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有“三千世界”是指宇宙嗎?

手機用戶51057745459龍的傳人


三千大千世界 梵語tri-sa^hasra-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語ti- sahassi^-maha^-sahassi^loka-dha^tavo。係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謂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稱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禪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為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所集成,故稱三千大千世界。然據正確推定,所謂三千世界實則為十億個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實為千百億個世界,與一般泛稱無限世界、宇宙全體之模糊概念實有差距。又於佛典之宇宙觀中,三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領域,故又稱一佛國。


學佛說


首先我們要知道,啥是世界?首先這個詞起源於佛教,世界拆開,“世”就是時間,佛教講三世佛,哪三世?即燃燈上古佛,本師釋迦牟尼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是豎三世佛。由此世就是指的時間,世說完了,那麼“界”是啥?界就是指的空間範圍,佛教典籍裡釋迦牟尼說法十方諸佛,天龍八部都來聽佛講法,這個十方是啥呢?就是“界”;很多寺院裡供奉西方阿彌陀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橫三世佛,因此瞭解了這些啥是世界,就會清楚了。

佛教裡說的三千世界,是啥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三千是哪三千,首先三千不是指具體的有三千個東西,而是泛指,世界有多大宇宙有多大,這是無量無邊的沒法統計,因此用三千來表示,三字為單數吉祥數字,這個就像“八萬四千法門”真有那麼多嗎?也是泛指,因為人的理解是有限的,佛說法是應機說法,常打比喻,說的平時,讓人容易去理解。

明白了三千和世界的意思就不難理解了,三千世界是佛說的,打比喻泛指宇宙,佛經上說三千世界指宇宙中有一須彌山,須彌山頂上有天太陽月亮圍繞須彌山轉,須彌山底下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這就是一個三千世界有多大呢?有太陽系那麼大。佛經上又說一千個三千世界就是一箇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每一個三千世界都有佛存在!像《阿彌陀經》記載說西方極樂世界就距離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多,現在科學發現很多現象無不印證佛經上說的一切。


春秋史社


準確說是“三千大千世界”。

個人不太建議把佛教名詞和科學名詞拿來硬套。

不過你勉強可以這樣理解:

“三千大千世界”是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觀。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組成了佛教概念中的宇宙。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小千世界的組合。

在古代印度人的觀念中,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頂上懸掛日月,周圍環繞著四大洲和八小洲,以及洲和洲之間的大洋。

那麼,這樣的一個空間觀念,就稱作“世界”。

一千個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

嗯,俗語“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個“大千世界”,就是從佛經裡面來的。

看繞了吧?昏頭了吧?

不妨這樣理解:

世界=一個日月圍繞照耀之下的時空。

小千世界=1000個世界。

中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

大千世界=1000箇中千世界。

那麼,“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說“3000個大千世界”,而是說“一個大千世界”裡面包含了“大、中、小三種‘千世界’”,所以,才稱作“三”“千”“大千世界”。

在佛教的宇宙觀中,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正是一位佛陀所教化的領域——一個佛剎土。順便說一下,“千”其實是一個概述,表示很多,並不是數學公式一樣一定是“1000”這個倍數。

那麼,三千大千世界的數量有多少呢?

可以這樣說:佛的數量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的數量就有多少。

而在佛經中記載,佛陀的數量是無量無邊,不可計數的。同樣,“三千大千世界”的數量也是無量無邊,不可計數。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在一粒塵土中,就包含了無量微塵那麼多的佛剎土。而每個佛剎土中,又有無量無邊數不清的佛。

這是超越言語、思維、數字等一切概念的“顯現”。

現在一些佛教徒會用地球來套“世界”,用太陽系套“小千世界”,“銀河系”套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我覺得是不合適的。佛教的觀念和義理,與科學的觀念和義理,是兩個邏輯系統。非要用現代科學來解釋佛法,對雙方都是不合適的。


豹小白的雜貨鋪


三千大千世界,佛教是以這樣來劃分的:以一個太陽系作基數,

1000個太陽系=1個小千世界

1000個小幹世界=1箇中千世界

1000箇中千世界=1個大千世界

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承載生命的星球)屬於娑婆大千世界,共有十幾顆類似地球這樣的星球。一個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主持和度化娑婆世界的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園寂時(新的佛未出世)將娑婆大千世界託賦給地藏菩薩代管,地藏菩薩是當今的代理佛。

佛教的重要經典《華嚴經》中認為,一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系統,組成一個“華藏宇宙系統”。而這只是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個微塵團。


涪川


佛教解釋宇宙的框架,用的是“大千世界”概念。宇宙由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箇中千世界由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由一千個小世界組成。每一個小世界的中心,是一個須彌山。

看上去,佛教的宇宙觀比基督教要高明不少。基督教的世界圖景是模糊的,除了上帝制造的世界,沒有人知曉上帝所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基督教原典根本沒有回應宇宙樣貌這個問題,而佛教則提供給信眾一個宇宙無邊無際的概念,而且欲界、色戒和無色界的“三界”話語,給比附多維空間提供了可能性。

但最大的bug,出在小世界的構成上。在《起世因本經》中,釋迦牟尼對諸比丘說:

今此大地。厚四十八萬由旬。周闊無量。如是大地。住於水上。水住風上。風依虛空。諸比丘。此大地下。所有水聚。厚六十萬由旬。周闊無量。彼水聚下。所有風聚。厚三十六萬由旬。周闊無量。諸比丘。此大海水。最極深處。深八萬四千由旬。周闊無量。諸比丘。須彌山王。下入海水。八萬四千由旬。上出海水。亦八萬四千由旬。須彌山王。其底平正。下根連住大金輪上。諸比丘。須彌山王。在大海中。下狹上闊。漸漸寬大。端直不曲。大身牢固。佳妙殊特。最勝可觀。四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須彌山上。生種種樹。其樹鬱茂。出種種香。其香遠燻。遍滿諸山。多眾聖賢。最大威德。勝妙天神之所止住。

由旬是計量單位,指帝王一日行軍之路程,說法不等,從11.2公里,到40公里。按照佛教的說法,須彌山高94.08萬公里到336萬公里之間,一半在大海里,一半浮出海上。這麼說在當時沒有問題,反正也沒人能去海中央驗證有沒有這麼一座山,但現在看起來就很尷尬。釋迦牟尼偏偏要說:日月在須彌山中央繞行。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月亮繞地球,地球繞太陽,日月的差別是那麼大。

按佛教的說法,須彌山四周還有四大部洲,我們生存的地球是南瞻部洲,那其他三個有人類的大洲在哪兒?他們都是人類,不要說是多維空間的生命。

如果你足夠誠實,就知道佛教的宇宙觀是一種意淫的產物。


韓福東


“宇宙”在佛教中稱作“十方三世”,從時間上說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從空間上說包括東西南北等十方。每一際每一方都有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宇宙只有一個,而世界有無數個。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並不等同於宇宙,它只是宇宙中一個極小極小塵埃般的個體。

世界有眾生共同業力所成就的,比如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還有佛願力成就的,比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在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有三界六道,地球僅是這個世界中三界之一的欲界的千萬億分之一而已。我們眼界心量太小了,連一個娑婆世界都無法全部觀察,更何況三千大千世界了。連井底之蛙的資格都沒有。好比一隻螞蟻,窮其眼光心智,怎麼能見到並理解泰山和大海?



我們只有肉眼。而佛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佛用五眼觀察世界,我們只能用肉眼觀察世界,是無法用我們的心智去推測佛的智慧的。

佛教與其它宗教不同的是,佛教不是生硬地制定一些教義讓你去迷信它,而是把道理和證明方法都告訴你,讓你親身實踐去證明它,所以說佛教是實踐的實證的佛教。“如人飲水,冷曖自知”,所以對於高僧大德來說,不是自已親身體證的東西都不說,怕誤導他人;如果連研究都沒研究過,一知半解甚至只是道聽途說一些佛教衍生物,最好不要亂說,放下偏見,按照佛所說的方法去實踐,親身去領略一下那邊的風光。



喜愛佛學的朋友們互相關注一下。


那邊仍是孤獨


(世)是指的時間,(界)是指的空間。三千大千世界其實這三千大千只是比喻很多很多而已,那麼,很多很多的什麼呢?是宇宙嗎?當然不是嘍,是很多很多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在佛教理論中認為佛菩薩是可以穿梭於各個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的。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那就是說明了所謂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其實也可以在同一水平線上的。這一點恰恰和西方現代科學家認為的平行宇宙的理論相契合了。

那麼如果佛教中的三千大千的,如此多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同時同地的在同一水平線上的話,那麼也就是說,如果平行宇宙的理論成立的話。那麼我們的一生一世,或者說我們生活的時間和空間也就如同是一場夢境一般了,也就變得不像我們所感覺到的那樣的現實了。

難怪佛教裡有那麼一句話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相非相,則見如來)。

其實佛教理論體系裡一直認為我們所感知的這個世界,以及時間和空間,並不是我們所感知的那麼真實。一直在形容這個世界以及時間和空間的不真實。我們所感知的真實只是我們的一種錯覺而已。

佛教的這一觀點上完全和西方現代科學的平行世界理論體系是一致的。只是目前科學界還不能夠確實的證明這一點而已。







仁道居



佛陀以一千個太陽,一千個月亮組成為一個小千世界,而以一千個小千世界形成一箇中千世界,再以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

金剛經裡“無邊福勝分第十一”:須菩提,如恆河沙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甚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合十禮敬眾佛菩薩!



從宏觀上講,佛經中講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以一個太陽系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太陽系為一小千世界,以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以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每一個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國土。這樣算一個佛國土相當於10億個太陽系。而宇宙中到底有多少佛國土呢?《阿彌陀經》說,從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三千大千世界,可想而知了!所以啊!十方虛空無有窮盡,世界國土不可限量!滅壞生成互循變,於虛空中無暫已。而科學發展,對宇宙真象認識也很漫長,先是地心說發展日心說。只是近代望遠鏡發明後,天文學才證實,僅我們住的銀河系就有約1000億個太陽系。銀河系之外還有金河系,銅河系等無量無邊星系。完全證實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對宇宙論述的正確性!雪人再言,釋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是教書育人,從善如流,認識自己,認識自我,我就是佛。萬法唯心造,一句彌陀真!阿彌陀佛!


王氏雪人


肯定不是。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世界這個詞來源於佛經卷四里,佛在解釋世界起源時講解的‘’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位方有十流數有三。‘’也就是說,佛經裡的世界,指的是時間和空間。

而三千世界,一般是指大三千大千世界,簡稱大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

宇宙這個詞也是源於古代,如西漢的《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現在科學對宇宙的定義是物質空間和時間的統一。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現代科學並沒有觀測到小千世界裡的須彌山和禪天。所以個人認為,佛經裡所說的大千世界比宇宙還要寬廣深奧一些。我們的認知現在還是建立在物質科學基礎之上,所以對於佛經裡的一些說法是搞不懂的。許多名詞是無法對比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