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成鬥戰勝佛後觀音大還是孫悟空大?

飛躍珠峰886


孫悟空西遊打怪歸來,排排坐分果果時,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這個稱號可牛了,牛的就像原先的齊天大聖的封號一般。

歷史的當頭棒喝想必孫悟空還是記憶深刻。還真不能給了三分顏色就開染坊,此時的孫悟空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不是你的位置就還是乖乖的遵紀守法多好,再也不會年少無知不地演繹出在蟠桃會上心有不甘地欲去“霸座”的鬧劇了,當然更不會振振有詞地在別人的地盤撒潑耍賴了。所以,此時的鬥戰勝佛根本無心與觀音菩薩爭高下。


那麼,實話實說的話,觀音菩薩與鬥戰勝佛孰大孰小呢?

答案是觀音菩薩大所謂的鬥戰勝佛不止一個量級。很顯然,你以為娛樂界的天王天后真的如過去的天子一樣嘛?你以為演過武則天就真的是女皇麼?自詡豪門招搖過市接下來說不定就是“豪門驚夢”的戲碼啦,你以為的許許多多的事兒其實真實情況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佛教經典中每每提到的三世佛,按時間分“豎三世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分別對應著過去、現世和未來,按空間分“橫三世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分別對應著娑婆世界、西方極樂淨土世界和東方淨琉璃世界。而除此之外大多屬於“贗品”之列。

而佛的果位高於菩薩,地藏菩薩的宏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但對一般泛泛而論的佛就不能拿來類推的,這種世俗意義上泛化的佛僅僅只是一個符號,而並非佛教經典中的佛的原本含義,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是說明人人皆有佛根從而勸人向善的說法。


當然,在《西遊記》的排名中,最後一回大眾合掌皈依唸佛時,南無鬥戰勝佛是排在南無觀世音菩薩之前一位的。這又回到了娛樂演藝界的說法上來了,不過佛教提倡眾生平等,大小自在人心,爭高論低也就說說而已。


吃素的穿山甲


在西方佛門的序列當中,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之後,比觀音菩薩要大。

在西遊記原著第一百回,結尾的時候,有一個西方3000諸佛誦唸名單的環節,在誦唸名單當中,孫悟空排名第48位,僅次於唐僧。觀音菩薩排名第49位,在孫悟空之後。

在觀音菩薩之後,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三人與觀音菩薩一起,共稱為西遊記當中的四大菩薩。

其他的菩薩,比如在原著中出現過的靈吉菩薩,大聖國師王菩薩,地藏王菩薩,都沒有在頌念名單當中出現。

這是因為他們都不是四大菩薩,沒有資格被唸到名單。

西遊記中的佛門與現實中的佛教不一樣,現實佛教當中,佛菩薩,羅漢都只是果位的一種,沒有高下之分,這體現了佛教眾生平等的觀念。

但是在西遊記原著當中,卻並非如此。

西遊記當中的佛教等級森嚴。像大鵬鳥身為如來佛祖的便宜舅舅,他到達靈山時有500羅漢出門迎接。

孫悟空因為青牛精的事情到靈山時,想直接進入,被四大金剛攔住。

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孫悟空在佛門沒有果位,又因為大鬧天宮被剝奪了齊天大聖的封號。因此尾巴被四大金剛鄙視。

在西遊記當中,佛是最高等級,靈山原本有46位佛,在唐僧,孫悟空成佛之後,一共有48位,在諸佛誦唸名單當中,他們每一位的名字都被唸到。

第二個等級是菩薩,只有四大菩薩被唸到。

第三個等級是羅漢,沒有一個人的名字被唸到。最低的等級是揭諦,更不會被提起。

因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是初次加入靈山,因此在誦唸名單的末尾,也加上了他們三人的名字。

他們名為淨壇使者菩薩,金身羅漢菩薩,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這裡的菩薩並非是佛派的果位,而只是西遊記,對於佛派神仙的尊稱。就如在取經路上,唐僧稱女性為女菩薩。許多人稱唐僧為老羅漢,佛爺爺一樣。

當然,如果放在整個天界仙界當中。鬥戰勝佛孫悟空的地位遠不如觀音菩薩。

這是因為觀音菩薩不但是佛門當中的菩薩,更被玉皇大帝任命為南方南極觀音,乃五方五老之一。

她是南贍部洲諸仙之主,在天庭的地位和如來佛祖並列。與他同列的,還有北方北極玄靈,即真武大帝,還有東方崇恩帝君,黃極黃角大仙等等。

正因為觀音菩薩還有第二重身份,地位尊貴,所以孫悟空在見到其他菩薩的時候,態度頗為傲慢,見到觀音菩薩的時候,卻匍匐下拜,行弟子之禮。


宛如清揚


按常理說觀音是菩薩,孫悟空是佛,西方佛界階位排列從高到低來算,自然是佛高於菩薩,但世事無絕對,有兩位菩薩超脫餘外,一位是觀音,另一位是地藏王。除過去佛燃燈古佛,現世佛如來,未來佛彌勒佛以外,在佛界無論是聲望,法力,還是影響力,觀音、地藏都是處在最頂峰的,佛界菩薩無數,佛也不少,為何偏偏是這兩人如此受到尊崇,其中是有緣故的。

觀音大士欲成佛之際,深感世間苦難深重,慈悲心起,遂發下宏願若世間一切悲苦、厄難不盡便一日不成佛。自此以後觀音化千手千眼觀世間疾苦,千萬化身行走世間,度化眾生向善,偶爾行使霹靂手段懲處惡人,不過大多的時候還是體察百姓疾苦,拯救萬民於水火。因其法力強大,時常行走在世間,佛界和仙界。交友甚廣,加上百姓尊崇其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香火鼎盛。由信仰力加成更助其法力浩瀚無邊,三界之內罕有敵手。地藏王菩薩與觀音類似在這裡就不說了。所以說無論戰鬥實力還是地位聲望,孫悟空離觀音還差一大截,不是一個層次。


深海流星雨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回答:從封號論,佛比菩薩大。即:鬥戰勝佛比觀音菩薩大;但從實權而言,觀音菩薩的資歷、聲望和地位遠遠高於孫悟空,即:觀音菩薩比鬥戰勝佛大。

接下來我就詳細說明一下。
在《西遊記》第100回的最後,有一張靈山集團的座次排位順序表。其中,受封后的唐僧和孫悟空排在諸佛最後,而觀音尊者則是菩薩中的排頭兵——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
由此,我們得知,如果按照果位來排座位的話,觀音是要坐在唐僧和孫悟空後邊的。因為唐僧和孫悟空是佛,觀音是菩薩。但是果位靠前,並不代表著地位也能隨之尊貴。人緣好不好,那不是靠封出來的,那得是靠自己的真本事混出來才可以。
觀音菩薩,即七衣仙女口中的”南方南極觀音“,她位列“五方五老”,在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上,觀音菩薩是可以和如來佛祖享受同等禮遇的。而且,觀音菩薩不光是玉帝和王母的座上賓,她還是三十三天之上離恨天兜率天宮太上老君的常熟客——觀音的坐騎金毛犼有個紫金鈴,就是老君送給她的;二郎神和孫悟空PK的時候,觀音與老君一同觀戰,觀音說我想幫助二郎神,拿玉淨瓶砸猴頭一下。老君聽聞趕忙攔住:“你這瓶是個磁器,能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隨即從左胳膊上取下來金鋼琢,往下一丟。替觀音完成了這次打擊猴頭幫助二郎神的任務。試問,在諸神眾仙之中,還有誰能讓老君如此上心的,恐怕,也只有觀音菩薩了。
從權利劃分的角度,觀音菩薩,是大權在握的靈山集團落伽山分公司的一把手。落伽山產業園被劃給觀音菩薩親自打理,是經過玉帝和如來雙重批准的,並且她還有權自主招聘錄取員工為其服務。像她的一號大秘書惠岸使者木吒,二號生活助理捧珠龍女,三號財務總監善才童子,四號保安隊長熊羆精,那都是在冊有編的落伽山正牌員工。
反觀鬥戰勝佛孫悟空——“鬥戰勝佛”這個封號,顧名思義,是靈山集團總部的一號打手,最高待遇也就只能做個保安大隊長。靈山集團的主旨是勸人向善——至少,表面的口號是這樣。所以靈山的安保部只能是清水衙門,孫悟空並不能像從前沒有封佛時候那樣想打就打,先用武力再拼智力。他在封佛之後,每個月就只能領點死工資,根本沒有賺外塊的機會和灰色收入。
雖然從表面看上去,觀音菩薩似乎是低了孫悟空的鬥戰勝佛一級;但是在實際上,觀音菩薩的各項指標都遠遠超過孫悟空。
所以說人嘛,還是務實一些的好。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西遊故事,孫悟空在觀音菩薩面前均是畢恭畢敬)


白馬晉一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總部在印度雷音寺的佛文化傳播國際有限公司的基本構成.    

總裁:釋迦牟尼  

副總裁:阿彌陀佛,藥師王佛,燃燈古佛,彌勒佛(佛家的高層分為按空間的三世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藥師王佛,按時間的三世佛燃燈古佛,釋迦牟尼,彌勒佛,也稱為橫三世佛和豎三世佛,一正四副,四位副總以釋迦牟尼為中心)  

六大部門經理:大勢至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

大勢至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由阿彌陀佛分管,所以後來觀世音同志任中國區總裁,為了討好分管領導,讓中國區的佛教信徒天天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意思就是天天給阿彌陀佛問安,阿彌陀佛老人家你在印度還好嗎?只是不知道觀世音同志推行的這種個人崇拜有沒有引起總裁釋迦牟尼的不滿;  

“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釋迦牟尼本人親自分管  

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王佛分管  

以是佛家的上層領導班子,而接下來的中層幹部則為五尊者,十大比丘,四大金剛,天龍八部,五百羅漢,三千諸佛等。

大家要注意的是三千諸佛這一職務安置,是公司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擴大佛的發行量,設置的一種非領導職務佛,只設稱號,不領取公司薪水與佔據職位,這類封號都是為了招納各類奇能異士給安的一個虛職,悟空後來所封戰鬥勝佛即屬於此編制,此類佛沒有編制限額,要封多少給多少,全看市場虛求。

所以孫悟空的這個戰鬥勝佛,聽起來很牛A,但其實一點實權沒有,不要說和觀世音這種實權派比,就是和豬八戒的淨壇使者(相當於一個單位的機關後勤處處長)這種油缺職務比,都差得太多,其實和當年在天宮被封的齊天大聖是同一種性質的,都不過是佛道兩家對一隻猴子的忽悠。只不過經過太行山五百年一劫,悟空本人取經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仕途,而是自由,摘掉頭上那該死的

緊箍兒,那才是最關鍵的,故沒有像當年知道齊天大聖名頭屁都不頂時大鬧天宮罷。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這個問題很妖啊,與悟空問觀音是如來大還是玉帝大有的一拼。不過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地來回答一下。

首先要說《西遊記》並不是一本一本正經普及佛教理論的佛學院讀物,所以書裡的佛教並不等同於世俗間真實的佛教世界,如有雷同實在純屬巧合。

那麼《西遊記》裡的佛教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中國的官場,做和尚也好像做官似的,如來是最高領導,觀音是美女秘書,燃燈是退休的前任領導,彌勒佛則是預備接班的未來領導,唐僧則是如來為了培養自己勢力而安排到基層鍛鍊的年輕幹部,為了保證唐幹部的基層鍛鍊不出差遲,又招攬來三個臨時工,一個是曾經鬧事而被剝奪一切職務的前任植物園園長孫悟空,一個是不曾鬧事卻在酒後犯下作風問題的天河水利局局長豬八戒,一個是不鬧事也沒有作風問題卻在細節上惹怒領導的天庭小辦事員沙悟淨。

自然,經歷一系列事務考驗之後,經美女秘書觀音的仔細審查,唐幹部終於得以從基層提拔到中央,做了一個旃檀功德佛,這個佛管什麼事呢?其實什麼都不用管,因為所謂旃檀,其實就是檀香、白檀,大家都知道檀香木香味醇和,歷久彌香,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譽。唐僧的這個佛說白了就是香味撲鼻的木頭,他的功德僅限於此。

而豬八戒呢?他最後做了一個淨壇使者,其實就是把人們燒香拜佛後的貢品收拾乾淨的主兒,說白了就是打掃供桌的人,這個和他當初的水利局局長這個職位相比,實質上是大大地跌份了。

沙和尚呢?他是金身羅漢,清閒無所事事的一份差事,其實是一種後備幹部性質的角色。

所以說唐、豬、沙三人最後的結局,其實都只能說一般。唯一談得上不錯的,其實還是孫悟空,他新得的職位是鬥戰勝佛,其實還是管軍事的角色,可是與往日在天庭管桃子相比,確實是大大的實權。與西遊路上做唐僧的徒弟打妖精相比,此時他的地位也完全非同往日,完全可以獨立指揮戰事,不受唐僧的掣肘。

那麼這樣一來,與觀音相比,一個是管軍事的實職幹部鬥戰勝佛,一個是如來身邊辦公室主任、美女首秘觀音菩薩,誰更大一些呢?

純以官階論,確實孫悟空的鬥戰勝佛頭銜要比觀音的菩薩頭銜要高那麼一點點,但是請注意:觀音原本也是可以成佛的,只不過她為了普度眾生,寧願留在菩薩崗位上繼續發揮餘熱而已。所以,觀音這個菩薩,法力其實與佛相差無幾,甚至高於一般的佛。而且,西遊記中的觀音更是佛界第一大佬如來的美女首秘(當然這個僅僅是西遊版本,真正的觀音是長鬍子的男人,而且是阿彌陀佛的人),領導身邊的人,自然擁有最直接的權力資源。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他也是中國人,自然深懂這一點。所以在《西遊記》末尾,他故意將觀音的名次,寫在無職也無權的旃檀功德佛後面,也寫在繼續給如來當打手的鬥戰勝佛後面,貌似給人地位不如唐、孫的模樣,可實質上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懂,領導身邊的人,那是能得罪的嗎?那其實就是老大的化身!所以,即便是成佛之後,孫悟空還是遠不如觀音的權力炙手可熱呢!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孫悟空的鬥戰勝佛,實際上只是享受佛待遇,並沒有實權,而觀音的菩薩是一方諸侯,而且入了軍機處,比孫悟空大的多。

觀音與如來不是上下級

觀音雖然是菩薩級,但它不是如來佛的下級,相反,他倆應該是平級關係。因為五方五老裡有觀音也有如來,因此在神仙體系裡,觀音和如來是平級關係。另外,觀音屬於小乘佛教,如來屬於大乘佛教,二者不在一個世界裡,孫悟空僅僅是如來佛祖封的一個虛職佛。跟一方諸侯的觀音無從可比。

觀音相當於歐洲國王

做個比喻,如來是英國女王,在歐洲至高無上,但觀音屬於摩納哥大公國國王,雖然公爵國王不如女王爵位高,但英女王管不了摩納哥。這是兩個國家,而孫悟空僅僅是英女王封的一個勳爵,遠比不上摩納哥大公國國王大。

孫悟空相當於軍值歌唱家

很多帶軍旅歌手都有軍值,有相當一部分還享受將官待遇。但他們並不帶兵,只是國家基於的肯定和獎勵。孫悟空就是這樣,歷經千辛萬苦,取經之後,給一個軍銜,但不帶兵。而觀音則屬於軍區司令,手裡有實權。


白希文


名義上是孫悟空大。佛家地位由佛菩薩羅漢逐級遞降低的。孫悟空在《西遊記》的佛教排第48位,鬥戰勝佛。其師傅唐僧排位第47位。師傅 是傳播佛教的功臣,孫悟空是保護傳播佛教的人。而且武力排名值不低,前面開路偵查,為師父化緣,保證師傅的生存,有勇有謀,一路斬妖除魔,堅定地助唐僧取經。豬八戒的武力排第二,好色,取經不堅定,多次要分行禮散夥。沙和尚挑客,取經意志堅定,武力值排第三,無主見,白龍馬唐僧的座騎,只有一次救主。南海觀音菩薩找唐僧,作取經人,幫助孫悟空保護取經人,是菩薩中排第一的。下邊是大事至菩薩、文殊菩薩、普陀菩薩。鬥戰勝佛是佛裡末位,相當於元帥中的末位,觀音是菩薩的首位,相當於大將中的首位。佛是自覺、它覺、圓滿。菩薩是自覺他覺。羅漢是自覺。自覺,自己覺悟,信佛。他覺使別人覺悟,信佛。圓滿完成。



喇叭與利劍


這個問題有點扯,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認真的回答一下。孫悟空在西天取經之後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那麼鬥戰勝佛在西天的地位如何呢?

《西遊記》第一百回,徑回東土,五聖成真。這一回的末尾對靈山所有菩薩和佛的順序都進行了排位,其中鬥戰勝佛的排位如下:

(前面省略)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

鬥戰勝佛是最後一位,前面是南無旃檀功德佛。作者的意思很明顯,唐僧和孫悟空是最後才成佛的,因此兩人分列倒數第二名和倒數第一名。這個很好理解,按照時間順序確實是這樣。

那麼鬥戰聖佛和觀音菩薩誰大呢?我們先來看一看書中的排序:

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

鬥戰勝佛比觀音菩薩靠前,因此鬥戰聖佛是比菩薩大的。是這樣嗎?這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什麼叫做佛?什麼叫做菩薩?

根據《佛地論》記載:何為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為佛。何為菩薩?自覺、覺他為菩薩,何為羅漢,自覺者為羅漢。

意思是:哪些人能夠成佛呢?那些智慧和悟性都達到最高境界的人才是佛,具體講就是:不僅自己要開悟,而且要幫助別人開悟,自己和別人一起達到圓滿,這樣的人才能稱為。例如如來,如來不僅自己開悟成佛,而且他的六個弟子都在他的開導下開悟,最後都成了佛。

哪些人能成為菩薩呢?首先能夠自悟,並且達到自悟的最高境界。也能幫助別人開悟,普渡眾生,但是自己和別人不能一起達到圓滿的境界。也就是說只能自己達到開悟的最高境界,而幫助不了別人達到開悟的最高境界,因此只能稱為菩薩

哪些人能成為羅漢呢?僅次於菩薩,他們比較注重自我覺悟,自我解脫,而較少把佛教的教義擴大化。

因此佛、菩薩、羅漢講究的是悟性和開導別人的能力佛是最高境界,菩薩次之,羅漢排在最後。

這樣的話就比較明瞭了,孫悟空雖然是最後進位的一個佛,但還是能夠排在觀音菩薩前面的。不過觀音菩薩是最大的菩薩,而孫悟空是最小的佛,孫悟空也是不敢造次的。

以上是根據《西遊記》書本分析的,我們看看根據佛學經卷分析,結論是什麼?據《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記載,鬥戰聖佛是三十五佛其中很重要的一位,排名第30,排序如下:

(前面省略)南無鬥戰勝佛,南無勇健吉祥佛,南無勇健進佛,南無普遍照曜莊嚴吉祥佛,南無寶蓮花遊步佛,南無寶蓮花妙住山王佛。

這個鬥戰聖佛是什麼佛呢?根據佛經記載:鬥戰聖佛座位位於佛祖下方,其身藍色,能消過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業。也就是世人常說的煩惱佛。送子找觀音,煩惱找悟空(鬥戰聖佛)。

鬥戰神佛具體是誰?佛經沒有記載。於是後來吳承恩杜撰的孫悟空就成為了鬥戰神佛的替身。

因此從佛經記載來說,鬥戰聖佛(不一定是孫悟空)是結結實實的比觀音菩薩高很多呢,人家可是35佛排位第30名呀!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鬥戰聖佛確實比觀音菩薩地位要高,但是孫悟空是不是鬥戰勝佛就不一定了。依照《西遊記》這本書孫悟空最後是鬥戰勝佛,而依據佛經,根本就沒有孫悟空這尊佛。


每日趣評


我佛慈悲,眾生平等!

從修證果位上說,當然是佛果比菩薩果位要高,佛是正等正覺,而菩薩果位尚未圓滿,就算是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未成正果!

但是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其久遠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度化此娑婆世界之眾生,所以以菩薩之身份乘願再來。況且從因緣上來說,觀世音菩薩與我等娑婆世界南瞻部洲的眾生極為有緣,我等凡夫與阿彌陀佛淨土也極為有緣!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佛陀為觀世音菩薩授記,未來在阿彌陀佛涅槃之後,法欲盡時,於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正等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大勢至菩薩在觀世音菩薩滅度後,任下一任佛!

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沒有一方世界,有兩尊佛同時現世,即便有,也是以其他身相,助佛宣化。眾生愚痴,一尊佛所言之不同妙法,尚且要種種不同見解,誤認為互相矛盾呢;何況多佛同時宣講!

最後奉上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六字大明咒

祝大家吉祥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