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到底要不要手術呢?

深藍助聽器東莞店


隨著體檢的普及,發現甲狀腺結節的人群是非常巨大的。多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目前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大約為50%,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有甲狀腺結節。其中80-90%診斷為結節性甲狀腺腫,屬於甲狀腺組織增生和退行性疾病,它不屬於是腫瘤。還有一部分是橋本甲狀腺炎合併結節以及甲狀腺腺瘤,都屬於良性結節。只有大約有10%的結節是惡性的。並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結節需要手術治療。

哪些甲狀腺結節需要手術呢?

如果發現良性結節,不影響美觀,又無憋氣、吞嚥困難等症狀,基本可以不用處理,定期進行體格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和超聲檢查,每年隨訪1次,持續至少3-5年。

甲狀腺結節一旦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考慮手術:1.明顯影響外觀的甲狀腺結節,患者要求手術;2.近期甲狀腺結節明顯增大;3.伴有明顯疼痛的甲狀腺結節;4.甲狀腺結節引起壓迫症狀,出現持續性聲音嘶啞、發音困難、吞嚥困難和呼吸困難一項症狀;5.甲狀腺結節長到了胸骨後方;6.高功能甲狀腺腺瘤伴甲亢者;7.發現良性甲狀腺結節有惡變的可能;8.發現頸部淋巴結持續腫大時。

除了定期隨訪,甲狀腺良性結節藥物治療無明確效果,服用左旋甲狀腺素並不能使良性結節變小,反而可能帶來心臟和骨骼等方面的副反應,不推薦常規使用。

甲狀腺B超檢查結果,按TI-RADS分級為4級以上,一般建議細針穿刺活檢。甲狀腺穿刺細胞學結果為可疑惡性及惡性病例均應行手術治療,按甲狀腺癌的原則進行處理。甲狀腺癌以乳頭狀癌最為多見,預後最好,一般手術切除即可,術後無需化療放療,口服優甲樂替代治療。


胡洋


這個問題很值得大家花一點時間瞭解一下。
隨著體檢的普及,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頸部超聲”這一項中發現“甲狀腺結節”,隨後拿著體檢報告到門診就醫。那麼,“甲狀腺結節”到底是個啥東西?發現“甲狀腺結節”到底要不要手術呢?
首先說,甲狀腺是位於人頸部的一個內分泌器官,主要功能是通過合成並分泌甲狀腺激素來調節人體的代謝活動。而“結節”,是一個形態學描述,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疙瘩”。
那麼,“甲狀腺結節”的意思就是,甲狀腺上長了一個疙瘩。至於這個疙瘩需不需要做手術切掉,還要先分清楚它的“真面目”才能決定。

通常,如果仔細看超聲報告中的描述部分,會含有諸如“低迴聲”、“邊界清楚”等字眼。對於表現較為典型的結節,醫生根據超聲報告的描述就可以對結節的性質有個初步的判斷。而如果表現不甚典型,可能要通過進一步的檢查(例如穿刺活檢病理檢查)來確定。

(圖片來自網絡)

李巖祺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今天我們在體檢中查出有甲狀腺結節是很尋常的事情,絕大多數的甲狀腺小結節都是良性的,只有1%的甲狀腺小結節是惡性的。需要進行手術的甲狀腺小結節疾病只佔有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良性的甲狀腺腺瘤直徑超過3釐米以上了,就要考慮動手術,否則會對氣管等組織造成壓迫。如果是惡性的甲狀腺結節,就要考慮切除,如果有淋巴結轉移,必須進行大面積清掃淋巴結。惡性的甲狀腺結節也就是甲狀腺癌症,一般有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髓樣癌等。因為目前有了放射性核素治療(131碘治療),甲狀腺癌患者術後的死亡率和複發率大大下降。數據顯示,中國甲狀腺癌5年生存率高達93%。

其實甲狀腺節的形成與很多原因有關係。第一個是因為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會引起甲狀腺。第二是缺碘和攝入碘過多都會形成小結節,確實有點麻煩,人體比較敏感。第三是如果頸部會射線照射過,也容易出現小結節。另外甲狀腺小結節和人體自身的炎症、自身免疫系統問題也有關聯。

如果體檢查出來有小結節,千萬不要過度焦慮,應該前往正規專業的醫院,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全面檢查,理性判斷出實際情況,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不會有事,也許連藥物都不用服用。如果不幸成為甲狀腺癌患者,也不要悲觀失望,絕大部分病人的預後都不錯。


科壇春秋精選


如果是良性結節可以不要驚慌,大多數主張定期隨訪,每隔6-12月隨訪,包括病史、體檢、頸部B超、甲狀腺功能的檢查,如隨訪中發現結節明顯生長,或伴有提示結節惡變的症狀、體徵和超聲徵象,可能需要考慮細針的穿刺活檢,“明顯生長”的定義是指結節體積增大50%以上,或至少有2條徑線增加超過20%並且超過2mm。細針穿刺活檢是良性的情況下,一般要連續超聲隨訪1到2年,如果穩定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以後就可以到3到5年檢查一次。

有些甲狀腺結節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當出現與結節明顯相關的局部壓迫症狀或者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內科治療也無效,並且腫物位於胸骨後或縱隔內,結節進行性生長,臨床考慮有惡變傾向或合併甲狀腺癌高危因素時,都是要考慮手術治療的。

另外,有的患者是吧,因思想顧慮過重,或者是外觀有隆起比較難看,影響正常的生活強烈要求手術的,也是可以考慮進行手術。


海上名醫


如題,甲狀腺結節要不要手術需要考慮的事情不單單是一個簽字的問題,還要包括患者的基礎疾病、結節的大小、對麻醉的耐受、血糖的控制、手術風險、家庭對治療的意願等等。

國內指南對於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治療給予了明確的手術指徵。國內指南推薦甲狀腺結節下述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1)出現結節明顯相關的局部壓迫症狀;(2)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內科治療無效者;(3)腫物位於胸骨後或縱隔內;(4)結節進行性生長,臨床考慮有惡變傾向或合併甲狀腺癌高危因素。因外觀或思想顧慮過重影響正常生活而強烈要求手術者,可作為手術的相對適應證。對於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手術範圍,國內指南強調在徹底切除甲狀腺結節的同時,儘量保留正常甲狀腺組織。建議慎重應用全(近全)甲狀腺切除術式。後者的適應證為:結節瀰漫性分佈於雙側甲狀腺,導致術中難以保留較多正常甲狀腺組織。同時術中應注意保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

實際上,國內指南雖然對需進行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結節規定了明確的手術指徵,然而對於具體的手術範圍還是給臨床醫生留出了更多的選擇空間。這種選擇空間使得良性甲狀腺結節在我國實際上存在5種術式,分別為甲狀腺部分切除術、甲狀腺大部切除術、甲狀腺腺葉切除術、甲狀腺近全切除術以及甲狀腺全切除術。從手術技巧、難度以及術後近期併發症發生率的角度看,甲狀腺部分切除術及甲狀腺大部切除術相對於其他3種術式更易操作。這也使得甲狀腺部分切除術和大部切除術成為了我國基層醫院的主流術式。

在甲狀腺結節中,良性病變約佔95%,惡性病變僅佔5%左右。指南對於甲狀腺結節診治就已強調初始評估的重要性,包括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臨床超聲以及實驗室檢查。指南推薦如果結節的細胞學檢查結果為良性,則不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性檢查或治療,但應對病人進行隨訪;如果隨訪通過觸診或超聲檢查發現結節增大(實性結節或囊實性結節中的實性部分的體積改變>50%或至少兩個方位的尺寸增加20%且至少增加2mm),應在超聲引導下再次行穿刺檢查。對於反覆出現良性囊性結節增大或復發的病人,可根據病人症狀和綜合美容因素考慮行手術治療或行經皮乙醇注射治療。對於性質未定的甲狀腺結節如腫瘤直徑較大(>4cm)、活檢結果示明顯的不典型改變或可疑甲狀腺乳頭狀癌、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或放射線暴露史應考慮甲狀腺全切除;如雙側葉均存在結節或雖僅一側有性質未定的結節而希望雙側葉切除以避免將來對側葉的手術,可考慮給予甲狀腺全或近全切除。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該不該手術是需要醫生和患者一起來制定的方案。


中華醫學科普


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而正確評估和鑑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對有效避免誤診誤治、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切除,以及為患者提供規範、有效、個性化的診治和隨訪方案有著重要意義。

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腫瘤科主任郭添勝指出,對於小於1釐米的甲狀腺結節,多臨床觀察即可,對於1釐米以上,如有可疑超聲徵象,可進行超聲引導下的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活檢,使用微創方法鑑別其良惡性。

“真沒想到,鑑別甲狀腺結節的好壞只需要10分鐘”。58歲的陳女士因發現頸部有腫物而到區中醫院進行彩超檢查。檢查發現,陳女士的頸部腫物為甲狀腺右葉中部實性結節,高度可疑惡性。郭添勝經過評估後認為,陳女士非常適合甲狀腺結節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fine-needle aspiration,FNA)術,於是聯合該院超聲科副主任羅建彬一起為陳女士在局部麻醉下實施了該手術。整個操作均在超聲實時監視下進行,可清晰觀察到穿刺針在結節內的位置,精準安全,10分鐘即順利完成。

據瞭解,當天的甲狀腺FNA術為區中醫院首例,同時也填補了該院甲狀腺疾病微創檢查的空白。羅建彬表示,目前隨著高頻高分辨率超聲的廣泛應用,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不斷提高,而超聲對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具有很高的價值,尤其是對於經驗豐富的醫生而言,準確率甚至可以達到90%以上。但是,超聲只能從影像層面上根據結節的“樣貌”對良惡性進行辨別,同時超聲檢查對操作者的依賴性非常嚴重,對同一結節,不同超聲醫生可能會做出截然不同的診斷。因此,要想找到更有力的證據證明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則需穿刺活檢出馬了。

細針穿刺活檢術,就是用一根很細的針插到結節病灶裡,抽取部分細胞出來,在顯微鏡下辨別結節的良惡。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已經被公認為鑑別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首選方法,其能夠利用細針穿刺技術,獲取病理組織,且無疤痕,具有精準、微創、安全、高效的特點,屬於甲狀腺超微創檢查方法,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遠景。

(來源 番禺日報 何進欣 陳沛熙)


大洋網


甲狀腺作為人體的一個內分泌器官,對機體的正常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甲狀腺結節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例如炎症、甲狀腺功能的退化、自身免疫的亢進及減退等等。大體來說,如果甲狀腺結節小而且疼痛感明顯、結節表面光滑且與肌肉組織無粘連、活動性好,一般為良性結節,可不予處理,隨診即可。可如果結節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則需及時就醫,尋求手術治療。

一.結節明顯腫大,影響美觀。這種情況比較多見,一般在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比較多見,是由於機體碘攝入不足所致的甲狀腺代償性腫大,一般不伴有甲狀腺功能的異常。如果情況不嚴重的話,通過補碘或者口服甲狀腺素片,一般可以改善。另一種可能就是甲狀腺癌,但甲狀腺癌結節表面有很明顯的顆粒感,與組織有明顯的粘連,且按壓無疼痛感,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則需及時就醫,通過手術解決。

二.結節明顯增大,壓迫組織或者器官,影響正常功能。比如壓迫氣道,呼吸受限。氣管由環狀軟骨支撐,不會塌陷,但當結節體積過於巨大,造成環狀軟骨塌陷,進而使氣道狹窄,則會有明顯的窒息感。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甲狀腺癌後期,癌症侵襲到環狀軟骨組織,致使其結構改變,無力支撐器官所致。

三.結節不是太大,但甲狀腺功能失代償,造成人體內分泌功能紊亂。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患者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表現出失眠多夢、月經不調、顏面潮紅等症狀,此時需要就醫,尋求治療。可通過手術、放射等治療。

本期答主:葉梓,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甲狀腺結節到底要不要手術呢?知麻糖來啦!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是否手術的前提是結節是否對人體的生活造成了負擔,那這就需要對結節進行定性分析。

首先,就是區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惡性結節就是我們常說的惡性腫瘤(癌症),對身體是有害的,需要手術治療(切除、射頻治療等方式)。惡性結節好比是我們社會里的犯罪分子,違反了國家法律,是壞人,那就需要清除它;

良性結節就相當於不違反法律的普通大眾,但是良性結節就不需要手術了嗎?這個也不一定哦:普通大眾雖然不違法但如果對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我們也需要約束他們的行為。因此良性結節也要視情況而定: 如果比較小,對甲狀腺功能沒有影響就不需要手術; 如果良性結節體積較大,壓迫了周圍組織或者功能較活躍,使得甲狀腺功能異常增高,那也需要手術進行處理。

此外,對待不需要手術的良性結節還應該每6-12個月複查一次,因為好人也有可能變成壞人的嘛,良性結節也有可能轉變為惡性,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療效是非常好的。

生活中摸到自己頸部有結節不要驚慌,人群中50%的人都有甲狀腺結節,其中又只有5%是惡性的。所以回到是否手術的問題,這一切都要取決於結節的性質,及時到醫院檢查(B超、生化檢查、穿刺活檢等)、確診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哦。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知麻糖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疾病,因為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都屬於良性疾病,所以有些患者對甲狀腺結節的問題並不在意,因此容易耽擱治療,甚至可能會發展成其他惡性的甲狀腺疾病。

至於在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方法,有許多的人都想知道患了甲狀腺結節到底要不要手術,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絕對性的,這是要結合甲狀腺結節的性質才能確定治療的方法。

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些單純性的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癌也會出現甲狀腺結節的情況,因此甲狀腺結節一定要引起重視。一般建議先檢查治療確診為甲狀腺結節的性質之後再考慮治療方法,絕大多數的人發現有甲狀腺結節首先考慮的都是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對甲狀腺結節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藥物治療沒有效果的情況下一般是需要通過手術治療的。比較小的結節可以先定期複查,不需要特殊治療。增長比較大的情況在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甲狀腺結節的問題,建議患者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在治療期間,日常生活中的調理飲食非常重要的。

擅長:甲狀腺癌,食管癌,肺癌等各種良惡性腫瘤的手術,化療,放療及癌症止痛治療等。


醫聯媒體


每個人都會自己摸到甲狀腺,如果出現甲狀腺疾病,有的人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摸到,也有的人是通過體檢得知有甲狀腺疾病,最多見的就是甲狀腺結節,對於結節也存在不少爭議和問題,到底應不應該手術切除。

甲狀腺結節發病率是比較高的,成人約有4%都可能存在,惡性病變不常見,但是不能漏診,讓甲狀腺癌逃之夭夭。它是存在於甲狀腺內的腫塊麼多因甲狀腺炎、退行性變等因素導致,一般通過超聲檢查明確。對於摸不到、只在超聲或者CT下可以發現的結節,若結節<37.5px可以暫時隨訪觀察,定期的複查甲狀腺超聲及甲功情況,發現結節有增大的趨勢或者出現壓迫神經、氣管等情況,那最好能及時的予以手術切除。若發現結節>37.5px,可在超聲引導下先進行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可以根據細胞學檢查的結果判斷,陽性結果一般考慮甲狀腺惡性病變,需早期手術以取得病理診斷。若細胞學檢查為陰性,當然也不能排除惡性的可能,那就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明確。

很多甲狀腺結節的病人會遇到這麼一種情況,就是一旦查出來,外科大夫建議積極的手術治療,可以在手術過程中等待術中病理,根據病理良惡性結果決定切除範圍及淋巴結清掃,這樣可以減少病人的焦慮情緒,也避免了甲狀腺癌的漏診,總之,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高,發生惡變的情況低,但是要注意定期隨訪,積極預防。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