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相處的哪個瞬間讓你感到孤獨?

我愛Y_Y


因為在外地工作,夏天有時間我回了一趟家。

久未見面的父母見到我非常激動,拉著我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家長裡短。說起他的病,得了帶狀皰疹,遷延了半年才好轉,這個病很痛苦。“真怕見不到你了”父親無不傷感地說,這時我才發現,曾經高大健壯說一不二的父親年老了,不再是那個一瞪眼我就不敢說話的威嚴的父親,也不是那個牽著我的小手去上學的保護神了。

父母曾經是我的依靠,有父母在我就不會害怕別人的欺負。有時真的不敢想象,父母離開了,是多麼可怕的事,一種孤獨感湧上心頭,對於給我生命,教我做人的父母,只有加倍的回報才不會留下遺憾。


every。 day


小的時候從來沒有什麼孤獨,童年是快樂的,從來不愁什麼,一切都是父母給打理好,像個無憂無慮的精靈,可是隨著時光的無情,漸漸的經歷讓我學會了孤獨,讓我學會了做人的真諦。

要說和父母相處的哪個瞬間讓你感到孤獨,就是在給媽媽燒紙,給她獻花的時候,青煙嫋嫋,手是顫抖的,心是嗚咽的,一陣風吹過,彷彿在聽我訴說思念的眼淚,在聽我訴說遠去的歲月,青山依舊在,伊人相依遠!孤獨是思念的表白,像花兒一樣美麗!

和父親相處的時光,是看著父親鬱鬱寡歡的樣子,看著他日漸蒼老的背影,那一刻我是孤獨的,因為有一種孤獨是藏在心裡的,藏在讓歲月慢慢走的境界裡,當你學會了孤獨,也理解了人生,感恩所有願一切安好!



唯美行者


我與父母平時相處很融洽,很多事情也會選擇和父母傾訴,但因為自己的自尊心比較強,曾經那些丟臉的事情都會選擇隱瞞,不想讓父母知道。就在剛剛,我和媽媽一起聊天,說到過去,我突然想告訴她一件壓在心裡的事情。我說:初一的時候我被英語老師扇了巴掌。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在撕開過去的傷疤,畢竟當時因為這件事在學校哭的很慘。但我媽輕描淡寫,略帶調笑的問:打的左臉還是右臉?我瞬間覺得自己很蠢,為什麼要和父母去分享自己的恥辱?然後我媽問:因為什麼打?我說:因為沒有將完形填空的答案寫在選項的前面。我媽說:那這打的好啊,起碼你以後不再犯了。聽到這裡的時候,我不止感覺孤獨了,甚至有點惶恐,以前覺得我如果受到傷害父母總會保護我的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動搖……或許,子女和父母始終都會有不可逾越的代溝吧……


ued6丶net崩惹


我現在二十歲,大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果我給我媽說你可以買件貴一點衣服這樣在外邊看起來也規矩,或者說你可以去保養保養,我媽想買玉鐲子我說你可以買一個呀之類的,我媽的回覆全都變成了,等你以後會賺錢了再給我買/再給我保養/再出來玩吧。我提的建議絕對是在我家能負擔範圍內的,一次兩次還好,我當然想著以後賺錢一定會給我媽買最好的,然後一家人一起出去玩,可她總是這樣說,讓我慢慢很煩這樣,感覺她就像是怕我以後不養她不給她花錢一樣。 而且我們越來越溝通不了了,好煩哦,今天我找到了我剛出生的時候我爸媽的合影然後發了朋友圈,本來我心裡挺開心的,那時候我爸媽真年輕啊,我就給我媽說,你要好好保養保養啊,那時候多年輕,我媽就開始指責我說當時我小的時候她是多麼操勞,語氣很衝,我都不知道我說錯了什麼怎麼就惹她生氣了,最後我也好煩,快哭了,不想讓她看見我哭,就直接進臥室了,她也很生氣。我也不知道是誰錯了。好煩,好想讓她好好說話啊,和她好好交流。還有就是我很難接受的,就是我姑姑有點強勢,每次我姑在我家開始說我哪點做的不夠好,(比如我穿的衣服她們不喜歡之類的),我媽就會在旁邊附和我姑,這讓我很傷心,我寧願我媽在旁邊不說話。 在家我也會經常聽到我媽對我說的 看到你穿這條褲子/散著頭髮我就覺得噁心 這就是我媽說的,其實當時我特別想爆粗口,但是不可以,因為她是我媽啊哎


動感超人╰つ″


感覺自己還沒長大,父母卻已經老去了,很孤獨,也很尷尬,尤其是父母越來越弱小、越來越脆弱,需要你時刻都要小心關照甚至努力討好的時候吧。

今天傍晚和我媽通電話,因為溝通上的問題,我可能讓我媽想多了,雖然最終我們也沒起什麼爭執,我也把她哄好了,但掛斷之後我卻難受了好幾個小時,一直到現在。

我媽是個典型的外剛內柔型的人格,年輕時的她身強體健,中氣十足,十分彪悍且茂盛的一個女人,就是傳說中那種在澡堂子裡可以把兒女搓得嗷嗷直叫喚的虎媽,但那時的她真的很讓我懷念,可能是我內心不太成熟,對父母的庇護十分依賴,不願意長大吧。

大約初中時,我懂事了,通過許多次事件發現,其實我媽並不像她表現的那麼堅強,反而還是個內心挺敏感脆弱的人,也就是那時候我發現我媽這外剛內柔的人格的,只不過那時我還年幼,這個發現於我來說只是一閃念,稍縱即逝,何況我媽彼時還年輕,不肯輕易示弱。

但隨著我漸漸長大,她內心最真實的個性漸漸凸顯,並越來越突出——柔弱,優柔寡斷,敏感,愛哭。。。以至於我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給我媽的評價一直是“一個極其溫和柔善的老太太”,而我也懶得和他辯了,偶爾聊起我媽年輕時的彪悍狀,他都一副“你這個不孝女竟敢這麼詆譭自己親媽”的表情,但我真沒有詆譭的意思,相反,我十分喜歡那個時候的媽媽,那個勇往直前無所不能的媽媽,現在的她,時常讓我感到孤獨。

幾年前,我父親去世了,在我父親去世之後,我媽真實的個性終於完全暴露了,怎麼說呢,根本不存在什麼外柔內剛了,而是“全柔無剛”。柔到我不知道該怎麼說話和怎麼與她相處,我怕我一句話哪裡說不對,她就崩潰,而答主我偏偏是個越想好好說就越緊張、越緊張就越說不好話的人,有時候也會把事情複雜化,恨得我見天兒對著鏡子擰自己嘴。


說今天下午的事兒吧:

我在外地定居後,我爸曾在我定居城市的周邊區域買了一套房,想著以後一家三口能時常見面,不必忍受獨女遠嫁的思念之苦,去年秋季交房後我就開始著手裝修了,希望早一日將母親從老家接過來。


當然了,這之前她曾在我家住過一段時間,但是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我和老公的房子是個商住兩用房,樓上樓下,面積不大,我媽去年來住的那段時間各種上火,失眠,便秘,憋屈,想家。。。而且不論我老公怎麼主動和她溝通,她都覺得這不是她自己的家,自己永遠是客人,客氣到連廁所都不好意思上的那種(貌似很多丈母孃都這樣,真是想太多了)。


為了讓我媽早些來,並且能自己住得舒服些,我一直很著急地裝修,無奈自己沒啥裝修經驗,一直得依靠老公出頭,所以磨磨嘰嘰好幾個月才弄完,現在那所房子終於弄好了,母親也要按原計劃來了,我卻發現有一些問題似乎一直被我忽略了,但是現在不得不考慮了:

1.我母親即將入住的小區目前入住率極低,周邊環境還比較淒涼,配套設施不行,也不知道安不安全;

2.距離市區較遠,而樓下現在連個小超市都還沒有;

3.我媽的個性現在特別內向,交朋友這方面十分被動,現在讓她換一個新環境對她來說非常難,況且有沒有人給她認識都還不一定;

4.房間剛裝修完畢,味道還沒散盡,我媽肺和氣管都不太好,很容易咳嗽,而且嗅覺十分敏銳那種。。。


我不打算讓她直接住進去,至少放放味道啊,所以這之前,我希望我媽媽先住在我家,但是考慮到前文所說的那些她住進我家之後所面對的問題,我又沒信心她能住得開心,所以,我認為我有必要提醒她,要不要在老家再多待兩個月再來,那時候味道散盡了,小區的情況大概也會好一些,更宜居一些。可能有人會認為我想多了,但是為了我那個從生理到心理都十分脆弱的媽媽,我不能不多多考慮,雖然我也只是個粗糙的妹子,但是到了我媽這兒,我就是林黛玉啊,我不能只顧著把我媽接過來,其他就什麼都不考慮了吧?


於是,我把這些顧慮打了個腹稿,斟詞酌句地告訴給了她,我最終想表達的意思是——

新房子雖然已經裝修好了,但不要著急去住(分析了利弊),您要麼在老家等幾個月再來,要麼就先住進我家來,和我們一起生活。但是請您千萬要放開懷抱,不要想家,就把女婿當成是自己的兒子一樣,放輕鬆,別客氣,想幹啥幹啥,不要想太多,不要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氣,少思才能睡得著覺,吧啦吧啦吧啦。。。。。。


但是可能我的口才真的有問題吧,我媽聽完之後,突然問了我一句:姑娘,你這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呢?你就是不想讓我去唄?


扣題了,我回答了題主的問題——和父母相處的哪個瞬間讓你感到孤獨?

就是這裡,我聽我媽問完我這句話後,我感到很孤獨,十分孤獨,孤獨得都要哭了。

因為類似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一片好心,重重顧慮,但經過我的一番不算優秀但絕對正常的表達,都會被我媽會錯意。

我要鄭重地說清楚:我並不怕我媽如何誤會我,我更怕的是,我本無心,她卻受到了本不該存在的傷害。若她在心裡認定我不想讓她來到我所在的城市、不想孝順她,那她得多難受、多傷心、多絕望???我一想到我媽心裡真的可能是這麼想的,我就特別受不了,特別過不去。

我聽完她怯生生的發問後,我的那種感受已經不能用無奈、著急來形容了,我嘆了口氣,又重新捋了捋,跟她解釋起來,但因為急於表忠心,我越說越亂,語無倫次,我媽聽了一會兒,又跟我說:我聽不太懂你要表達什麼意思,我汗都流下來了。

我對她說:其實當你問我是不是不想讓你來的時候,我後背就開始冒汗了。

我就是這樣,一著急上火的,額頭和後背就猛冒汗。


這幾年,我摸清了我媽的性格,卻始終沒找到最合適的應對方法,只是粗暴地報喜不報憂,各種哄著,勸著,說了許多肉麻的話,做了許多保證,包括賭咒發願——媽,如果我將來不對你好,我就&*&……&%……¥……()


很多應該母女之間正常探討的問題,我也從沒有正常地與她探討過,偶有涉及,也會因為我的小心翼翼、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而沒能表述清楚,最後放棄。


我感覺,在母女相處之間,我越來越孤獨了。而這之前,我和我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跟她彙報我一天的情況,哪怕她在開著油煙機做飯,那我就吼著說,哪怕她在蹲廁所,我就守在廁所門外說,不說完,就不算一天的結束,我從沒懷疑過她對我的愛,可是我現在總覺得她在懷疑我對她的愛,我不知道我媽媽這種刻進骨子裡的不安全感,是何時何故形成的。

其實人到了中青年就會發現,自己和父母的角色似乎在慢慢地發生著對調,這個對調不僅是在生活上從一直被照顧的一方變成了照顧人的一方,還有就是在溝通交流上的角色,雙方也發生了對調。舉例來說,我青春期的時候,不論我爸媽說什麼,我都不願意聽,即使承認他們是為我好,也依舊覺得他們是故意和我較勁,就是不想讓我痛快,或是一言一行都別有用心,而他們只不過是在小心翼翼地做著自認為應該做的事兒,而已。

到了現在,我們反了過來,我認為我只是說了我該說的話,做了該做的事,我一直小心翼翼,但這回輪到我媽去做過度的解讀了,認為我“別有用心”。真是的,蒼天繞過誰啊。


放下電話後我冷靜地思考了半天,接下來事態的走向是:

我求著我媽一定要來我所在的城市——我媽扭捏不來——我求爺爺告奶奶以顯示自己的誠意——我媽來了——執意不肯住進我家——我新一輪的求爺爺告奶奶,求著我媽和我一起住——我媽住下了——我媽開始嫌棄我倆,要獨自去新裝好的房子住——發現小區根本沒啥人,買菜不方便,連個朋友都沒有——要回老家。。。可能過些日子,小區有人了,配套設施齊備了,一切就緒了,我媽又來了,開開心心滴過日子了。。。


尋思完,我幾乎扇自己一撇子,既然事態如何發展自己都已經門兒清了,為啥非得提出來討論討論呢?討論完了能解決啥呢?把一切準備好,任由老人家去折騰就好了,畢竟只要她開心就好啊!


我這個自責,自責得眼眶發酸,覺得自己簡直是太不孝了,做事太不成熟了,更自責自己沒事找事,然後給我媽打電話,發現她居然關機了。。。

我趕緊撥通她另一部不常用的電話,開著。對她說:媽,我給你買了個新錢包,不貴不貴,給您買啥我都樂意,我就一個媽媽,不孝順您孝順誰呀,誒呀不心疼,你就用吧,丟了?丟了就再買,你開心就好。。。嗯嗯,媽媽我愛你哦。


hanx515


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因為是長孫,爺爺奶奶對我極好也不會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住在小鎮上,每天無憂無慮。後來,長大了要到城市上學。那時候媽媽嫌爺爺奶奶把我慣壞不會做家務,就開始要求我每天吃飽飯洗碗,面對她的要求我很不服氣。她就對我說:“現在弟弟妹妹還小做不了家務,你先坐著,等他們長大後就換他們來做了”。嗯然後一直到高中都是我洗碗。手都是皺巴巴的。我妹沒幹活什麼家務,兩隻手白白嫩嫩超好看。有天,媽媽拿著我和妹妹的手對比,說我手真醜不如我妹的那麼好看。小學春遊的時候,我跟弟弟同個學校,但因為年級不同,春遊時間也不同。我弟先春遊的,媽媽拿了有差不多五六十塊錢吧讓我弟去超市買零食帶過去。好了,到我春遊的時候說我不需要那麼多錢,拿了十塊錢給我。然後我就跑去附近小區的小賣部,買五毛錢一包的東西,還買了挺多的。回來她看完我買的零食,拿走兩包裡面算大的餅乾說我不需要那麼多零食,這就給我弟了吧。小學有訂購課外書的,每次我弟要定他們不同意,我弟只要死賴著連學都不上,最後爸爸就會妥協給我弟錢還開車送我弟去上學。而我,在一次知識競賽拿了二等獎,爸爸答應給我買一套的,到最後不買了。等到最後我很生氣說他言而無信的時候,才不情不願給了錢。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年的冬天,我生日,好朋友跟一個阿姨都送了一條圍巾給我。好朋友送的圍巾是灰色比較偏中性的,媽媽說我弟沒圍巾而我有兩條,硬逼著我把圍巾給我弟戴,這樣她就省下給我弟的買圍巾的錢了。她不懂圍巾作為生日禮物對我來說有多大的意義。類似的事情還有,往後的生日,收到的生日禮物有圍巾的,掛在衣櫃她會直接拿去用,看到不開心還會給說小氣。抱枕不給你放床上,要放在客廳擺著客人來可以用或者拿去自己房間用等等。自高中畢業準備大學後,媽媽天天在我耳邊說著快了快了還有幾年就出來工作了可以給家用了。到時候要跟我籤個合約書,保證每個月給她多少錢。在一次打電話的時候,說我大學畢業就可以賺錢供我弟讀書了。我說我寧願供我妹也不供我弟。她說好啊,到時候我妹剛好大學。剛出來實習工資兩千塊的話,可以出一千塊給我妹做生活費。後來寒假回家說起這個,她說我答應了。不供我弟供我妹。我說我沒有。媽媽就說我自私自利忘本。在學校打電話媽媽就會讓我快點回傢什麼的,一回到家,只要心情不好。不管是我弟妹或者是別的事情惹她生氣的,都會對我發火,做的事情不管對錯都會給挑刺。在親戚朋友上門做客時,媽媽當著我的面,一個勁數落我的不好,數落我的同時順便誇誇自己另外兩個小孩。好了我知道我就是個陪襯的。


我是雞飛


今年大四,考研失敗,整個寒假有點像縮在殼裡的蝸牛,還沒有想好以後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寒假回家,我母親已經破口大罵了我兩次,是破口大罵,我從來沒有想過,也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我最親近的人對我的評價如此不堪,對我如此失望。我好像突然不知道該如何與父母相處了。其實我和母親的關係一直算是親密融洽,至少她曾經無數次的這樣跟人炫耀。說回兩次捱罵,第一次,父母和同學聚會,我跟著當司機,因為在控制體重,我晚上不吃任何東西,也沒有上飯桌,坐在客廳帶著耳機玩手機,中間去敬過一次酒,堆著笑挨個敬。酒席散的時候他們一群喝高了的人絮絮叨叨,一個賽一個聲音大,我先下去熱車,回到家半夜2點,母親罵了我一個多小時,大概內容是嫌我沒有端茶倒水,玩手機還帶著耳機,走的時候沒有好好和人家打招呼。人家哪一個不比你有出息,你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因為母親覺得我上述的行為是不尊重他們),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德行,出去丟我和你爸的人,以後到單位上班,嫁到婆家都不會討人喜歡,你大學四年白上了,連個人也沒活成,領你出去你就是裝你也得給我裝出個人樣來。第二次,就在剛剛,依然是飯局上,一個阿姨在桌上誇她女兒,出去上了一年學,回來什麼家務都搶著幹。席間這個姑娘一直倒茶倒酒,笑的乖巧,我幾乎忘了去年回來,她還是別人口中能把家砸了的問題少女。我想我應該表現出敬佩她的改變,並且對自己的沒有做到這樣而捶胸頓足,懊悔不已。回來母親就開始說過於溺愛我,把我慣的自私自利,不懂心疼他們,把他們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生活都不能自理,你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得父母伺候,讀了那麼多書,什麼都幹不成,不如從小打罵,長大還能不孝順父母嗎?怕是會更孝順。不省得給人家端茶倒水,讓人家笑話你沒教養,罵的是你的父母。從小到大沒有讓你受過一點委屈,吃沒少了你,錢沒短了你,不是欠你的,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怎樣的(說真的,我聽到別人家的孩子我都噁心,生理反應的噁心,我真的聽的夠夠的了)從小到大無數次的空頭支票,無數次的打個巴掌給顆棗,父母自己做的並不完美,但卻一直期許你是完美的兒女,我也終於明白不論是在何種感情,多麼親密的關係中你都不可能真正做自己,隱藏和偽裝是維持社會關係的必需。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明白這個道理的瞬間,覺得……有一點孤獨……



買了一個很好看的褲子,價格稍微有點偏貴,但我很喜歡,晚上回來笑嘻嘻跟媽媽顯擺,結果她因為太貴罵了我一頓,開始我都在打哈哈,安慰她,然後她就停不住了,一直在說她幹活多麼累,而我上學還花錢,還要買這麼貴的褲子,有個褲子穿著不就行了嗎,一直說說說,後來我忍不了關門出去了,結果她就開罵了,養你這麼大容易嗎,我默默的開著音樂躲在房間裡哭,那一刻真的想離家出走,再也不會來。本來很開心的,再也不想跟她交流了


傲嬌坑


我永遠記得小學一年級的一次放學回家媽媽在鄰居家裡,我放學就去她那寫作業了,當時算術題分數比較低,比鄰居女兒低,於是我媽就罵我,在鄰居家,還把我當時最愛的筆摔碎了,我哭著跑回家,半路就下雨了,她趴在窗戶上喊叫我把帽子戴上, 後來她把那隻摔碎的筆拿回來給我了我用膠帶粘好可是也不能用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件事我一直都會記得,而且一想到就會哭


司徒嘉嘉嘉宜


小時候有一次洗澡,覺得水燙。我媽:燙什麼燙!你的世界裡就沒有熱這種東西!都是極端!我都覺得涼!我那個時候不懂熱水器冷熱水什麼的,看見熱水器上寫著68度就跟我媽說,你看這都68度了,我的體溫應該只有36度。你知道我媽幹了個什麼事兒嗎?她一腳把我踢在地上,然後關掉冷水全開熱水,真的用68度的水去衝我。“這才是68度!!這才是68度!!!”大喊著,噴頭對著我的臉。從此之後,每次和別人談到冷熱,都要說我神經系統有問題,感受不到熱,只有冷和燙。


分享到:


相關文章: