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轉家長)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轉家長)

不自律的影響

史蒂芬·柯維曾在書中提到:“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慾、慾望和感情的奴隸。”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

自律的孩子,未來的人生路,會越走越寬。他不會淪為情緒的奴隸,更能控制自己的慾望,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一個不懂自律的人,即便天生擁有一副好牌,也會被自己親手打壞。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高考時考進了一所知名大學,選了一個當時炙手可熱的專業。

十年寒窗,一朝得中,他內心那根緊繃的弦瞬間鬆弛了。上大學後,他迷上了網遊,一發不可收拾,時常逃課,通宵泡網吧。

第一學期,因為曠課太多,他兩門成績亮紅燈。

然而,他卻沒有「懸崖勒馬」,反而破罐子破摔,抽菸、喝酒、泡吧、鬥毆,最後被學校勒令退學。

大好的前程,就這樣被自己親手毀了。

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轉家長)

擁有一個自律的孩子,

是多少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

我們希望,放學回到家,孩子就能主動去寫作業;

我們希望,手機放在身邊,孩子也對它不會沉迷;

我們希望,每天不用陪讀,不用吼得自己和孩子都懷疑人生......

然而,自律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一個自律的孩子的養成,縱然有孩子自己的原因,而其背後的家庭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

1、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時間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除非嚴加管理,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但現實情形卻是:我們的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做什麼都沒有效率,結果生活、學習一團糟。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2、成為孩子的夥伴

好的父母,會嘗試與孩子成為朋友。天生的輩分關係,以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都會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感。

嚴厲的父母,會讓孩子懼怕,被動性學習、做事。這樣的孩子,源之父母的幸福感是很有限的。

我們要嘗試跟孩子交朋友,放低自己的姿態。要經常和孩子傾心交談,常常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你一直關心他、愛他,父母是可信賴的夥伴、幫手,長此以往,孩子會產生另類的親切感。

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轉家長)

3、培養孩子能為之堅持的興趣

現在很多孩子都沒有堅持做一件事的毅力,遇到困難後就退縮。毅力就是努力的堅持,只有咬牙堅持度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才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管孩子多聰明,智商多高,如果沒有毅力也很難成功。

培養孩子的毅力,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自己感興趣事情,會更加願意堅持下去。

4、不隨意打擾孩子

當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時,父母不應隨意打斷他而讓他做另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學習內容後,可以讓孩子休息一會兒吃點好吃的,聽聽歌曲,做做操,以此來作為孩子完成一項階段性任務的獎勵,而不至於使孩子的學習太乏味。

喬布斯有句話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先學會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我們希望孩子有自由,就一定要讓孩子有自律。要想孩子能夠自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培養的。而一旦孩子在父母的培養下,擁有了自律的能力,他就能掌握自己度過每一天、每一年、每一個人生階段的方式,那將會是我們送給孩子的,最為寶貴的財富。

溫馨提示: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在自律的這條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樣。要記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