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醫生再選擇一次,你還會做醫生嗎?

用戶64077389477



如果給我一次選擇,我會百分之百的再次選擇當醫生。雖然我僅僅做了兩年醫生就改行了。我從小在一家省會大醫院家屬院長大。父母均是50年代的大學生,然後畢業留校在這家醫院任教行醫。耳濡目染使我認為了救死扶傷的崇高與偉大。無論走到哪裡,這都是一項非常令人尊敬的職業。



然而令我非常尷尬的事,醫科大學畢業後我進了一家廠礦醫院。學醫往往有一條不成文的定律就是單位決定人生。你所在的環境決定了你今後的行醫水平。當時的單位領導要求是不求有功,但絕對不能有過。一旦有一點小的醫療事故,單位的職工會弄得一塌糊塗的。所以平時行醫起來總是畏手畏腳。每個月一百元左右的工資,實在是沒有意思。就轉行做了醫療用品。



20年過後了,同學們通過微信朋友圈再次聚會。當年凡是進了市級以上的醫院同學,不管你當時成績好壞,現在基本上都是主任醫師了。還有幾個當了教授。想想實在無奈。中國大陸的人際關係實在是過於複雜。所以行醫無論如何一定要進個市級以上的醫院,要麼就改行。



所以說努力學習非常重要,但是家族的社會關係更重要。


林觀察


所謂,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我不是醫生,但我的母親是一名醫生,我也曾特別嚮往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但我媽一直強烈反對我學醫。所以在高考的時候曾經除了第一志願的第一專業,其他的都是醫學專業。



但高考分數太高,所以直接被第一志願錄取。

現在看來,我媽阻攔我做醫生,是十分正確和明智的。

我認為,在中國,付出勞動和收入最不匹配的崗位有兩個,醫生和教師。如果非要從這兩個選一個的話,我認為是醫生。

在我印象中,幾乎所有的節日,我媽都沒有完整的在家過過。從三十到初七,一般要值三個白班一個夜班,說是值班,其實比上班還要累。



而收入有多少呢?退休時,副高職稱的她,一個月也不到5000塊。你們說醫生有外快,這個情況我不否認,但絕大部分醫生確實兢兢業業,沒有任何紅包提成可收。這種只會發生在極少一部分人身上的現象,卻讓整個群體都承擔責任,這公平麼?

而想要成為一名醫生,又要付出多少艱辛。不學醫的人根本想不到。

上學時學的艱苦。成了醫生後社會又不認可,甚至抹黑。醫患關係的緊張,不知道哪天就被患者家屬揍了。因為行醫的原因,所以在崗位上一直高度緊張,生怕出錯。沒有節假日。加班沒有加班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情懷和信仰,拿什麼來支撐醫生繼續工作?

有人說你不愛幹就不幹,沒人求你幹,不差你一個人。但你們有沒有想過,趨勢的力量有時是難以想象的,當這個社會都認為做醫生不是一個好職業的時候,真的沒有人再願意學醫的時候,你又去哪裡看病?醫生是技術崗位,不是短期培訓就可以上崗的,也不是看一遍本草綱目就敢給別人抓方子的。

你說外國醫生幹,醫療條件好,還便宜。說這些話的基本是沒出過國的,或者沒在國外看過病的。無知不代表可以胡言亂語。

希望所有的好醫生都可以得到他們應得的回報和地位。


HR看高校


如果再選擇一次,我可能不會選擇做醫生。記得高考報志願時,第一選擇是想學財經之類的,但是分數估下來不是很高,所以才換了醫學專業。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醫學專業分數要求不高,而是我報的專業剛好分數差不多合適。而且,當時父母也想讓我學醫,才選擇了醫學。

學醫這麼多年來,才知道學醫多麼的辛苦,剛開始的時候對醫學一直提不起興趣,後來說服自己: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所以才一直堅持了下來。但到了臨床才知道當醫生是多麼的難。不僅需要掌握中醫知識,還需要掌握西醫知識,不僅需要掌握自己專業方向的知識,還要對其他專業方向知識有所瞭解,恨不得自己變成全科大夫。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

由於現在的醫患矛盾問題,很多大夫看病都是小心翼翼的,又怕看不好病,又怕惹了官司,整體醫療環境對醫生來說其實是不利的。醫生前輩們也是苦口婆心的對我們說,這行不好混啊,你們以後可一定要當心!再者,醫生猝死,打醫生,罵醫生的事情見得多了,實在是對自己感到擔憂啊!

打醫罵醫這個事情我就不想說了,畢竟還是醫患糾紛引起的。但醫生猝死我真心感覺可惜啊。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為了職業,為了患者,把命搭進去,我還是覺得惋惜。我知道醫生是對工作敬業,對患者負責。但這樣沒日沒夜的工作,一個正常人真的受不了啊!

所以,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覺得我會換個職業,不是我對我現在職業的不忠誠,而是我想換個方式過另一種人生。


小中醫的花花世界


會,即便是現在我經歷過了高中似的大學生活,我依然會毅然決然的選擇學醫。

想當初我讀醫科大學時是以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招收進去的,讀了一兩個月,發現這不是我喜歡的專業,後來學校有一次可以申請轉專業的機會,我就申請轉入臨床醫學專業了,從此踏上了行醫之路。

現在我已經畢業一年半了,在三甲醫院繼續學習深造,親眼見證了很多帶著病痛入院、健健康康出院的患者,覺得做一名醫生能把病人的病治好真的很有成就感;雖然也有很多疾病是不愈之症,但我們時刻在想著如何減輕他們的病痛、緩解他們的病情,我們時刻在努力,當醫生內心是充實的,每天都能進步,我很知足,我很慶幸我是一名醫生。


全科醫生小蚯蚓


當醫生有什麼不好的呢?只要對患者們不黑、不撮、不騙,對患者們問心無愧,患者們會真心實意把我當朋友的。舉例說明,到目前為止,收到近2000個來自患者微信紅包,最少的66元,最高是888元,大部分是88元、168元。我日常吃的雞、鴨、魚、肉、蔬菜、水果都不用買。我不在家,還不知道是誰送來的?家裡有什麼事,只要患者知道,自覺自願地幫我做好。所以說當醫生還是好。就是開車違規都有人幫我疏通關係的。還有什麼職業比當醫生更好的呢?

說心裡話,只要對患者們不黑、不撮、不騙,處理矛盾時要換位思考,患者們還是把醫生當真心朋友的。

最後希望所以的醫生們能夠收到來自患者們自覺自願發的微信紅包。


healthman63


我想到了一句話:“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是的,曾經有多少醫生懷揣著偉大的救死扶傷的醫學夢,而這些美好的夢境終會在不堪的現實壓力下被擊碎。

如果讓我重新回到那個填高考志願的時間段,我會罵醒那個義無反顧填“臨床醫學”的自己!

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不會做醫生。即使醫生象徵著偉大的白衣戰士,象徵著“愛”、“希望”、“勇敢”等一切的正能量。可以象徵意義只能活在被寫好的誓言裡,現實的醫療環境、醫患關係,早已把這些美好的食物踐踏。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天空嗎?

別問一線醫生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會感嘆人生短暫需要及時行樂。無論是凌晨四點,還是三點。急診科的一線醫生和其他相關的醫護人員都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手術室裡的醫護人員還在無影燈下搶救患者、產房裡的助產醫師還在為孕婦助力接產。除了這些,還有在病房中值夜班的醫生和護士。他們早已對凌晨四點的天空,習以為常。

週末去哪玩?

國家法定節假日似乎註定與醫生無緣,當然是對於一線醫生來說的。假期是一種奢望,比工資還來之不易。每天早上八點鐘準備跟著上級醫生查房,輪班(日班、中班、夜班);一週當中也就只有週日能夠相對輕鬆一些,因為可以晚點查房,沒有手術安排。

別問醫生週末去哪玩,他們只想洗個熱水澡,好好的休息會。窩在家裡看部電影,燒燉美味的晚餐犒勞犒勞自己疲憊的心靈。

啥時候買的起,市中心的房?

都說醫生待遇好、工資高。也不知道這是誰傳出來的謠言,應該抓他去醫院體驗“三天三夜”醫生生活。相對來說,等熬出頭了是能在市中心買套好房了。那啥時候熬出頭呢?從本科醫學院畢業需要五年,考取主治醫師又需要五年,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自己算吧,啥時候能熬出頭?



看到這裡,我內心的後悔又加了一層了!!給我一臺時光機吧!我要改志願!




努力上進的屈同學


肯定不會學醫了。本來治病救人是很開心的事更是高尚的事,這是很多學醫人的良好初衷,更是醫生們努力工作的動力源泉。無奈這一切都被畸形的醫療制度所改變,醫院醫生靠賣藥賣器械維持生計,該承擔責任的人卻把矛頭指向醫生,弄得醫生裡外不是人。醫患矛盾尖銳,傷醫事件頻發。本來醫生人少,每天任務繁重,還總是提心吊膽來提防醫鬧,身心疲憊!現在當醫生,身體疲勞,精神緊張,名聲不好,收入也只是稍高於平均工資,不值得!如果哪天來個醫鬧,你想死的心都有!何必學醫?


高考道德加分同盟


應該還會考慮當醫師,雖然醫師勞累辛苦,但是還是有價值的,可以幫助自己還能幫助家人,繼續努力,鑽研業務,不過夜班太累太辛苦太折磨人了,所以內心是糾結的。如果可以選擇,可以選擇科室相對輕鬆一點的科室。


晶_147243655


除非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高風亮節,有個源源不斷為你輸血的親爹,否則,絕不。這個職業,我畢生的精力,然而我現在的收入在我身邊的同學裡,我是底層,尊重我完全是想著看病方便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