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為什麼一直沒有打開,打開以後對目前的中國會有什麼幫助嗎?

周興健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帝的統治者,其生平事蹟以及死後都成為了考古學家們重點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有關秦始皇陵墓的種種猜測以及駭人聽聞的未解之謎,近年來更是得到諸多史學家的激烈辯論。

公元前210年夏,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贏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開始修建,前後共花了39年時間,修陵頂峰時用工達到70多萬人,佔到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10!

當項羽帶兵進入關中後,來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將陵墓上下所能見到的東西統統運走。當時運東西的人有30萬,30多天還沒有運完,足見陵中珍寶之富。最後,項羽將不能帶走的東西一把火燒了。大火燒了許多天,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壞最大的一次劫難。至此之後,秦始皇陵基本沒有被盜過。

秦始皇陵距被發現到現在已經過了40多年,至今秦始皇陵仍沒有開挖的跡象。考古學家表示,想見到秦始皇陵地宮的真面目恐怕還要等很長時間。挖掘秦始皇陵事關重大,短時間內不開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學者一致的決定。

為什麼現在不能挖呢?除非先解決這四個問題!

第一,挖墳很簡單,但如此龐大的陵墓,地上景觀如何保護?

挖掉了秦陵地面以上的墳,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秦始皇陵的地面景觀就會消失。秦始皇陵沒有了墳堆,如何能讓人感受秦陵恢弘的全景?前兩年考古探測發現,規模宏大的地宮位於墳堆頂臺下,距地面約35米深,地宮約相當於一個準足球場那麼大。

其實發掘秦始皇陵也不是不行,只要搭一個全包圍的屏障,二十四小時保證固定的溼度溫度以及各種條件,把自然環境和墓室完全隔離開。

但是秦始皇陵有多大呢?我來告訴您!秦始皇陵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

第二,地宮極深,如何垂直勘察?

如果地宮距離現在的地表35米深,那就相當於15層左右的高樓。這樣的立壁,如果像兵馬俑坑那樣只是板壁和土壁,會不會導致塌方?

第三,多長時間能挖完?

如果不管墳的立方面積,不計深度,只算秦陵的地宮面積,南北170米×南北145米=25000平方米,那麼就是秦公大墓面積的4倍多,要挖40年,是兵馬俑坑實際挖掘面積的5倍多,也要挖150年。前兩年有位經濟學家說一挖開秦始皇陵,馬上就能出幾十個億的經濟效益。他可能只算了經濟賬,壓根兒沒想到要挖這麼多年的吧?

第四,裡邊的秦朝文物能不能保護?

這一個問題實際上是結合上述問題綜合形成的。即便不是絲織品等有機物,就是兵馬俑這樣的無機物,天長日久暴露在外,還生出了幾十種病菌。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為理由。

其實不僅僅是他的陵墓,他本人的謎團就一大堆。

在《秦始皇本紀》中尉繚說:“秦王為人,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郭沫若據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

“峰準”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

而史學界大部分專家認為,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贊先生曾推斷,秦始皇的相貌應是相當漂亮的。

另外,秦始皇把和氏璧定為傳國玉璽,令丞相李斯在玉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希望代代相傳,沒想到在秦二世手裡就亡了國。

直到清朝初期,據說宮中藏有一枚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可是,這枚傳國玉璽卻遭到乾隆皇帝的冷落。皇帝都認為是假的,看來這枚所謂的傳國玉璽也是偽造出來的。那麼,真正的傳國璽流落何方呢?直到現在也沒有發掘出來。

中國有兩個千年陵墓沒有開挖,一個是武則天的乾陵,另一個就是秦始皇陵。古往今來,皇帝們都迷信死後世界,講究厚葬,甚至陪葬了不少美人宮女。厚葬的結果就是,死後不得安寧,就像所有的古墓一樣,被吸引來的“盜墓賊”(文明或不文明的)一批又一批,前仆後繼。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於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

希望他能夠永遠在地下安息,作為今人的我們及後代,就別打擾老人家了。


刀墓手札


 秦始皇陵墓自1974年發現挖掘以來,早已確定好了陵墓的主室位置,但是直到現在國家都遲遲沒有動工的跡象,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中更是有一種說法直接顛覆了人們的三觀認識。

  比較傳統的說法就是技術不夠先進,達不到完好無缺的保存文物的目的。要知道,中國第一次科學性,有組織的運用現代挖掘手段的明代定陵許多文物一出土就變了色,我們也能理解。但是時至今日相隔已40餘年,技術真的還沒有達到麼?

  中國利用金屬探測儀探測到秦始皇陵墓內的一處堆積了大量的寶藏。但是,與此同時也陵墓的四周檢測到了大量的水銀劇毒物,而陵墓的外圍則沒有這麼高的水銀含量,這一發現與漢代的史記記載相符,但也給考古工作造成了困難。因為在無法保證絕對真空的情況下,要從封閉的陵墓中抽取出大量的水銀或者避開這些水銀都是很頭疼的問題,或許還得需要機器人!

  1974年由於農民的一次偶然鋤地發現的秦始皇陵墓,當時震驚了整個世界,其中日本更是派出了考古隊準備協助中國挖掘陵墓,條件是陵墓寶藏的十分之一,但被中國嚴詞拒絕。畢竟祖宗的安寧,又豈能容外人踐踏,哪怕技術不夠,由此可見它的影響力之大。但是到了今天,陵墓還不挖掘,小編認為技術的進步無疑是巨大的,但是不是萬無一失真的不敢保證,所以中國在等!

  這第二種說法,聽起來就更加玄乎與不可思議了,傳言秦始皇並沒有死去,他在臨終之前吞下了長生不老藥,時至今日,仍然存活於這個世界上。

  這就是著名的1973年秦始皇還活著事件!但是很明顯此為悖論,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是死於南巡途中,那時又正值炎炎夏日,屍體早已腐爛,運會國內的路上馬車之中都是一股子臭味,所以說復活絕無可能,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又是微乎其微,但並不是沒有,因為從距離秦朝最近的漢代出土的馬王堆漢墓中的女屍保存的相當完好的情況看,秦朝也可能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術!再開句玩笑話,要是秦始皇還活著,現在哪裡還有美國什麼事了,也許早就世界一統了!


閱時事足球分析


秦始皇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其野心勃勃,他有超人的智慧,與眾多不可估計的天才。生前是一個比較貪心又大野心的人,不光金條珠寶,藏了很多稀世珍寶和很多國家秘密。

他為了不讓下一朝代擁有他的東西,於是生前便開始設計調動大人馬來修建墓穴,在修建的同時,方圓幾里外更是重兵把守,不會讓一隻蒼蠅飛過,當時,就下了重兵令,倘若一人走漏風聲,必定誅連九族。

墓室更是機關重重,一般人就算找到墓穴,也不敢輕易打開墓室之門,因為誰都怕死!

就連手下諸多王侯將相都被墓室穴的毒氣所毒死,死法極其惡劣。全部人陪葬於此,無一倖免。

所以,要是被科學打開了墓穴之謎,那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重大發現。


潮人視覺搞笑文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其地勢較高,環境優美,一面靠山,三面環水,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秦始皇陵,巨大且豪華,其結構奇特,規模宏大,是世界上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帝王陵墓。

其建造耗時39年,徵用民夫累計80萬人,是絕對的“巨無霸工程”。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目前,秦始皇陵已發掘的主要是外城(已挖掘的各種秦俑和大多陪葬坑都是在這裡),以及一部分內城和外城之間的區域,至於內城和地宮(陵墓)沒有深度挖掘,只是進行遙感技術和物理性探測。

為什麼不將陵墓深度挖掘



對於秦始皇陵墓的深度挖掘,一直沒有進行,原因有如下幾個。

一是國家有明文規定: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並將此規定做為堅定不移的文物保護政策,堅決執行。

二是文物保護技術還有所欠缺,不能完全保證文物的完好。對已被動挖掘(施工、盜墓、自然因素造成)的部分,研究和認識還有不足的地方,對於文物多少都有不同程度破壞。

如果再去強行深度挖掘,恐怕會破壞內部形成的平衡,對裡面的文物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三是勘測得知,地宮內確實有大量的水銀存在,並且不斷循環流動,這與《史記》和《漢書》中的記載相符合。水銀是有毒的,同時也是可以防腐的,貿然打開,水銀蒸汽會迅速擴散,傷人毀物,而且影響的面積很大,據估計,會有四十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會受影響。

另外,水銀一旦洩露出去,地宮內的其它文物就會失去防腐保護作用,會導致瞬間破壞。

四是有防盜防挖機關,一旦挖掘不好,不僅傷人,還有可能損壞地宮。

秦始皇陵的地宮中有防盜機關,史書有明確記載,司馬遷在《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中設有暗弩,當盜賊進入秦陵觸動機關時,就會被強弩射死 。與暗弩配合的機關還有陷阱等等。盜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會掉入陷阱中摔死。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國家相關機構規定,不得主動進行任何挖掘工作,可以探測,禁止挖掘。

如果打開,會對目前的中國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現在利用各種手段強行打開秦始皇陵墓地宮,害處一定是不小的。但,好處也會存在。

首先,其中的金銀財寶,文玩古珍,絕不在少數,這會充盈國庫,增加館藏。

其次,會幫助我們對秦朝時期的建築、陶藝、軍事、文化、藝術等,有一個充分和系統的瞭解,特別是對於考古方面,會有巨大的幫助和提升。

而我們對秦朝的各種猜測,各種判斷,也有可能霧開雲散,看得更加真切。

第三,裡面的物品、絲亳、書簡等,會對秦朝前後幾百年的分析和判斷,提供推理的證據和思路。



秦始皇陵墓是偉大的工程,是人類璀璨的建築藝術和其它文化的集中體現。

深度的挖掘,看似有不少好處,但,無論從安全考慮,還是出於保護文物的思考,或是從當前政策來看,目前都不適宜。


藍風破曉


據歷史記載,始皇自13歲即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建了三十九年,發動勞工七十餘萬人,陪葬的工匠數不勝數。千古一帝嬴政之墓穴早已發現,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秦兵馬俑只是尚未完工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始皇陵佔地58平方公里,故宮是全世界最大的宮殿,佔地面積是72萬平方米,而始皇陵相當於78個故宮!不愧是千古一帝,連陵墓都秒殺後世一切皇帝。而且,漢帝陵,唐帝陵,明十三陵,清東陵等規模宏大的都被摸金校尉給挖了,唯獨始皇陵這種規模大的倖免於難,真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那麼為什麼技術發達的今天還不挖掘一下這千古一帝呢?胖爺認為主要有四點原因:

1.眾所周知,長期封存於地下的寶物一旦接觸空氣就會被氧化迅速消失,這有很多例子,比如明定陵的挖掘,剛一挖開,萬曆他老人家的屍骨瞬間灰飛煙滅,寶貝也該褪色褪色該消失消失,試想,連四五百年前的陵墓都怕氧化,兩千年前的始皇陵一打開還不啥也沒有了。你會說,我們有保護措施,大哥,78個故宮你能有什麼資本來證明你能一寸不拉的全保護起來?



2.陵墓的發掘只能用刷子等小工具慢慢的刷,把那厚厚如城牆般的封土全刷下來,你猜猜用幾十年。。。不能用挖掘機挖,推土機推,只能用古時埋的方式來挖回來,工程量是很大的!

3.始皇陵修建在了大山龍脈之下,然後灌以水銀,相當危險啦。來看史記描述:"令匠作機弩矢,有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江河,百川,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


4.萬一挖出來發現啥也沒有,這不是打擊中華民族自信心嘛。。。當年埃及人吧金字塔挖空了以為裡面有很多寶貝,但當他們挖完了就傻眼了,裡面only木乃伊啊嘖嘖嘖

如果打開了會有什麼好處?好處可大了!

首先,寶貝太多了,有78個故宮大小的藏寶閣啊,挖出來之後,黃金價格肯定會有所下降;其次,先秦文化肯定會有所發現;而且很多未解之謎會得到答案比如徐福的尋丹路;最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皇陵和中國的千古一帝,每年會吸收好幾百億的旅遊資金,說不定整個西安乃至陝西就靠始皇陵拉動GDP了。

感謝讀完胖爺滴析史,歡迎評論,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胖爺觀史


秦始皇一生縱橫六國,掠盡天下的財寶和美人,他對長生不老之說尤為信奉,耗費38年動用80萬人為自己修造死後的陵墓,將一生收藏的寶物全部隨葬。今天被譽為世界大八大奇蹟的兵馬俑不過是秦始皇陪葬的冰山一角,秦始皇陵墓如此神秘,為何中國一直沒有考古隊去打開它呢?



首先,現代的考古技術對於出土文物的保存還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這不僅僅是我過面對的難題,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挖掘如此規模龐大的陵墓都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持。


我國是個非常注重喪葬的國家,在秦朝的時候陵墓建造技術就已經非常高了。一般大貴族的陵墓在建造之時十分注重恆溫除溼,文物保存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反而是最安全的。如果貿然挖之,很多珍貴的文物會因為氧化在幾分鐘之內迅速變色甚至變形毀壞。要知道當年兵馬俑剛剛被挖出來的時候,身上都是披著光鮮奪目的鎧甲,然而上面的顏料因為接觸到了空氣而迅速褪色,現在我們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

其次,挖掘秦始皇陵所需的人力物力巨大。考古學家曾經勘測過秦始皇墓,粗略算過,僅僅挖掘陵墓上面的土,就要花費大約600個億。而且秦始皇陵墓地宮之中還有大量的水銀,這也是一個巨大而危險的工程。在沒有十足的經濟能力和安全保障之前,國家肯定不會去動秦始皇的陵墓的。

而且,我國曾明文規定,帝王級陵墓除非萬不得已的搶救性挖掘,是絕對禁止主動挖掘的。因為誰也沒有辦法保證當下的技術是不是真的可以讓陵墓內的藏品無損。


但是秦始皇陵墓價值無法估量,如果能夠打開,現階段來說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就秦始皇陵墓中的寶藏來說,秦始皇的陵墓暫時被沒有任何盜墓賊打通過,陪葬品保存完好。其中任何一件都將成為國家寶藏,價值不可估量。如果這些寶藏能夠挖掘出來,國家必然耗盡心血保存維護,不可能賣到海外。所以這些寶貝不可能變現,投入的資金不可能馬上收回來。



很多人提到可以發展當地的旅遊業。前有兵馬俑的名聲在外,如果秦始皇陵一旦挖掘成功並且成立博物館對外開放,那麼全世界的遊人必會蜂擁而至,對於當地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然而挖掘後期對於秦始皇陵的維護同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發展旅遊業帶來的利益暫時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皇陵真的能夠打開,現階段對於我國最大的價值,就是它將會成為我國曆史研究進程之中的巨大豐碑,甚至於對全世界人類歷史文化的進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只是現階段來說,這還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挖掘秦始皇皇陵這項壯舉,可能要等到科技發展成熟,由我們的後人為我們實現了。

歡迎歡迎,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曾經有不少學者主張挖掘帝王陵,比較出名的就是郭沫若等人。不過這些人的主張都被周總理拒絕了。


秦始皇陵已經發現了幾十年,卻一直沒有打開。秦始皇陵墓埋葬了太多的秘密,如果一旦問世,那價值是不用多說的,絕對可以震驚世界。單單秦始皇的兵馬俑便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更不用說秦始皇陵了。

巨大的秦始皇陵佔地約了80個故宮那麼大,動用70萬勞工耗時39年才修建而成,這裡面的工程量可想而知。據記載,裡面藏友無數金銀珠寶,但是機關也不少,更要命的是裡面含有大量的水銀,這一點已經現代科學家所證實。



秦始皇陵工程巨大,如果想要進行挖掘應該是不成問題。但是能否保存好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現在的科學技術尤其是關於考古學並不是那麼發達,尤其是面對一箇中國最大的帝陵。如果在沒有萬全的把握之下,是絕對不敢進行挖掘的。


麥地傳奇



秦始皇陵是世界公認的第八大奇蹟,被發現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國內外的目光,其實在1965年,郭沫若等學者就曾多次建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開展秦始皇陵挖掘工作,被周總理堅定拒絕,在20世紀70年代,陝西的農民意外的挖掘到幾個秦兵馬俑之後,政府也組織人力開展了對秦始皇陵外圍的挖掘,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但是對秦始皇陵地宮的挖掘,一直採取擱置的態度,其實主要原因貧道認為有以下幾點。

秦始皇陵面積過大,城牆堅固異常,開發時間太長

秦始皇陵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它有多大嗎,經過文物工作者幾十年的勘探,測繪出秦始皇陵大約有60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那麼大,陝西鳳翔的秦景公一號大墓,是我國目前開採的最大的先秦墓葬,面積大約5300平方米,開採了將近十年,而秦始皇陵的面積是它的500倍,可以想象,如果開採的話,得用多少年?

當年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就開始建造他的陵墓,他徵召了78萬人用了39年才建造完畢,可以想象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工程,秦始皇陵分內城和外城,外城牆高30米,厚約四米,可想而知有多麼堅固,就算用炮彈炸都不一定能炸開,他上面還有80多米深的黃土覆蓋其上,從遠處看就是一座山,我們也知道開採陵墓都是用小刷子,一點一點掃到簸箕上把黃土清走,並不是像建造高樓大廈似的用挖掘機,這樣說你就知道整個工程量有多麼巨大了,再就是秦始皇把當年修建皇陵的人全部坑殺了,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它的入口在哪裡。


文物保護技術低,貿然挖掘會造成文物的損壞

上個世紀我們剛挖掘秦始皇陵兵馬俑到時候,兵馬俑身上絢麗多彩,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色彩慢慢褪去甚至發黑,文物工作者在挖掘長沙馬王堆墓葬時,挖掘出的竹簡,左手倒右手的功夫就成了一堆黑土了,幾千年前的仙桃片刻便化為了一攤汙水,因此就算是政府下決心進行秦始皇陵的挖掘,現在也沒有相應的技術,能保證挖掘出的文物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而秦始皇陵地宮當中,有100多噸的水銀,這可以保護秦始皇的屍身不腐,和陪葬品的完好無損,所以兩者相比較之下,政府自然選擇保護不挖掘了。


是否挖掘秦始皇陵地宮,要考慮社會心態問題

幾十年來,為什麼秦始皇陵能贏得國內外學者的矚目,還有這麼多的民間人士對他感興趣呢?就是因為他還沒有進行開採,身上有一層神秘感,如果挖掘之後有著無以計量的珍貴文物還好,如果挖開之後只是幾句冷冰冰的棺材,沒有其他東西,索然無味的話,肯定會使許多人大失所望,後果誰敢承擔?所以這也是政府要考慮的社會心態問題。


再就是現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帝王陵墓,採取保護不挖掘的政策,把這些珍貴的歷史痕跡留給後人去處理,近些年我國也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這種對待文物保護的觀念,其實中國古代文人就說過,“墓者,藏也”,或許把這些珍貴的歷史痕跡藏於地下,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吧!對於秦始皇陵,你認為是應該開採還是保護呢?

創作不易,請賞賜個關注點個贊再走英雄


貧道講歷史


因為上個世紀對於帝陵的挖掘出現了一股熱潮,但是卻發生了重大的文物損壞事件,但是有一些專家好大喜功,不以為然。直到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提出了儘量實行搶救性發掘,也就是針對破損嚴重,偷盜嚴重的進行搶救性發掘。

發掘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青銅器什麼的,而最重要的是絲帛,竹簡。因為上面有文字,這有巨大的考古價值。但是上個世紀由於缺乏保護技術和保護意識造成了大量丟失和損壞,因為這種上千年的絲製品和竹簡,一出土就及其容易碎。

所以秦始皇陵的不發掘,第一就是怕損壞文物,而且秦始皇陵偷盜不嚴重。其次就是技術上還缺乏把握,可以100%的不破壞皇陵。再有就是秦始皇陵留給大家太多的猜想了,萬一打開後大失所望呢?反正兵馬俑已經足夠讓我們驚歎了,而且兵馬俑都還沒有完全挖掘,所以沒必要著急去動皇陵。

打開對中國的幫助,無非就是兩個方面。第一就是考古價值不可估量。第二就是中國又多一個世界奇蹟,世界又多了一個奇蹟。


小司馬遷論史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13歲在即王位,39歲時就完成了統一中國之大業,稱皇帝。

記得之前在看由張豐毅主演的《秦始皇》電視劇及一些資料中對秦始皇在位37年,真是既敬仰又惱恨,敬仰他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併簡化了文字等偉業功勳;惱恨其殘暴不仁,如焚書坑儒、大建阿房宮等惡性事件。

最後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逝世於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他的生命也就此劃上感嘆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絡搜索這個電視劇。

而秦始皇陵工程早在秦始皇登基時秦王政元年(前247年)就開始修建了。

整個過程達39年,秦始皇在位才37年,後來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才建成,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宮殿、許多奇異珍寶、機關重重。

其工程非常之浩大、修陵人數最多時達到近80萬之多、建造持續39年之長,這些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是我大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很完善的帝王陵墓。

一、秦始皇陵為什麼一直沒有打開

據度娘所說,1974年的春天,臨潼縣的當地村民正在打井時無意中發現了秦陵兵馬俑。隨即中國考古學家們抵達秦始皇陵,這座千年皇陵才現於世。

然而,時至今日已有44年之久,卻仍舊深埋地下,秦始皇陵為什麼一直沒有打開呢?

1、安全問題

關於秦始皇陵在《史記》中:“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記載。

1)機關

簡單來說,就是皇陵裡面機關重重,而這些機關的建造者,早在完工之時被會關在皇陵全部斬殺做陪葬,所以沒有人知道里面的機關,現代人如果要挖掘,估計還沒等完全進去說不上就一命烏呼了。

2)水銀

還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說明皇陵裡有很大很大量的水銀,據說是達100噸,在八幾年的時候一些研究人員也曾測試過,皇陵內是有一個強汞的異常地帶的。

水銀大家都知道,也叫汞,是有毒的物質。

而地宮中的100噸汞,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個數字。這裡面我想不僅有液體汞還充滿著汞氣體,這大量的劇毒吸入或接觸後可毒死闖入者,傳說有命大不死的,但也沒活多久。

2、技術問題

秦始皇陵是我國4A級旅遊景區,在陝西省的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相信有很多人去那旅遊參觀過,有多大應該見識過了吧。

如果還沒有概念,那咱首都的故宮知道吧,故宮的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而秦始皇陵的總面積為56.25平方千米,注意一個是平方米,一個是平方千米,這差了多少?一個秦始皇陵大概相當於有近80個故宮的大小哇!

而且皇陵的封土既龐大又非常堅固,原高大約115M,經過40餘年後現仍高達76M、長大約350M、寬大約350M,而且陵園內的內城周長在3840M,外城周長在6210M,可想而知,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規模,皇陵園的封土堆在國內堪稱之最。

雖然我國現階段的科技很發達了,但如果要挖掘,面對如此龐大規模的秦始皇陵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技術方面還未成熟。

而且對於這一點,在2015年***與英國女王參觀白金漢宮皇家收藏品中複製的兵馬俑時,介紹過秦始皇陵說,表示這些文物要保留下來,等到科學技術再高的時候進行發掘。

不管是自謙還是保護,科技對於皇陵來說,還需更加完善和進步。(大家可以網絡搜索相關新聞)

3、文物保護問題

司馬遷筆下的“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中的,表述了秦始皇陵有大量的奇珍異寶,連隨葬品都非常豐富、精美,這些都是文物,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

可一旦被挖掘出土,由於墓內外環境極其不同,極可能造成文物的損壞,這將是大中華不可估量的損失,對文物的保護沒有百分之二百的把握,國家哪會允許發掘呢。

4、人力、物力、財力

秦始皇陵建造時就用了高達80萬人,用的銀子更是天文數字了,現在要打開,需要多少人、多少工具,又要多少財力去支持,更何況開工見墓的時間無法估量,需要多少年才能成功?這些國家很清楚,現階段這個不是重點,自然不會枉費資源。

5、法律問題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敲黑板:這些都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嚴格保護的,單說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政府是簽署了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公約的,所以如果要打開世界級的文化遺產——秦始皇陵,可不僅是我們中國自己家的事了,這裡涉及的法律層面的制約是有很多的。

二、打開以後對目前的中國會有什麼幫助嗎?

話說,如果打開秦始皇陵對中國有利有弊,而且個人認為弊大於利,繼續保護為宜。

1、考古史上巨大成就

秦始皇陵可是我大中華幾千年的結晶,裡面的東西每一件都是無價的;而且中國古代諸多的能人創造了非常多、到現如今都不可思議的偉大奇蹟。

打開後,無疑是中國的考古界一大非常之高的進步、發現,而且國外的考古隊都在盯著,也會聞風而來,那將會發生什麼不得而知。

2、中國歷史文化揭秘

幾千年來的秦始皇陵中藏著太多中國的秘密,在世界面前都是神秘而且神聖的。如果打開秦始皇陵,中國的任何陵墓都能打開,估計會出現壯觀的挖墓潮吧。

而且中國的歷史也將揭曉於世,包括建築、藝術、科技及軍事等方面被暴露在全世界的鎂光燈下,會發生什麼,我們不敢去想,我想這些影響對中國是弊遠遠大於利的吧。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又極富有傳奇色彩的千古一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而秦始皇陵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是我泱泱大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我想中華炎黃子孫在擁有自豪的同時應當走在保護我國文物道路的最前端,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