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宮女在朱元璋深夜批閱奏摺時送來一碗粥,但是朱元璋下令將其殺死,這是為什麼?


關於朱元璋在深夜批閱奏摺時殺死宮女的事情也是出現了很多版本的,今天的問題中宮女是去送粥被殺,有的宮女是去送西瓜被殺,甚至還有很多別的版本的。這其中有最主要的兩個被殺的原因,其一就是因為朱元璋的很警覺,害怕有人謀害於他,所以殺這個宮女的就是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告訴那些有不軌之心的人趁早放棄。



那麼當時究竟是怎麼一個情況呢?簡單來說就是朱元璋在當了皇帝之後,有很多在奏摺要批閱,所以經常忙到深夜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朱元璋又是開國皇帝,一路走來也是九死一生,遇到了太多陰險狡詐之人,所以朱元璋即使當了皇帝也是時常保持一顆警戒之心,不敢有絲毫的鬆懈,而在某一天晚上,一個宮女就送來了一碗粥。



原本來說宮女見皇帝勞累送一碗粥過來也是屬於正常的現象,但是朱元璋並不是這麼認為,因為當時朱元璋正在忙事情,宮女送粥進來他也沒有擦覺,直到宮女把粥端到他的面前,朱元璋還喝了兩口,但是思索片刻之後就叫人把宮女拖出去直接殺了,原因就是這個宮女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就直接闖入,萬一宮女要謀害他,或者在粥裡面下毒了,那自己的豈不是就沒命了。



第二種宮女被殺死是因為在夏天的時候,有宮女給朱元璋送西瓜,當然這次是經過了朱元璋允許的,但是這個宮女當時是打赤腳的,就在跨過門檻的那一刻,朱元璋發現這個宮女是一個大腳女人,所以就把這個宮女給殺了。很多人就奇怪了,為什麼大腳女人要被殺,原因就是朱元璋的老婆馬姑娘也是大腳女人,人稱馬大腳。



其實原本朱元璋並不忌諱大腳的女人的,後來朱元璋的老婆馬姑娘去世了,而當時市面上又流傳出了一幅畫,這幅畫的內容就是畫著一個大腳的女人,上面還有一行字:淮西女人好大腳,因為馬姑娘就是淮西人,所以畫中嘲笑的就是他朱元璋的馬皇后,所以朱元璋就一直懷恨在心,然後那天又看一個大腳的宮女,就瞬間想到了自己被嘲笑的馬姑娘,最後痛下殺心。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這件事肯定是無中生有,朱元璋開創明朝之後,據說朱元璋非常勤奮,夜裡挑燈批閱奏摺,突然有一宮女送來一碗粥,然而朱元璋不但沒有絲毫感激之情,反倒將這個宮女給杖斃,這又是為什麼?

明朝成立之後,朱元璋吸取歷朝歷代的教訓,他認為國家之所以覆滅,很大原因就是權力不夠集中,所以他廢了宰相制度,建立內閣,將皇權進一步提高,而為了處理這些事物,時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這在以前有的皇帝也這麼幹,所以就出現了宮女夜晚送點心,送湯之類的。

但是到了朱元璋這裡,他喝了一口粥之後立刻下達一個命令,就是將值班的宮女和太監全部杖斃。原本他們都是好心好意,雖說這不是她們自己的想法,而是受他人安排,錯不在己,但是朱元璋殺他們的理由就是他們太容易進自己的寢宮了,朱元璋心想,這麼一個小小的宮女,在深夜都可以進入自己的寢宮,豈不是很危險,萬一是來行刺,自己完全招架不住。

所以朱元璋這個做法是為了讓守衛寢宮的侍衛和太監都清醒過來,讓他們時時刻刻都不能讓其他人在夜晚進入自己的寢宮,這樣自己就減少了被行刺的機會。這有些類似曹操的手段,曹操也曾殺過值班的士兵和妃嬪。

其實宮女是無辜的,宮女可以說是後宮嬪妃之間爭鬥的犧牲品,因為後宮妃子們認為皇帝夜讀有傷身體,為了顯示自己體恤皇帝的辛苦,就經常命宮女太監夜晚送一些營養價值高的食品,尤其是湯類,給皇帝送去,祈求以此得到皇帝的青睞。沒想到的是朱元璋思維和其他皇帝不一樣,竟然覺得這樣對自己非常危險,所以杖斃宮女,算是殺一儆百。

其實這也是野史記載,為的就是說朱元璋也有殘暴的一面,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有個皇帝也是因為宮女送了燕窩,當時皇帝並沒有殺了宮女,而是取消了夜晚吃點心的制度,他認為看起來是宮女送來這麼簡單,實際上牽扯的人特別多,御膳房很多廚子就是如此,經常夜裡燉湯,有的是羊肉湯、牛肉湯,都要最新鮮的食材,這個皇帝認為這樣非常浪費,所經過的程序太多,所以才取消。

到了朱元璋這裡就成了直接杖斃宮女,為得竟然是防止別人刺殺自己,和之前皇帝的節約的主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依羽評來看,這絕對是對朱元璋的詆譭。


羽評郡主


朱元璋深夜處理奏摺?深夜處理是有可能的,跟秦始皇似,朱元璋很勤政,也是個工作狂,在洪武十七年的九月,朱元璋連續八天日均200份。處理四百件事!比較起後世的雍正,也不弱。


這也沒辦法,宰相制在時,朱元璋認為皇權不集中,所以廢除,讓自己既當皇帝,又當宰相,直接掌控六部政務。皇權大大集中,同時也增加了幾個人的工作量,有史學家說“老朱一天睡眠時間不到六小時。”

朱元璋處理文件到深夜是有可能,但是批閱的不是奏摺,而是題本,題本這種上行文書過於公開,洩密度高,且繁瑣。於是,清廷改作奏摺,保密是奏摺的顯著特色,基本上是不想保密,不上奏摺,上奏摺,必保密。

經常熬夜的人知道,那是非常難受,深夜時分的朱元璋一個孤獨地坐在龍椅上,此時疲憊不堪。一旁的宮女念及皇帝的勞累,就端來了一碗粥。朱元璋想也不沒有想,趕忙喝下。


但喝著喝著,感覺到不對勁,突然下令,斬殺該宮女以及當晚守夜的太監們,是不是很莫名其妙?

在封建王朝,皇權注重“執行”,皇帝一言九鼎,言即法,言出法隨,下面的人必須跟著執行。說白了,下面的人只能當“執行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能有“主動權”。

話語權是皇權最核心的特點,一旦丟失話語權,誰會聽皇帝的?


在皇帝身旁的宮女和太監更要講究“執行”,更要注重“聽主子的話”,主子讓做什麼,才去做什麼。

現在宮女私自做主遞上一碗粥,儘管處於好心,但對於皇帝,尤其還是朱元璋,這是不准許的。殺宮女和太監,這是殺雞儆猴,曹操當年還不是夢中殺人?

有些人說“宮女送粥”的故事是假的,不管真與假,背後揭示的道理卻是真的。


非常茴香豆


朱元璋是天生的帝王,他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在劉伯溫的教導下將帝王之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宮女深夜送粥聽著浪漫溫馨,實則蘊含著巨大的殺機,朱元璋識破了其中的破綻,故將宮女誅殺。大家試想,作為帝王的朱元璋深夜批閱奏摺,這些奏摺都是國家機密,一個宮女如何進得重地?皇帝有專門的御廚、門外有可信的太監宮女伺候,不得聖喻宮女豈能進入機密重地?因此老朱認為這個宮女可疑,殺而絕之,不僅排出了隱患,還殺雞儆猴!

老朱一生摸爬滾打,憑著過硬的本事當上了皇帝,想殺他的人也不少。比如丞相胡惟庸害怕老朱殺他,於是想先下手為強,以家中水井出醴泉為由,邀皇帝去光賞,實則府中埋伏死士,欲將老朱謀殺了。老朱興沖沖地要去看奇觀,行至半山有宦官雲奇拼命阻攔聖駕,雖打著死去活來亦不放老朱過路。老朱心中大驚,登山頂一觀丞相府,發現裡面伏兵如麻,刀槍如林,警戒異常,方知胡惟庸有謀逆之心!

老朱晚年殘暴好殺,但凡看不順眼的人都被他極刑處死。比如一次宴會上,一個宮女服侍他時小心翼翼,面有懼色,心有不滿。回個頭來,這名宮女與旁邊的太監有說有笑,春風滿面,如桃花盛開一樣美麗!老朱不由得大怒,喝令錦衣衛將這名宮女當著那名太監的面活活打死,屍體扔到荒山喂野狗!老朱此舉讓宮中太監、宮女十分畏懼,此後相見再不敢竊竊私語,打情罵悄了。

我認為老朱殺送粥宮女跟曹操殺蓋被宦官是一個道理,目的都是讓身邊的人對他敬畏異常,讓身邊的人無法揣度聖心!作為一名帝王,讓身邊的人敬畏自己,讓身邊的人猜不透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讓身邊的人依法度行事,而不是帝王喜好行事。一旦身邊的人掌握了帝王的喜好,那麼帝王就會被身邊的人控制,權力就會旁落!


大秦鐵鷹劍士


朱元璋是窮苦人家孩子,經歷千辛萬苦打天下,終於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自己也當上了皇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洪武大帝。

朱元璋是公認的勞模,當了皇帝后也不放鬆,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話說有一天,朱元璋正在批閱奏摺,進來一個宮女送來一碗粥。

朱元璋深夜加班,肚子正餓得慌,三兩口就把粥喝完。

喝完粥後,朱元璋準備繼續工作,卻發現這個宮女仍然站在旁邊不走,便問:你還怎麼還不退下?

宮女嬌聲回答:陛下勞苦,小女子願服侍皇上。

朱元璋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宮女是想借機和自己套近乎,想讓自己臨幸。

這要換做別的皇帝,即便不想臨幸這個大膽的宮女,最多也就罵兩句,讓她滾蛋,可朱元璋何許人也,一向不好女色,一個小小宮女居然敢主動勾引自己,是何居心?

朱元璋大怒道:來人,把這個大膽宮女拉去斬了!

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以上情節,純屬虛構,但故事有原型,見於明人筆記《國初事蹟》。

明代人劉辰,字伯靜,浙江金華人。朱元璋參加紅巾軍時,劉辰效力於吳王張士誠麾下,張士誠敗亡後,投入明初大將、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帳下,一直活到明朝永樂年間,後來還在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推薦下編修《太祖實錄》。

劉辰著有一本筆記《國初事蹟》專門記載明初歷史人物和事件,尤其以朱元璋事蹟為主,很多內容都被列入《太祖實錄》和《明史》,後來被明朝人爭相引用,可信度很高。

《國初事蹟》有一則關於朱元璋的事蹟:

“太祖親征婺洲,有侄男子進女子一人,約二十歲,能作詩。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誅之於市,以絕進獻。”

有一個侄子向朱元璋進獻一名年輕女子,能作詩文,頗有才華,朱元璋卻厲聲說:“我老朱要打天下,豈能沉溺女色?把她給我在鬧市斬首示眾,看你們還敢不敢獻美女!”

這則記載是為了突出朱元璋是正人君子,英雄好漢,潔身自好,不好女色,絕不是為了抹黑朱元璋的殘暴嗜殺,可信度很高。既然打天下時能不好女色,坐天下時也同樣不好女色,以朱元璋的性格,還真能幹出這種事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朱元璋登基後,每天都要大量的批改奏摺,可以說他是一個聖上明君。出自農村底層的他,所以對於農民疾苦深有感觸。頒佈了很多利民的政策,因此拜朱元璋深受人民愛戴。



但是有一天朱元璋半夜還在批閱奏摺,看著自己的江山各種各樣的問題,心情不算太好。這時一名宮女送了一碗粥過來以供朱元璋充飢,畢竟晚上也批改奏摺也累啊。朱元璋就放下奏摺,暫時不去想這些煩心事,端起粥喝了一口,頓時感覺舒服了很多。

朱元璋呆了一會,再次端起粥想喝一口。突然間他停下來動作,似想起了什麼。臉色有些陰沉,然後直接下了一道命令,將這名送粥的宮女拉出去杖斃。在一旁伺候的太監宮女都有些奇怪,這名宮女並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皇帝要殺她?

因為當時朱元璋沒有要求吃粥,所以這碗粥其實是宮女做的,許多人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朱元璋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他認為如果有人來暗殺他,那他豈不是沒命了,甚至連小宮女都可以接近他。

而朱元璋的生命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了,所以朱元璋就希望通過杖斃這個宮女,來警告周圍的人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要讓他們知道今後沒他的允許,不能隨便靠近他不然都要被處死。

沒有人敢反對朱元璋的命令,自然也沒有為那名無辜的宮女求情。況且這位宮女是在朱元璋批閱奏摺的時候進來送粥。並未得到皇帝的命令,明朝是有著嚴格的宮廷制度,就連一個妃子想與皇帝親近都需要經過多重的審批,何況是一個宮女呢。

兩者之間的等級也相差巨大,就好像一個員工未經允許便進入管理層辦公室獻殷勤,難免讓人心生懷疑。或許仍然會有的人會覺得他的行為太過小心謹慎,太過草芥人命了。但追溯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的境遇便能理解。
作為明朝皇帝朱元璋來說,一個農民出身自幼父母雙亡,做過和尚也要過飯。生死交戰帶領子弟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對自己的安危是非常小心謹慎的。當時國家剛剛穩定,外敵和仇家都還在。他明白身處這個國家權力最高的位置上,安全保衛不能有絲毫鬆懈。

所以朱元璋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可能的。


史之策


在歷代開國君主中,朱元璋的形象和口碑都不算太好。這個長著豬腰子形大長臉的明太祖,不僅大肆屠戮功臣,還發明瞭不少酷刑,儘管與他隔著幾百年的距離,卻仍能感受到一陣不寒而慄的殺氣。

關於朱元璋深夜批閱奏摺斬殺送粥宮女的故事,已經在網絡上傳播了很久,而且傳得神乎其神,不掃答主也從不同角度進行過解讀。然而,一旦我們仔細思考變化發現,這不過是個杜撰的故事。

奏摺乃是清代的上行文書,明代所用為奏本和題本,根本就沒有奏摺一說。

在古代官方文書中,有上行文書與下行文書之分,可以分別簡單理解為下級給上級和上級給下級的行文。而歷朝歷代的上行文書和下行文書既有形似之處,又有一定區別。

明代時的上行文書,分為奏本和題本,並無奏摺。朱元璋廢除宰相後,也並沒有傳聞的那麼累,因為明代設有內閣,有專員對公文進行閱覽,並草擬處理意見,最終交由皇帝定奪,這一環節稱作“票擬”。

到清代時,最初沿用了明代的制度,但到康熙朝時,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開始賜予部分官員提交奏摺的專利,到雍正朝時,奏摺制度全面推行,其中密摺僅有皇帝才能閱覽,而且雍正帝經常親力親為,即便有軍機處也不願讓大臣過多插手,才會常常深夜批閱奏摺。

因此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朱元璋的時代,既沒有奏摺一說,也不至於因取消了宰相而忙得深夜親自批閱奏疏。故而斷定這個傳奇的故事乃是後人杜撰的。


碣石樵子


這個故事基本上是一個坊間傳聞。實際上反映了流言傳播者對帝王宮廷生活的諸多好奇與不瞭解。

同時,這個題目就有點問題,奏摺制度正式形成於清代,明代沒有這個名稱,一般稱為奏本和題本,合稱題奏本,有時候也叫奏表、奏書、奏疏,朱元璋時代肯定不會批閱什麼奏摺。明太祖殺送粥宮女故事的大致梗概是:朱元璋深夜正在批閱所謂奏摺,有一個宮女送粥過來,說皇帝您勤勞國事辛苦了,得補補身子。

朱元璋起初很高興,但是越喝越不對勁,帝王的疑心就起來了。朱元璋的思考邏輯是:

第一,我沒有命令御膳房做飯,宮女是怎麼做飯的,為什麼要做飯,食材為什麼沒有人管理?

第二,如果有人在食品裡下毒謀害我,如此是不是就成功了?

第三,宮女未經傳喚,就進來了,皇宮內廷的安全管理有問題。

第四,作為皇帝的我當然有生殺予奪之權,必須處理這幫不負責的人。

於是,出身草莽的皇帝展現出了喜怒無常的性格,龍顏大怒的朱元璋命令殺死了當天值班的宮女和宿衛,以示宮廷警戒。當然,朱元璋是皇帝地位尊貴,有權力可以隨便殺人。但是,此類故事卻明顯不靠譜。明代宮廷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作為開國帝王的朱元璋時代,不可能會出現這種事情。皇帝的吃飯用膳都有一套程序,由專人心腹太監負責。

如果真有這種管理漏洞,那麼皇帝就被毒死若干次了。那麼,故事裡的朱元璋憤怒反映倒是正解了。

而且,也不會有所謂宮女無緣無故晚上送粥給皇帝,並表示陛下您要珍重龍體,毫無緣由地貿然去犯這種忌諱。如果真的有,那就是不要命了。

很慚愧,不是在網絡上愛編故事,而是有的人就喜歡聽故事。實際上,對於歷史學來說,任何離奇的故事都不可怕,也不罕見,可怕的是還依舊有人願意去相信那些大多數虛構的故事。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朱元璋殺人是出了名的,而且經常不是殺一個兩個,有時一殺就是一片,一殺就是上萬,比如四大案,就是殺人數萬。

對於斬殺深夜送粥的宮女,完全符合朱元璋殺人的邏輯,為什麼這樣說呢?

怎麼進來的?



但凡皇帝在忙政事,無關閒雜人員是進不來的,因為門衛也好,太監也罷,都會起到一層一層的阻礙。

深夜,當一個宮女輕鬆來到朱元璋跟前時,一向敏感多疑的朱元璋就會考慮:“這是哪裡來的?怎麼進來的?意欲何為?”



懷疑一旦有了,朱元璋就會上手段了,因為不想被人襲擊或暗算。

如果這個姑娘是僥倖騙過了門衛進來的,那麼很可惜,朱元璋這關是過不了的。

誰讓送的飯?



如果朱元璋自己點的餐,那麼就會輕鬆吃下,而不是四處質疑。

但看朱元璋的表現,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既然不是自己點的,也不是經常送飯的太監或宮女來送的,那麼此事就蹊蹺了,會不會有人要暗算自己呢?



想到這裡,朱元璋下了決心,要收拾送粥的宮女,於是,宮女倒了黴了,拍馬屁沒拍上,拍到馬腿了,真是倒黴至極。

為什麼深夜不睡?跑來送粥,有何企圖?



宮鬥一直是宮廷的傳統,一個好好的宮女,深夜送粥,說明是要接近朱元璋,藉此獲寵,然後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待遇。

但出生貧窮,做過和尚,要過飯的朱元璋除了欣賞馬皇后外,對其它妃子興趣都不大,何況還是這麼一個宮女?

如果,朱元璋喝了這碗粥,賞了這女子,那麼從此,給朱元璋送粥的人就多了去了,那樣宮廷豈不是就亂了?後宮之主馬皇后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



於是,為了杜絕此種事情的發生,朱元璋殺了送粥宮女。

看來,送粥風險大,送時需謹慎啊!

看似朱元璋殺的是宮女,其實樹得是宮中的規矩,不幸的是,送粥宮女撞上了槍口。

——————————————————————————

(注意:其實,明朝很多故事是來自於清朝,所以這件事情,不排除是清朝黑朱元璋的料,但也說不準,你怎麼看呢?)


藍風破曉


在很多人的眼裡,朱元璋就是一個青面獠牙的怪獸。

朱元璋愛殺人這件事流傳的太廣了,主要幾種說法是這樣的,朱元璋喜歡殺功臣,火燒慶功樓所有跟他創業的老兄弟們全被殺死了。第二條是,朱元璋喜歡傻女人,不管是財女悍婦,當然還有今天的宮女。

這些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呢?聽我來給你分析一下。

這個故事原來的版本是這樣的。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工作量大增每天沒日沒夜的批閱奏摺處理政事,有一個宮女覺得皇上太辛苦了,於是就做了一碗粥去給皇上送去,朱元璋一想,一開始還覺得挺貼心挺溫暖的。仔細一想,宮女做飯的食材,誰供應的?是怎麼送來的?宮女怎麼知道我的所在?如果這個宮女是敵對勢力或者造反勢力的間諜,那我是不是已經死了呢?

於是宮女就被弄死了。

這個故事有這樣幾個疑點。

1,朱元璋批閱的文件沒有奏摺,而是奏章奏表。

2,宮女只負責日常服務,餐飲另有專人負責。

3,宮中食材都有定數,宮女無權動用。

4,朱元璋住的南京故宮規模很大,除非貼身宮女、太監和侍衛,很少有人能知道皇帝的確切所在。(這麼大的故宮,怎麼找?)

也就是說,不管怎麼分析,宮女給朱元璋送飯這樣的情節,是無論如何不會發生在朱元璋的皇宮裡的。

那麼,不妨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故事?

現在的人喜歡看《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特別想知道明星們的家長裡短,這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偷窺欲。在枯燥乏味的古代,皇帝是每個好百姓聽過卻沒見過的存在,每個人都想了解,卻沒有機會了解。如果誰能編出這樣的故事,那一定是備受歡迎的。(對皇宮生活的偷窺欲,是宮鬥劇持續火爆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編故事的人,往往也不知道實情。有個流傳很廣的香豔情節,是清宮嬪妃侍寢,要用被子裹著抬去見皇帝,用完再抬走。這個情節是一個老太監編的,因為皇宮裡太監成千上萬,真正能見到皇帝的頂多幾十個,加油添醋編個故事,他就當真了。

宮女給朱元璋送飯這個情節,估計也是來自於一樣的渠道。因此實在不可信!

不過,有一點是很對的!皇帝十分關注個人安全!(皇帝走到哪裡,都有烏央烏央的侍衛跟隨,安全保障第一位!)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出現了宮女給皇帝做飯送飯的事情,那一定不只是宮女被殺,往往是貼身太監侍衛,御膳房、宮女的上司各色人等都要接受處罰,甚至要在皇宮中開始一場大整頓,安全大排查。

如果我是那個宮女,我一定不會給朱元璋送飯,我給他送點藥,獻個身,然後就走上人生巔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