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買房還30年房貸,省吃儉用,一輩子給銀行打工,真的有必要嗎?

風瑾如畫


這是一個兩極分化的殘酷社會現實。

一般能交得起首付買房的人,都是有辦法來錢的;所以買完房後最多五六年時間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還清貸款。

房款利息雖然很低,但是30年期限的話,50萬貸款要多付58萬左右的利息,58萬可以買很多東西,比如買輛好車,做點小生意什麼的。

當然也有一些普通上班族家庭,一個人主內,一個人主外,要供房的話確實有些辛苦了。

特別是對於在外邊社會打拼的那一位來說,不能生病,不能休息,不能失業,要不然整個人生計劃就亂了套。

沒辦法,只好在外面當孫子了,給老闆陪笑臉,給客戶陪笑臉,只求順順利利的還完房款。

但是無論多麼辛苦,房子還是買的好,這是自己人生一世的價值體現;站在理財和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房產從長遠上看更是投資的首選。

每天聊聊理財和創業的事兒,喜歡的請關注,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財富與成功


我覺得沒啥必要,人生能有幾個30年,省吃儉用,日子不好過,而且一輩子為銀行和開發商打工,這樣有意思嗎?起碼在這30年裡面,你和租房的人差不多,人家是付房租,你是付房貸,而且中國的房子的質量都不太好,連住建部官員都承認,一般也就是30年左右時間,等你房貸還清了,估計這個房子也要動遷了,何必一定要為這高房價買單呢?

在國外年輕人是不買房的,因為對年輕人來說,學校剛畢業,因為你已年過18歲,父母是不會給你付首付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怎麼可能買房呢?等到人至中年,有了一定的事業和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在這種情況下,貸款十五年買一套房產,也是可以的。

而且在國外大約有一半人口還是租房住的,因為租房子沒有壓力,說走就可以走,而且也容易創業辦公司,試想如果你欠了銀行一屁股債,還有可能換工作,換崗位,辭職去創業嗎?所以買房不僅是做一輩子房奴,而是自己人生的前途也就毀了。


不執著財經


如果買房影響生活質量,讓自己節衣縮食那是沒有必要的,畢竟人的一生不是為財富活得,而是讓自己過的更有價值更舒心。過去20多年,很多人當房奴過的反而很開心,那是因為快速發展時期很多人的收入快速增加,房價也快速上漲,買到了都賺到了。收入增加讓還貸壓力顯得微不足道,房價快速上漲也讓個人資產增值,所以買房的成為了有房階層日子過得很舒坦。反而是沒有買房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因為房價漲的太猛了,遠遠高過了收入上漲。

當前情況下,房價進入穩定的新常態,個別城市可能還會下降,另外今後的收入增長也不可能有過去快了。穩定成為常態,如果再揹負沉重的房貸負擔前行就不一定合適了。對於抗壓能力強的人來說,壓力就是動力,房貸壓力可以逼迫其賺更多錢,讓其有更多的活力。

對於抗壓能力弱的人來說,沉重的房貸負擔就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其什麼都不敢幹,甚至自己喜愛的活動也不敢幹,總是節衣縮食,生活很艱辛。同時鉅額的房貸負擔也容易導致個別抗壓能力弱的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幹一些事情,這也等於限制了個人價值的實現。所以說在房價新常態下,每個人買房定要認真思考是否適合自己,另外將來房價跌的首付都沒了是不是能承受,自己要考慮清楚。人的一生財富只是外物,根本的還是自己的心情。


深度軍備


我正好是30年貸款的房奴,上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買房時不到25歲,所以當時對30年的概念就是,還完貸款我要50多了,天都塌下來了!先說說買房原因,僅僅是因為結婚。。。首付是父母出的,房貸是我們小夫妻自己背,年紀輕沒規劃,當時我和老公都不樂意買房,但父母出首付的誘惑還是很大的,我們還是沒抵抗住,想著還貸苦一把還是上車了!


最辛苦其實是頭兩年,不到25的年紀,就是剛畢業,收入真心低,玩心還特別重,每個月一到還貸款的時候,壓力山大的睡不著,偶爾需要借錢,信用卡套現還貸款,日子過的自然也不富裕,但偶爾的小資樣子還是裝裝的,標準的隱形貧困人口。


如今我快30歲了,回頭看看當初最慶幸的就是先買了房。因為真的想不到房價會漲到如今這個地步,即使現在的房價跌一半我都買不起,我當初買的時候,房價只有如今的三分之一;


再者說說收入,我現在工作多年,只是比畢業時多拿點,但收入依然不高。大部分人的收入一般都跑不贏房價,但跑贏房貸還是不難的。也許很多人開始的月入5000,房貸3000,日子緊巴巴,但堅持幾年,哪怕沒有月入過萬,只是收入六千、七千、八千,房貸始終是3000不變的,比起租房的許多不確定因素,你也會越來越輕鬆。


還有子女和老人,我開始很天真覺得自己才不要生小孩呢,我自己都沒玩夠,可後來還是有了孩子;從前覺得父母是頂樑柱,可漸漸發現他們在衰老;老人漸老,孩子年幼,生活壓力集中襲來,才意識到該準備改變了,好在房子是自住的,只要自己再努力賺錢供養上老下小就行,自己的未來起碼有一部分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


最後必須說買房還是量力而行,我也不是買什麼大城市好地段,就是普通工作城市的自住房,解決自住和子女住房問題,偶爾能接父母到身邊,夠過過小日子而已。


小鳳凰樹


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吧。先說一下本人的情況。農村人,現在在城裡上班,去年剛買的房子,一個月三千的房貸,還款三十年。每個月工資三千多點,三線城市。為什麼我工資不高,還要去買這麼貴的房子?第一,為了孩子上學。買的是還可以的學區房,在城裡沒有房子,就意味著你的孩子沒辦法上條件比較好的學校,所以只能去買房。第二,自己吃了學歷不高的苦,所以想讓孩子的教育條件好一點,所以去買了比較不錯的學區房。至於房貸,農村人,家裡沒什麼積蓄,只能貸款。想要買這種條件的房子,算一下工資收入,只能去還這麼多的月供和這麼長的還款期。所以並不是我想去買房子,而是不得不去買房子。當然,如果你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可以去郊區或者教學條件簡陋一點的地方買。


半城5566


給銀行打工?拜託,你是為自己打工啊,或者說你想給租你房子的房東打一輩子工?

我先給你講個笑話,說有個紳士看到大街上有個小孩在哭泣,紳士就問“你為什麼哭啊”,小孩說“我媽媽給我一塊錢讓我買糖,結果我把它丟了”,紳士說“別哭了,我給你一塊錢,拿去買糖吧”,孩子接過一塊錢,突然哭的更傷心了,紳士趕忙問“為什麼還哭啊?”,小孩說“我想我要是不丟那一塊錢,我不就有兩塊錢了,可以吃兩塊糖。”

笑話中的小孩不明白,如果他沒丟前一塊錢,紳士可能就不會給他後一塊錢了,兩個事件間是有聯繫的。


就像吃飯,10塊錢不是吃米飯,就是吃麵條,總得填飽肚子吧?買房也是一個道理,如果錢不用來還房貸,也會用來租房吧,總不能沒地方住吧?

只不過,租房最終房子不是你的,租金都給了房東(可能去還貸款了),而買房房子30年以後是你的,就相當於你把錢做了個零存整取,還免費住了三十年,你覺得這買賣不划算嗎?


螃蟹殼那麼硬,吃起來那麼費勁,吃螃蟹真的有必要嗎?

工作早出晚歸,那麼辛苦,可能還不開心,真的有必要嗎?

沒有付出,哪有回報?一切都是為了你自己啊。

我也是房奴,我也有房貸,我為自己帶鹽,痛並快樂著。


鑫財經


作為一名房產經紀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其實許多人也是迫不得已,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拿深圳來說,許多人買房是為了孩子可以在這邊讀書,有一個好的學區房哪怕再貴都會買,畢竟一切為了孩子,沒有買房孩子無法讀書。又沒辦法放棄深圳的工作,只能咬咬牙買房哪怕是一房一廳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娶老婆必須有房子才行,因為你沒房子沒有幾個女孩子願意嫁給你,都是因為迫於無奈,沒房沒有一個家沒有安全感也沒有歸屬感。其實想想人活一輩子不只是為自己活著。也是為身邊的人活著。許多事身不由己雖然自己知道為了一套房子貸款30年不容易。可是不貸款不行。有幾個人可以一次性付款的?一切還是因為一個責任,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平等的,有些人貸款三十年的機會都沒有,至少許多人還有機會貸款三十年還可以有套房子,有些人勞碌一輩子一套房子首付也拿不出來,因為自己的月薪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無奈


江西老表小軒


10年後,看看房子值錢不值錢就知道。

個人觀點:現在買房很多部分都是充面子,看到人家買了自己也去買,親戚鄰居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家買房了嗎?”把買房作為衡量財富的標準……

所以現在不管誰,哪怕農村泥瓦工木工都借錢買首付,然後見到親戚朋友都炫耀買房了……

殊不知每個月的房貸,孩子還在學習中,沉重的費用壓的透不過氣來,這15-20年的房貸真不敢出去亂消費,父母贍養顧不了,親朋好友人情來往不敢應酬,甚至誰敢保證15年人生安全……

買房看子女將來就業在哪裡?談婚論嫁在哪裡?根據自己能力去購買,將來的變化真不一樣,說不定馬雲的“房子如蔥”真的實現呢?就不一定保值(市場越多的產品 以後會越來越便宜)

個人見解,勿噴


袁121319454


你這麼想也沒錯,30年房貸,月月給銀行上供。一不小心斷供,房子給銀行了,錢房兩空。

但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給你解讀:你這是剛需思維,是靜態思維,是窮人思維。

一、剛需思維

所謂剛需思維,是指把房子只當房子,只用來住。現在這種思維的人不多了,你算一個。

二、靜態思維

所謂靜態思維,是指一套房子能住上一輩子,還上30年。現在這種思維的人也不多了,實際真正一套房住30年的人很少。

三、窮人思維

所謂窮人思維,只看到壓力,看不到動力,只看到危險,看不到機會。現在這種思維的人還不少,你算一個。

60後70後的不說了,80後90後的人,買了房的人,幾乎沒有打算住一輩子的,也沒有打算只買一套房的。

這些買了房的人有多種選擇。一般分為兩種:

1、不斷換房。趕上紅利的,藉助槓桿成功撬動身家的人,他們根本不滿足於現有的這套房。因為一般首套房上車,往往因為資金限制,會有所遷就,要麼城市不大好,要麼地段不大好,要麼戶型不大好,要麼沒有學校。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換房,比如房價漲了點,攢了點積蓄,老房子賣掉,換到錢配合積蓄,再貸款,換房輕輕鬆鬆。

2、買更多的房子。這是一個裂變的過程。一套房漲了之後,賣掉換成兩套房的首付,再借助銀行貸款,接著尋找價格窪地,可以是不同城市,可以是同一個城市不同地段,不同類型項目。繼續裂變成三套四套甚至更多。前面幾輪房價上漲,太多人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身家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跨越。當然,這些身家需要足夠的收入支撐,因為扛著大筆房貸,跟房價走勢也息息相關。

說這些並不是刺激你,也並不是鼓勵你去炒房,而是想告訴你一個道理:你現在可能沒買房,說句刺耳的話: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房子是價格非常高的單品,門裡面和門外面的人的思維完全是兩碼事,沒有經歷過實戰的人是不瞭解這個心態的變化的。等你真正買過房了,你就絕對不會這麼想了。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不管大家如何想。我始終認為超過10年工資。我是不會再買了。

我寧願買個車,住遠點。在大城市上班就在城外15至30公里買,買不起就租。每天提前半小時起床,沒準身體還好些。

或者掙了錢回老家蓋。或者在山水好景區附近租個農舍。



一上海白領夫妻,把房子賣了600多萬,在婺源一鎮附近景區,租了幾間破舊民房,租期40年。裝修拾掇,種花種菜,教子讀書。並在網上賣農產品,沒事寫寫書。這也是一種生活。

一個農村大爺這樣說,人生就那麼幾十年光景,乖乖,掙的全給賣房的了,且還不夠,還得再給20或30年的錢,還要給利息。惱火,越想越惱火。他說苦苦掙錢去養肥開發商,為銀行打工,去養那些炒房客。真不知是我腦子不夠用,還是思維跟不趟上兒了。


他說也有他的道理。我曾想過,如果半道上我還不起月供了,怎麼辦。

安徽公共頻道報,合肥一對夫妻在萬達廣場買了一處房產,每月要還月供一萬多,孰能料,房子買後不久,老婆患重症,每月也要花一萬多治病。已有二個月未還月供了,如果再不還,銀行收房子,以前首付那8、90萬就打水漂了。可現情況是房子租不掉,也賣不掉,愁得讓人心酸。

有人說,不買房孩子上學是難題。進城唸書的孩子與鄉下唸書的孩子哪個好呢。一些媒體說城市教育好,不買就耽誤孩子。高考狀元是城市孩子佔比大。可一二本的還是農村孩子佔比大。這是從一個同學那兒得出結論,他是高三連續7年班主任,6年升學率拿了全市第一。他說在農村讀完初中、憑本事考上城裡高中的孩子,基本考上一二本沒問題,極少考不上的。我問為什麼?他說從小自學能力強。因為他們不補課,靠自學,父母務工在外,養成了自學習慣,學進了腦子,考一二本比城裡孩子多。城市孩子走兩頭極端,一類是孩子從小補習,補亂了,補厭了,補疲了,效率低下,暈暈愕愕,落榜讀職校居多;一類高狀元多,大部分出自父母文化高和又和睦的家庭。

另外。城市生活壓力太大了。遭遇坎坷,還貸還是難。如果是體制內還好。如果工作不穩定,人是浮躁的。特別是投資失利後,再想起來那滋味兒,我見過。這個生意看走眼做失利的人,曾經兩天沒錢買菜做飯,孩子也沒吃飯,鄰居知道後端去飯菜,送了幾百塊生活費。當時,我在場,那個人感動得淚花打轉轉。


安居才能樂業。目前這房價,不少剛需人連首付都困難,難以樂業,難以成家。但,不買房,不能不努力,不能不振作,不能不自信!把自己打理靚點,二三萬塊買個二手車吧,掙錢速度快點,也順便也好拉個對象回家。學學馬雲,先哄個媳婦回家,再努力工作,等有實力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