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書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行書歷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於各種書體中逐漸佔居主流地位。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因起外觀俊美、書寫速度適宜,備受青睞,成為最實用的書體,也成為眾多書法愛好者臨摹的對象。那麼,行書練習應注意什麼事項呢?

一、把握風格。首先要把握字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臨《聖教序》,其用筆風格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臨些時要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

二、把握細節。在臨摹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

三、把握節奏。行書在描寫、臨寫之前,要先仔細領會每一筆畫不同的運筆方法。要求一筆寫成一個完整的筆畫。在筆畫描寫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掌握筆畫的起筆、行筆和收筆以及用筆中的按、提、轉、折等方法。每寫一個筆畫要做到有節奏的行筆,輕、重,快、慢必須有度,起筆、收筆重,行筆輕;停頓重,過渡與牽絲輕。在同一個字中,撇速、捺緩;豎速,橫緩;在同一畫中,起筆、收筆慢,行筆快;直行筆畫快,轉折筆畫慢。每完成一個筆畫應當做到要有提、按起伏,節奏明顯,有跡可尋,露鋒時要留得住,中側鋒要協調自然。

總體來說,行書臨寫要做到形神兼備,墨色分明,富有節奏感。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美不美,看臨寫!行書臨摹應注意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