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農作物不自己留的種子,而買種子公司的種子?

品今萬象名錶銷售保養諮詢


繼續談談種子的問題。

為何最近突然種子的問題熱,我想大家應該明白是未來科學大獎與李昌平致袁院士的信所致。簡單的說就是有很多人認為轉基因作物不能留種,雜交水稻不能留種,所以認為這裡面有種子企業或者外部勢力的介入所致。實際上呢?

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目前很多作物不能留種並不是這些作物的後代種子不能發芽。這些作物的種子完全你發芽並茁壯成長為健康完整的植株並結果繼續繁育下一代。但是農業生產不僅僅是繁殖農作物的下一代,它是要保證質量與產量的。

而不能留種的作物都是雜交育種而成的,制種獲得的雜交一代種子在種下去後具有雜交優勢,長的比父母本都好,產量也最高。但其結實的後代種子的基因則是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的自由分配與組合,所以會出現父母本基因隨機分離分配到後代種子中。若以這些種子留種種下去,那麼照常發芽生長,但是沒有雜交優勢了,且生長髮育時期不均一(整齊度差),所以最後成熟的時期不一致,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總不能一塊地分個三五次挑花的收吧)。這就是雜交水稻和其他雜交制種後代不能留種的原因

而雜交種的選育是需要育種家將不同的自交系品種進行組合配種,這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與專業知識,農民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育種科研院校與公司承擔了這部分工作並進行相應的商業活動。


柳小慶


關於農民自留種子問題

如果是雜交種(玉米或水稻),自留糧食作種子比從種子公司購買的雜交種產量低,減產20%到30%,經濟損失每畝兩三百元,而買種子的支持約六七十元,顯然留種不划算。

下面談一談常規種留種問題。理論上講,如果你是一個很有經驗的農民,按照一定的操作規程,完全可以從自家田裡留出“糧食”來年作種子用,省出種子錢,也不減產。但本人並不推薦這種做法。原因是,為了作種子,要在收穫前嚴格去雜、單獨收穫、單獨脫粒、乾燥、精選、妥善保管。常規種種子價格並不貴,一般小麥種子每公斤4-5元,而糧食價格約2.5元,相差不多。

每畝地約節省二三十元,但要操心費事,多數農民知道自己可以留種也不留,而堅持到專業的種子公司去買種。

但如果種田大戶,100畝地,就不一樣了。對種田大戶,如果發現自己今年買的小麥種子品種對路,種子整齊度也好,建議你留種,還可以搞一個現場會,賣給周邊農民一些。


種田博士後


雜交水稻可以留種,誰說不可以的,只不過為了達到產量最大化需要提純。我們去雜交水稻田邊基本上看到株高和稻穗非常整齊,只要不是購賣的假種子幾乎無雜株像一幅油彩畫好看。市場上所提供的種子公司良種為什麼價高,因為在種植過程過被種子公司選中田塊儘量成片種一個品種,期間管理有一套辦法和規定,從幼苗到出穗就能看出是否留做種子田,有時因氣象原因稻穗受粉還需人工處理,後期管理是拔除雜株。具體操作不算太複雜,按著要求做即可,達標後該地塊稻穀由種子公司收購作種子出售。當然了農民賣出的達標稻穀肯定比非種子稻穀貴不少。

身為農村人對農業生產多少還知道一點,就算常規稻留種也要選一塊結穗整齊拔除雜草雜株吧,制種道理一樣。至於新品種就需要專業人士培育了。




謝永舵一1736


為什麼大家不自己留種了呢?

因為經過實際的種植發現,自己留的種子發芽率低、抗病蟲害能力弱、產量低。農民自留的種子往往沒有經過正規的病蟲害檢疫,消毒不徹底,播種後會造成田間病蟲害加重,為了省幾個錢,沒準有可能年減產一半!那麼自己留種不就是得不償失了嗎?所以留種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是有的人不懂,亂說,說制種公司就是為了多賺錢,導致現在的種子“不孕不育“了!

其實並不是,育種技術在發展,為了高產優質我們專門進行種子培育。比如F1代雜交種、產生的後代種子不純,性狀不穩定以及那些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的新品種來說,農民沒有辦法留種種植,必須每年買新的種子。此外,種子包衣等種子加工技術不僅能提高發芽率還能防止病蟲害,這都是農民自己留種所不能的。

另外,就算是你自己的留的種子好,也要考慮到一個問題。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農民可以自繁自用授權品種的繁重材料,不需要品種權人的許可,不需要交納使用費,但隨著生物技術在植物育種領域的廣泛運用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留種權利的行使日益受到法律和技術的限制。歐盟和美國關於農民留種權利的規定,是將UPOV公約保護農民留種權的初衷在現代農業背景下進行了重新解讀,即農民為了解決生計問題的農業種植可以作為品種權保護的豁免,如果相關農民從事商業種植則不能享有農民留種權利。

在我國,根據中國現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農民自繁自用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可以不經品種權人許可,不支付使用費。自己留種可以用於自己種植,種植的面積不限,可以種植在向集體承包的土地和向其他人轉承包的土地上。但是要注意,自己的的種子是不能賣給其他人的。


那年的路人甲


1.通過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收成”問題來分析:自留種從產量和品質上來講都遠不如經過改良後的購買來的種子。

2.通過時間成本來分析,自留種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選種到去雜到晾曬到存放需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隨著社會發展,農民的收入不再僅限於種地,比如外出務工,比如自己做些生意。時間和精力對於自留種來說是不划算的。

3.隨著育種技術水平提高,有專門研究種子的專家團隊進行改良、包衣、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是農民自己本身做不到的!


簡明視頻三農


常規品種:1、產量低、自己留種到第二代種後開始老化、在原來的產量基數上一年比一年減少它的產量、必須重新購買新育的常規產品才行。2、用種子量多,每畝種量7-8斤種、購買新種(帶包裝正規育種公司生產)市場價7元一斤,每也要幾十元種錢。3、抗病蟲能力差、一季要好幾次農藥。4袁老只是專心科研雜交水稻,但是沒有說不能種植常規水稻和自己留種的話、種常規留不留種和袁隆平院士一點關係都沒有。何必讓袁老來承擔不能的責任呢?種植大戶用雜交水稻的多、農民早稻用常規的種植2-3畝水稻也有,也是農民自願選擇、雜交水稻和常用水稻使用是市場決定的,和袁隆平院士沒有關係。


用戶5505713024836


1、自留種子產量低,抗病蟲害能力差。

2、留種很麻煩,很費時費力,浪費土地。

3、自留種的口感較差,新種子口感更好一些

4、自留種發芽率很低



5、現在都用雜交種子,新種子都是無法留種這是因為這些種子都是優化的,只能保證一代的優良。

6、基因不穩定無法傳播給下一代,如果留種子就無法有很好的收穫。


東北嘎子哥


1.老種子並不一定絕對好,因此,國家大力在提倡改良種子,推廣優良品種,這是政策性引導造成的,是一種政府好心行為。

2.農戶在這種引導下,也變得更加懶散,更加節省時間和精力,而使用國家改良後的優良品種。

3.市場的逐利行為,引導了大量市場主體去推廣改良過後的種子。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

4.老種子有一些毛病是存在的,但是過分的改良也存在去轉基因的風險,這是政府部門需要加一深入研究和透明給社會大眾的,凡事都要有個度。


一粒芝麻農場


就一句話:已經順利全部都是轉基因種子了!


岐黃之術敬信傳


說多了是浪費,一句話就是轉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