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分裂,是俄羅斯導致的嗎?

姚振博


烏克蘭的分裂是烏克蘭內部原因和國外勢力干預的共同結果,並不單純只是因為俄羅斯而導致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的行為也是促使烏克蘭加速分裂的原因之一。

歷史上烏克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同根同源,二者的早期歷史都起源於公元882年建立的東斯拉夫人國家基輔羅斯。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走上各自不同的發展道路的是蒙古西征:當時基輔羅斯絕大部分領土都被西征的蒙古人佔領,只有西南邊陲的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在波蘭等國支持下保持著獨立,恰恰正是這個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在日後逐漸演變出烏克蘭。事實上烏克蘭在古羅斯語中的意思是邊地,意指烏克蘭位於昔日基輔羅斯國家的邊陲地區。1480年莫斯科大公國脫離蒙古人的統治並逐漸征服其他羅斯公國,於是以莫斯科大公國為基礎合併其他羅斯國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俄羅斯民族。而這時的烏克蘭還處於波蘭的統治之下,隨著俄羅斯的崛起烏克蘭就一直處於俄羅斯和波蘭的爭奪之下。1648年春烏克蘭爆發了波格丹·赫米爾尼茨基領導的反波蘭起義,1653年沙俄應赫米爾尼茨基之邀以保護和支持烏克蘭為名向波蘭宣戰。1686年沙俄在驅逐波蘭人後宣佈合併烏克蘭。從此烏克蘭就開始被俄羅斯統治,但烏克蘭人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自己才是繼承了古羅斯民族的正統,而俄羅斯則是高度蒙古化的民族。烏克蘭這種民族自尊心使其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始終處於一種糾結狀態。

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而東烏克蘭則表現出明顯的親俄意識。事實上在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他們早就對烏克蘭表現出來向西方靠攏的跡象深感不滿。烏克蘭國內的民族分裂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克里米亞的250萬人口中俄羅斯族裔佔60%,而烏克蘭人只佔約24%,這使當地表現出明顯的親俄心態。自烏克蘭獨立以來就面對在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選邊站隊的問題,而這一外交政策的選擇也同烏克蘭國內的民族問題糾結在一起: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等俄語人口聚居地區普遍表現出明顯的親俄心態,而西烏克蘭地區則表現出向西方靠攏的跡象。

隨著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中以蘇聯為核心的華約組織的消亡作為其戰略對手的北約的勢力得以擴張: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後北約和華約的分界線由以前的東西德分界線推進至德國波蘭邊境線。1991年7月1日華約正式宣佈解散。1993年3月北約首先將捷克、匈牙利和波蘭三個前華約成員國吸納為會員。2002年11月21日北約布拉格首腦會議達成了第二波的東擴決定: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7個國家加入北約——在這其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六國都是前華約成員,尤其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更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這意味著西方勢力的擴張已逼近到俄羅斯的家門口。2008年4月北約布加勒斯特峰會同意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西方勢力的東擴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北約這一政治軍事組織,另一條則是歐盟這一經濟組織。和北約一樣歐盟也進行了持續的東擴:2004年5月1日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十國正式加入歐盟,這其中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八國均為前東歐陣營成員。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個前東歐陣營的成員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2013年7月1日克羅地亞正式成為歐盟第28個成員國。

北約和歐盟在完成上述東擴目標後進一步將目光鎖定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試圖以此進一步擠壓作為戰略對手的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與此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西方勢力趁機抬頭:2004年作為烏克蘭國內親西方勢力代表的尤先科在烏克蘭總統大選中勝出,烏克蘭開始執行親西方的外交路線,這引起了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的不滿。另一方面烏克蘭國內的親西方勢力試圖以全盤西化的方式對國家進行改革,然而西化改革在烏克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最終並未能解決烏克蘭面臨的實際問題。於是在2010年,作為烏克蘭國內親俄勢力代表的亞努科維奇上臺執政,烏克蘭的外交路線隨即由親西方180度地轉向親俄,這自然又引起了親西方的烏克蘭西部地區民眾的反對。2014年2月亞努科維奇遭議會彈劾而被罷黜總統職位,取而代之的是親西方的波羅申科。波羅申科一上臺就已強硬的姿態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加入歐盟和北約。

對俄羅斯而言: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既是其戰略縱深空間,也是傳統的市場範圍,涉及俄羅斯的國防安全和經濟安全。烏克蘭在前蘇聯結盟共和國中更是顯得尤為重要——烏克蘭在地理位置上直接毗鄰俄羅斯中心腹地,又扼守俄羅斯進出黑海的要道,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千方百計阻止烏克蘭倒向北約和歐盟以免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和傳統市場造成進一步的擠壓。這時烏克蘭國內民族的分裂問題恰好為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局勢提供了機會: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烏克蘭的分裂,跟俄羅斯有關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大部分是他們自己的錯。第一:自斷臂膀;第二:瞎折騰;第三:民族分裂;第四:外國勢力干涉。

這首先要從蘇聯解體說起: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是蘇聯一個聯邦,和俄羅斯關係很好,所以在蘇聯時期烏克蘭承接了蘇聯時期很多項目,烏克蘭是最富有的加盟共和國。所以才會有俄羅斯把克里米亞地區給烏克蘭。在烏克蘭繼承的蘇聯遺產就可以看出,1、世界最大型, 最重的 巨型運輸機安225,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及製造廠,烏克蘭境內。2、蘇聯解體後,留在烏克蘭有 10幾架圖160戰略轟炸機(人類歷史上最重的轟炸機), 和百多架圖22M戰略轟炸機。3、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生產的"瓦良格號航母\


拔刀削評


烏克蘭的分裂,是美歐西方實施北約東擴,戰略上打壓遏制俄羅斯的直接結果。當然這其中主要的還是烏克蘭政壇的一幫無腦政客,在美歐西方的唆使下,不顧烏克蘭的現實國情,極力希望投靠西方。以為只要投靠西方,加入北約和歐盟,烏克蘭就能夠過上歐洲人的生活。但是烏克蘭如今的分裂局面,還是有多種原因的;

一、烏克蘭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在近代史上大部分時期屬於奧匈帝國和波蘭,尤其是烏克蘭的西部地區與西方國家的淵源比較深。在烏克蘭西部民眾的宗教信仰是天主教,而不是俄羅斯人的東正教。而烏克蘭的東部地區民眾則與俄羅斯人融合比較早,民眾的語言和宗教與俄羅斯人趨同。烏克蘭一些西部地區如利沃夫和沃倫等州直至二戰結束,才被納入蘇聯領土。

二、正因為歷史上的原因,烏克蘭民眾長期的分屬於不同的國家,形成了不同的語言文化認同。烏克蘭內部民眾是呈分裂狀態的,西部地區的烏克蘭人親歐美,東部地區的烏克蘭人親俄羅斯。烏克蘭內部東西部矛盾對立非常激烈,民族內部趨於分裂狀態。如果是親西方的總統上臺,東部地區的民眾不予支持,反過來是親俄羅斯的總統執政,西部地區的烏克蘭民眾則強烈反對。

三、烏克蘭內部民眾這樣對立的現實狀況,在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歷任的烏克蘭領導人並沒有為了內部民族的融合,做一些和解方面的努力。致使烏克蘭獨立後無論是誰上臺,也無論是親俄還是親西方,都沒有辦法彌合烏克蘭東西方民眾分歧,使得雙方裂痕越來越大。

四、2013年底,美歐西方利用烏克蘭西部地區民眾,對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的不滿,策劃煽動反對派不顧民主程序,利用街頭暴力推翻了亞努科維奇總統。從此烏克蘭因為美歐西方策動發生內亂,雙方民眾的對立也愈來愈嚴重。標榜民主選舉的美歐西方,在烏克蘭拋開正常合法的程序,慫恿支持親西方的反對派將親俄總統利用暴力趕下臺。

五、因為東烏克蘭民眾反對走親西方道路,克里米亞和頓涅茨克以及盧甘斯克等地區紛紛以自治獨立為名,逐步脫離烏克蘭親西方政府的管轄。

六、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俄羅斯為了反制美歐西方,利用地利之便以及東烏克蘭民眾基礎,以軍事介入幫助烏東部地區與親西方政府的對抗。俄羅斯利用現存在的軍事基地,利用民眾的情緒吞併了克里米亞地區。在烏克蘭東部其它的二個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也由於俄羅斯的支持,處於事實上的獨立狀態。

七、 從目前烏克蘭的現狀來看,毋庸置疑是處於嚴重的分裂狀態。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是美歐西方意圖北約東擴,對烏克蘭內部政治的介入,企圖將烏克蘭成為西方遏制俄羅斯的一個棋子。而作為俄羅斯來說絕對不能容忍烏克蘭成為親西方的北約成員,烏克蘭的政客為了達到個人的政治目的,對烏克蘭是極端的不負責任。

實際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經濟結合度很深,特別是能源上,與俄羅斯交惡不符合烏克蘭利益。如果烏克蘭政客能夠多少學點土耳其的埃爾多安,如何平衡東西方關係,保持中立不倒向任何一方,烏克蘭就不會這麼慘。


亦新湖


烏克蘭的分裂,是歷史、宗教、意識形態等多方面問題的糾纏結果。也是美歐合力圍剿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原因。

烏克蘭西部主要受波蘭人影響,信奉天主教。烏克蘭東部主要有較多俄羅斯族,信奉東正教。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實際左右為難,沒辦法選定自己的最終歸宿。

烏克蘭政治勢力分佈圖:

冷色部分,顏色越深則俄羅斯族勢力更強。

暖色部分,顏色越深則波蘭族天主教勢力更強。



對烏克蘭來說,無力擺脫東西方兩大勢力的滲透,是最大的悲哀。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很長時間內比較平和,是因為美國勢力尚未真正爆發。所以美歐俄都在積極滲透,烏克蘭在這樣的局面下也下不了加入北約的決心(俄羅斯族不會同意啊),也暫時看不到這些危機。

2013年,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西方煽動起來的暴力活動非法驅逐,隨後成立的新烏克蘭政府徹底轉向西方,俄羅斯族當然不滿,克里米亞和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等紛紛以自治獨立,逐步脫離烏克蘭親西方政府管轄。

所以,這個結果,早在蘇聯解體時就已經註定了。

如今,烏克蘭想加入北約倒是符合美國人的政治條件了,然而不得與鄰國有未決領土糾紛這條又限死了烏克蘭政客。

下決心加入北約,就必須和俄羅斯先解決所有領土問題。畢竟自己打不贏俄羅斯,那就只能放棄這些領土才能達到要求。可這條約誰敢籤呢?

而且,簽署條約就等於在法理上放棄這些領土。今後,已經加入北約的烏克蘭就無法再索取這些土地,北約也不會為了這些土地去流血。

不加入北約吧,還是打不贏俄羅斯,依舊得不到集體安全的保護。

所以,烏克蘭的政客把整個烏克蘭帶入了深淵。自己玩死了自己。


四川達州


烏克蘭的分裂,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在自己。

烏克蘭就屬於那種只要黃油麵包,不要大炮的國家。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遺產,而烏克蘭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繼承了多少蘇聯的東西呢?蘇聯35%的軍工都在烏克蘭,軍工企業有3500多家,職工高達300萬人,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

除了這些公司也外,烏克蘭還有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14個軍區,3個軍區便在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除此之外,烏克蘭甚至還有1000多枚洲際導彈黑彈頭、2500戰術戰術核武器,各種核彈頭總共有4500枚左右。可以說由於蘇聯的分裂,烏克蘭成了僅此於美國、俄羅斯的核大國。

不過烏克蘭年輕呀,相信自己只要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切都會有的。所以他們在美國和俄羅斯的花言巧語誘騙之下,自己既然願意放棄這些核武器。試想當時,如果烏克蘭抗住壓力,成為有核國家,俄羅斯哪裡還敢入吞併克里米亞。

不單保不住核武器,軍工企業也是不斷衰減的。20多年後,烏克蘭便只有700多軍工企業,50萬職工了。比如2011年,烏克蘭馬爾舍夫坦克製造廠破產了,工廠只能以坦克來抵員工的工資。

烏克蘭這些做法,使得自身軍事實力嚴重不足,無法應對國內分裂局面。

以上只是從軍事的角度來分析烏克蘭分裂的原本,烏克蘭更深層次的原因現實經濟原因。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獨立了,實行了休克療法。在這種經濟措施下,烏克蘭經濟一直不大好,大部分時間都是負增長。經濟不好,老百姓自然要找出路。以克里米亞為例,一旦他們加入俄羅斯,他們的生活水平是會提升的。同時,烏克蘭的政治也是非常混亂。整個烏克蘭有200多個政黨,他們互相爭鬥,政局非常動盪。

除了這些內因以外,大國博弈是烏克蘭分裂的導火索。這20多年以來,烏克蘭沒有找對自己的位置,時而是和俄羅斯依附在一起,時而轉向美歐,最終玩火自焚。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對於烏克蘭如今的局勢俄羅斯是擺脫不了干係的,雖然不是烏克蘭如今的分裂的全部原因,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烏克蘭的經濟困境是源自蘇聯解體後與俄羅斯類同的國民經濟全面私有化,蘇聯時期烏克蘭地處東歐平原,氣候溫暖溼潤,煤炭資源豐富又掌控者蘇聯唯一的不凍港方向,因此蘇聯將大量的工業生產放到了烏克蘭境內,這就包括蘇聯的造船能力及配套設備研發生產基地、航空航天科研及生產基地等,這些在蘇聯解體後全部落入烏克蘭的腰包!



然而再次初生烏克蘭雖然繼承了豐厚的遺產,但卻沒有一個能夠撐起其運行的視野,在最初的獨立的那幾年幾乎與當時的俄羅斯一樣,將國有經濟快速私有化,這造成各個行業資源迅速靠攏到了行業寡頭手裡,造成嚴重的經濟發展失衡,而掌握資源的行業寡頭進一步開始干預政治,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濟環境!當時俄羅斯也是這麼一個情況,不同的是普京上臺結束了寡頭掌握和影響政治,而烏克蘭則是在俄羅斯支持下的親俄勢力強硬壓制下躊躇不前!



俄羅斯之所以支持烏克蘭親俄政府,那是因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有需求,一方面蘇聯遺留的造船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是俄羅斯恢復實力的技術來源和軍工產品的零部件供應基地!另一方面俄羅斯需要烏克蘭作為自己的盟友,形成一個相對戰略緩衝區!



因此烏克蘭政治層面上逐步的形成了以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遺留的老牌政治力量對比由寡頭掌握的改革主張的新的政治勢力!雙方的政治主張不同逐步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而親俄勢力在經濟發展上的沒有建樹讓寡頭組成的政治勢力有了進一步壯大的基礎,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推動的顏色革命影響格魯吉亞後,烏克蘭的寡頭政黨也看到了上臺執政的希望!



事實上正是顏色革命提供的經濟援助餡餅讓烏克蘭不可避免陷入了顏色革命,然而烏克蘭東部各州俄羅斯族人佔有多數,在感情上也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因此對於寡頭倒向西方的行為不可避免的會進行反對,這個現象正好也符合俄羅斯的需要!



所以說烏克蘭分裂的根本原因並不全是俄羅斯的勢力介入又或者北約和歐盟東擴以經濟利益為代價拉攏烏克蘭,而所謂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正是烏克蘭如今現狀的根本原因,烏克蘭從蘇聯解體到顏色革命這段時間,執政的親俄勢力始終不能在經濟發展中找到自主發展的思路和方法,寡頭政黨上臺後又全面靠攏西方的依賴政策,實際上雙方都沒有在發展國民經濟上找到突破!不分裂才是怪事!


用戶3087668883


烏克蘭與俄羅斯本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米里米亞原屬俄羅斯,後來內部劃歸烏克蘭。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才成為一個國家。如果這時算作完整的烏克蘭的話,那麼烏克蘭現在分裂局面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第一,俄羅斯因素。這個很明顯,雖然俄羅斯沒有采用武力,但克里米亞的獨立公報肯定是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完成的,並且目前克里米亞已歸屬俄羅斯。再者,烏克蘭東部各州的獨立傾向也有俄羅斯的原因。

第二,烏克蘭自身因素。如果烏克蘭繼續維持原來的親俄立場,或者是在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嚴守中立,俄羅斯也不致於對烏克蘭動手。正是烏克蘭親歐勢力的上臺及對俄敵視態度促使俄羅斯下了決心。



第三,北約(或歐盟)的因素。北約本是冷戰時期的軍事組約,在蘇東劇變、華約解散的情況下,北約卻加大了合作力度,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不斷從西部擠壓俄羅斯。而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最後一道屏障,烏克蘭的倒戈逼迫俄羅斯進行反擊。

第四,歷史因素。烏克蘭本身就有兩部分組成:西烏克蘭長期嚮往歐洲的生活,以加入歐盟作為奮鬥目標;東烏克蘭則與俄羅斯聯繫密切,居民也以俄羅斯族為主,他們主張與俄羅斯保持特殊關係。這是其分裂的內因所在。


姜運倉


有關烏克蘭危機因何而起、克里米亞是迴歸還是被佔領的問題,有很多爭議。但從蘇聯解體後烏俄關係發展的過程以及兩國在黑海艦隊財產劃分、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歸屬及租借關係的確認來看,俄羅斯最初並沒有重新取得克里米亞所有權的想法,也不希望破壞與烏克蘭的關係。

事實上,克里米亞公投回歸、頓巴斯地區宣佈獨立,更多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不顧俄羅斯強烈反對堅持北約東擴、在冷戰之後繼續推行冷戰策略遏制和擠壓俄羅斯的結果,是烏克蘭親西方政客不顧民族感情、國家利益,實行向西方“一邊倒”外交政策、讓俄羅斯感到無路可退而被迫採取行動的惡果。

烏克蘭在東部展開軍事行動

1. 在俄羅斯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克里米亞:迴歸祖國之路》中,普京這樣闡述俄羅斯當時做出接收克里米亞迴歸決定的過程:

烏克蘭的局勢非常嚴峻,時任合法總統亞努科維奇面臨生命威脅,俄羅斯應其請求組建特別行動小組展開營救,同時制定了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目標——克里米亞問題的決定權掌握在當地居民手中,如果他們謀求在自治條件下留在烏克蘭,那麼俄羅斯將尊重他們的意志;如果他們做出另外的決定、即迴歸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就不會拋棄他們。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領導人與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簽署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條約

普京強調:烏克蘭極端分子針對克里米亞俄族居民的暴徒不斷升級,克里米亞居民的處境非常艱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產生了不能拋棄他們、不能讓他們身陷苦難之中的想法。

2. 蘇聯解體之後,雖然在黑海艦隊財產劃分上確實出現過分歧,但俄羅斯當時並未就克里米亞向烏克蘭提出領土要求,儘管深知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俄羅斯選擇租借塞瓦斯托波爾,同時開始在黑海東岸的新羅西斯克為黑海艦隊建設新基地以防萬一。

1997年5月31日,在烏克蘭已經開始接近北約的情況下,俄烏兩國還是簽署了《友好合作與夥伴關係條約》,兩國議會分別於1998年1月14日和12月25日予以批准。2008年,該條約自動延期十年。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右)與烏克蘭總統庫奇馬

在庫奇馬擔任總統期間,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是既有分歧也有合作,總體上甚至還保持著傳統的“兄弟友情”,至於民間、特別是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之後,就更難分彼此了。但這種局面在後庫奇馬時代發生了轉變。

在2004年年底的總統選舉中,“美國女婿”尤先科和“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在西方勢力的扶植下,通過“橙色革命”推翻了親俄政治家亞努科維奇勝選的結果,成為烏克蘭新的總統和總理。在尤先科任內,烏克蘭推行親西方路線,並且明確謀求加入北約。

尤先科(右)與季莫申科在集會上

與此同時,尤先科於2005年4月17日表示,將重新考慮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位問題;烏克蘭外長塔拉修克的立場更為明確:相關協議於2017年到期之後不會延長。這也就意味著,從2017年之後烏克蘭不會再將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租借給俄羅斯。2006年,尤先科下令開始為俄艦隊撤離做準備。

3. 在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於2010年捲土重來贏得大選之後,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大為改善。2010年4月21日,俄烏兩國總統簽署《哈爾科夫協議》,同意將俄租借克里米亞各軍事地基期限在2017年到期後延長25年、之後可以再延長5年(即2043-2047年)。

與此同時,烏克蘭也調整了與北約和歐盟的關係,明確在俄黑海艦隊存在於克里米亞期間不會加入北約。作為回報,俄羅斯則同意以相對優惠價格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並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大規模直接經濟援助。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推遲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一切因此而改變:首都基輔和其他城市發生大規模抗議,對推遲協議簽署的不滿迅速演變成反總統和反政府活動。

隨著政治危機的不斷升級,烏克蘭議會於2014年2月22日罷免了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後者視此舉為“國家政變”,俄羅斯也質疑烏議會決定的合法性,並於2月23日召回了駐基輔大使。2月27日,亞努科維奇請求俄羅斯領導人保障其人身安全。

烏克蘭新政府的反俄立場助長了境內針對俄族居民的民族主義極端活動,導致俄族人聚居的東南部地區(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拒絕服從基輔當局,開始自治、自衛。矛盾最終發展成武裝衝突。在克里米亞則舉行了全民公投,並於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宮簽署了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協議,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4. 烏克蘭局勢惡化是美國西方長期不顧俄羅斯反對堅持東擴並扶植反俄勢力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烏克蘭各派政治勢力不能正確處理與俄羅斯和美國關係造成的惡果。

北約經常與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舉行聯合軍演

美國並未蘇聯解體放棄冷戰思維,反而繼續保持遏制與擠壓,不斷挖俄羅斯的牆角。早在烏克蘭之前,西方已在格魯吉亞策動“顏色革命”;在烏克蘭之後,美國又開始在東歐地區駐軍,美其名曰“保障安全”,實質卻增加了地區不穩定因素。

烏克蘭地處西方與俄羅斯兩大利益集團之間,在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保持“中立”,而不是與其中任何一方關係過於接近。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充當雙方溝通的橋樑,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反之,則可能成為雙方對抗的橋頭堡,進而在對方的反擊中首當其衝。

當然,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過程中的應對也有失誤,並且也因此推動了烏克蘭反俄情緒的升溫。但客觀上說,俄羅斯在西方的攻勢面前一直局面被動,接受克里米亞迴歸是無奈之舉,也是必然的自救手段。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其實,烏克蘭的分裂,與俄羅斯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從現在看,烏克蘭的分裂好像是俄羅斯搞的。因為俄羅斯先拿下了克里米亞,同時支持烏克蘭東部獨立,烏克蘭才分裂的。其實,並不然。

起初,在蘇聯解體時,烏克蘭非要出去單過好日子,因為那裡烏克蘭的底子相當地好,工業、農業、資源僅次於俄羅斯,蘇聯解體時還繼承規模不少的軍隊,分得了1200多枚核武器,一下子使烏克蘭成為世界第三大擁核國,還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5000多萬人口,按常理,這樣的基礎要過上像法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日子是沒問題的。

然而,烏克蘭獨立後,上臺的當家人都是些唯利是圖的政客,沒有一個是為烏克蘭前途、命運和發展考慮的政治家。結果把好端端的一個國家搞的四分五裂,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真的面臨著被肢解的可能。因此,烏克蘭分裂的最根本、最主要、最關鍵的原因,是烏克蘭沒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讓我們看看從烏克蘭獨立到現在,這些政客都是些什麼人,都幹了些什麼,就清楚了。

一是經濟寡頭從政,自私自利。這些領導人都是經濟寡頭出身,為謀求更大的經濟利益,進入政界,以尤先科、季莫申科與亞努科維奇為早期代表,三個勢力在烏克蘭政壇上基本輪留上臺,但三人都沒有成功,現在在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是美國支持上臺的,而他也是烏克蘭經濟寡頭之一,號稱“巧克力大王”。這些人都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不會治理國家。

二是瓜分國有資產,貧富懸殊。這些人上臺後首先考慮的是為自己謀利,沒有考慮國家前途、命運和民眾生活,導致國內矛盾愈演愈烈。同時在經濟上學習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大量變賣、瓜分國有資產,致使國家財產最終流入到金融寡頭手中,使貧富差距加大,國家漸漸陷入紛亂。加上在美國、北約的蠱惑下和2014年在烏克蘭爆發的“顏色革命”,使烏克蘭政局動盪,紛爭四起,民不聊生。

三是聽信西方忽悠,自廢武功。美國擔心的是烏克蘭手中的核武器,歐洲和俄羅斯不希望在自己身邊出現一個擁核且又強大的烏克蘭,於是,開始了威懾、利誘和忽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烏克蘭的政客竟然銷燬了烏克蘭的核武器,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彈道導彈。從此沒了賴以討價還價資本,不僅與擁核大國無緣,而且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而美國擔心的,歐洲和俄羅斯不希望的,就這樣輕輕鬆鬆化解了。

四是不懂地緣政治,捨近求遠。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烏克蘭與對門的俄羅斯交惡,就是不懂地緣政治的表現。美國和北約東擴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如果烏克蘭親美,那真是欺負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了。俄羅斯不可能坐視。面對動盪的烏克蘭,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親俄勢力上臺。然而因為種種原因,親俄方勢力徹底失敗。退而求其次,俄羅斯只能吞併克里米亞,支持頓捏茨克、盧甘斯克、哈爾科夫等地區獨立。

五是不顧歷史淵源,割斷傳承。

不管怎麼說,烏克蘭和俄羅斯有著300年的結盟發展史,尤其在蘇聯時期,兩個民族融合之深,參透之廣,情感之切,不是說斷就能斷的。俄羅斯的很多大家像諷刺大師果戈裡、繪畫大師列賓、劇作家布爾加科夫,普希金、柴可夫斯基等等,有的是烏克蘭人,有的與烏克蘭有著很深的淵源。這種歷史淵源和傳承是難以割斷的。為此,離開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從民族感情和心理上,都是沒法接受的。

基於上述情況,烏克蘭走向分裂是必然的,根本原因是烏克蘭領導人的無知無能造成的。烏克蘭的分裂和俄羅斯並無太大的關係。


下午歷史茶


烏克蘭領土面積位居歐洲第二,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有現在這麼大的領土,完全是由俄國人帶來的,所以也可以說烏克蘭是俄羅斯人捏合成的國家,所以烏克蘭只是表面統一,真正上從未統一過,即使沒有俄羅斯,烏克蘭也很難維持。

西烏克蘭是俄國從波蘭搶來的,所以西烏克蘭信奉天主教,而東烏克蘭信奉東正教,這麼說吧,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新年都不是同一天,所以差別非常大,西烏克蘭人一直親歐洲,討厭俄羅斯,甚至還幫助過納粹德國,蘇聯時期也不願說俄語。

西烏克蘭沒什麼工業,農業和輕工業比較發達,而這些產品進入歐洲是很好的選擇,因為西歐人力成本高,西烏克蘭的農產品和輕工業品賣到歐盟很賺錢。而東烏克蘭是重工業區,受計劃經濟影響很大,俄裔語人口多,為什麼說俄語人口多呢,因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是斯拉夫民族,俄語和烏克蘭語就像方言的區別,所以說俄語就可以看做是俄羅斯族。

但對比歐盟的重工業,東烏克蘭的重工業沒有競爭力,如果加入歐盟,東烏克蘭這些企業都得倒閉,人都得失業,這和西烏克蘭完全不一樣,加入歐盟就是砸東烏克蘭人的飯碗。

所以在經濟上烏克蘭就分裂了,而經濟問題和語言問題,是最容易導致國家分裂的,比如英國的蘇格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都是因為經濟和語言,美國不允許波多黎各成為州,也是因為波多黎各欠債太多。

所以烏克蘭的分裂,是早晚的事,俄羅斯只是一個催化劑,加快了這一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