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六線齊發”,廣州距離大灣區超級門戶還有多遠

地铁“六线齐发”,广州距离大湾区超级门户还有多远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不到一個月,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珠海市幹線路網規劃》,提出將新增伶仃洋通道,也就是深珠通道。

正當大家的焦點放在珠江口兩岸的交通互聯時,省會廣州悄悄發出了兩個重磅消息:

11月9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下簡稱《交通樞紐規劃》)。提出包括打造核心支點、優化樞紐空間、推動三港融合在內的三大發展戰略,將形成“雙芯兩極”客運樞紐佈局及“雙核一帶”貨運樞紐佈局。

地铁“六线齐发”,广州距离大湾区超级门户还有多远

僅僅一週後,廣州地鐵六條新線建設項目同日動工,地鐵線一手連起民生福祉,一手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拉開了新一輪交通設施建設的序幕。

在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橋等珠江口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從綜合交通樞紐新總規出爐到史無前例的地鐵六線齊開工,究竟隱藏著一個怎樣的大灣區核心城市發展邏輯?

地铁“六线齐发”,广州距离大湾区超级门户还有多远

新趨勢

廣深港澳要擁抱在一起

此次正式開工建設的地鐵新線包括廣州地鐵三號線東延段、五號線東延段、七號線二期、十號線、十二號線、十四號線二期。

不過細心的你可以發現,其中有三條線是經過南部的番禺。其中,三號線東延段自番禺廣場站,經亞運大道到達海傍站,而這也是未來貫通番禺區與南沙區的兩個重要區域,將有利於促進南沙區交通的發展,支持並引導南沙區域合理佈局,強南沙的意圖明顯。

近日通過廣州市府常務會審議的《交通樞紐規劃》,為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制定了“路線圖”——廣州將形成“雙芯兩極”客運樞紐佈局及“雙核一帶”貨運樞紐佈局。

客運方面,除了白雲國際機場為“航空芯”和廣州火車站、東站的 “主城芯”。以南沙郵輪母港、南沙站為主的“南沙極”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高品質服務樞紐,以新塘站、增城站為主的“東部極”將被打造成為廣州東部門戶樞紐都備受關注。而在貨運方面,形成“雙核一帶”貨運樞紐佈局中,南沙港區又被重點提及。

早在5個月前,廣州市國規委提出了“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路網骨架”,廣州1號公路規劃正式出臺。廣州1號公路將串聯南沙和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等重點片區,打通粵港澳大灣區“任督二脈”,加快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

翻開地圖可以描繪一幅關於 “南沙極”的便利交通網絡圖:2019年,虎門二橋通車後,可實現30分鐘內從南沙到達深圳寶安機場;2020年,廣州地鐵28號線、22號線建成,南沙可實現28分鐘直達廣州東站……通過搭建相互銜接的路網體系,南沙努力實現從大灣區幾何中心到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中心轉變,有了承載貿易投資窗口功能和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交匯融通功能的全省“門戶樞紐”的基礎。

視線往東,圍繞“東部極”的目標,增城新塘站規劃引入軌道共9條:2條國鐵,2條城際,5條地鐵。客流腹地包括增城、黃埔、東莞北部及從化等地,輻射總人口約300萬,預測遠期客流發送量達8.4萬人次/日。目前,穗莞深城際線軌道鋪設已經從東莞進入了深圳,線路計劃在明年全線通車。穗莞深城際自廣深鐵路新塘站引出,跨越廣深鐵路後經由廣州、東莞、深圳一路向南敷設,止於深圳機場站,並預留南延至前海條件。

廣州整個城市最早是沿著珠江前航道的發展,之後的重心移到了以珠江新城為代表的城市新中軸線;珠江航道在黃埔大橋附近拐彎,一路向南,岸邊是琶洲、廣州大學城、國際創新城、南沙,這裡成為南拓的發展重點。

對標世界級灣區,經濟融合發展的前提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向東進發、向南拓展讓廣州發展重心進一步東移,依託於高鐵、地鐵、快速路等交通設施,廣深港澳在不斷擁抱發展中。

地铁“六线齐发”,广州距离大湾区超级门户还有多远

新佈局

強化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廣州被譽為世界上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千年的競爭力依託的是什麼?答案是集聚商流、人流、信息流。吸引龐大的流量就是一個城市商業的核心氣質。

國家郵政局公佈的2017年快遞行業數據顯示,廣州快遞業務量穩居全國第一,達到39.33億件。

而今年雙11,日寄發快件量排名前10的城市是:廣州、金華(義烏)、上海、杭州、深圳、蘇州、北京、武漢、泉州、溫州。日投遞快件量排名前10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蘇州、武漢、杭州、東莞。

發件量全國第一,投遞量全國第三,廣州在全國物流地位可見一斑。

為什麼廣州的快遞量一直領跑全國?交通基礎設施依然是決定城市戰略地位的關鍵要素。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廣州與北京、上海一道,被確立為我國的國際交通樞紐。

從廣州出發的高鐵,可直達18個省份,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達、面向全國、連接東南亞”的鐵路網絡。

高鐵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加快人、物、資金的流動。廣州南站、白雲機場、廣州地鐵、廣州港進出的人流、物流足以讓人們對廣州這個“千年商都”的地位信服。

“新一輪線網建設將掀起廣州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新熱潮。新線建成後,也必將進一步提升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在地鐵新線動工儀式上表示。

交通佈局繼續發力。廣州市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研究及廣州東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項目近日招標,公告中透露諸多重磅信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開展城際鐵路的規劃工作,根據徵求意見階段的規劃方案,廣州地區將新增永廣高鐵、廣中珠澳高鐵等多條高鐵線路,重點研究廣深港高鐵引入廣州中心城區方案。

廣州不僅將形成十大對外通道,廣州站、廣州東站還將被打造成為以高鐵、動車中心火車站,廣深港高鐵進中心城區、新增廣中珠澳高鐵……

未來,廣深港澳的聯繫將更為密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從廣州出發,可以快速連接大西南、長三角、京津冀,緊密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以及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

從綜合交通樞紐新總規出爐到史無前例的地鐵六線齊發,新的交通戰略佈局進一步強化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將繼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功能。

地铁“六线齐发”,广州距离大湾区超级门户还有多远

新想象

龐大流量託舉大灣區超級門戶

日前,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一GaWC發佈了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結果顯示,廣州的排名也再次上升到Alpha級別,在世界一線城市中排名第27位,躋身前30名。

過去十年,廣州在GaWC的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進入快速攀升期:2010年,廣州名列第67名;2013年,廣州名列第53名;2016年,廣州名列第40名;2018年,廣州名列第27名。

GaWC是一個全球城市“網絡關聯度”的排行榜,這個“網絡”是由175家跨國公司通過業務關係建立的。簡而言之,GaWC是根據全球先進性生產服務企業的佈局情況,以衡量城市的服務業水平、全球聯通性與城市活力。

從新的視角觀察,城市的經濟指標不再是唯一的競爭力表現,和其他城市的聯繫度成為一個分量越來越重的考量。

廣州的加分項集中機場、港口、參與國際事務等“網絡關聯度”指標上,這與省會、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分不開。 “網絡關聯度”如何理解?我們拿地鐵來比較一下。

廣州地鐵到底有多擠?相信每個廣州人都深有體會。今年8月發佈的《2017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統計報告》顯示,去年,廣州地鐵客流強度達到了1.97萬人次/公里,繁忙程度堪稱全國之最。

而在廣州眾多地鐵站中,又數體育西路站最擁擠。2017年12月31日,體育西的客流量達到了驚人的84.4萬人次!這個數字,使體育西路成為全國單日客流量最高的站點。

再看整體,廣州地鐵目前已開通運營13條線路,線網運營里程排名世界前十。如今日均客流量已超過了750萬,客流強度居全國第一,其次是北京、深圳和上海。

目前,廣州地鐵總里程近400公里。今年年底,十四號線一期、二十一號線增城廣場至鎮龍西段、廣佛線燕崗瀝滘段將開通,使得廣州地鐵的總開通運營里程將達478公里,穩居國內第三,世界前十。廣州地鐵集團董事長丁建隆表示,隨著六條新線的動工,廣州進入地鐵建設最高峰,在建線路多達15條(段)、421.2公里。到2023年,規劃建設總里程將翻一番,超過800公里。

未來,廣佛雙方計劃新增7條線對接,共有10條地鐵線路互聯互通;五號線東延段在終點站黃埔客運港,預留了與東莞地鐵一號線換乘的接口;廣州地鐵十八號線中山延伸線等城軌項目有望納入廣州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調整工作……從廣州出發的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一張網”逐漸浮現。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張光南教授認為,人們用“門戶城市”的概念形容廣州,以表明這座城市吞吐著龐大流量。 但廣州並不僅僅擁有交通中心的功能,其政治協調、對外交往、科教文化、商貿中心的地位在大灣區中也至關重要。而這些綜合能力才是廣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超級門戶的底氣。

——平均每天60萬人進出華南最大鐵路樞紐廣州南站。從白雲機場出發,可以飛往全球210多個通航點,旅客量突破6500萬人次。廣州港的197條航線可以將貨物送往全球200多個港口和城市,貨物吞吐量居全球港口第五位。

——截至2017年底,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已有297家進入廣州,共設立921個項目,其中包括成功引進富士康、思科、GE等外資世界500強。

——城市國際交往“朋友圈”眾多。截至目前,駐穗總領事館有62家;廣州已與全球70個城市、41個港口以及120多個區域性民間組織或機構建立友好關係。

通過數據的盤點,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網絡正在廣州加速形成。

“21世紀,本質上是一場爭奪供應鏈的角力。通過修建基礎設施,打造供應鏈,實現資源、生產、服務、消費的連接。”帕拉格·康納在《超級版圖》書中預言,在全球互聯互通的超級版圖上,也能看到超級城市的出現。

在世界500強企業正威國際董事局主席王文銀看來,商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萬流歸宗”的廣州是一個“把握了成長規律的城市”。“投資的本質是認知變現,是對未來的確定性下注。”正威“下注”廣州,是為了和代表未來的城市站在一起。

我們相信,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擁有龐大流量入口的廣州必然是我國發展愈加依賴、愈加重要的中心城市,未來也將是具備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粵港澳大灣區超級門戶和國際大都市。

【記者】朱偉良

【校對】曹柏英

【作者】 朱偉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