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大的狗”,為何再也不想去奶奶家?

素心瑜伽


分狗!不是所用的狗都是這樣!

我小的時候在農村,自己養過雞鴨鵝,貓,羊,狗,魚,蟈蟈,鴿子,麻雀等等。

單說我養過的幾條狗吧!

第一條,中華田園犬,小型的。

當初養的時候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有好吃的,都會分給他。但後來被舅舅看上來,舅舅家裡比我們用錢的多,我們在農村算窮的。所以,也不知道為什麼所以,狗別舅舅帶走了。

到了舅舅家後還是散養,喂些剩菜剩飯,肯定比在我這時吃的好,當初大部分時間餵它玉米麵加水。

但這條狗子好像認準了我,跑回我們家兩次,把我感動壞了。但兩次都是在我上學時又別送回去了。

後來,我同學的爸爸告訴我,狗子在村口被壓死了。一輛三馬子壓死的。

哎!!!

第三條,還是中華田園犬,中型犬。

這條狗子更有意思了。我還是好吃好喝的伺候它,連看門的任務都交給了大鵝。但這條狗子太饞了。也是去姥姥家,騎自行車它後面跟著也不是很遠。順便去了舅舅家,當時舅舅養了兩條大狼狗,伙食很不錯,雞架豬骨頭,看的我都饞。這條狗子自打在舅舅家吃過一次後,自己偷偷摸摸的跑去很多次,裡的也不遠,兩個村大概四到五離地。後來,後來這狗子乾脆就不回來了。


騷動的蛋蛋


“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

這是北方人的俗語,說孩子在姥姥家吃喝長大,等孩子長大了,對姥姥就不親了,還是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親,姥姥說“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



說一個故事吧!

我認識一個縣級局長,姑娘家的孩子從小就在他家長大,每次局長出差,寧可自己不吃,也要給外孫女買好吃的、好玩的,一家人對這個孩子太好了。有一次這個局長說了一件事。孩子他爺爺來看孫女時,沒給孫子買什麼東西,孩子和爺爺可親了,讓局長很嫉妒。說了一句,“這孩子,你怎麼對她好,也沒用,還是跟爺爺奶奶親,狗肉貼不到豬身上”。這個局長姓“朱”。

看到題主提的問題,狗是你家的,主人是你家的,奶奶給寄養帶大的不假,對狗狗再好,狗沒有歸屬感,沒有家的感覺,狗只是把奶奶當親人,對它好的人!

右上角關注“寵醫寵愛”,歡迎就此事評論留言!


寵醫寵愛


奶奶帶大的狗,為何再也不想去奶奶家?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你會覺得奶奶家吃得好,睡得好,應該很幸福。一般狗狗在奶奶家都能長胖一圈,這是奶奶對它的愛,奶奶老是覺得它吃不飽,所以好吃的能喂多少就儘量喂,導致寄養在奶奶家的寵物再次見面時已經胖成了個球。

在奶奶家吃好睡好,狗狗應該捨不得走才對啊,但是在狗狗看來,住在奶奶家並不是它真正的家,它會覺得主人可能要拋棄它了,每天見不到主人,雖然現在吃好睡好,但是它的忠心會讓它掛念原本的家,原本的主人,和主人相比,它們更想回到主人身邊,回到原本的那個家。

所以這個問題就容易理解了,再次去奶奶家,它會以為主人會再次拋棄它,所以它們是極其不願意的,寧願在家裡吃差一點,也不希望在奶奶家等主人,萬一哪天主人真的不來接它呢?

回想一下小時候去表哥家玩,剛開始也是很開心的玩幾天,過了那幾天之後,心裡就開始想家了,想回家了見到爸媽都覺得親切,所以在好的地方不如自己的家,自己的家才是最溫暖的。


島和風


狗狗:我怕胖,隔壁的阿花都不跟我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