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结局:中年人的婚姻,有太多的“兰因絮果”

电视剧《如懿传》终于播完了,虽然身边很多姐妹都觉得这部剧编剧脑子有坑以至于编出个这么拧巴故事,但还是被最后出现的“兰因絮果”这个词而震撼到了。

《如懿传》结局:中年人的婚姻,有太多的“兰因絮果”

“啊啊啊,其实我的婚姻也是兰因絮果!”多少人到中年的女人喊出心声。

两个相爱的人,怀着对彼此美好的期待进入婚姻。数载岁月蹉跎,爱人变成了亲人、熟人、路人乃至仇人。有的分崩离散,有的虽还在一个屋檐下,却怀着一腔苦闷,丧偶般对峙着。

单身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既然每一段婚姻终将走向冷却,还是不结婚好了。

既怕那飘絮零落,便一开始就不贪图兰桂幽香。

人到中年,为何守不住婚姻这座围城?

《如懿传》80多集鸿篇巨制,也妄图要去反思“帝后婚姻围城的破灭”。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们的爱难以为继是因为男人变了,是因为有小三的捣乱,是因为女人太傻、男人太渣……

婚姻是两个人的,反思也要是双向的,可80多集一幕幕过去,只证明一件事情:都是别人的居心图谋,击垮了他们的婚姻。

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人性在这其中所起到的力量,只看到漂在各种算计误会之上那一层虚无缥缈而空洞无比的爱,似乎这一切,都是因为这“爱”引起的。

有爱,所以臣妾我做不到。

有爱的人,才是真输了。

爱,真的这么可怕?

晴朗年轻的时候,不知从哪本书上读过一句话:“爱,从来不是归宿,也不是我们彼此的救赎。”当时我还年轻,喜欢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所以不懂,爱怎么可能不是归宿?

后来我长大了,也明白了:男女之间维系感情婚姻,不是说不要爱,而是不要太贪恋于爱、纠结于爱。

男女之爱,先是一种快感、是一种体验,是人体内的分泌物给你大脑和身体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快感之所以叫快感,就是因为它绝不会长久。

只不过,婚姻这种契约制度,把有过这种快感的男女捆绑在了一起,所以,古往今来,每一段婚姻中的爱情,都必然会走向下坡路的结局。

我相信,林黛玉如果活着与贾宝玉成为寻常夫妻,一定也有被看作“死鱼眼珠”的那一天;罗密欧若与朱丽叶终成眷属,日子久了,会不会也如同当时的贵族夫妻一般,各自风流。

相爱容易相处难,爱的能量随着生活的磨练衰减耗光,最终载不动,许多愁。

如果一个人只会感叹罗曼蒂克消亡史,只能他所理解的爱过于狭隘,男欢女爱和婚姻关系并不是对等的。

婚姻,原本要包含更多。

从来没有说“爱是需要经营的”,但婚姻需要。所谓经营,便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姿态,调试自己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偏差,与对方达成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

《如懿传》结局:中年人的婚姻,有太多的“兰因絮果”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只要私有制没有被消灭,只要人没有获得自由,婚姻便是利弊的权衡,而非爱情的至上。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一段婚姻关系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人对自我的觉醒,而不是对对方的寄托。

有个姐妹说,在《如懿传》里,如懿屡次被冤枉时的不辩白是最令她恨铁不成钢的一幕。“臣妾没有”,“请皇上明察”,面对攻讦她只会反反复复说这两句话。

其实,那便是她尚未觉醒时错误的托付。当终于觉醒时,她断发明志、主动离婚,这是在封建皇权下,她自己能做出的最大反抗。

如果她能早一点觉醒,去调适自己不正确的期待,或许,不会把自己逼到只有一条自我放逐的退路。毕竟,身体能否自由或许不能自主,心灵却能自我掌控,早一天释然就有多一天的自由。

回到我们生活的现实,如懿能不能成为我们爱情与婚姻的一个参照呢?

爱能留是福,情难守该悟。在一段婚姻中,当感情慢慢变淡的时候,就该悟到,不是对方对不起自己,而是,他的现实与我的期待之间出现偏差了。

所谓“兰因絮果”,只不过两个人,都没有好好去经营这一段关系。而当这絮果真的飘散得无力回天,为什么不像几百年前的如懿一般,淡然放手、微笑作别呢?

《如懿传》结局:中年人的婚姻,有太多的“兰因絮果”

(本文由公众号“母鲸湾”原创发布,ID:hema1001。

母鲸湾,一个让妈妈更强大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