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

第一軍情


這個說法並不成立,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確實打的很吃力,但是要說打不過巴基斯坦那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印巴戰爭一共有三次大規模衝突,其中有兩次印度表現的都很好,巴基斯坦唯一創造奇蹟的一次是第二次印巴戰爭,此戰中巴基斯坦吸取了之前克什米爾的教訓,先是藉助英國的同情建立現代化空軍和信息戰部隊,之後又組建狂熱的伊斯蘭戰鬥團,正是這些力量確保了第二次印巴戰爭的勝利。

其實要說勝利也是不嚴謹的,因為巴基斯坦並沒有撈到任何好處,狂熱好戰的伊斯蘭分子先是在克什米爾奪取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讓印度朝野震驚隨即開始全線反攻,但搞笑的事情就在此時發生了!因為印度當時的軍隊很一般,基本不具備機械化戰爭的能力,也就無法發揮出印度人口、土地的優勢,因此印軍在克什米爾的反攻成果有限。

為了扭轉戰局,印軍選擇巴基斯坦長條狀國土的沿海地區突破,因為巴基斯坦德軍隊條件也不是很好,既然他已經在克什米爾苦戰,就應該攻擊它兵力薄弱的地方,發揮印度人多的優勢。期初印度突然開闢第二戰場嚇壞了巴基斯坦,這畢竟是個小國軍事實力有限,但是巴基斯坦先進的空軍發揮了作用,甚至出現了對印度的戰略轟炸,一系列的空軍支援彌補了巴基斯坦地面兵力不足的短板,最終順利將印軍趕出去,甚至還佔領了印度一側1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由於巴基斯坦國力太弱經不起長期消耗,只能聽取國際上的調節撤軍,這應該是巴基斯坦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了。但是感到奇恥大辱的印度也沒閒著,它立即開始擴軍備戰,不惜血本的引進蘇聯裝備,很快就超過了它的對手。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以全新的現代化戰爭來證明自己的成長,印軍使用迂迴、穿插戰術,在兩線同時作戰,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這是一次徹底的勝利。


利刃軍事


錯,真要幹起來,印度能巴基斯坦幹趴下,但是印度不敢消滅巴基斯坦,原因如下:



一:經濟和人口因素

截止到2016年,印度有13.5億人口,印度全國GDP總值為2.264萬億美元,人均GDP為1680美元,摺合人民幣1萬多元。

再看看巴鐵,巴基斯坦有1.93億人口,國內GDP為2700多億美元,人均GDP為1460美元,摺合人民幣差不多9000元左右,人均收入和印度差不多,但因為人口基數比印度少的多,巴鐵人口差不多隻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也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所以這些年印度到處買買買,但是巴鐵明顯不能到處買買買。



二:領土面積和國際關係因素

巴鐵面積:79.8萬平方公里

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印度是巴鐵的3倍多,巴鐵的戰略縱深明顯不如印度,真要打起架來,巴鐵會吃虧。

國際因素:巴鐵因為種種因素和西方關係不是特別恰當,而印度左右逢源,不僅和東方的日本眉來眼去,也和西方的美國、法國等暗送秋波,就算和俄羅斯雖然經常扯皮但也是藕斷絲連,在國際關係上,美、日,法、英等列強肯定會偏向幫助印度,而疏遠巴鐵。

三:軍事因素

1)航母:印度2艘,不管是國產的還是夠買的,但在數量上是實打實的2艘,而巴基斯坦連1艘也沒有。

2)大型驅逐艦:印度有3艘,巴鐵仍然1艘沒有

3)戰鬥機:印度280架三代機。巴鐵有62架F16型(A、B型)戰鬥機,100架JF-17(也就是梟龍)戰鬥機,另外巴鐵由於已經將生產線搬到巴基斯坦,已經可以國產,數量大約20架梟龍,巴鐵梟龍戰鬥機總數量大概為250架左右。但是,梟龍算是準三代戰鬥機,其戰鬥力可能不如印度的戰鬥機,戰機數量162架對陣280架,很明顯,空軍差距巨大,但也有好消息,好消息就是,巴基斯坦可以自己維修戰鬥機,印度一直在摔戰機,而維修的效率低下,數十年過去,如果印度不繼續採購戰機,那麼二者差距將會縮小。

4)驅逐艦:

印度12艘,巴基斯坦5艘。

護衛艦

印度25艘,巴基斯坦15艘

潛艇

巴基斯坦潛艇12艘,印度15艘常規,另外印度還有2艘核潛艇(雖然包過租借的,但確實是核潛艇)。

從軍事力量看,印度確實強於巴鐵



儘管印度在很多方面都優於巴鐵,但印度還是不敢消滅巴鐵,是什麼原因呢?老鐵們猜對了,是因為中國。由於中國的幫助,印度是不會也不敢消滅巴鐵的,最多就是和巴鐵吵架,或者發生一點小摩擦。


愛我中華權哥


題主過分了啊,你這是被誰給忽悠了。

迄今為止,印巴之間共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第一第三次印度人都是做足了戰爭準備,將巴鐵揍了個老慘,而第二次的時候,中國及時出手幫助了巴基斯坦,巴國不至於被揍的那麼慘。至於為什麼印度沒能打垮巴基斯坦,那就得問問巴基斯坦背後的那位大佬了。

就目前兩國的實力來說,印度的海軍空軍力量對巴基斯坦基本呈碾壓狀態,而巴基斯坦的陸軍部隊倒是可以拉出來練練,畢竟是世界第一陸軍手把手教的。印度的優勢在於他可以無門檻的獲得歐美俄等國家的軍事武器,這也就是印度的武器裝備為何被稱為“萬國牌”的原因,這裡邊也有一個致命點,一旦戰爭爆發,印度如何能保證能夠及時獲得歐美俄的軍事武器呢,不會被其他力量掣肘嘛?巴基斯坦不同點在於其在引進武器的同時還注重引進技術,如梟龍戰機、無人機等,這後邊都有老師手把手教的,。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下一次印巴戰爭,除非印度以速度取勝,一旦拖成持久戰,戰況真的就不一定怎麼發展了。


巴扎黑悠哈


如果只是比較印度和巴基斯坦軍事力量強弱,印度2018年度軍事排名全球第四,巴基斯坦則排名全球第十七,勝負已然很明顯。拼軍力,印度有420萬大軍對陣巴基斯坦區區90萬兵力,勝算在握。拼裝備,印度裝備有2000餘架各式戰機、4000多輛坦克、295艘各類軍艦,對抗巴基斯坦裝備1200餘架戰機、2100多輛坦克、197艘各類軍艦,壓力不大。拼後勤,印度沒有巴基斯坦內務混亂。

但巴基斯坦手中有核武器。換言之,印度可以在常規戰爭中打敗巴基斯坦,但若在核級別上開戰的話,兩國很難分出勝負。即便不展開核級別戰爭,印度還是打不過巴基斯坦,為何?因為決定戰爭勝負不僅僅靠一國軍事力量強弱,還跟永久性作戰限制因素如‘天氣、氣候、季節、地形、植被’息息相關,籠統地說來就是跟地理地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的原因就可以從地緣上找到建設性解答。你看,印度三面環山一面背水,南邊是大海做天然屏障;北邊的喜馬拉雅山把中印隔開,見一面也困難;東邊是恐怖的原始森林,隔斷印度和緬甸見面的機會;只有西邊有許多山口可以直通印度,而印度土地上2000多年來所發生的所有入侵事件大都發生在西部和西北部,只有英國人是從海上來,除此之外,大部分入侵事件都由西北部穆斯林主導。而現如今的巴基斯坦正好就位於印度西北部,在此巴基斯坦掐住了印度的咽喉,隨時能要印度的命。因此巴基斯坦和印度衝突不斷,是地理早就寫好的劇本,由不得人左右。

至於巴基斯坦為首西北部地區穆斯林為何對印度如此痴迷,追究起來,印度吸引入侵者的最大因素,不過是其廣受歡迎的肥沃農耕土地,旁遮普平原的特點在於降雨量恰到好處,物產豐富氣候適宜永久定居,而且正好位於伊朗-阿富汗高原下降到次大陸平地的落腳點上,去那裡搶吃搶喝再合適不過。


軍機圖


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題主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自印巴分治以來兩國一共爆發過三次戰爭:第一次印巴戰爭雙方就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而展開,最終誰也沒能實現完全控制克什米爾的戰略意圖,不過戰後印度得以控制克什米爾近四分之三的地域,而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四分之一的地域,論起來第一次印巴戰爭互有勝負而印度略佔上風;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不僅奪取了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還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並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扶植下脫離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仔細分析三次印巴戰爭的結局不難發現:雙方互有勝負——印度並非從沒打贏過巴基斯坦,不過印度也有被巴基斯坦打敗的時候。或許問題改為印度為什麼不能徹底打敗巴基斯坦更合適。

如果從面上的實力水平來看:印度強於巴基斯坦——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位居世界第七位。截止2016年的印度人口統計數據為13.24億,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甚至有說法算上未納入統計的黑戶人口其實印度人口已超越中國。印度以22509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八。從軍力上看印度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實力更是隻有印度的十分之一。然而看起來強大得多的印度在同巴基斯坦的實際交手過程中卻基本維持著勢均力敵的狀態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是由兩國的內部國情所導致的——儘管印度的實力從面上看各方面都強於巴基斯坦,然而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印度有300多個民族、上千種語言以及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體系,僅官方語言就有18種,加之國內巨大的貧富落差和種姓制的束縛,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於是印度政府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低效;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民族宗教成分是比較單一的,政府的行政效率也遠遠高於印度,所以即使在國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也可以憑藉相對的高效率優先發展國防軍工事業。事實也的確如此——儘管巴基斯坦比印度小很多,但也成功研製了自己的核武器,成為南亞地區足以和印度抗衡的核大國,即使在常規武器方面儘管印度具有海、空軍優勢,但在陸軍的日常訓練和戰鬥力上巴基斯坦完全不輸印度。

其次巴基斯坦在國際上並不孤立:巴基斯坦從1962年就開始與中國進行了密切的軍事合作,巴基斯坦還是美國的的重要盟友——尤其是在“9·11”事件後美國的反恐戰爭巴基斯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國作為世界霸主一直極力壓制某一地區崛起一個足以獨霸該區域的霸主出現,因為這將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具體到南亞而言:維持印巴之間的紛爭局面,使雙方都不得不有求於美國對美國而言是最有利的,因此美國不會坐視印、巴任何一方碾壓另一方。儘管目前印度也是美國極力想在南亞拉攏扶植的對象,但美國絕不會允許印度真正崛起成為南亞的區域霸主。作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前宗主國的英國也不會漠視印度徹底壓制同為英聯邦成員的巴基斯坦。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雖然,巴基斯坦與我們關係非常好,被我們譽為“巴鐵”。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客觀的承認,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印度的軍事實力確實要強於巴基斯坦。另外,在多次印巴戰爭中,大多數情況下印度也屬於佔得便宜的一方。

比一次印巴戰爭。雙方爭奪的焦點,一個是奔傑地區,一個是乍吉山口。奔傑地區是距離斯利那加西南73千米處的一個戰略要地,建在海拔3000多多米的高地上,巴基斯坦為了奪取該地,先後投入了7萬大軍,而印度也派出了近4萬人迎戰。結果,雙方屍山血海打了多日,雙方損失慘重,巴基斯坦也沒有從印度手裡奪取了奔傑地區。而在乍吉山口的戰鬥中,印度人雖然損失也很慘重,但是最終還是奪取了該地,從而扼守住了連接斯利那加和列城的公路。

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的勝利則更加明顯。在東巴地區離心力越來越嚴重之際,巴基斯坦不得不出兵進行武裝干預。早就懷有肢解巴基斯坦之心的印度,立即出兵對巴基斯坦作戰。其中,對於西巴進行防禦,牽制巴軍不能支援東巴。而對於東巴,印度則集中優勢兵力進行主動進攻。同時,印度海軍也封鎖了海上通道,隔絕了西巴對東巴援助的可能。印度人的進攻可謂是極為有效,從11月21日開始攻擊,到12月16日,駐守在達卡巴軍,在孤立無援不得不向印軍投降。最終,東巴獨立為孟加拉國,印度完成了對巴基斯坦的肢解。

當然,巴基斯坦雖然有過兩次失敗的教訓,但是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戰爭中,還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戰爭之初,印軍依靠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再加上突然襲擊,觸不及防的巴基斯坦軍隊立即敗退。不過危機時刻,巴基斯坦的空軍挽救了危局。巴基斯坦方面,可以攜帶響尾蛇空空導彈的F-86“佩刀”和F-104“星”戰機,對於印軍有要到性的優勢。在空戰中先後擊落印軍29架飛機,同時還將35架飛機摧毀在機場,牢牢掌握了制空權。到了印度集中優勢裝甲力量,想在查溫達扳回一局時,又在巴基斯坦裝甲部隊和空軍的緊密配合下遭到毀滅性打擊。

由此看來,印度打不過的不是巴基斯坦,而是巴基斯坦的空軍。這一方面是巴基斯坦空軍有技術上的優勢,也有飛行員素質的優勢。比如,質量優勢,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的戰機可以攜帶空空導彈,而印度飛機難以抗擊。而在卡吉爾戰爭時,印度的空軍佔據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巴基斯坦的F-16就不敢靠近卡吉爾地區,支援地面部隊,打擊印度的飛機。

當然,當時F-16的不戰而遁,一方面是由於航程確實有限,一方面是由於戰機數量不足。如今,巴基斯坦方面從中國引進了梟龍戰機生產線,相信巴基斯坦再也不會擔憂戰機數量方面的問題,所以巴基斯坦空軍依然是印度人的夢魘。


潞州節度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對冤家,自從兩國獨立以來,爆發了數次戰爭,不過印度總是敗多勝少,吃了不少的虧。這是為什麼呢?由於印度在歷史上被英國殖民過,在英國的管制下根本不想看到印度獨立,在撤出之前進行了印巴分治。這一手段非常陰險,此後的印巴兩國老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衝突和矛盾,以至於樑子越結越深,根本化不開。

當然同為南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其實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說核彈頭印巴都擁有。雖然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大,但軍事實力差不多。不過總體來說,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強大一點,這也是兩國綜合國力造成,依靠進口武器的印度,在海軍方面擁有航母和和14艘潛艇,各型號其他艦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則擁有5艘潛艇和10艘其他護衛艦。空軍方面,印度擁有2000多千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戰機,而巴軍只有400多架戰機,而且印度還在積極採購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陸軍方面印度3000多輛先進坦克,巴軍擁有2000輛性能不錯的T80和2300輛老師的輕型坦克,而且還擁有500多架武裝直升機,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趕上中國了。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微好點,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敢於拼命,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衝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對於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鬥只能靠邊站。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團結一致,國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抗外敵。(歡迎關注第一軍情,如有其它問題,請各位軍迷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印度並沒有“打不過”巴基斯坦。實際上在三次印巴戰爭中,整體上印度是佔上風的,甚至直接導致了巴基斯坦分裂,孟加拉國獨立。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兩國分別獨立後,因為英國人草率畫的分界線很含糊,邊境很多地方都有爭議。同時,又規定當時大片土邦,原則上是“自願加入任何一方”。

而在西北部的克什米爾邦,並沒有確認是歸印度還是歸巴基斯坦。這塊地方的居民伊斯蘭教徒佔多數,可也有不少印度教徒,這就成了爭論的導火索。

兩國剛剛獨立幾個月,即1947年底,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為爭奪克什米爾開戰。這就是第一次印巴戰爭。打了一年多後,雙方誰也不能趕走誰,只好在1949年簽約停火。印度略佔上風,佔領了克什米爾一大半的領土和人口。


1965年兩家又打了一仗,即第二次印巴戰爭。這次印度軍隊還越過邊境線,直接進攻巴基斯坦本土。打了幾個月,巴基斯坦稍微佔點便宜,但最終還是接受聯合國調停,雙方維持戰前的分界線,又以平局收場。

這兩次印巴戰爭打下來,原本是一國中分出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家,樑子越結越深。

巴基斯坦當時還是英聯邦成員認了美國當老大。

而印度呢,畢竟是二戰後獨立的前殖民地國家中最強大的一個,在第三世界影響力很大。實力擺在那裡,美國、蘇聯都想拉攏他。印度左右逢源,成了國際舞臺上的明星。

圖:中印戰爭中的印軍(手持武器的為中國軍人)



印度牛氣起來的同時,巴基斯坦國內則是矛盾重重。巴基斯坦國家的西部一塊,東部(今孟加拉國)一塊。兩邊地理上隔得千里,被印度隔開。當初劃分就是很馬虎,因為同屬伊斯蘭教,就畫成一國,其實彼此之間文化、社會、種族差異都很大。掌握中央政權的是西部人,東巴人覺得受到西部人的欺負,一直憤憤不平。

1971年,東巴發生動亂,印度趁機宣佈支持東巴獨立,出動數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同時進攻巴基斯坦東西兩部分,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巴基斯坦實力原本就不如印度,加之美國同時對雙方禁運武器,而印度可以得到蘇聯的大批武器支援,因此打了沒多久,巴軍節節敗退。不到一個月,印度就全殲了巴基斯坦東部軍團,在西部也佔領了巴基斯坦數千平方公里領土。

此後雖然在中美兩國干涉下,印巴停火,但巴基斯坦從此一分為二,東部的孟加拉國獨立。

由此可知,三次印巴戰爭,第一次印度小勝,第二次巴基斯坦略佔上風,第三次則是巴基斯坦慘敗。印度坐穩了南亞霸主的地位,而巴基斯坦只是自保而已。

當然,如果問,為什麼巴基斯坦在整體國力弱於印度的情況下,還能擋住印度的進攻,甚至在第二次獲得小勝呢?那麼就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巴基斯坦作為伊斯蘭教國家,內部凝聚力比印度要強一點。

其次是巴基斯坦得到了好大哥的支持。比如第二次印巴戰爭,當時巴基斯坦和美國關係不錯,有很多美製武器。而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在最危險的時候,是中國伸出了援手。

其三從歷史上來說,印度本土勢力就是不能打的。不但持續四分五裂,而且歷史上印度的每一次改朝換代,大部分都是從阿富汗方向來的勢力先佔領巴基斯坦,然後從巴基斯坦征服印度。所以說,印度被巴基斯坦揍也是有傳統的。


巴山夜雨涮鍋


印度當然打得過巴基斯坦,而且可以打的巴基斯坦難以抵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力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巴基斯坦之所以能抵抗下去,直到現在取得相對的平衡狀態,離不開域外大國的支持,尤其是美國我國的支持。

圖為印度海軍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他雖然性能不怎麼樣,但是對付一般國家足夠了。


巴基斯坦在印巴戰爭中丟失了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這就是因為打不過造成的。當時印度把導彈艇都開進了吉大港,發射反艦導彈打擊巴基斯坦在陸地上的倉庫,創造了反艦導彈對地打擊的一段佳話。印度當年甚至動用了航空母艦,對巴基斯坦海軍發動了空襲,擊沉了巴基斯坦大量的艦艇,封鎖了其軍隊調動。

圖為印度空軍的LCA輕型戰鬥機。


巴基斯坦發動的反擊作戰也沒有湊效,被印度陸軍阻擋,最終兩國在調停下結束了戰爭。事實證明,巴基斯坦難以打過印度,但是事實同樣證明,印度的軍力也不像看上去那麼強大,因為印度軍隊暴露了調度緩慢,行進混亂,後勤缺乏,指揮失靈等問題。戰後印度進行了冷啟動軍事改革,也就是希望其軍隊能像電腦的冷啟動一樣,隨時可以啟動部分戰力及時作戰。

圖為印度海軍什瓦里克級護衛艦。


這種簡單的要求,也就是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竟然因為印度國內交通條件不夠便利而放棄了,最終失敗,因為交通不便利,所以快速反應部隊也很難快速反應。印度軍隊一直存在這個問題,也就是調度問題,就是為此,印度甚至都不可能發動什麼空地一體化和海空聯合的作戰行動,只能各自為戰,這在對付小國的時候還可以,但是對付大國就不堪一擊了。

圖為印度海軍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印度海軍雖然不強,但是驅逐艦還是有的。


印度裝備了300多架第四代戰鬥機,主要是蘇30MKI戰鬥機,還包括部分幻影戰鬥機,巴基斯坦是200多架,但是主要是輕型的梟龍戰鬥機,梟龍戰鬥機雖然先進,但是面對蘇30MKI畢竟還是差一些,所以巴基斯坦空軍其實很難打過印度空軍,其海軍差距更大,巴基斯坦海軍都沒有驅逐艦,印度海軍連航母都有。

巴基斯坦海軍採購了4艘054A型護衛艦,他們是巴基斯坦海軍最強的水面艦艇。


當然,巴基斯坦的經濟和交通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現在之所以能夠威懾印度,主要是靠的核武器的存在,巴基斯坦的經濟還不如印度,甚至更落後,國內交通條件也很不便利,所以巴基斯坦軍力根本也沒有印度強。


海事先鋒


在這裡首先說明一點印度不是打不過巴基斯坦,其實從印巴分治開始後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巴兩國之間的戰爭其實是互相有勝負的。

確切的說:第一次的印巴戰爭雙方只是打了個平手,因為在聯合國的斡旋下雙方達成了停戰協議。

第二次的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得到的實際上的勝利,但巴基斯坦付出的代價也是蠻大的,隨後在蘇聯的斡旋下雙方,也就達成了停火協議。

第三次的印巴戰爭。印度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印度順利的分解了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獨立變成了現在的孟加拉國,這次的印巴戰爭一樣在聯合國的干涉下,巴基斯坦和印度也達成了停火協議。

隨後兩國不斷地圍


繞著重心問題——克什米爾的地區的歸屬權,常常爆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不過並沒有像前三次那樣的大,但雙方的矛盾都是一樣的。

是否有人會這樣說?印度在南亞的軍事實力不是最強的嗎,因何沒有充足的實力完全把巴西斯坦給壓住。

事實上,按照綜合國力來說。印度不論在哪個方面都比巴基斯坦強,不過這種實力是無法將巴基斯坦給碾壓的。儘管印度是十幾億的人口大國,但巴基斯坦一樣也是一個有著2億多人口的大國,儘管國土面積比印度小了點。但是兩國的發展水平差距並不是很多。因此印度要想完全徹底碾壓巴基斯坦是不可能的。

即使只是雙方之間正常的小衝突,以目前印度的實力在和巴基斯坦較量時,還真是佔不上什麼便宜的,竟管只是局部戰爭,以巴方士兵軍事素顏,還是可以和印度軍對一決高下的。如在1999年的卡吉爾衝突中,印度軍隊就傷亡,儘管如此印度軍隊也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

因為巴基斯坦的軍人長年干涉政治。儘管巴基斯坦國家不是很富裕,不過軍人獲得的資源可不比印度軍隊差,平時的建設和訓練也抓得比較緊。在東方大國的幫助下,巴基斯坦的空軍實力也是比較優秀的,從最近幾年沙特組織的聯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打擊中,大部分的指揮官都是巴基斯坦人。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若是比的是軍隊的質量實力。在空軍方面,巴基斯坦比印度更優秀。因為印度摔飛機在世界各國媒體上是出了名的。即使是陸海軍,兩國的綜合發展程度都是半斤八兩的,不過。在水面艦艇方面印度軍隊比較強一點,水下的這是巴基斯坦比較強,這也是印度比較害怕的。

因此,綜合上述印度,之所以打不過巴基斯坦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巴基斯坦的實力跟自己不相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