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凡 他靠著一雙腳成了養雞大戶,如今愛情事業雙豐收

在重慶市涪陵區增福鄉永紅村的山坡上,有一個藍色的雞舍。雞舍的主人是一名年輕男子,每天都會數次重複著同一項工作,那就是將桶裡的包穀面撒向雞群。然而,他餵食的方式有些特別,以腳代手,靈活地將一個金屬盆伸進桶裡,舀出包穀面,而他衣服的兩隻袖子卻在風中搖晃——他沒有雙手。

這個殘疾青年就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大戶吳曉凡。他的創業故事和感情經歷,聽起來都像是一個個傳奇,也激勵了永紅村這個貧困村更多的當地人,擺脫貧困發家致富。

吴晓凡 他靠着一双脚成了养鸡大户,如今爱情事业双丰收

吳曉凡用腳指夾著盆給雞喂飲料。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三歲觸電失去雙臂

吳曉凡三歲那年,隨父母到福建打工。暑假的一天,吳曉凡和小夥伴跑到一個廢棄的電壓房前玩耍,結果摔倒在一根電線上,瞬間被高壓電流打出幾米遠。

吳曉凡被人送到醫院搶救,3個月後才出院。命雖然保住了,但他卻永遠失去了雙臂,家裡也欠下10萬元的鉅債。父母無心打工,一家人回到了家鄉。

失去了雙臂的吳曉凡,無法掌握平衡,經常跌倒。但他天生有股倔勁,越是走不穩,他就越要鍛鍊自己的平衡能力,常常摔得鼻青臉腫。

在逆境中長大的吳曉凡選擇了堅強,不斷向命運挑戰。他不但學會了洗漱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還能用雙腳做所有的家務活,用腳趾敲打鍵盤操作電腦,甚至用腳幫村裡人修電視。

不畏困難艱苦創業

吳曉凡上到小學三年級就退學了,雖然生活能自理,但失去了雙臂的日子也很難熬。他不能上學,不能打工,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幹農活。“我就一天這樣耍起,偶爾幫鄰居修一下電器。”日子一晃就到了18歲。

這年,吳曉凡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喂兔子。他買了20只兔子帶回家。一年後,兔子繁育到了500只,眼看成功就在眼前,但由於缺乏飼養兔子的相關專業知識,這些兔子相繼死掉。第一次創業雖然失敗了,但吳曉凡卻收穫了經驗,使他下定決心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涪陵區增福鄉的增福土雞是重慶地理標誌,很有名氣。“我為什麼不抓住本地特色搞創業呢?”經過仔細考察和思考後,2009年左右,吳曉凡決定改養增福土雞。

因為沒有錢請工人,搭建雞棚等一系列事情,都由他用腳幹,搬磚、釘木頭、搭圍欄,一個多月後雞舍終於建好。吳曉凡買回來100只雞苗,為了不再失敗,他吃住都在雞棚裡。冬天,為給小雞取暖,他在棚裡修了一個火爐,夜裡每隔20分鐘起來加溫。

終於,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半年之後,小雞長大了起來,這批雞賣出去後,他一算賬,純收入4千多元錢。“雖然沒有雙手,只要努力勤勞,我也能幹出一番事業來。”嚐到成功的甜頭後,吳曉凡立即又進了500只雞苗。

吴晓凡 他靠着一双脚成了养鸡大户,如今爱情事业双丰收

吳曉凡和妻子現在已生有了兩個孩子。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養雞的同時收穫愛情

愛情對於吳曉凡來說,曾經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他完全沒有想到有一天,愛情也會降臨到他的頭上。

500只雞苗安靜地在雞棚裡成長,因為有了經驗,吳曉凡不再像以前那樣手忙腳亂。2010年,他買了一個智能手機,學會在網上聊天。網絡的另一端,姑娘名叫吳金平,是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土木工程的一名學生。

“我們開始只是朋友間的聊天吧,沒想到會和他走到今天。”吳金平是個愛笑害羞的姑娘,面對記者的提問,她多數時間笑而不答,一直抓住吳曉凡的衣袖,一臉幸福。

“我對她沒有欺騙。”吳曉凡說,他與吳金平在網上互相分享著彼此的生活,他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情況,向吳金平和盤托出。雖然吳金平剛開始還是很詫異,但隨著兩人互相瞭解,她覺得吳曉凡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並來到重慶與吳曉凡正式確定戀愛關係。

扶貧幫扶助他事業更上一層樓

2010年對於吳曉凡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他在收穫愛情的時候,也迎來了事業上的大起步。同年6月,吳曉凡為自己的養雞場申辦了微企,這得到了增福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吳曉凡獲得了三萬餘元的資金扶持。

有了政策的激勵,吳曉凡更努力了,白天打理雞棚,晚上還自學養雞防病治病知識。

扶貧要“扶智”更要“扶志”,重點是扶能扶之人!增福鄉將身殘志堅的吳曉凡列為了重點幫扶脫貧的對象。政府不間斷地對吳曉凡進行資金、技術、政策上的幫助和傾斜,瞭解到吳曉凡想擴大規模,但缺少資金,政府馬上落實扶持款項,幫助吳曉凡建起了大棚、溫室、雞用飲水器、管道、鐵網等各種設備。

“感謝政府,如果沒有他們的幫扶,我不可能有今天的規模,前前後後,政府扶持我了20萬元左右。”吳曉凡一筆筆地向記者算。駐村的扶貧幹部,那段時間幾乎是天天往他家跑,為他打氣鼓勁。

養殖事業順風順水的同時,愛情也結出了果實。2012年,吳金平畢業後,不顧家裡反對,毅然來到了吳曉凡身邊,兩人結婚了。這一年,吳曉凡的養雞大棚也增加到了三個。次年,他們的大女兒出生了,他們的養殖事業也迎來豐收,6000多隻土雞,產值達45萬元,實現利潤近7.5萬元。

吴晓凡 他靠着一双脚成了养鸡大户,如今爱情事业双丰收

吳曉凡和妻子吳金平在養雞場。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致富不忘鄉親發揮幫帶作用

雖然吳曉凡富了,但他沒有忘記身邊的人。

“我是扶貧幹部一手一腳帶出來的,我現在情況好了,不可能不管別人。”2015年3月份,吳曉凡找來同村的另外3家養殖大戶,共同成立了養殖合作社,從事增福土雞養殖銷售服務指導工作。

如今,合作社成員已發展擴大,全村土雞養殖規模也迅速擴大,實現可觀的產值。同時,吳曉凡還將自己的雞苗免費拿給村裡的貧困戶餵養。“他們的情況和我當年差不多,一無資金二無技術,我就幫他們一把。”吳曉凡相信,隨著增福土雞的名聲越來越大,他們增福鄉養殖產業將有更大發展,產業帶扶貧成績會更加突出。今年他打算將養雞規模擴大到一萬隻,如果成功,年純收入將達到15萬元。村裡不少養殖戶都有和他一樣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