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華為公司會三年趕超阿里雲,你認為有可能實現嗎?為什麼?

慈小姐


說句實在話,這個問題還是有些尖銳了。那麼到底有沒有三年趕超的可能性?我覺得還是得從現狀來進行分析,才比較客觀。

市場份額,算是一個最為直觀的實力評估標準了。去年權威機構IDC就發佈了2017年中國公共雲IaaS市場份額調研結果,阿里雲在國內雲計算市場的佔比高達47.6%,相當於足足佔據了半壁江山。剩下的一半市場份額則有騰訊、華為雲、金山等其他國內雲計算廠商一起瓜分。

再來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就在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佈的,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分析報告中,阿里雲佔得全球公有云IaaS市場前三甲的一席。其中,阿里雲的增速是最快的。

另外,還有一些權威數據也可以作為重要參考。像是國際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公佈的2018年全球雲計算IaaS魔力象限,阿里雲進入挑戰者象限和遠見者象限。可以看出,代表國產數據庫技術研發能力的阿里雲,現在已經能夠全球頂級數據庫服務廠商同臺競技了。

其實,在去年公佈的2018年全球雲計算IaaS魔力象限,阿里雲就已經能夠代表中國廠商,進入Gartner的IaaS魔力象限,成為這一核心領域的成員。可以看出阿里雲一直在進步,這也是華為難以3年就趕超的原因。

我覺得中國雲計算市場應該百家齊放,沒必要非得拋出什麼幾年必須趕超的口號。你們覺得呢?


科技衍生品


可能那必然是有可能的,我們需要討論的是這個可能性有多大。依我看來,這個可能性確實不大。原因有三:

一、雲計算最重要的是要有數據,能不能獲取數據這一點非常重要。你不能憑空捏造一些數據去計算,這樣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就跟建樓房一樣,連沙子水泥都沒有,怎麼建樓?華為雲面臨的問題就是這個,互聯網公司獲取數據的能力遠遠強於普通的科技公司,這方面華為先天條件就比阿里差很多;

二、從研發的角度上說,華為的研發能力不用懷疑,但是雲計算不是華為擅長的領域,華為內部缺乏這個基因,大家可以去對比一下手機的算法工程師和雲計算的算法工程師的招聘要求,是有很大差異的,這意味著如果需要快速獲取這方面的人才只能高價從別的公司挖人,而轉行或者重新培養都是需要時間的。

三、公司文化的影響,華為內部的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等級森嚴,各種流程非常完善,對硬件來說這是好事,可以避免出錯,但是這種思維未必適合於雲計算,當你做一件事情持續了很多年,而且成功了,做其他事情也會習慣性的用之前的思維去思考,但實際上與時俱進是很難的。可以肯定華為雲計算的很多領導是從手機等很多其他部門過去的,這樣便於控制。

當然,華為也有自己的優勢,有人走在前面,很長一段時間呢只需要跟著別人走就行了,不用擔心走錯路,另外,華為的品牌影響力還可以,跟政府企業關係比較好,有穩定的客戶群體。


zllong258


個人感覺還是不太可能的,華為擅長的是通訊而不是雲計算,最最重要的是,阿里有一個平臺去驗證錯誤,有個試錯的平臺,每年的雙十一都是阿里雲的主戰場,每秒數億次的運算量,這是對雲計算能力很強的考驗,進行迭代,創新。反觀華為做雲計算的話,沒有大的試驗場。能在第二梯隊,第一梯隊的話,不太可能。


李侃砍


阿里十幾年沉澱,挖人,尋大能力者,發展

華為穩打穩紮三十多年

同質化競爭的情況下,沒有十幾年你別想,甚至永遠不可能

當然,如果這兩個巨頭犯了不可挽回的巨大錯誤決策,或者不思進取,還是有希望的,不過,這種情況很難出現


TheWindOfFreedom


雲計算領域,水軍多也沒用,人家用戶都是懂行的。


鳩摩智推saber


華為技術沉澱比阿里巴巴深得多的去啦,也許不要三年就可以趕超阿里巴巴的雲計算,我堅信


活好當下方可談未來


不可能,阿里雲在國內是雲服務的開創者,目前來說,所有的雲服務廠商都是抄阿里雲的,抄抄不及,哪來的超過


沒有未來的醋1


阿里雲現階段還是國內最好的。雙十一這麼大的交易量也沒出事


傳播精彩


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淳氏山泉


不管誰超誰,只要是具備時代進步的超前在中國都是一樣的,每一個科技的背後都沉澱著無數人的日夜操勞,所以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可愛的人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