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大的小孩兒喜歡上了豎著抱,要不要糾正?

遇上小人物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糾正不糾正不在於月齡,主要看這些:

1、 老底子說法確實是不要豎抱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主要就是因為姿勢不正確導致過很多的意外。

2、 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可以豎抱,但姿勢一定要正確,時間也要控制好。

3、 正確姿勢是,讓寶寶背朝大人、坐在大人的一隻前臂上,大人的另一隻手攔住寶寶胸部,讓他的頭和背貼靠在大人前胸;也可以讓寶寶面朝大人、坐在大人的一隻前臂上,大人的另一隻手托住寶寶的頭頸、背部,讓他胸部緊貼在大人的前胸和肩部。

4、 不要過多地抱寶寶,以免干擾到寶寶的睡眠。

5、 不要抱太久,以免影響到脊椎發育,新生兒適當抱幾分鐘就行。

6、 寶寶喝完奶後可以豎抱著拍拍嗝。

7、 4-6個月,寶寶的頸部力量有所增強後,爸媽才可以放心豎抱。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對於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來說,除了被大人抱著就是躺在床上。所以從寶寶剛出生到一兩個月、三四個月,到五六個月,再到半歲以上,必須要根據寶寶的生長髮育,在不同時間段採取不同的抱姿。

1~2個月寶寶:

此階段寶寶的特點是:頭大、頭重,肌肉不發達,肌肉力量比較薄弱。由於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所以不能較長時間支持頭部的重量。

錯誤抱法:沒托住寶寶頭部和腰部

【正確示範】

1) 手託法: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托住寶寶的腰和屁股。這種方式常適用於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2) 腕抱法:將寶寶的頭放在右胳膊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右手和右腕護住腰和背部,左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去護著寶寶的腿部,左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是最常使用的抱姿,這時候媽媽的臂彎就是一個保護脊椎的小枕頭,當雙手交握到一起時正好在屁股正下方形成一個支撐點。如下圖所示:

3~5個月寶寶:

一般來說,寶寶在3個月之後,頸部可以支撐住頭部的重量了,頭也可以初步直立起來了,但此時在豎抱時也要適當做好支撐,而且不要長時間豎抱。

【正確示範】

對於3個月之後的寶寶,主要採取斜抱或直立抱的姿勢,斜抱時寶寶向上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在餵奶時斜抱為45度角即可。不過建議還是不要過早的豎抱寶寶,這種抱姿會影響脊椎發育。

6個月以上的寶寶:

待寶寶稍微大些,6個月時,脊椎發育已經相對完善了,他不需要太多的支撐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此時抱他的話,只要用手或胳膊稍微托住點就可以了,不用再一直護著頭部和頸部了。同時家長也可以採取其他的抱姿了,比如睏倦時躺在媽媽的臂彎裡,醒時向外豎抱,情緒不好時面向裡豎抱等。

【正確示範】

6個月之後的寶寶,已經可以可以採取直立抱的姿勢,讓寶寶面朝大人坐在大人的一隻前臂上,使用另一隻手稍稍托住寶寶的頭頸、背部,讓寶寶的胸部緊貼在大人的前胸和肩部。

在寶寶不同的階段一定要採取不同的抱姿,不然錯誤的抱姿很容易傷害到寶寶了!採取正確的抱姿,不僅能讓寶寶感到舒適,還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對寶寶脊椎的發展有幫助!


善卡優媽媽幫


儘量不要豎著抱。

原因:

3個月以內的寶寶頸椎尚未發育完善,頸部肌肉也還不是很有力, 不能很好地支持自己的頭部。建議媽媽在抱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時,最好採取平躺的姿勢,儘量不要豎抱。


如果因為吃奶後拍嗝等情況,必須豎抱時,一定要注意用 手托住寶寶的頭部,給寶寶頭部一個有力的支撐。這樣就不會因為豎抱而給寶寶的頸椎造成傷害了。

寶寶豎抱的方法

豎抱的姿勢是很多寶寶都非常喜歡的,也是餵奶後習慣的抱法,因為媽媽們在給寶寶拍嗝時通常就是採用這種姿勢。用這種姿勢來抱寶寶要注意的就是手在頭部、背部和屁股的位置。


1、坐著豎抱的方法

餵奶以後,媽媽可以坐著不動,稍微調整一下寶寶的位置,讓寶寶的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一隻手託著他的背部,另一隻手託著頭和頸部。如果要拍嗝,可以用放在背部的手輕拍寶寶的背。


2、站著豎抱的方法

有些寶寶更喜歡媽媽站著抱自己,可能這樣的視野比較開闊。媽媽站起來的時候先不要站直,彎著腰慢慢站起身,上身和寶寶自然分開。


站起後,媽媽的手支撐住寶寶的頸部和背部,上身微微前傾,眼睛溫柔地注視著寶寶。把寶寶的頭輕輕地靠在自己的胸前。


媽媽可以順勢自然地把寶寶的頭靠在自己胸前,有些寶寶喜歡把頭擱在媽媽的肩膀上,這樣的姿勢也是可以的。然後確認一下手的位置在寶寶的頸部和屁股就可以了。


3、還可以這麼豎抱

像爸爸這樣手臂力量大的話,就可以嘗試一下這樣單手支撐的抱法。這種姿勢要注意手臂一定要夾緊,否則可是會把寶寶摔下來的。


還有一種是小孩的臉背向大人,將手放在小孩兩手臂下(通過胸前),另一隻手托住屁股,這種抱法可以讓小孩180度觀察,不管大人站著或坐著都可以。


達媽育兒


兩個多月大的孩子,可以豎抱嗎?

最近有許多媽媽來信,希望探討一下豎抱的問題。一個媽媽反映孩子兩個多月大,自從給他豎抱過一回後,他就非要豎抱了,一橫抱就哭。不知道這樣大的孩子,可不可以豎抱,豎抱早了會不會影響身高?我們特地邀請了專家進行此方面的解答。


專家觀點:豎抱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高,但是對於兩個多月大的孩子來說,為避免頸椎、胸椎過早承重,要注意方法:豎抱時,可讓孩子面朝前,將他的整個背部和頭部靠在家長身上,同時家長一手託

住孩子的臀部,另一手朝前環抱住孩子的前胸。這樣一方面滿足了孩子想要豎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護了孩子脊椎的發育。


其實,很多小月齡的孩子在有了豎抱的經驗後,都不願再被橫抱了,這是因為豎抱的時候,孩子的視野更為開闊,更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由於這個階段孩子的脊椎尚未發育完善、背部肌肉的力量也非常弱,所以豎抱時,一定要為孩子的頸部和背部做好依託。另外,這個階段孩子不喜歡橫抱,也可以多讓他練習趴和抬頭,這樣他也能獲得與平躺時完全不一樣的視角,同時還能使背部和頸部的肌肉得到鍛鍊。


總體來說,隨著寶寶的成長,抱寶寶的姿勢也要不斷調整,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寶寶的舒適程度和身體發育狀況。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很多寶寶出生之後,關於是豎著抱,還是橫著抱都會引起家裡的糾紛。很多老人會說剛出生的小朋友頸椎還沒長好,如果豎著抱,容易造成對頸椎的壓迫,甚至讓脖子愛變短,以後都不能長個了。但是年輕的夫婦一般都會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危言聳聽。

那麼事實如何呢?

事實上說豎著抱孩子會對孩子的頸椎造成壓迫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同的抱著寶寶的方法,只是讓頸椎受力的方向不一樣而已。並不會造成損傷。也就是說寶寶不是不可以被豎著抱,只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頭部支撐能力不足,還無法控制自己,所以抱的時候要注意用手和胳膊保護住孩子的後背和頭部。當然這樣的動作,可以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豎著抱Ta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

其實豎著抱寶寶是有很多好處的,例如如果寶寶經常躺著 ,孩子只能看到單一的場景,或者面前的懸掛玩具。但是豎著抱寶寶,寶寶可以看到更多的煎東西,讓Ta的視覺皮層可以接收到更多的信息,敏感度也會增加。而且豎著抱的過程也會讓寶寶的頭部受到訓練。

家長不用擔心正常的和寶寶接觸的動作,會給寶寶造成什麼太大的損傷。

當然如果超過四個月寶寶還依然不能保持頭部的樹立,或者不夠穩定的話,家長就要考慮去做一些檢查,及時向醫生諮詢,看看寶寶的健康是否有什麼問題。

我們是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兩個月的寶寶頸部和腰部發育還不完全,較軟,豎抱過早或過久孩子會出現頭部支撐費力(不停地晃動),也不利於脊柱的健康發育,尤其是抱姿不正確,建議嬰兒前3個月還是以躺著或橫抱,斜抱為主。


很多新手家長會發現一旦將寶寶豎起抱,孩子容易“上癮”,再想放下就很難,一個是最好儘量避免主動早豎抱,一個是採用正確的抱姿和糾正。


怎麼抱及糾正


不可避免的會有需要將寶寶抱起的時候,比如移動位置、哺乳、拍咯等,移動位置可以儘量採用平移,即橫抱式;哺乳可以躺著喂,側著喂,或者斜抱喂,重點說一下斜抱!


斜抱式

嬰兒頭頸部置放在成人一側手臂臂彎處,同側手掌環抱兜住嬰兒腰臀位置,寶寶身體緊貼在成人前胸,利用手肘的的高低調節寶寶身體傾斜角度~這樣安全之餘還可以騰出一隻手託做乳房/奶瓶。


斜抱可以作為糾正豎抱的過渡抱法,通過慢慢調節高低糾正寶寶豎抱過早問題。


豎抱式

豎抱最常見的是拍咯,新生兒也會用到,如果要豎抱一定要注意時間和頻次,觀察寶寶情況,一掌託舉寶寶頭頸,另一掌保護腰臀,將寶寶輕柔抱起,下頜輕輕置放在成人一側肩膀,成人身體稍後傾,寶寶身體緊貼成人,保護臀部的手掌不動,頭頸部的手掌下移由下至上叩拍後背,幫助排咯。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家寶寶出生沒多久就開始豎抱了,新生兒要拍嗝,豎抱也是很常見的。我寶寶一直都有豎抱,現在九個半月,身體健健康康,特別調皮可愛。

其實,豎抱並沒有那麼恐怖,也不要想那麼多,但有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注意豎抱的姿勢

這是非常重要的。豎著抱寶寶的時候,我們要用一隻手抱著寶寶的屁股,另一隻手託著寶寶的小腦袋,要穩紮穩打。

第二,注意寶寶的脖子

因為小寶寶的脖子還沒發育好,豎抱時,要把寶寶的小腦袋靠在大人的肩膀上,固定好不要搖搖晃晃,免得弄傷寶寶。

第三,注意豎抱的時間

抱太久還是不太好,就算寶寶不肯,也不能一直豎抱。

總之,豎抱也不要太擔心了,不要把寶寶想得那麼脆弱,我們多注意還是沒什麼大的問題的。

願每一個寶寶健康快樂地長大。



想要討論更多育兒知識,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愛笑寶媽歐丹丹】。歡迎指正我的觀點,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為我點贊,謝謝!


愛笑寶媽歐丹丹


新生寶寶的脊椎完全是直的,身體、骨骼比較柔軟。當寶寶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時---頸椎前凸 ;6個月左右獨立坐時---胸椎後凸;到寶寶1歲前後學步時---腰椎前凸;脊椎S形一直要到6-7歲才為韌帶所固定。

如果在這個階段做了一些傷害寶寶脊柱的行為,導致脊柱發育不良,寶寶駝背、高低肩等問題,會影響寶寶日後的個人形象和氣質。

豎抱傷脊椎?姿勢不正確才是大忌!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豎抱有明確的意見:任何月齡的寶寶都可以豎抱,但是一定要確保他們的頭、頸椎和脊椎在同一垂直水平線上。

其實只要寶寶能力達到,姿勢正確,橫抱,豎抱都沒多大區別,不過是脊柱承受重量的方向不一樣,因此在平時家長不妨多學幾種抱娃方式。

橫抱的時候脊柱承受的壓力分佈比豎抱更均勻,對於小月齡寶寶,還是要以橫抱、斜抱為主, 3個月左右就可以試著豎抱了。通常6個月大在豎抱寶寶時候,就不用刻意托住他的頭和頸了。

各種抱姿的方式---豎抱;搖籃抱;面對面抱;趴式抱等。無論什麼樣的姿勢,只要你的寶寶頭部和胸部有足夠的支撐,就是對的。

使用腰凳、揹帶和推車的那些事兒

1,出生6個月以內的孩子,如果坐的時間過長,姿勢不正確,頸部、脊柱和腰椎得不到有效的支撐,對寶寶的發育不利。10公斤左右,並且10個月或者更大的時候,才能使用腰凳。

2,背巾和揹帶不但能促進父母與寶寶親密的關係,給寶寶營造出安全感,還可以解放寶爸寶媽的雙手。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嬰兒頭部容易在揹帶中向某一側傾斜,不利於頸部和脊柱發育,而且可能造成「偏頭」。所以我們要在確保安全下使用帶寶寶的工具。

當寶媽奶爸疏忽寶寶時,出現以下使用錯誤:

A,用揹帶時寶寶的身體過度蜷曲,下巴和胸膛距離太近導致堵塞呼吸道。

B,揹帶、背巾沒有支撐住寶寶的頭頸和背部,容易晃來晃去,損傷頭部、頸部和脊椎。

C,寶寶的身體姿勢沒有固定好,出現滑落;姿勢偏移後產生窒息;腿垂下來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等風險。

3,8個月以下的寶寶,最好選用小床式推車,不能太軟或太硬。孩子1歲以後,才能使用軟靠背的推車,不能坐時間太長,讓孩子學學走路,適當活動。

寶寶可以睡軟床嗎? 睡軟床會影響脊柱發育,導致寶寶日後體型變形;容易遮擋寶寶的口鼻,導致寶寶窒息,危及生命。

寶寶乃至學齡前兒童需要軟硬度合適、單獨的嬰兒床墊,席夢思等軟床墊並不合適!

小編補“叨”:很多人含胸駝背,是脊柱的不正確受力,而不是維持某個姿勢導致。發育的時候,站立或者坐著姿勢不正確,長時間背重物,或者伏案工作,讓脊柱過多承受了不正確方向的身體重量,導致的脊柱扭曲或者變形。在寶寶能夠坐穩之前,最好還是讓寶寶多趴著,多抬頭,可以鍛鍊核心肌肉(腰腹背肌),力量足夠了自然能夠坐穩。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只要對必要的部位有足夠的支撐,沒有什麼不可以!


心連心好月嫂


既然很難糾正,就不要再刻意去糾正了,以免得不償失!

我們家寶寶,從出生開始,因為豎抱拍嗝的緣故(拍嗝還是非常重要的,萬萬不可少!),也是愛上了豎抱。一旦她情緒不好哭鬧的時候,只有豎抱好使,其他方法都不太管用。這個情況和題主遇到的問題十分類似。

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不太會主動抱我家寶寶的(避免孩子養成喜歡被抱的習慣)。但是當她哭鬧的時候,我們會採用豎抱的方式哄她。但是需要特別留意豎抱的姿勢,基本會採取所謂的“

袋鼠護理”的方式。豎著緊貼胸口豎抱在懷內,一手托住寶寶的背部和頸部,另一隻手托住寶寶的屁股。

其實,三個月齡內的寶寶是要儘量避免豎抱。主要考慮是保護寶寶的脊柱和頸椎。目前國際主流的兒科專家也都是這麼認為的。

但如果能夠在豎抱的時候,能很好的固定和支撐寶寶的背部與頭部,其實豎抱對於寶寶的風險也是完全可控,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希望上述回答能夠對有需要的爸媽有所幫助!


寶爸育兒課堂


#樸貨研究所#

其實,豎抱並沒有那麼恐怖,也不要想那麼多,但有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注意豎抱的姿勢。

這是非常重要的。豎著抱寶寶的時候,我們要用一隻手抱著寶寶的屁股,另一隻手託著寶寶的小腦袋,要穩紮穩打。

第二,注意寶寶的脖子。

因為小寶寶的脖子還沒發育好,豎抱時,要把寶寶的小腦袋靠在大人的肩膀上,固定好不要搖搖晃晃,免得弄傷寶寶。

第三,注意豎抱的時間。

抱太久還是不太好,就算寶寶不肯,也不能一直豎抱。

總之,豎抱也不要太擔心了,不要把寶寶想得那麼脆弱,我們多注意還是沒什麼大的問題的。

願每一個寶寶健康快樂地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