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圖麥·李出版小說《劉小姐》:靈感源自母親哈文,父親李詠鼓勵完成創作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生於2002年,16歲,留學美國,出版第一部小說作品《劉小姐》,中文創作,自譯為英文——11月27日,因為推新書,一個名叫法圖麥·李的女孩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最近的一次,是因為父親的早逝。是的,法圖麥·李,前央視主持人李詠和導演、製片人哈文的女兒。

《劉小姐》的創作契機,是哈文偶然間說起自己母親的愛情——20世紀40年代,劉小姐曾被一位國民黨軍官追求,最終卻嫁給了一位共產黨員,也就是法圖麥的姥爺。之後舉家從東北遷至寧夏回族自治區。更多的細節哈文也很遺憾因為自己母親已去世而無從瞭解,這簡單的一句話卻引起法圖麥的無限想象。十幾歲便出國留學的法圖麥對中國20世紀的歷史完全陌生,也尚未有過愛情婚姻的切身體驗,但16歲的“00後”寫起姥姥16歲的故事卻有極強的年代感,並虛構了很多細節。

小說以兩條線索穿插描寫劉小姐與吾恙“雙姝”的愛情故事。都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劉小姐與穿軍服的先生兩情相悅,書信傳情;吾恙與黑山受媒妁之言結為連理,相伴到老。被女兒問到為何不姓劉時,吾恙回答:“我不願做那大多數。”

法圖麥稱,雖然對中國很具代表性的青春文學作品並不瞭解,但也在書店翻看過,自己不喜歡閱讀和創作校園文學,也不喜歡華麗的辭藻和莫名的憂傷。寫完《劉小姐》的故事翻譯成英文的過程中,感到枯燥時就看看村上春樹的英譯本。

這部作品是法圖麥的第一部小說作品,是在父親李詠的鼓勵下創作完成的。今年7月將定稿交與李詠曾出版《詠遠有李》的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社編輯將這本書付印前還曾與法圖麥商議請法圖麥一家三口遠程做一場新書首發的視頻直播,遺憾的是法圖麥的父親李詠將永遠缺席了。#SplitPageHere#

在線專訪——

11月27日上午10點,美國的凌晨。小法在家中接受了四川在線記者的專訪,11月25日剛剛失去父親的她,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種憂傷。她的態度彬彬有禮,思維敏捷,口齒伶俐有父親的風範,而她的所想所答又彰顯著她的獨立,不附庸,不逐流。雖然出版社之前特意打了招呼,不要問關於李詠的問題,但很明顯,小法是一個敢於直面現實的勇敢女孩,關於父親的問題,她都回答了。小法告訴記者:“爸爸有看到我的新書,不遺憾了!”

關於處女作

問:故事的來源是媽媽講的長輩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實發生的呢?

答:關於創作這本書的靈感,是偶然我跟我媽媽的討論,我的名字比較特殊,聊到我姥姥的名字也很特殊,我就很好奇,問我媽媽她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她就給我講了這個故事,就突然間很想把它寫下來。重點是靈感來自媽媽給我講的故事,本質上是個虛構的小說,因為很多情節需要我自己去編自己去想的。

問:小說有大量的細節,歷史背景,你才16歲,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哪些比較印象深刻的困難?

答:關於寫作時因為年代遇到的困難,重點還是比如說一些煙的品種啊、名稱啊,當時流行的什麼木頭做的傢俱啊,現在也沒有知道的渠道,就在網上查一些歷史資料,當時大量進口的東西。

問:這部書從構思到寫作,用了多長時間?其間父母有給過你指導和修改意見嗎?

答:我15歲也就是去年暑假開始寫,今年暑假完成的。期間什麼時候有靈魂了就去寫上一點。當時開始的靈感就是想要做一個類似球型的角色和觀點。書裡很多人物都有很多發展的空間,就像抓了一把線頭一樣,基本上每個人都往深裡寫的話都可以寫出自己的故事。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點。因為我寫的過程中我也不是寫之前就提前構思好將來會寫成什麼樣子,我是算自由那一類的,希望這個故事從任何人的角度來看都有不一樣的觀點,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非常精彩,並不限於故事的主角才會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經驗。

問:以15歲的年紀寫一段有歷史感的愛情故事,如何掌控呢?

答:我當時寫的時候,包括我現在,和書裡劉小姐一開始的年齡差不多,除了時代不一樣,心靈上的感悟和心情感受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是類似的,這樣寫的話還不算很困難。

問:會將小說作品版權做影視化處理嗎?

答:我寫的過程中,腦子裡是非常有畫面感的,有些場面我特別特別喜歡,但影視化這件事就隨緣吧,也不會刻意做些什麼事出來,看情況吧。

問:中英雙語寫作你是先寫漢語還是英文?哪個更有挑戰?

答:我是用中文寫的,因為畢竟是個中國的故事,而且中文也是我的母語,寫起來更方便寫。有困難的應該是翻譯的過程。中國有些詞啊、話中話啊別的語言真的表達不出來,就得想別的方法來表達,這是很困難的,但用中文寫是很流暢的。

問:書稿完結後有沒有給父親和母親看過?他們有什麼樣的感受?

答:也並不是說他們會主動去看啊、審啊,我是會主動寫一段認為很喜歡這一段就會主動和他們分享,他們會給一些比較有建設性的意見。爸爸是很注重細節的,會給我一些修改的地方等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

關於自己

問:因為母親的講述,父親的鼓勵,你創作了第一本小說。從你自身出發,寫作會是你目前甚至很長一段時間所專注的事嗎?換句話說,會不會當一個專職作家?

答:關於將來當不當職業作家,因為現在寫作是我的愛好,我很享受寫東西的過程,但對未來還不是很清晰想要做什麼,如果能讓愛好變成特長,特長再變成專業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問:

16歲出小說或許會被評價文筆和內涵比較稚嫩,你怎麼看?

答:大家的評價我都接受,畢竟我確實16歲,也沒有成熟作家的文筆,成熟,精煉的那種。我可以改嘛,畢竟我才16。

問:生活中你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女孩呢?性格上和爸爸像的多一點還是媽媽?在國外生活多年,在性格或者看待事情的角度、想法上有改變嗎?

答:性格的事情,我可能屬於比較隨性一點的,比較直有時候,和我爸媽都挺像的。出國後獨立性變強了,但還和以前差不多。

問:平時愛看什麼書?或者說認為自己的文風受誰的影響比較大?

答:我剛剛看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不是某一個作家或某一種文風,我個人比較喜歡隨性一點、自由一點的文風,不需要華麗的詞語,是作者和讀者的心靈上的交流,不是用詞華麗就是非常好的。

問:對80後、90後,或你所瞭解的中國當代青春文學代表作家及作品作何評價?

答:對現在當代作家,我真的資歷太淺,年齡也太小,不太有資格做任何評價。

問:有準備下一部小說麼?想寫什麼?

答:我本人是注重靈感的,也沒有什麼時候之前必須寫完一本的概念。什麼時候有靈感就開始寫吧。再過兩年就上大學了,在做準備的方面比較多,時間也比較不夠用。

問:和爸爸之間的關係,會像朋友更多一點嗎?如果遇到問題,你是願意和父母溝通的女孩嗎?有沒有哪件事情,爸爸對你的教導讓你最為受益?

答:我和我父母之間的關係,我家是比較平等的,我和他們的關係是像朋友一樣,有什麼問題都會和他們說,沒什麼不能說的。他們的經驗足,所以我能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問:有沒有哪件事情,爸爸對你的教導讓你最為受益?

答:我爸給我的教導,基本上就是想到什麼就去做,行勝於言。該行動的時候總要去行動的,不要總是說說而已。(出版社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