然後通過作業,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點鞏固。作業不是任務,作為是鞏固學習的唯一辦法。如果不作業,那是肯定學不好數學的。

2、作業怎麼做?課堂作業,跟著老師的思路順利完成。課後的作業,所學內容不外乎就是今天所學的知識,包括公式或者定理,直接套用今天所學知識。

3、做作業前,先還是要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多看幾遍教材或者全解輔導書,遇到暫時不會做的題,回頭再來把例題看懂,一定把例題看懂,仿照例題做題,把之前所學的所有知識連貫起來,開闊思路,一定要及時的把遇見的問題解決好。遇見之前不懂得知識點,一定要回頭去翻閱相關資料,一定要弄懂這一塊的內容。或者多請教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把相關的知識點弄懂。

4、學習要主動,數學的學習,自學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能夠看得懂例題,看得懂概念定義。一個數學公式是怎麼來的,一定能夠自己家獨立推導出來。一個幾何定理,一定能夠獨立的推理證明出來。這個自學能力必須要勤學苦練,必須具備。

我是初中數學老師,班主任,學校中考科普專員。現在今日頭條開通~~方老師數學課堂,專門講解初中數學題和中考科普,歡迎大家關注。


方老師數學課堂


數學學習應步步為營

高中生上數學課認真聽了,下課還是不會做題,這樣的現象可不是少數高一學生存在的,好多剛上高一的都反映有這問題。上課認真聽了≠聽懂了,聽懂了≠掌握了。要想會做題,認真聽才算知識掌握過程中的一步。只有會做題才算掌握了知識,進而融匯貫通。

我朋友家的孩子上高中時也有這種現象,和我訴說上課認真聽了,也聽懂了,下課就不會做題。面對高考,數學可是必考課,剛高一就不會做題,家長孩子都非常著急。他們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我以我的經驗給了她幾個建議:

一、課後先複習。

課後先別急於做題,要把老師上課內容複習好,把課堂上涉及到定理、定律、定義重新推一遍,一遍不會兩遍,兩遍還不會就來三遍,直到做到理解,知道這些是怎麼推出來的,弄懂,弄透。

把課本上的例題要會做:可以先用紙把解題遮起來。自己做例題。做完以後,把心沉下來,踏踏心心對照課本解題步驟,發現問題,解決後再做,達到會做。這樣複習步驟就完成了。


二、做課後練習題。

複習完做練習題。看解題過程中是否有難點,能不能順利做題。有問題再回到課本和例題,梳理知識點,發現學習漏洞。直到把練習題會做,做完為止。



三、做課外典型習題。

花時間找些典型習題做,檢查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達到融匯貫通。數學必須做適量的題,這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付出,哪有收穫哦。


過了一段時間,我朋友反饋說效果不錯,孩子原來看到數學題就無從下手,現在已經感覺做題能找到用勁兒的地方了。我感到很欣慰。

我的建議啊。希望能幫到你。


水鄉毛豆


首先我想說上數學課聽了,到了下課還是不會做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數學不是一個學習一次就可以學會的學科,在老師的上課中你很認真的聽了,而且在課堂上你也覺得你能聽懂,,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等到你真正自己自己實施起來就會發現還是缺了什麼,這道題還是解不出來,這是因為你的知識還在理論層面上,知識裝進了你的腦袋卻沒有進你的心。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才能下課也會做呢?

首先,認真聽課是前提條件,在課堂上把老師的解題思路弄懂,跟著老師引導你的去走。能問出一個問題的,這個前提條件想必也已經做到了吧。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下課要練習,刷題永遠是最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把老師的東西練習成自己的,也許第一次練習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哪裡不懂,現在就可以看題目的解析或者去找老師解說了,這樣你練習了之後就會發現你上課所忽略的一些細節,從而真正弄懂老師教的東西。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油條學姐


聽懂與會做還有3com的距離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高中數學比初中數學難度上發生了很大的跳躍,主要體現在題目本身承載的知識量比較大、步驟比較好、思維難度大;所以當你跟著老師講解題目時,你是順著老師的正確思路往下走,而沒有自己對這個題目的思考、還有很多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這麼處理、我怎麼想到.....等一系列的,是你課後整理錯題時需要思考的;


怎樣聽課?

聽原理、聽思路、聽步驟;一個題目考察是建立在知識點基礎上的,看到題目一定要看到題目考察的知識點,聯想到知識點的相關內容;


分析決定出路,多問問為什麼,思考過程和思考方向,這個可能是你缺乏的,就是分析能力,題目會變化,但分析能力到位都可以解決問題.分析題目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條件到問題綜合分析.

怎樣整理錯題

不是抄一遍了事,整理錯題的根本導向是學會此類題型,著重點在於重要的處理方法、結論與變換技巧等.


學霸數學


根據你的問題,估計你是就讀初一或者初二,有句話說的好,初中數學學習在初一變化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一、我認為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中考,高考都是必考的基礎學科,即便不上大學,走上社會,這門學科的用處也是很大的。

很多學生學不好,不是因為腦袋笨,而是從內心裡根本不想學好數學,從內心裡認為自己學不好數學,學習的時間就在你彷徨和猶豫的時候溜走了。

不可否認人的智商有差異,有自己的擅長領域,也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可是對於初中高中知識來說,基礎性比較強,遠遠到不了比拼智商的程度,關鍵還是你的努力程度。

這位同學,反思一下自己,在態度上,是否有學好數學的決心,是否有認為自己能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態度正確,再看方法,按照你的說法“課上認真聽講,課下練習不會做”,我的分析,你所謂的認真只是一種“假勤奮”,上課沒有跟上老師的思路,甚至出現走神,整節課處於一種沒有效率的狀態之中。

我的建議是上課前先把上節課內容做好複習和練習鞏固,再把本節課的知識做好預習,保證上課的質量。課後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問,不恥下問!

數學學習有句順口溜:聽一聽不如看一看,看一看不如練一練,練一練不如講一講,講一講不如辯一辯。

我個人見解,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

一個寫頭條的初中數學老師。


師路斑斕


本人做學習方法輔導,認為以下幾點:

一很焦慮;

一底子很薄;

一不能深度強度思考。

瞭解性學習,掌握知識不精,看答案都懂,做題都不全面。


你越自認為認真幹一件事,你越沒用心。用心是一件自然而然,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不是還能記得認真的狀態。

數學是連貫性很強的學科,以前做家教我輔導的一名初二學生在一次考試後信誓旦旦的說他能考滿分120分,結果成績出來只114分。做過的原題一個標點不差,忘畫輔助線扣2分,2º=0扣4分。

它不是你認真一兩天,十天八天就能補回你那麼多年欠下的債的。用心把基礎補好還清債。


訓練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學科,你可以暫時記住當下知識,但能力絕不會一下子提升的。

深度思考,才能鍛煉出思維能力。如減肥需要劇烈運動一樣,鍛鍊強度達不到,不會起到作用。

可現代人習慣了快資詢,短視頻,長篇文章都看不進去,何談深度思考;如在網上看視頻課程當時覺得收穫滿滿,回頭啥也不行,沒有面對面的察顏觀色,眉目傳情,怎麼可能學的深,學的精。

你以為你認真了,用心了,上面一個無關的圖片把你吸引了你查覺了嗎?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像有錢解決生活中眾多困難一樣,無視各種學習缺點,迅速變學霸,關注我來了解吧。


華強實戰教育


高一都是這樣的,我當初也是特別懷疑自己,數學就考個70來分,但是後來過了一段時間,這個階段就過去了,有的時候都能考到140多,作為一個剛經歷了高考的過來人,這麼跟你說吧。高一最開始學的的數學高三回頭再看是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部分了,我們是從集合開始學的。剛升高中的這個時期,時期比較特殊,是從初中到高中的一個過渡。

所以即使時候來看起來最簡單的部分,在當時我也是特別難理解的,根本聽不懂,上課我也特別認真的聽講,但是做題就是真的不會,我甚至連概念都搞不清。但是身邊的人“看起來”是沒有這樣的問題的,其實在我高一的時候,我身邊的一大部分人在初三的暑期就已經補過課了,這是他們學的第二遍。

高中的數學就是給你一種,突然變得特別難,課後做題都做不出來,想完成作業都挺難的感覺。不過沒關係,大家其實都是這麼過來的,並不是說你不是學數學的料,等到你高三回頭再看的時候你就知道我說這話的意思了。你現在是得經歷這麼一個過程。我當初那段時間心情挺不好的,但是千萬別放棄,因為這個階段是確實存在的。現在就還是多做題,好好學,補補課。高中的數學就是這個特點。


杳兆


你好,同學。聽完你的描述,基本可以看出,你認真聽講。但是你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只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至於為何老師要這樣做,這道題為何要用這種方法解,你並不明確。

你現在需要解決的是,找到自己哪些題不會做,為何不會做。而不是籠統地說,數學題目不會做。

其次,你的自信心還要進一步加強。很明顯,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有很大心理壓力,但是你越想學好越學不好。所以,前期提高的時候,希望你能自己能正面自己,更有耐心,更有耐性地發現自己不足,並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自信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加油!
我是數學輔導老師素素,歡迎關注【每天學數學】,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