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都戰死沙場,為何在城破之時,讓士兵站在溝裡把腿埋起來?

軍事一點通


在我們心中一直都以一個疑問:神一般的諸葛亮竟然有一個豬一般的兒子,不僅導致自己喪身破家,還間接導致國家的滅亡呢?特別是在鄧艾奇襲蜀國的時候,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與鄧艾大戰於綿竹,在最後時刻諸葛瞻命士兵挖溝將雙腿埋在土中,成為了活靶子,被魏軍砍殺,諸葛瞻為何這麼做,難道他真的就是一個蠢豬嗎?事情的真相併非如此,這一切都是一個小人的陰謀,我們被騙了好多年呀!

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公元263年冬天,魏國徵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今甘肅文縣),自景谷道攻入,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鄧艾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錦竹。

鄧艾派人對諸葛瞻誘降,諸葛瞻勃然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在綿竹之戰的最後時刻,蜀軍大敗,諸葛瞻命士兵挖溝將雙腿埋在土中,與魏軍作戰,最後蜀軍成了活靶子,包括諸葛瞻在內的全部蜀軍戰死。那麼,諸葛瞻為何讓士兵站在溝裡把腿埋起來呢?

按陳壽的解釋說:是因為當時蜀軍潰敗,諸葛瞻為了避免士兵逃跑,才讓士兵站在溝裡把腿埋起來,決心死戰到底。雖然士兵是跑不了了,但也成了活靶子,只能任人宰割,總之一句話就是說諸葛瞻就是蠢笨如豬。陳壽為了進一步說明諸葛瞻就是一個蠢蛋,特地還借諸葛亮之口說出了對自己兒子諸葛瞻的評價:“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我們普通人都知道讓士兵站在溝裡把腿埋起來就是一個愚蠢至極的方法,難道諸葛瞻就不知道嗎?顯然,這一切都是假的,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有意抹黑和誣陷的。那麼,為何陳壽要 誣陷諸葛瞻呢?據史官常璩(《華陽國志》的作者)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在《三國志》中誣陷諸葛瞻,有意抹黑諸葛瞻。

總之,雖然說諸葛瞻跟他的父親諸葛亮相差十萬八千里,沒什麼大才,但也不至於是一個蠢豬。顯然,正如史官常璩所說是陳壽有意抹黑。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諸葛瞻為何將士兵的腿埋在土中?

父自耕田母自桑,受任天命與漢同亡。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之子,蜀漢重臣,自幼聰明伶俐,為人機智,深受諸葛亮和劉禪的喜愛。諸葛瞻出生時,其父諸葛亮已經四十五歲,劉禪也十分器重諸葛瞻,諸葛瞻十七歲的時候,就做了劉禪的駙馬,諸葛亮死時,諸葛瞻只有八歲。


諸葛亮死後,大權旁落,諸葛瞻被任命為軍師將軍,景耀四年(261)年,諸葛瞻被封為衛將軍,統領御林軍。景耀六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其中鄧艾偷渡陰平,攻佔綿陽,劉禪驚慌失措,命諸葛瞻父子前往綿竹地區抵抗,然而諸葛瞻卻讓士兵把腿埋在土裡,最終也是戰敗,這究竟是為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綿竹之戰。諸葛瞻父子奉命前往抵禦鄧艾,其實鄧艾部隊翻越摩天嶺之後,只剩下了兩千多人,諸葛瞻在人數上是佔有絕對的優勢,他卻猶豫不決,沒有及時狙擊,讓諸葛瞻順利進入綿竹地區,鄧艾佔領涪縣,諸葛瞻不得不退守綿竹。鄧艾遣使說服諸葛瞻投降,並許給他高官厚祿,諸葛瞻不為所動,斬殺來使。


諸葛瞻在綿竹精心佈防,蜀將黃崇、李球等請求決一死戰。鄧艾聽說來使被斬,勃然大怒,誓要與諸葛瞻決一死戰,鄧艾命令鄧忠從右翼進攻,又令師纂從左翼進攻,但卻都被諸葛瞻擊退,鄧艾想出奇謀,誘使諸葛瞻進入伏擊圈,諸葛瞻自知上當受騙,於是命令部隊將腿埋在土中,與鄧艾決一死戰。


其次分析諸葛瞻為何讓士兵將雙腿埋在土中。諸葛瞻中埋伏退守城中,並命令將士將腿埋在土中, 其用意就是防止士兵逃跑,達到破釜沉舟的效果,目的雖然達到了,但蜀軍雙腳被埋起來,只有雙手能懂,最主要人也必須在原地,因此蜀軍很被動,鄧艾率全軍衝殺,蜀軍被撞死踩死者不計其數。


倖存的都被魏軍砍掉頭顱,場面非常慘烈,蜀軍大敗,諸葛瞻父子也相繼戰死,諸葛亮祖孫三代都為國捐軀,也算是一門忠烈。但將帥無能累及三軍,諸葛瞻錯誤的指揮也白白葬送了很多蜀軍的生命。

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諸葛亮神機妙算,天下皆知,最後含恨而終,死前沒有看到蜀國一統,實在是終身遺憾,那麼諸葛亮的兒子呢?



諸葛瞻,諸葛亮唯一的兒子,自幼聰敏好學,諸葛亮擔心諸葛瞻雖然很聰明,但是過早成熟,恐怕以後難成大器。諸葛亮死後,諸葛瞻襲爵,然而劉禪卻寵信宦官,朝廷烏煙瘴氣,貪腐成風,諸葛瞻被慢慢排擠,賦閒在家,後來魏國南進,鄧艾率大軍進攻蜀國,劉禪這時候才想起諸葛瞻來。




諸葛瞻臨危受命,率軍帶領趕到涪縣,同行的還有黃權的兒子黃崇,張飛的孫子張遵,沒想到涪縣卻早已被鄧艾大軍佔領,只得率軍折返綿竹,(還有一說是黃崇勸說諸葛瞻要趁早佔據險要位置,結果諸葛瞻猶豫不決以至於丟了涪縣,黃崇難過的大哭。)這是蜀國的最後一道屏障,鄧艾進攻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他很害怕東吳會派兵援蜀,自己腹背受敵,所以想要速戰速決。鄧艾身邊的謀士出了個主意,讓鄧艾寫信給諸葛瞻,許以高官厚祿,不怕他不投降。

結果諸葛瞻收到信後勃然大怒,他把信撕的粉碎,把鄧艾的使者殺掉,人頭掛在城牆上以示警告。在綿陽城城破之前,他下令讓人在城門前挖了一條到膝蓋的溝,然後讓人跳到坑裡,把腿埋起來,以示和綿陽城共存亡的決心,然後士兵們就被鄧艾大軍砍掉了頭顱,場面十分震撼慘烈。



諸葛瞻在保衛綿陽城時戰死,他的兒子諸葛尚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嘆息說道,自己祖孫三代,受了國家那麼多恩惠,但是卻沒有早點殺了黃皓這個弄權的宦官,以至於蜀國到了如今的地步,最後也殺入敵陣為國捐軀。



其實那個時候的蜀國破國,因為連年征戰,士兵也多是殘兵弱將,而且重要的是軍民糧食最多能維持半年,即便諸葛亮在世,到了這個程度,也難再改變局面,況且蜀國原本就是三國之中最弱的國家,面積小,自然環境惡劣,一直積貧積弱,劉備在時只能勉強維持,劉禪不是盛世明君,又信任宦官,所以蜀漢國破不能怪到諸葛瞻身上,最後祖孫三代為國捐軀,也是一門忠烈。


軍事一點通


這是諸葛亮的兒子辦的傻缺事,讓士兵站在溝裡把腿埋起來,這不是明擺著送死嗎?說起這事我就有氣,諸葛亮咋生了個如豬如狗的蠢兒子呢?

說起這事是在鄧艾滅蜀國兵之時,當時劉禪的女婿,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表現的還不錯。決心和鄧艾死戰到底。


▲(鄧艾)

當鄧艾從陰平小路突襲成都時,朝中大臣都躥躂劉禪投降,尤其是"漢奸"譙周,為了家族利益而不顧國家安危,在關鍵時刻慫恿劉禪投降。而諸葛瞻力排眾議,請求一戰,這給了劉禪莫大的勇氣。於是把成都僅有的三萬兵馬撥給諸葛瞻帶領前去綿竹迎敵。

話說諸葛瞻帶著尚書張遵(張飛之子)、尚書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都督李球(李恢之侄)和他的兒子諸葛尚出發了,看看吧,這些人都是官二代,平時養尊處優,現在是硬著頭皮上。

還沒到達綿竹,諸葛瞻一行人到達涪(fu)縣時,諸葛瞻命令大軍駐紮待命,當時也不知道諸葛瞻咋想的,難不成他是講仁義讓鄧艾軍隊到齊再戰?尚書郎黃崇多次勸諸葛瞻要乘機搶佔有利地形,勸他快速進軍綿竹,堵住鄧艾,不讓鄧艾進入平原地帶。這樣就可以把鄧艾趕回山地。但諸葛瞻猶豫不決,錯失良機,鄧艾大軍長驅直入,諸葛瞻的前鋒被打敗,黃崇見大勢已去而失聲痛哭。

雖然諸葛瞻指揮蜀兵誓死不降,但失敗大局已定,諸葛瞻無力迴天,正可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諸葛瞻雖然忠勇,但智慧比之父親諸葛亮差之遠矣。這時諸葛瞻責備自己,他說自己有三罪:"於內不能除掉黃浩,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現在說什麼也晚了。



這幾個官二代表現還不錯,黃崇激勵戰士們決一死戰,諸葛瞻為了表示絕不逃跑,他讓士兵挖了一條溝,大約有膝蓋那麼深,讓士兵站在溝裡,用土埋到膝蓋處,上身可以拿著刀槍左右亂砍亂刺,但就是下身不能動彈,諸葛瞻本意是不讓士兵臨陣脫逃,這個辦法實在蠢到家了,士兵是跑不掉了,但戰鬥力下降了。

魏兵衝上來很快殺死了蜀國士兵,諸葛瞻和這些官二代都做了無頭鬼。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也戰死了。正可謂:"將帥無能累及千軍。"諸葛瞻把保衛國都僅有的軍隊都葬送了。蜀國滅亡已成定局。(諸葛瞻怎麼是鄧艾的對手呢!)


秉燭讀春秋


整個蜀漢帝國的大臣們都是出身下階層,雖然官一代都很牛逼,但卻都是土豪暴發戶,都不善於教育,對下一代都是以寵為主,又因為常年沒有在身邊督導,導致養出來的兒子都是廢物。我們從蜀漢政權系統裡竟然找不出一個有用的人出來,這是蜀漢到了後期無人可用的主因!反之,我們看到魏國,司馬懿父子,陳群父子,賈達父子等等,都很是牛叉得一逼。這就是土豪與貴族的區別。

諸葛瞻就是頭豬!鄧艾本身輕兵而來,缺糧缺大型攻城器械,這麼一支軍隊攻到綿竹城根本對城防無礙,只要拖住他他就會在糧草耗盡前撤軍。最不濟也可以等到姜維的回軍救援。

但是諸葛瞻在當時犯了跟馬謖一樣的錯誤,那就是高估了自己手裡的兵力,他竟然受不住鄧艾的激將法,見著鄧艾兵少竟然派兵出城與鄧艾打野戰,卻不知這些軍隊常年待在深宮大院裡的養尊處優怎麼比得上鄧艾那幾千名破釜沉舟的敢死隊。

鄧艾在野戰中消滅了諸葛瞻的部隊,乘勢攻下綿竹城,並意外獲得大量器械糧草。這是他能夠進攻城防更加堅固的成都城的主因!諸葛瞻就是蜀漢的罪人!


優己


埋腿這是哪來的故事?拿土埋腿這不是把自己當靶子讓對方隨便射麼?《華陽國志》裡面記載“埋人腳步而戰”明明是指的戰鬥壯烈,屍體堆在地上把人的腳步都埋住了,哪來的天才少年會認為是自己拿土埋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