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是如何利用幾千個玻璃瓶子毀掉蘇聯上百輛坦克的?

馮煜林


這應該說的是張鼓峰戰役和諾門罕戰役。

這兩次蘇日兩軍衝突中,蘇聯紅軍動用了大量坦克和裝甲汽車,蘇聯重工業的發展,促使紅軍的機械化發展很快。當時,蘇聯紅軍裝備的主要是BT系列快速坦克和BA系列裝甲汽車,裝甲薄弱,但面對關東軍,依然佔據強大優勢,參戰的日軍配備的反坦克武器太少,面對蘇聯坦克群,必須要臨時想辦法了。

在一本當時參戰的日本軍醫回憶錄中,記載了諾門罕戰役中,日軍用大量酒瓶和汽油製作燃燒瓶,面對蘇聯坦克進攻,日本步兵不顧性命的發起衝鋒,試圖將這些燃燒瓶扔到蘇聯坦克上,尤其是發動機部位。這一戰術是很有效的,當時蘇聯坦克依然使用的是汽油發動機,一旦燃燒的汽油流到動力艙附近,很容易起火爆炸,裡面的蘇聯坦克乘員被活活燒死。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能夠將燃燒瓶扔到蘇聯坦克上,蘇聯坦克和裝甲汽車數量眾多,火力兇猛,很少有日軍士兵能完成這種高難度活兒,即便成功扔出,這名日軍士兵自己若不被蘇軍坦克火力擊斃,也會被履帶碾成肉泥。這一戰見識到汽油發動機的脆弱後,蘇軍和日軍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用柴油發動機作為坦克動力,相比之下,其他國家一直用汽油發動機,因為汽油發動機起火而整輛坦克被燒燬的事,太多了,二戰不少德國虎豹就是加油的時候不慎起火燒燬。

當時,日軍還沒遇到過重大失敗,內部對戰爭保持樂觀態度,但就在諾門罕,見識到蘇聯紅軍的厲害後,尤其是大量的死傷,日軍底層官兵受到巨大沖擊,雖然沒有明說,但試問誰不怕死?武士道和皇道教育這種思想洗腦,在順利的時候有用,遇到逆境就有問題了,瀕死的日軍更多思念的是自己的母親或者情人,至於所謂什麼天皇什麼七生報國,見鬼去吧!看一些回憶錄,不管是納粹、日軍、蘇軍還是其他什麼軍隊,面臨極度困境絕望的時候,以前受到的洗腦思想根本沒用,反而是那些滑頭有更大幾率活下來。


鷹眼防務觀察


這一戰就是1939年諾門坎戰役當中,很有名的一戰,也被稱為燃燒瓶之夜,一夜導致蘇軍第11坦克旅遭到重創。

在1939年7月2日,日軍第23師團第71聯隊渡過了哈拉哈河,剛剛渡河,就立刻遭到攻擊。外蒙第6騎兵師裝甲營等部隊襲擊了日軍。但是,很快日軍擊退外蒙軍隊,佔領了巴音查山陣地。

7月3日,朱可夫調動了主力打擊渡河的日軍第71步兵聯隊。蘇軍第11坦克旅,外蒙第6師,外蒙第8師裝甲營,還有蘇軍第24摩托化步兵團聯手發動反攻。蘇軍以數輛坦克或者30多輛坦克不同的規模,連續向日軍發動衝擊。

日軍使用1200個汽水瓶製作了1200個燃燒瓶分發給步兵,用於反坦克。戰鬥一直持續到7月4日,日軍就只剩下了48個燃燒瓶,再也無力抵抗,第71步兵聯隊又撤退回到河東岸。

在7月3日的戰鬥當中,蘇軍第11坦克旅的135輛坦克,一共損失77輛。大部分都是BT-5快速坦克。但是在7月23日以後,蘇軍第11坦克旅,再次得到了155輛裝備柴油發動機的BT-7型坦克。

日軍的燃燒瓶就沒有作用了,但是從8月20日-30日,蘇軍第11坦克旅還是累計損失了124輛坦克,但是主要都是日軍炸藥包,反坦克雷,速射炮和野戰炮的戰果。


深度軍事


根據90年代後解密,諾門坎戰役戰役中蘇軍並沒有向以前說的大勝日軍,反而是蘇聯損失更大。在戰鬥中日本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蘇軍戰死9703人,受傷15251人。而且蘇軍前後消耗的物資高達80萬噸,光是炮彈就消耗了31000噸,坦克、飛機、裝甲車的損耗也比日本大。而日本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多噸。總體來說還是日本更佔便宜。
注意背後的蘇軍坦克群

這場戰役就是日本以一個師團為核心對抗蘇聯一個裝甲集團軍,而且高原地形有利於蘇軍坦克集群化部隊展開,在平原地區日軍無險可守,但就是這樣,缺乏打坦克武器的日軍依然在劣勢下擊毀蘇軍280多輛坦克以及100多輛裝甲車,而這絕大部分都是步兵造的傷害。




而步兵擊毀坦克的重要利器就是燃燒瓶,根據記載,蘇軍坦克第11旅在衝擊日本陣地時遭到日本步兵的強烈反擊,而用的武器就燃燒瓶,蘇軍第11坦克旅在1個月內的損失都快趕上蘇德戰爭的一個坦克軍了,早期的坦克使用的都是汽油發發動機,而汽油有有著易揮發、易爆的特點,所以碰上火之後一般都是一點就著。所以憑藉著巨大的優勢戰勝敵人,朱可夫將軍的人海戰術可不是在蘇德戰場才得名的。
直接投進艙內直接引燃車內乘員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個東西,莫洛托夫雞尾酒是吧。

事實上,在這之前,當時西班牙內戰的時候,前蘇聯就把自己的很多坦克扔給了西班牙的革命軍,這一場戰爭的時候,雙方的武器裝備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相比較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說,這場戰爭並沒有催化武器裝備的發展思路。當然,在最重要的陸軍裝備坦克上面更加有所體現。這個時候,唯一一個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東西就是這個燃燒瓶對抗敵方坦克的這個作戰思路。

當然,在接下來蘇德戰爭裡面,這個東西獲得了很好的表現,舞臺前蘇聯耶把它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得知道,前蘇聯在誰身上吃了這麼大一個虧,就是在日本人手上。

日本和前蘇聯可以說是少數幾個最早意識到柴油機應用在坦克這個作戰領域的國家,我們都是柴油相比較於汽油來講,比較穩定,最重要的一條普通的明火,他是點不著柴油的,只能點著汽油。

但是這個東西必須要通過血的教訓才能夠讓他們意識到重要性!日本人的八九式坦克。前蘇聯的t34坦克,都是柴油機都是在諾門坎戰役結束之後才意識到這個東西的重要性。

由於當時材料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所以當時的發動機都是露天佈置的,雖然在發動機上面蓋了一層炸了,但事實上與外面是不隔熱的,因為發動機需要不斷的排出自己的熱量。此時此刻,如果說在敵方坦克的後方放一個燃燒瓶上去,讓後方的坦克上方產生熊熊大火的話,會直接把發動機給燒壞,這樣的話,坦克就直接失去了動力。

如果說這個時候照準敵人的觀測孔,直接把坦克燃燒瓶或者是守著,但直接塞進去那整個坦克就直接炸鍋。

當然需要執行這個命令的就是一些悍不畏死的敢死隊,日本人,這個東西不確比洗腦,誰能比得過日本軍隊,當然,日本人之所以用這一招也是被逼無奈,在這之前,他遇到軍隊哪有裝備這麼多機動的裝甲部隊呢?所以只能夠使用這種自殺式的進攻方法,增加單兵手裡的反坦克武器,讓敵方坦克喪失威力。但是前蘇聯的條件,或者說前蘇聯的做站宗旨就是你毀我一輛坦克,我再給你加兩輛坦克上去。

雖然前蘇聯贏的時候傷亡很大,(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損失很大,但是日本人那邊的部隊也不是說隨便拉過來的兵油子,那是日本人的精銳力量,結果被人打成了一個五五開!日本人能不頭疼嗎?所以在接下來面對前蘇聯人進貢東北的時候,日本人會體現出來,毫無還手之力。精銳部隊對方人家的偏遠之師都被打成這幅慫樣,更何況是敵方的精銳力量打你的偏遠之師呢?

當然吃虧的還不只是前蘇聯,還有當時的納粹德國和美國。虎式,豹式坦克以及謝爾曼,很多坦克在自身裝甲沒有被擊穿的情況之下,發動機著火,最後只能報廢。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打完,打下就忙著把自己手頭的汽油發動機直接改成柴油發動機。

之所以在這之後,燃燒瓶沒有出現在反坦克武器序列,一,柴油發動機的配備,二,火箭彈等大規模反坦克武器的武裝,三,坦克防三化的理念推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