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我們到底該不該順著老人的心?

喵嗚oO


生、老、病、死,雖說是人之常情,但卻最為牽動人心,尤其是當我們的至親遭遇到這一切時,我們更是會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擺脫這其中的苦楚。

但是,如果我們將“好”的標準不只狹義地限定在“無病無痛”上,那麼就會發現,其實一個人的需要還有很多很多:自由、尊嚴、自主性……

對於一個生病的老人來說,家人固然懷抱著美好善良的意願希望她能夠接受治療,病慢慢好起來,但是對於這個老人自身來說,也許她想的是:我已經活了這麼大歲數,什麼都經歷過了。

我曾經是個非常能幹的人,將幾個兒女拉扯大,但現在,我身上到處都是病痛,我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助力,反而是個累贅,這讓我感到沮喪絕望。

我也厭惡這種病殃殃的感覺,疾病讓我慢慢喪失活力與機能。而且我感覺得到,就算我按他們的想法去醫治,也不可能再恢復到過去那種良好的狀態。

我畢竟老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疾病找上我,我也無法抵抗。但至少,我還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我還有選擇如何對待自己這副軀殼的權利。


是硬讓老人接受治療,延長他的生命,還是尊重他的意願,讓他決定自己生命的走向?

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這很需要我們與老人進行深入的溝通。因為有時老人看似在拒絕醫療,好像想盡早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實際上他的深層次動機是想要獲得掌控感,好讓自己更真切地感受到活著的力量。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與老人建立起真正的心靈連結,讓他感受到力量與溫暖,然後,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就尊重他們的意願就好

我想,讓一個人主宰自己的命運,是對他最大的尊重。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春華秋實1707080


我覺得順著面大一些,我爸也是病的很嚴重,做了治療後在家修養,還是老習慣,下雨不打傘,飯冷了就吃冷的,躺沙發看電視都不知道蓋一下。病了還是這樣不照顧自己。他們固執的很,說再多,也聽不進去了。所以在之後對他們好一點,多說說話,老人多去看看,他們就已經算開心了。你不順著他,就會吵架,他甚至會覺得你不好,所以手心手背都是愛,順不順都是愛。


搖頭打滾1


有的事可以商量,但有的是絕對不能由著老人的。有病就應該好好看。

老人家也許是覺得自己老了,不要浪費那個錢,也怕花錢。

如果老人家不同意,可以慢慢和他(她)說,問問他(她)怎麼想,然後再好好跟她(他)談。

要是老人家還是不同意,那你就想想辦法,看病還是要看的,病這東西不能拖。


很love很幸福


這種事情,應該還是不能完全順著她,可以挑一些不是特別嚴重的而且不會影響她身體健康的事情順著她。

我覺得還是要多用親情打動她,讓她好好配合治療什麼的,告訴她家裡的親人都還需要他,還有下面的孩子什麼的,她最疼誰就拿誰去勸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