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抉擇!

大抉择!

大抉择!

中印關係,似乎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近日,中印兩國高級官員在成都舉行了邊界問題第21次會議。


這次談判,可以說信息量很大。


如: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共同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雙方就進一步加強邊境地區信任措施建設、妥善管控爭議和邊界問題解決框架進行了深入溝通,達成重要共識,並各自提出了一系列積極和建設性的建議;雙方同意切實將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貫徹到雙方各個層級包括一線部隊,進一步完善邊境地區信任措施建設,繼續加強涉邊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等等。


可能更意味深長的是這一句: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印關係的戰略意義更加突出。


大抉擇!

8月15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總理莫迪在紅堡參加印度獨立71週年慶祝活動


的確,在世界“大變局”之下,印度如何選擇,這對印度自身和中印關係,都至關重要。

文 | 周錫生 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首發於2018年10月31日,原標題為《視野丨大變局下,印度的選擇》,原文刊於《瞭望》2018年第44期,原標題為《大變局下的印度選擇》。

世界大變局的浪潮衝擊全球,影響了各國,扼守歐亞大陸東西兩端之間海陸交通要衝的印度,同樣經受著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雙方向的衝擊。歷史與宗教,政治與經濟,外交與軍事,社會與文化,印度既在古老與現代間悄然變化,又在傳統與信念中堅守。莫迪總理的“新印度”願景,引領印度走向世界的廣闊舞臺,扮演與眾不同的角色。

在國際舞臺上,印度經常展示出低調、中立的形象,這是一種內斂,一種超脫,但更是一種智慧與策略。作為南亞次大陸頭號大國和世界重要經濟體,印度在世界風雲變幻中保持自主與機巧,集中精力於自身耕耘,悄悄發展壯大實力,力爭早日躋身世界五大經濟體行列,對外不與任何一國結盟,不與任何一方走近,也不懼任何一方冷落,不怕任何一方拋棄。但在南亞,印度始終謀求說了算。

1

獨立自主的平衡外交

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自獨立以來,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但印度始終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出自己的聲音,施展能量發揮自身的作用。由於冷戰時期長期奉行傾向蘇聯的政策,印度曾招致美西方的不滿。從實際需要出發,印度謀求變化,與世界各大國平衡發展關係,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

總體上,印度外交很活躍,卻常常不露聲色。這從近年來莫迪政府一系列外交行動中可看出端倪。

10月初,俄羅斯總統普京前往新德里,參加俄印領導人第19次年度峰會。在與莫迪總理緊緊擁抱後,兩國領導人緊接著舉行了兩次長時間會談,討論俄印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現實與未來發展。會談後雙方簽訂多份重要合作文件,包括兩國在印度新建6座俄羅斯設計的核電站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不顧美國堅決反對,峰會期間與俄正式簽署了價值50多億美元的S-400型防空導彈系統採購協議。

此外,兩國同意在能源、航天、經貿等領域加強合作。

雙方還高調宣佈“將在不穩定的現狀中建立多極地緣政治”,支持加強開放、包容、透明、非歧視和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阻止國際貿易關係破裂和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普京明確表示,支持印度發展。如果印度因美國製裁伊朗造成石油緊缺,俄將增加石油生產。印度80%以上的石油依靠進口,普京的表態,給印度吃了個大定心丸。

而就在9月上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防部長馬蒂斯雙雙訪印,參加推遲了多次的美印外長、防長“2+2”會談,深入探討美印軍事和外交合作。印度國防部長與馬蒂斯簽署了美印《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為美國向印度出口加密通信安全設備和在印度武器裝備上安裝美軍通信系統鋪平了道路。此外,雙方還同意2019年在印度東部海域舉行首次海、陸、空聯合演習。實際上,最近10年來美印一直在加深防務合作,美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武器賣主,雙方已完成大約150億美元的防務交易。

除俄美外,印度與中國、日本、韓國、朝鮮等東亞國家也都恢復或保持了密切往來。

2017年9月,莫迪總理到廈門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習近平主席與莫迪舉行會晤。莫迪表示,印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確保兩國關係穩定發展。今年4月,中印領導人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達成重要共識。莫迪表示完全同意習主席所指出的,作為擁有26億人口的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個龐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印中是世界的穩定因素,兩國的發展對世界有重要影響,對廣大發展中國傢俱有積極意義。除了加強雙邊關係,莫迪還表示印度支持全球化,支持維護多邊體系,支持國際關係民主化。

今年7月,韓國總統文在寅對印度進行了4天3夜的國事訪問,雙方達成一系列合作協議,韓國三星將在印度擴建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廠。

去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賓主相談甚歡,簽署了15項合作協議,並發表聯合聲明。安倍晉三稱“日本願成為‘印度永遠的朋友’”,莫迪則表示“相信日本和印度的關係將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雙邊關係”。

此外,印度早在1973年就與朝鮮建立了外交關係。今年5月,在朝美關係緊張微妙時刻,印度高官代表團時隔多年後訪問朝鮮,並在職業教育、農業、製藥、瑜伽等領域探討合作的可能。

2

機巧中堅守“紅線”

印度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實力、優勢劣勢、利益訴求。面對世界的變化與變局,印度有自己的策略、分寸和時度把握,該出手時出手,該妥協時妥協,該低調時低調,一切從自身實力和實際利益出發。但對南亞地區小國,印度密切關注,施加影響,以形成和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對鄰國巴基斯坦,一旦認定“觸犯印度紅線”便會果斷出手。

印巴分治後,兩國因多種原因紛爭不斷,結怨甚多,關係緊張。今年7月伊姆蘭·汗競選獲勝出任巴基斯坦新總理後,印巴關係出現改善跡象,巴外交部稱伊姆蘭·汗正在“尋求重新啟動與印度對話”,建議第73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在紐約舉行印巴外長級會談。印度9月20日同意巴方提議,卻在21日出人意料地宣佈取消外長會。印度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巴基斯坦方面最近對我安全人員進行了殘酷的殺戮,還發布了一系列印有恐怖主義者形象的郵票。”

巴對印度的決定“深感失望”,認為印度指責“完全不能令人信服”。印巴關係將如何演變,人們只能拭目以待。

印度不願被人認為是“窮國”。印度喀拉拉邦8月遭受嚴重洪災,據報道洪災造成400多人死亡或失蹤,130多萬災民流離失所,印中央政府立即給該邦撥發60億盧比的賑災款,但當地認為這遠達不到救災所需。沙特阿拉伯等國積極表示願意援助,當地災民很是盼望,但被印度婉拒。印外交部發表聲明稱,根據“現行政策”,政府只能依靠國內力量進行賑災,當局不會接受非印度裔人士、非印度背景基金會提供的境外募捐。對此,印度反對黨國大黨表示不滿,喀拉拉邦地方黨派領袖認為,中央政府拒絕援助是怕“傷自尊”。

《印度快報》稱,印度早年沒少接受外國援助,但2004年海嘯發生後,時任總理辛格表示印度有能力應對災難。辛格政府認為,要成為世界大國,印度需要在國際上改變“窮國”以及“負債累累”的形象

3

古老與現代光影交錯

印度不僅有漫長深厚的歷史積澱,更有獨特的文明文化。在印度的現代生活中,融入了諸多古老的元素。瞭解印度的歷史文化與傳統,需要深入下去細細品味,慢慢體悟,才能有所感知。有人說,研究宗教歷史、學習經濟管理、從事金融服務、開發應用軟件、研讀外語文學以及有志影視傳媒的人士,如果不到印度去考察體悟,將是一種遺憾。

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就有了人類居住。後來誕生了印度河流域古老文明,相繼出現了十六雄國、孔雀王朝、笈多時代、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等聞名世界的古老文明、文化、朝代與帝國。

印度的古老文化與宗教密不可分。每個宗教都有它的信徒。整個印度次大陸,遍佈無數美麗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和宏大的清真寺,有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廟,也有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在現今印度的政治社會生活中,歷史文化、宗教、種族的勢力與影響,都依然十分強大。

以血統論為基礎的印度種姓制度仍普遍存在,這也成為印度社會進步與變革難以繞開的堅固障礙。

印度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古老與現代、宗教與種姓、政治與文化、民族與傳統等相互影響,使得今天的印度依然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首都新德里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首都不一樣,它的繁華不是體現在建築氣派、商場林立、深宮大院,而是政治集中、人口多樣以及多元宗教、複雜種族與多姿文化的共存與包容。新德里幾乎見不到中國大都市那種連片的高樓大廈,也少有氣派奢華的星級酒店,只有四處散落的普通民宅與樓宇。

當地人說,他們要把土地好好留存起來,慢慢開發,如果沒有想好就大建,那是自找麻煩的愚蠢。從新德里機場驅車前往市裡,你會看到沿途多元宗教文化元素的融合,現代交通與原始行動的混雜。街頭有川流不息的機動車,也有趕著牛車的人群,還有頭頂包囊的悠悠行人,秩序渾然天成,夾雜著汽車喇叭與牛叫聲。

也許是因為氣候炎熱,印度人顯得慢條斯理,說起話來還往往帶著幽默、透出哲理。

他們善談,愛提問,聊起天來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彷彿無所不曉。但即使是操著英語,你也得慢慢聽才能明白。印度的語言很龐雜,據說有約2000種,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擁有各自文學寶庫的19種比較完善的語言,被定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印度進入互聯網較早,網站不少,且很多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功能先進,頁面時尚,界面清新。印度網民數量據認為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全國網絡滲透率僅為35%。莫迪政府上臺以來大力推動數字化印度建設,但目前印度的報刊、雜誌等傳統媒體仍較發達,依然在發出主流聲音。印度的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目前有近百種文字的報刊出版。

4

印度的自信與自豪

很多印度人天生樂觀,積極向上。對於人生的際遇與成敗,他們有著自己的理解。也許正是這種民族特性,鑄就了印度整個國家的自信與自豪。

確實,印度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印度扼守著歐亞大陸東西兩端之間的海上交通,地理位置之利使印度在過去的商業海運、海上爭奪和當今的國際戰略與地緣政治、軍事的博弈中,具有特殊的戰略重要性,地位日顯突出。

除了與開闊的兩洋相連,印度還具備直接介入歐亞大陸的潛能。印度東部毗鄰緬甸的崇山峻嶺和叢林,北部和西北是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都是堅固的天然屏障,印度進可攻、退可守。有媒體因此推演,20世紀後半葉印度政府制訂的“西攻、北防、南聯、東向”的對外戰略,正是對其固有地理邏輯的開拓與延續。

美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世界和地區大國都力圖與印度發展關係,美日更是提出“印太戰略”,想把印度緊緊拴住。印度也將這種地理優勢與地緣政治巧妙結合,發揮其優勢,採取進退自如、攻守兼備的靈活戰略與戰術。印度儘管對“印太戰略”顯得比較冷淡,但並未表示要退出這一戰略。

也許並不被人熟知,20世紀世界一些“偉大的經濟學發現”,就誕生於印度大地:凱恩斯在這裡寫出了他的第一部貨幣需求理論著作,阿馬蒂亞·森憑藉其對1943年孟加拉饑荒的研究,贏得了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最近讓印度人倍感驕傲的是,在第49屆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上,印度學生代表隊贏得5枚金牌,結束了在這個獎項中21年顆粒無收的歷史。印度還在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2枚金牌、2枚銀牌,在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4枚銀牌。

雖然印度面臨存在大量貧困人口、基礎設施落後、產業不夠發達等現實問題,但也有人口多、勞動力充足、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等後發優勢。從中長期看,印度經濟活力充沛,隨著政局的穩定,經濟和社會政策不斷調整,增長動力將隨之被釋放出來。

2014年5月印度人民黨在選舉中獲勝,莫迪上臺結束了國大黨長期執政的歷史,這位一再強調自己是“茶農之子”的新總理,給古老落後的國家帶來新鮮和活力,他三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經歷,讓印度人看到了國家創新變革的希望,也順應了數代印度政治家希望把印度帶入世界經濟強國的夙願。

莫迪執政以來,既傳承印度古老文化傳統的精華,又懂得國際資本的需求與運作,更重視底層民眾的期盼。他從發起“廁所革命”開始,向歷史與傳統問題開刀,朝現代經濟科技奮進。2016年底,印度推出輿論轟動的“廢鈔令”,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推行全國統一的“里程碑式”意義的商品服務稅法……幾年來,印度的製造業、科技,特別是以服務業為主的貿易,藉助政治穩定和政策改良創新,得以迅速增長。

印度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重要的出口國,是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印度的“寶萊塢”成為了南亞、中東、非洲國家追星族們的嚮往之地。

今年6月,莫迪不無自豪地向世界推銷印度,稱印度是世界上對投資者最友好的經濟體之一,一個“新印度”正在崛起。“印度已成為世界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印度中央統計局8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高達8.2%,是世界主要國家中增速最快的經濟體。IMF預測,印度將於2019年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當前,特朗普政府四面出擊的貿易政策,也給印度帶來新機遇。世界多個跨國企業和製造業巨頭最近紛紛將工廠搬遷至印度,韓國三星宣佈在印度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廠。

但印度經濟不是沒有軟肋,如能源短缺,印度80%以上的石油依靠進口,是伊朗石油主要進口國之一,美國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將在11月5日起生效,印度面臨美國的壓力。此外,今年以來印度盧比貶值幅度較大,並在9月突破了它自己設定的1美元兌70盧比的心理大關,由於對美元貶值和國際原油價格高企引發輸入性通脹預期,10月5日盧比匯率一度跌破74盧比兌1美元,創下歷史新低。隨之而來的,是印度外匯儲備下滑,財政赤字增加。10月初印度央行公佈的經濟數據表明,印度經濟有增速放緩的趨勢。

5

大選前政壇亦不平靜

印度明年上半年即將迎來新的大選。自獨立以來,國大黨共有7人先後擔任印度總理,時間長達30多年。成立於1980年的印度人民黨在1996年的大選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但當時僅執政了半個月,直到2014年莫迪競選獲勝才真正掌舵印度。為迎接明年的大選,國大黨已將英迪拉·甘地的孫子拉胡爾·甘地推為黨主席。國大黨希望以此給這個老政黨帶來新活力,爭取更多年輕人的支持。

有分析認為,莫迪以其政績和精明強幹,已經形成強勢地位,能對其構成挑戰的政治對手不多。但印度政壇向來錯綜複雜,這幾年比較平靜,大選前會否風波再起也難斷言。在全球波詭雲譎的浪潮下,夾在兩大洋之中的印度也難獨善其身,這勢必會對盤根錯節的印度政治、社會生態產生影響。

法國媒體9月22日的一則報道在印度政壇掀起波瀾,將莫迪捲入輿論漩渦。該報道稱,法國前總統奧朗德爆料,兩年前與印度協商36架陣風戰鬥機採購合同時遭到新德里施壓,要求法國政府與印度富商旗下的信實防務公司簽約。國大黨趁機對莫迪發起猛烈攻勢,稱這筆交易不透明,當事人“涉嫌貪腐”。一些小反對黨也加入了聲討莫迪的行列。儘管有關方面否認此說法,但事件仍未平息,是否會影響明年的大選還有待觀察。

大抉择!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為庫叔提供20本《博物學家的傳世名作》贈予熱心讀者。精選經典博物學家的31部傳世名作,藉助31篇簡練生動的文字和200幅精美珍貴的手繪插圖,回顧偉大著作的誕生,展現博物之美,重現那段有關探索與發現、科學與藝術的歷史時刻。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2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大抉择!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編務:黃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