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中時的戀愛?

淺笑安然丶J


高中戀愛不值得拿來討論,值得討論的是成長過程中與異性交往的必要性。

我們的教育中缺失了「怎樣和異性相處」的「課程設置」,所以我一直覺得所謂早戀就是以上情況誘發的「病變」。

在某種程度上,高中甚至更早就談過戀愛的人,往往意味著他們更早地接觸甚至掌握了兩性社交規則。這個技能點在他們進入大學、社會之後,裨益會越來越明顯。

我高中的時候,有很多男孩子約我出去玩。

緣於我有一個開明的母親,她在聽完我的請求之後,往往還會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援,然後對我說,「你去吧,早點回家。」她始終認為「和異性相處」是一件需要學習和練習的事情,但她也非常嚴肅地對我說過:「你最好不要在大學之前談戀愛。」關於這一點,我原先以為是她過於保守,後來她解釋說,「你這人太重感情,喜歡上一個人肯定是要死要活的。高中就那麼兩三年,談個戀愛你就別想好好高考了。」當然,身邊也有談了七八九段最後輕鬆上C9的朋友,因人而異。

但她非常支持我和男孩子dating,在物質上給予我經費支持,在精神上告訴我和異性交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時間上給我最大的自由。在沒有戀人的情況下,和一個並不討厭甚至稱得上喜歡的異性出去約會,是一件非常自然和美好的事情。因此雖然我高中階段沒有談過戀愛,但喝咖啡、軋馬路、看電影、美好的晚餐、逛書店之類的事情卻是一件不落地都解鎖了。我感激那些男孩子們,約我出去的大概都是在「怎樣和女生交往」課程上能夠拿高分的男生,那些精心準備的小禮物、靈機一動的小浪漫、掌握好足夠分寸的體貼都讓我在後來的生活中受益匪淺。

就連表白也不會讓我尷尬,當然大部分人都聰明地在我暗示不打算談戀愛之後打消了表白的念頭。這些零碎的時光,讓我在後來回想中學階段的時候,不至於因為沒有談戀愛而覺得遺憾。

在大學裡,戀愛不再成為一件禁忌。所以在上大學之後,我反倒遇見了不少愣頭青,有見過兩三面就發短信說「我喜歡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嗎」的,有打聽了我的院系班級來蹭課死纏濫打的,更有甚至和所有的我們的共同朋友宣稱要追我,實在無法不讓我心生抗拒。並不是懷疑其誠意,而是我不得不在心裡感嘆,如果他有一定的兩性交往經驗,就必然不會做出如此莽撞的事情。

我委婉地提示過一些人,誰知他們理直氣壯地說「我以前沒談過戀愛,不懂這些,但我是真心喜歡你的」、「我不像那些談過很多戀愛的花花公子,但我一定會對你好的」。於是我不再說話,實在想不明白,一個男孩子到了二十歲沒有談過戀愛,怎麼就成為了一件和古代節婦守身如玉一般值得驕傲和辯解的事情。我沒有談戀愛是因為沒有遇見足夠心動的人,而不是因為我覺得太早談戀愛不好,或者老是換對象不好。

常常在知乎相關板塊看到許多感情困惑,我也總是被邀請去回答此類題目。然而對大多題目我都無能為力,這不僅僅受限於我經歷太少,而更因為我堅信人與人交往的魅力正在於不可複製的細節,尤其是兩性之間。戀愛關係是其中最迷人的一個方面,但絕對不是也不應該是全部。知友 @夏雨霏 在評論裡質疑我在以上論述中偷換概念,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其實我的態度很明顯,高中戀愛和其他的戀愛沒太大區別,而戀愛作為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形式,也不過是人尋求理解和被理解、不自覺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模式,無所謂肯定或否定。至於您所詢問的影響,我只能說,所有的跨出自我界限的追尋,都是一場冒險。可能會影響學業,可能會傷身傷心,可能會讓你比別人更早發現更多的美好,可能會給你原本平穩的生活帶來災難……既然是冒險,那麼後果就只能由個人承擔。如果你覺得後果難以承擔,結果難以把握,那麼就不要冒險。

總之,高中是否談戀愛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學會和同性、異性相處。

談多少次戀愛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學會去愛,和被愛。

如果你說,我不需要這些。那也ok。確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這些。



舅姥爺生活號


高中的時候談戀愛可能是折磨自己 我高一進去喜歡了一個女生 到高三兩年快三年還喜歡 可就和她在一起了兩個月左右吧 兩年間為了她被造謠 被整個年段唾棄 因為她和朋友撕破臉皮甚至被打 導致我現在躲在角落不敢和其他人接觸 高中戀愛 除非奇蹟出現 不然沒人能一帆風順到結婚 更多的 是痛苦


聖1482881099


高中談對象,通俗點講就是比較純真。合得來,較順眼,沒有金錢地位,沒有功名利祿。


青春紅勝火


情竇初開的花季少男少女,初嘗愛的味道,

那種愛是純淨的愛,是不添加任何利益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