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旭:創中國版“採埃孚”

如何消除電動汽車換檔過程中的“卡頓”現象,並且縮短動力中斷時間,是汽車業界的棘手難題。回鄉創業的清華大學陳紅旭博士潛心研究,成功研發出“無離合器”“無同步器”“無換擋衝擊”電驅動機械變速器。變速器可以將汽車換擋動力中斷的時間控制在0.2秒,領先國際同行0.6秒。這項創新,在第三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四川省賽區奪得創新組一等獎,之後又在全國總決賽上奪魁,獲得創新組一等獎。

為了縮短這短短的0.6秒,陳紅旭用了10年時間。

2008年,陳紅旭進入清華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他了解到電動汽車由於沒有離合器,換檔過程中會產生動力中斷,對於如何解決這個技術難題,他很感興趣。於是,他便將此作為自己讀研期間的研究課題,精心設計並製作了變速器換檔系統。“那時的產品比較粗糙,尚處於試驗階段,不能進行商業開發和應用,但卻為我進一步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如實說。此後不久,陳紅旭又在讀博期間提出了電驅動機械變速器“無衝擊”“無動力中斷感覺”換檔控制方案。

10年的時間,他的研究始終未停歇,技術不斷在打磨、不斷在精進,不斷在突破。為了加快研發速度,他開始“招兵買馬”。 2017年5月,陳紅旭組建了一個由5名博士後和6名研究生組成的電驅動機械變速器研發團隊。團隊成員日夜奮戰,經過半年技術攻關,掌握了電動汽車多檔變速器的核心技術,成功研發出比國際平均水平提高3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之後,多家投資機構看中了這個產品未來的市場價值,紛紛投來橄欖枝,願意與他合作。可是,陳紅旭一一謝絕了,他選擇自己辦廠創業,實現自己的新夢想。他說:“家鄉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這和我的創業之路非常吻合,如果自己的夢想能在故土上得以實現,那將是我回饋父老鄉親最好的禮物。”

2017年11月,陳紅旭回到家鄉四川省宜賓縣,成立了宜賓豐川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用自己研發的電驅動機械變速器“無衝擊換檔”核心技術,在宜賓當地實現了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研發、生產、測試和銷售。

面向未來,陳紅旭的目標是做中國版“採埃孚”,努力為我國的電動汽車打造自己的動力系統心臟。“研究成果轉化成產業實踐,將要面對技術、市場等各方面的挑戰,相當於二次創業,但是我和我的團隊已經做好了應對預案,並且信心滿滿。”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