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1912年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出關外建立北清政權?

大名42


辛亥革命以後,南方各省紛紛響應,清廷半壁河山變色,南北雙方達成議和:以清帝退位、易幟共和為條件,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此時清廷已經沒有任何實力和話語權做掙扎,天下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大勢,已經到了破鼓萬人捶,牆倒眾推的地步,豈能容清廷退居關外?


(清帝退位詔書)

滿清是到了要錢沒有,要軍隊,軍隊都成了軍閥私產的窘境,當初橫掃天下的八旗兵,更不要提了,早已成了歷史,不堪一用。而且,關外之地,經過近代以來俄國蠶食滲透還有日俄戰爭,已經逐步失控,時刻處於俄日的虎視眈眈之下。革命風潮也已經刮到了關外,譬如奉天,革命黨人藍天蔚已經預謀在此起事響應了,滿清自保都做不到,更別說退回去了經營了。


更糟糕的是,關內變天后,為了穩定局勢,東三省總督趙爾巽(xùn)審時度勢,拉攏了張作霖等東北地方實力派人物,成立了東三省保安會。一方面是為了防範革命;另一方面,也是防備滿洲王公的復辟企圖。這下好了,清廷有家難回,後路全斷。



(趙爾巽)

袁世凱任大總統後,趙爾巽與北京聯絡磋商,同民國政府達成協議,實現了東北歷史上的第一次易幟。


那年那兔這些事


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說一下東北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財產,不是某個人的,在當時來看,任何人都不會允許把東北劃給溥儀搞獨立自治,或是獨立稱帝。無論是馮玉祥,袁世凱,等等,在這個問題上還真不給溥儀商量的餘地,最後溥儀投靠日本人,想依靠日本人的力量,實現心中不滅的皇帝夢,歷史車流滾滾向前,晚清沒有趕上歷史的腳步,被歷史拋棄,任何逆歷史潮流的做法都是徒勞的,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要守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天堂。


我心動不亂浮生


我個人認為,當時的局勢,不允許清朝回到東北建政權,兩半社會的中國不僅僅是清朝封建統治者說了算,各國勢力範圍也要考慮,這樣的話可以說沒有哪個地方需要或者允許清朝偏安。何況歷史大勢浩浩湯湯,1911年的清朝早已不是1644年雄心勃勃的八旗了,註定被歷史淹沒


萊茵河的小舟


不是不想退回關外,而是革命黨人和袁世凱都不允許!後來溥儀由於得到日本的幫助,才到東北做了偽滿洲國皇帝!可見滿清政府並不是不想退回關外!


回故歷史


離婚了,也不一定就能要回嫁妝!


DL南山樵夫


想退袁世凱不讓,馮王八,讓建立了滿洲。


習慣了的天空


偽滿州國不就是關外政權。

當然退位不可能馬上建立偽政權,總要有時間規劃,先去找日本人,看看曰本文的意思。一切有把握了,再從天津偷跑到東北。日本人有情,敷儀有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